问题

为啥雍正秘密立储后,以后各朝就没有夺嫡了?

回答
雍正皇帝的秘密立储制度,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在很大程度上终结了此后数百年间朝代中最为血腥和动荡的“夺嫡之争”。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制度,而是雍正皇帝个人性格、时代背景以及政治智慧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为何此后各朝没有发生类似惨烈的夺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本身,以及它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一、 为什么此前会有惨烈的夺嫡?

要明白雍正的创新之处,先要看看他之前的夺嫡为何如此残酷。

“立嫡以长不以贤”的传统与变通: 儒家文化强调“以长”,所以太子一般是皇帝的长子。然而,长子不一定最贤能,这为其他皇子提供了竞争的机会。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有时会打破长子继承的原则,这必然会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和觊觎。
继承人选拔的“不透明”与“不确定”: 在雍正之前,皇位继承人往往是在皇帝生前或驾崩后才正式确定。这种不确定性给有野心的皇子留下了空间,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势力、才能,甚至阴谋诡计来争夺皇位。
权力集团的拉拢与支持: 皇子们并非孤军奋战,他们身后往往有朝廷中的政治派系、外戚、军功集团等支持。这些势力为了自身利益,会选择支持某一位皇子,从而将皇位之争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甚至军事冲突。
制度的漏洞与皇帝的犹豫: 康熙皇帝虽然立了太子,但后来又废黜,这种反复本身就暴露了制度的脆弱性。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也常有自己的偏好和考虑,但如果不能在生前明确并得到有力执行,死后的真空期就容易被打破。
“九子夺嫡”的血淋淋教训: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皇子们之间的明争暗斗,牵涉到朝廷大臣,甚至导致了政治清洗。这种残酷的经历,让后来的统治者深刻认识到,继承人的不确定性对国家稳定是多么大的威胁。

二、 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一项“不寻常”的改革

雍正登基后,深知“九子夺嫡”的危害,他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采取的秘密立储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皇帝生前不公开宣布太子,而是将选择好的继承人写在诏书里,封存在一个叫做“建福宫”的地方,同时复制一份存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等皇帝驾崩后,由顾命大臣(通常是皇亲国戚或重臣)取出诏书,公开宣读,并按照诏书的内容确立新君。

这项制度的精妙之处在于:

1. “不立太子”的表面稳定: 皇帝生前不公开立太子,这意味着所有皇子都处于一个“待定”的状态。这从表面上消除了其他皇子“争储”的直接目标和动力。没有公开的太子,就没有人是“正统”的唯一候选人,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公开对抗的阵营。
2. “秘密立储”的内部可控: 皇帝并非真的不管,而是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秘密的方式进行选拔。这保证了继承人的质量,皇帝可以根据皇子们的品行、才能、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不拘泥于长幼之序,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3. “箱盒”的象征意义与执行力: 那个存放诏书的“正大光明”匾额后的匣子,成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它代表着皇帝的最终意志,也代表着一种无法逾越的权威。当皇帝驾崩,大臣们按照规定取出诏书时,这是一个公开、正式、且有程序保障的继承过程。
4. 减少政治派系的介入: 由于继承人选拔是在皇帝的秘密掌控下进行的,并且直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开,这大大削弱了朝廷中各个政治派系拉拢皇子、形成势力并介入皇位争夺的机会。大臣们即使有自己的偏好,也很难在生前公开支持某一位皇子,以免引火烧身。

三、 为什么雍正的制度能够成功?

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能够成功,并影响了后来的朝代,原因在于:

1. 制度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雍正本人通过“九子夺嫡”的惨痛经历,深刻理解了稳定的重要性。他登基后,又用了大量篇幅为自己“正名”,例如澄清康熙遗诏等。他推行秘密立储,本身就是一种对皇位传承混乱的“拨乱反正”。秘密立储制度的执行,依赖于顾命大臣的忠诚和对皇帝遗诏的尊重。而雍正朝的顾命大臣,如张廷玉、鄂尔泰等,都是经历过政治斗争考验的实权人物,他们的执行,为这一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 皇权的高度集中: 雍正皇帝本人以勤政、严苛著称,他强化了皇权,削弱了地方势力和功臣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皇子们往往难以形成能够挑战皇权、匹敌皇帝选定继承人的强大政治势力。
3. 对潜在继承人的“约束”: 虽然不公开立太子,但雍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皇子进行观察和培养。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潜在的“警告”:皇帝的秘密选拔,意味着一旦被选定,就能继承大统;但如果表现不佳,随时可能被换掉(虽然公开记载中并没有直接的“废储”事件,但皇帝的考察和权力是存在的)。这种“谁都可能,但谁都不能确定”的状态,反而让皇子们更加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4. 长期的制度惯性: 乾隆皇帝继承了父亲的制度,并且成功地沿用了下来。乾隆皇帝虽然没有明确说自己就是“秘密立储”的继承人,但他在生前就已经培养了嘉庆,并且在临终前确实采用了类似的方式(留下密旨)。这种制度在父子之间顺利传承,逐渐形成了习惯,成为了清朝皇位传承的一个重要“潜规则”。
5. 对“乱”的深刻恐惧: “九子夺嫡”的阴影实在太深,经历过那个时代动荡的皇子们,以及那些曾经被卷入其中的大臣们,都对再次发生类似的混乱有着深刻的恐惧。秘密立储提供了一种相对“温和”的解决方案,它避免了公开的争斗,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接受。

四、 秘密立储制度的局限性与后来的演变

当然,秘密立储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对皇子潜能的限制: 长期处于“待定”状态,也可能扼杀一些皇子的才能和进取心。他们可能为了表现给皇帝看,而采取一些表面化的、迎合性的行为。
一旦发生意外,依然可能出现问题: 如果皇帝的密旨遗失,或者出现多份密旨,或者顾命大臣串通一气,制度依然可能失灵。例如,乾隆晚年,确实曾想立宠爱的永琰(嘉庆),但他也很清楚,不能公开废长立幼,所以依然是通过秘密的方式。
后世的“变通”: 到了清朝后期,虽然制度依然存在,但由于皇权衰落、外敌入侵等原因,皇位传承的稳定性受到了更多挑战,不过,已经没有再发生像康熙朝那样公开、大规模的夺嫡之争。

总结来说,雍正秘密立储制度的成功,在于它抓住了导致夺嫡之争的核心——继承人选拔的不确定性、公开化和政治派系的介入。 通过将继承人的最终决定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并采取一种相对私密但有程序保障的方式执行,雍正有效地消弭了皇子们公开竞争的根源。而这一制度能够延续,则得益于其本身的合理性、皇权的强大支撑,以及对国家稳定性的高度重视,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并执行的“祖制”。从此以后,虽然皇子们之间依旧会有一些政治上的考量和互动,但那种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夺嫡”,在清朝的后续历史中,基本被历史的车轮远远甩在了身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个,我吐槽一下问题:一句话的前后都不对……

第一个,“以后各朝就没有夺嫡了”,奕䜣和奕詝闹得不亦乐乎:名场面“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就来自于这段争斗(我怀疑《逃学威龙》里的“善良之枪”的原型就是这个)。

第二个,秘密立储就没实行过,也就是走了个形式主义罢了。

雍正建立这个制度后,谁都能看出来乾隆登基;

乾隆内禅给嘉庆;

嘉庆暴毙后传位诏书丢了,皇太后选了基本上谁都知道的继承人道光上位(当然,诏书后来找到了,就是真假不好说了);

道光死的时候倒是走了个程序传给咸丰,但是这在道光二十九年就已经不是秘密了(甚至再往前推,在咸丰五六岁的时候道光就带着他祭祀,这时候脑袋灵光的就已经明白道光的选择了);

咸丰就1个未夭折的儿子,同治;

同治无子,过继了光绪;

光绪无子,传位给溥仪(过继给同治,一人祧两房)。

所以,秘密立储根本就没有实际执行过,问题本身就不成立

当然,秘密立储本质上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无东宫制度”,好处是减少了老皇帝的压力(比如奕䜣和奕詝俩哥们儿闹得这么厉害,道光毫无压力),坏处是新皇帝缺少防身用的亲信大臣,政局会持续动荡(奕詝上台后奕䜣和他母亲制造的孝静皇后风波;奕詝死后的辛酉政变)。所以这种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汰掉了,而这也是为什么这项制度从来没有得到真正执行的原因。

大概雍正只是看了《旧唐书》,一拍脑门就依葫芦画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雍正皇帝的秘密立储制度,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在很大程度上终结了此后数百年间朝代中最为血腥和动荡的“夺嫡之争”。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制度,而是雍正皇帝个人性格、时代背景以及政治智慧多重因素交织下的产物。要理解为何此后各朝没有发生类似惨烈的夺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本身,.............
  • 回答
    雍正皇帝选择乾隆继位,这桩决定在清朝皇室继承史上,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且充满故事的事件。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雍正皇帝深思熟虑、细致培养,以及一系列政治考量的结果。要理解雍正为何最终将大位传给了乾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乾隆的先天优势:皇子中的佼佼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乾隆在雍.............
  • 回答
    雍正与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这三位响当当的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都是因其大刀阔斧的改革而被后世铭记的伟人。然而,若要将雍正与他们并列,称之为“中国四大改革家”,总会让人觉得有些许隔阂,似乎少了些什么。究其原因,并非雍正没有推行改革,恰恰相反,他的改革力度和影响同样深远,但细究之下,他们在改革的性.............
  • 回答
    《雍正行乐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服,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考量,绝非偶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雍正行乐图》的性质。这并非皇帝的官方肖像,而是他日常生活中闲适、放松状态的描绘。这类画像的创作,往往带有更强的个人化和情感表达的色彩。皇帝在非正.............
  • 回答
    雍正王朝里,上书房大臣面见皇上时的自称确实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礼仪问题,更折射出官场文化、君臣关系以及当时政治氛围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这种称谓的变化,是臣子在表达对皇上的尊重、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的同时,也试图在特定场合下,为自己争取一些灵活性或侧面表达一些意思。咱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雍正皇帝,这位以勤勉刻苦、铁腕治国著称的君王,在登基之初,确实有过一段与功臣年羹尧共荣共辱的辉煌岁月。年羹尧,这位在康熙末年就崭露头角的军事将领,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对雍正的忠心耿耿,在雍正继位之初,可谓是风光无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君臣并肩,转眼间却变成了你死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涉及到了清朝皇室命名的一些规矩和历史背景。简单来说,雍正给儿子们改名字(从“胤”改为“允”)与咸丰的兄弟不改名(依旧是“奕”)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发生时间也相隔甚远的事情,不能直接类比。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一、 雍正时期:为什么要给儿子改“胤”为“允”?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 回答
    《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逼宫那场戏,之所以只有王文昭和张廷玉敢站出来替雍正说话,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人性、权力格局以及角色本身的立场和能力。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剖析。首先,要明白这场逼宫的性质。老八他们并非真的想“逼宫”雍正退位,而是利用皇子病重、朝野动荡之机,集合亲信,意图逼雍正做出妥协,例如.............
  • 回答
    雍正皇帝和他的弟弟允禵,这对同胞兄弟,他们的关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常理不太符。明明是一母同胞,按说骨肉至亲,即便说不上亲密无间,至少也应该有几分天然的亲近。然而,史料中呈现出的,却是一段颇为疏远、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隔阂的兄弟情。反观雍正与另一位弟弟胤祥,他们的关系则显得格外融洽,甚至可以说是生死.............
  • 回答
    雍正皇帝登基后,确实对他的两位兄弟,即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羞辱,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强令他们改名,将“胤禩”改为“阿其那”,将“胤禟”改为“塞斯黑”。这两个名字的含义非常侮辱,充斥着满族语中的贬低和侮辱之意。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以及雍正此举的背景和目的:一、 阿其那 (.............
  • 回答
    明朝皇室支出占比高达50%,而赈济支出仅占0.48%的现象,反映了明朝财政体系的结构性特点和经济运行逻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皇室支出占比高的原因1. 皇室俸禄与宫廷开支的固定性 明朝皇室支出主要包含皇帝、皇后、妃嫔、皇子等的俸禄,以及宫廷日常消耗(如饮食、服饰、建筑维护、.............
  • 回答
    马斯克(Elon Musk)作为科技界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创业者之一,其被广泛吹捧的现象背后,涉及多维度的个人特质、商业成就、社会愿景以及媒体传播等复杂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商业成就与颠覆性创新1. 特斯拉(Tesla):电动汽车革命的推动者 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特.............
  • 回答
    明朝没有灭掉察合台汗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历史背景、战略考量和现实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时间线1. 察合台汗国的兴衰 察合台汗国是元朝分裂后形成的四大汗国之一(其他为金朝、西夏、北元)。它由元朝宗室察合台的后裔统治,疆域主要位于中亚(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鼎盛时期.............
  • 回答
    关于“蒋介石塔山用侯镜如”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混淆。以下从历史事实、人物关系和事件背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塔山阻击战的背景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进入关键阶段。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指挥)在辽沈战役中面临国民党军(蒋介石指挥)的进攻。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东.............
  • 回答
    港片中频繁使用古天乐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个人形象、市场定位、商业价值、行业关系及文化符号等角度展开详细阐述: 一、个人形象与角色适配性1. 阳光正派的“国民演员”形象 古天乐自2000年代初以《无间道》系列中的陈永仁(反派)形象出道,但这一角色的塑造成功地将他塑造成“.............
  • 回答
    墨西哥作为全球第15大经济体(2023年数据),其“世界排名”的高低涉及多维度指标。尽管该国面临严重的治安问题和政治挑战,但其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仍不可忽视。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经济实力:拉美最大经济体的硬实力1. GDP总量与贸易规模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202.............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价值以及个人追求等多个层面。将“欧美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只有资本没有人命”进行对比,本身就带有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可能存在的弊端。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人向往这些国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核心吸引力:.............
  • 回答
    二次元手游不把抽卡价格定低一些,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商业和用户心理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成本投入与盈利模式的现实考量1. 高昂的开发成本与持续维护成本: 精美的立绘和模型: 二次元手游最大的吸引力之一在于其高质量的视觉表现。这意味.............
  • 回答
    小企业不缴纳社保的原因确实很复杂,涉及到经济、法律、管理、观念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的详细阐述:一、经济压力与成本考量 直接成本高昂: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部分地区已合并)。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通常不低,.............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关于大陆武侠剧和TVB武侠剧的优劣之争,确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话题。抖音上“无脑吹”TVB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我们来试着从几个维度,详细地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会觉得胡军版《天龙八部》和李亚鹏版《笑傲江湖》等大陆武侠剧,在某些方面比TVB的剧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