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F-35的机腹是凹凸不平的,而FC-31的机腹却是平整的呢?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战斗机设计中非常核心的两个概念: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以及它们与隐身性能之间的博弈。F35和FC31在机腹设计上的差异,正是这两种设计理念不同侧重点的体现。

咱们先聊聊F35的机腹为何看起来“凹凸不平”。

F35的机腹设计,尤其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版本(F35A/B/C),可以说是为了实现多重任务能力和高隐身性而进行的复杂权衡。

武器内置弹仓是主要原因: F35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内置式弹仓。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F35将大部分武器(导弹、炸弹)都收纳在机腹下方的几个弹仓内。这些弹仓的舱门在不挂载武器时是闭合的,与机身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相对光滑的表面。但弹仓本身的结构,以及舱门的边缘处理、开启时的铰链和锁止机构,都无法做到像机身蒙皮那样绝对平整。
舱门设计: 弹仓舱门为了方便开启和关闭,以及容纳武器,其边缘处理会与机身蒙皮形成一定的“阶梯”或者“缝隙”。虽然设计师会尽量减小这些缝隙,并采用锯齿状边缘来“打散”雷达波,但这终究会在视觉和雷达回波上产生不连续性。
内部结构: 弹仓内部的挂架、支撑结构,甚至弹仓门内部的涂层,都可能对雷达波产生复杂的回波。为了隐身,这些内部结构的设计也需要考虑雷达波的反射方向,但其复杂性远超外部的平滑蒙皮。
弹仓侧壁: 尤其是在部分型号(例如F35B的垂直起降系统)中,机腹下方还有一些外露的进气口、排气口以及相关的结构,这些都增加了机腹的复杂性。

进气道设计: F35的DSI(Diverterless Supersonic Inlet)进气道虽然没有了传统的可动斜板,但其进气道的形状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进气道内部的曲面和风扇叶片(虽然被雷达吸收材料覆盖)的正面,都会构成雷达反射源。进气道两侧的“嘴角”设计,也是为了引导气流并减少雷达反射。

传感器和天线: F35集成了大量先进的传感器,如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AN/AAQ37光电分布孔径系统(EODAS)等。这些传感器需要露出机身才能工作,并且它们的外壳设计也需要考虑一定的隐身性,但这并不能使整个机腹区域绝对平整。有些传感器会被集成到特殊的“窗口”或者“整流罩”内,这些结构本身就会带来一定的不平整。

结构强度和维护: 战斗机的机腹需要承受巨大的结构载荷,同时也需要考虑维护的便利性。一些关键部位的蒙皮可能需要加厚或采取特殊的结构支撑,这也会影响其平整度。

总而言之,F35机腹的“凹凸不平”,是其内置武器弹仓、复杂传感器系统、DSI进气道设计以及整体隐身化策略综合作用的结果。设计师们一直在努力在功能、性能和隐身之间找到平衡点,但完全平整在技术上和功能上都是极难实现的。

现在,咱们再来看看FC31(鹘鹰)的机腹为何看起来更“平整”。

FC31的设计,尤其是在早期版本(J31 G1)以及后期改进型(F35级别的出口型),在隐身设计上展现出了不同的思路。

更侧重于简化外形: 相比F35,FC31的初始设计更加强调通过外形本身来降低雷达散射。它采用了相对简单的V型垂尾、梯形机翼以及整体圆润化的机身。在机腹部分,FC31的设计初衷可能倾向于外挂武器,或者至少是更简单、更集中的内置弹仓。
外挂武器的可能性: 如果FC31主要采用外挂武器,那么其机腹主要就是蒙皮和挂架。即使有机腹下方的挂点,数量和复杂度也可能不如F35的内置弹仓那样多样。外挂武器本身确实会大幅增加RCS,但如果没有大量的内置武器舱,机腹整体的平整度会更高。
简化的内置弹仓: 即使FC31采用内置弹仓,其设计可能也比F35更简洁。例如,可能只有一个较大的弹仓,或者采用更简单的弹仓门开启方式,使得舱门与机身的过渡更加平滑。当然,这需要权衡弹仓的容量和武器的挂载方式。

进气道设计: FC31采用了S型弯曲进气道,这种设计本身是为了遮挡发动机风扇叶片,从而显著降低来自正前方的雷达回波。S型弯曲进气道在机腹的开口处,虽然也需要一定的过渡结构,但相比F35的DSI,其进气道口本身可能更容易整合进整体平滑的外形设计中。

传感器集成: FC31同样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但其传感器阵列的布置和数量可能与F35有所不同。早期版本可能传感器外露较少,或者集成方式更内敛,使得整体平整度更好。

设计理念的差异: 鹘鹰的设计,尤其是中国方面推出的版本,可能在早期阶段更侧重于打磨出一种“概念性”的、具有良好隐身外形的载体,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功能。而F35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定义了高度复杂任务需求的平台,其设计的优先级包含了多种能力,因此在结构和功能上必然会更复杂。

两者对比总结:

F35的“凹凸不平” 是为了最大化内置武器能力和集成先进传感器的必然结果,是功能需求与隐身需求的复杂妥协。其多弹仓、复杂的舱门机构、以及大量外露传感器,都增加了表面的不平整度。
FC31的“平整” 则更多地可能源于早期设计阶段对简洁外形的追求,以及对武器挂载方式(可能是外挂为主或更简化的内置)的倾向。S型进气道的设计也为机腹的平整度贡献了一份力量。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平整”和“凹凸不平”是相对的。从宏观上看,FC31可能比F35更显简洁,但在微观细节上,任何战斗机都无法做到绝对的绝对平整。战斗机的设计始终是一个在气动、结构、性能、隐身、成本等诸多因素之间不断权衡的过程。FC31后期的改进,是否会加入更多类似F35的复杂结构,或者F35的下一代是否会尝试更平整的设计,都取决于未来的技术发展和任务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下面的三个回答,都很有道理,但是都忽略了FC-31的本质:

他啊,就是一“争气机”,是沈飞的“心神”

是竞标四代机失败的98-30工程的一种延续(或者说小算盘,想提前卡位“高低搭配”或者“轻重搭配”),

是为了抵消“歼二十”选型失败的恶劣影响,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为什么这么说?这要从FC-31 的前身 F60 说起:

F60是早年 沈飞 尝试走 枭龙 中外合作路子的产物,很早就展出了模型(大约是零几年吧),想和国外搞合作开发。当时只是展会上的惊鸿一瞥,后来再无下文,以为早就凉了——不过后来也曾有网友言之凿凿:FC-31开发中确实得到国外资金支持,比枭龙更有外销市场云云···真假未知。

现在很难找到当时F60模型的照片了,印象中是就是很小的一架黑色飞机,外形很像F35,已经和今天的“骨折莺”并无区别(后来能看到的都是11年后的灰底迷彩涂装,其实是310项目的模型)。后来1.0到2.0,细节上有较大提升,但是还是无法摆脱“山寨”F35外形的帽子···

当歼20于11年亮相后,本来已经渺无声息的F60忽然于12年亮相,而且还成了310项目01机(在沈阳试飞,且机尾没有八一军徽,说明非军方项目),外形基本还是早年的模样···

换个马甲(从F60 改为 310项目)而已。

人家叫歼20,机身涂20XX。沈飞机身就涂 310XX —— 广告策划给力啊

正如他们所料,网友立刻就把310项目错当成军方项目,J31就这么叫开了,再加上爱国热情的“炒作”,立刻就传遍全国(美名),走向世界(臭名)

紧接着就变成月经贴,动不动就放些真伪难辨的消息,军方已选定云云····

结合各方面的信息,给人的感觉,就是沈飞在碰瓷、蹭热点!!

至于说沈飞还有小算盘,除了外销,还想提前卡位“高低搭配”或者“轻重搭配”,出口转内销,可以看看这个:

扯了这么远这么多看似没用的,就是为了说明FC31本质上是针对外贸市场的技术展示(验证)机,自然是怎么能获得“好评如潮”怎么来·····

模仿F35外形、内置弹仓、先进航电云云,都是如此。

楼主好奇的“为什么F-35的机腹是凹凸不平的,而FC-31的机腹却是平整的”也是为此···

user avatar

就知道许多人要黑F35,觉得自己比洛马工程师聪明。

35的机腹凹槽是对气动、隐身、弹仓容积进行综合优化的结果。对曲面进行RCS分析要比平面复杂得多,这是最体现设计功力的地方。至于31,它只是个钓鱼项目,不要想多了。

F35被吐槽的问题是任务定位导致最初单发轻型身板的JSF被水多加面面多加水,无法达到最初想要的性价比(或者说性价比这东西本身就是拿来忽悠国会和合作方的)。但能在这堆不合理的要求基础上把飞机搞出来,不是反而能体现出美帝航空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