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雍正上台后把「八阿哥、九阿哥」改名为「阿其那、塞斯黑」,这两个名字是什么意思?

回答
雍正皇帝登基后,确实对他的两位兄弟,即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羞辱,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强令他们改名,将“胤禩”改为“阿其那”,将“胤禟”改为“塞斯黑”。这两个名字的含义非常侮辱,充斥着满族语中的贬低和侮辱之意。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以及雍正此举的背景和目的:

一、 阿其那 (Aichin)

含义: “阿其那”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狗”或“犬”。这是一个非常低贱和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在当时用来形容一个人是极其严重的羞辱。
引申义: 狗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卑贱、忠诚(有时带有贬义,指没有自主性的听从)或下等的动物。将人比作狗,是对其人格的极大贬低,暗示其如同没有尊严的畜生一般。

二、 塞斯黑 (Seshe)

含义: “塞斯黑”在满语中的意思是“猪”。同样,这也是一个极其侮辱和带有贬低意味的词语。
引申义: 猪在很多文化中都被视为愚蠢、肮脏、贪婪或卑贱的动物。将人比作猪,同样是对其人格的极大否定,将其归类为需要被驱逐的低等生物。

雍正为何要这样做?

雍正皇帝之所以对胤禩和胤禟采取如此极端的措施,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 彻底否定其政治合法性: 胤禩和胤禟在康熙晚年是主要的皇位竞争者,他们及其支持者组成了强大的政治派系(被称为“八爷党”)。雍正登基后,需要彻底铲除他们及其残余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他们改名为“狗”和“猪”,是对他们过去一切政治活动和身份的彻底否定,剥夺了他们作为皇室成员的尊严和地位,将其从“人”的范畴中剥离出来。
2. 羞辱和惩戒: 这是对胤禩和胤禟政治上的失败和对雍正皇位构成的威胁的一种极具侮辱性的惩罚。通过强迫他们改用如此不堪的名字,雍正是在公开场合展示他们的“罪行”和他们的“下场”,以达到震慑其他潜在反对者的目的。
3. 树立绝对权威: 这种残酷的手段也是雍正树立其绝对权威的一种方式。他要向天下人表明,他对所有胆敢挑战他权力的人,都会施加最严厉、最无情的打击,不惜一切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4. 消除其名字的政治影响: 胤禩、胤禟的名字在朝廷中具有一定的政治符号意义,代表着他们所代表的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通过改名,雍正试图抹去这些符号,让他们的名字与曾经的权势彻底切割开来。

具体执行情况: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正式下旨,将胤禩改名为“阿其那”,胤禟改名为“塞斯黑”。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改变,更伴随着政治上的彻底清除。

胤禩(阿其那): 被革去黄带子、族籍,改名为“阿其那”,并发往奉天(今沈阳)充军,后又因 alleged 获罪而被监禁,最终在狱中死去。
胤禟(塞斯黑): 被革去黄带子、族籍,改名为“塞斯黑”,并发往西宁,后被严加看管,生活窘迫,最终死于狱中。

总结:

“阿其那”和“塞斯黑”这两个名字的含义(狗和猪)都极其侮辱和低贱。雍正皇帝之所以强迫胤禩和胤禟改名,是为了彻底否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公开羞辱和惩戒他们,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并消除他们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影响。这充分体现了雍正皇帝在巩固皇权过程中所采取的严酷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人说是猪狗之意,似乎是不对的。也有的说阿其那是“冻鱼”,但尚未看到详细的解释。
user avatar
有人说是猪狗之意,似乎是不对的。也有的说阿其那是“冻鱼”,但尚未看到详细的解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雍正皇帝登基后,确实对他的两位兄弟,即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和羞辱,其中一项措施就是强令他们改名,将“胤禩”改为“阿其那”,将“胤禟”改为“塞斯黑”。这两个名字的含义非常侮辱,充斥着满族语中的贬低和侮辱之意。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以及雍正此举的背景和目的:一、 阿其那 (.............
  • 回答
    说雍正“被吹上天”是因为《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绝非全部真相。电视剧的巨大影响力无疑是重要推手,但雍正本人的历史功绩和后世解读的演变,才是其“被吹上天”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仔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承认,《雍正王朝》这部剧的魔力。这部剧是2001年的作品,由唐国.............
  • 回答
    在《雍正王朝》这部剧里,每当早朝前,咱们都能看到有太监甩着鞭子,在朝堂上“啪啪”作响,这场景可真是够劲儿。很多人看了都好奇,这甩鞭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它可不是单纯地为了制造点响动,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清场”和“肃静”。你想啊,早朝可是国家大事,皇帝要处理的是军国大事,文武百官云集.............
  • 回答
    乾隆和雍正两位皇帝,同为大清王朝的君主,但在瓷器审美上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偏好,这并非偶然,而是深受他们各自性格、成长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对皇权理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说他们为何“差那么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雍正:内敛沉静的君王,追求的是“雅”与“精”雍正皇帝在位时间虽不算长,但其在位期.............
  • 回答
    雍正王朝里,上书房大臣面见皇上时的自称确实会因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礼仪问题,更折射出官场文化、君臣关系以及当时政治氛围的微妙之处。简单来说,这种称谓的变化,是臣子在表达对皇上的尊重、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态度的同时,也试图在特定场合下,为自己争取一些灵活性或侧面表达一些意思。咱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要说老八胤禩为什么没能当上雍正王朝的太子,这事儿就得从头说起了,得把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绕,还有八爷他自己的一些个事儿都捋一捋。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慢慢聊。首先得说,咱们这位老八,胤禩,在康熙晚年那会儿,那可是风头正劲。他是良妃生的,良妃虽然位分不高,但那会儿康熙对她挺宠的。所以胤禩从小就得宠.............
  • 回答
    评判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谁在清朝历史上功绩第一,着实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他们三位,又被称为“康乾盛世”的三巨头,各自的时代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清朝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说谁是“第一”,不能简单地用数字说话,更需要从他们各自的执政理念、开创性、稳定性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细.............
  • 回答
    雍正创立的秘密立储制度相比于传统的公开立太子制度,确实展现出了一些优越性,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如果中国古代一直实行秘密立储制度,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诸多重大而深刻的转变,涉及皇权稳定、政治运作、王朝兴衰等方方面面。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两个制度的优劣对比,并推演秘密立储制度在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可能.............
  • 回答
    《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都是中国历史剧中备受赞誉的经典之作,但从豆瓣评分以及观众的普遍反馈来看,《大明王朝1566》似乎更胜一筹。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为何《大明王朝1566》评分 8.7 而《雍正王朝》为 7.9。核心差异:叙事重心与历史厚度 《大明王朝1566.............
  • 回答
    在《雍正王朝》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剧中,八阿哥胤禩(以下简称八爷)是一个极具复杂性和悲剧色彩的人物。他聪明、有才华、善于笼络人心,但最终却没能登上皇位,反而一步步走向衰败。要说八爷最失败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政治策略上的短视与摇摆不定: 缺乏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核心理念: 八爷的政治.............
  • 回答
    雍正和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皇帝,都以勤政、改革和开疆拓土而闻名。要判断谁“最厉害”,不能简单地从一个方面来衡量,而是要结合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来综合评价。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对比雍正和乾隆的“厉害”之处: 一、 统治理念与政治改革:雍正:铁腕改革家,巩固皇权,整.............
  • 回答
    雍正皇帝对曾静的处理和乾隆皇帝对曾静的处理,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两位皇帝不同的政治考量和统治策略。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曾静的事件本身,以及雍正和乾隆当时所处的政治环境和他们的性格。一、 曾静事件的背景和经过曾静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位读书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在河南授徒讲学。他因为对清朝统治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式历史问题,涉及到两位具有截然不同性格和执政风格的皇帝,以及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如果将雍正帝(胤禛)和崇祯帝(朱由检)对调身份,明朝是否还会灭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雍正帝和崇祯帝各自的时代背景、执政风格和主要功过: 雍正帝 (清.............
  • 回答
    雍正皇帝一年只休息三天,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说法,在坊间流传甚广,甚至成为他勤政的标志性标签。然而,若要深究其“真实性”,我们可能需要区分一下“传说”和“史实”之间的界限,以及理解当时帝王生活与现代人概念的巨大差异。传说与夸张的成分:首先要承认,雍正帝确实以勤奋著称,在位期间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事必躬.............
  • 回答
    《雍正行乐图》中雍正皇帝身着汉服,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考量,绝非偶然。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雍正行乐图》的性质。这并非皇帝的官方肖像,而是他日常生活中闲适、放松状态的描绘。这类画像的创作,往往带有更强的个人化和情感表达的色彩。皇帝在非正.............
  • 回答
    雍正皇帝选择乾隆继位,这桩决定在清朝皇室继承史上,是一个相当值得玩味且充满故事的事件。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雍正皇帝深思熟虑、细致培养,以及一系列政治考量的结果。要理解雍正为何最终将大位传给了乾隆,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深入剖析。一、 乾隆的先天优势:皇子中的佼佼者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乾隆在雍.............
  • 回答
    提起雍正皇帝的后宫,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年妃。她的哥哥是赫赫有名的年羹尧,她本人也是雍正帝登基后最早册封的妃子之一,地位显赫。那么,雍正最宠爱的妃子真的是年妃吗?这个问题,其实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年妃身上有哪些“宠爱”的证据。首先,册封的速度和位分是绕不开的。雍正元.............
  • 回答
    雍正处置年羹尧,这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手腕的集中体现。要说清楚这事儿,咱得把时间拨回到康熙末年,再往前点,看看雍正和年羹尧他们俩的关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首先,年羹尧这个人,大家伙儿都知道,那是雍正帝的“股肱之臣”,尤其是在西北用兵的时候,那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雍正.............
  • 回答
    关于康熙皇帝究竟是如何传位给雍亲王胤禛的,这在清史研究中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虽然官方的说法是康熙帝“禅位”或“传位”给雍正,但背后牵涉到的政治斗争、人事布局以及史料解读,都使得这个问题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明了。我们先来看看官方和流传较广的说法。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康熙晚年曾有意传位给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涉及到了清朝皇室命名的一些规矩和历史背景。简单来说,雍正给儿子们改名字(从“胤”改为“允”)与咸丰的兄弟不改名(依旧是“奕”)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发生时间也相隔甚远的事情,不能直接类比。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一、 雍正时期:为什么要给儿子改“胤”为“允”?这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考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