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不用F-22的机体扩展F-35的功能?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而且很有道理。确实,F22“猛禽”和F35“闪电II”都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先进战斗机,而且都是五代机,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为什么不能像给手机刷个系统一样,把F22的“身体”加上F35的“大脑”或者“功能模块”呢?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工程,以及军事装备发展中“取舍”和“迭代”的哲学。要详细解释,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

1. 设计初衷与定位的根本差异:

F22:天空霸主,制空王者。 F22的设计目标非常纯粹和高端:就是要在未来空战中取得绝对优势,压倒一切潜在对手的空中力量。它的核心优势在于:
超强的空对空作战能力: 极致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不用开加力就能长时间维持超音速飞行)、先进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这一切都是为了在早期交战中发现、锁定并消灭敌方飞机,确保制空权。
高速度与高机动性: 虽然F22不以极致的低速机动性著称,但它在超音速下的机动能力非常出色,能够应对各种空中缠斗场景。
相对单一但极致的职能: 它本质上是一款“空优战斗机”,虽然也能携带一些对地攻击武器,但那不是它的主业,也不是为了执行多用途任务而优化的。

F35:多功能特种兵,战场全能手。 F35的出现是为了取代包括F16、A10等在内的多种老旧飞机,它的目标是“一机多用”,覆盖从制空、对地打击、侦察、电子战到情报收集的广泛任务。它的核心特点是:
高度的通用性与多任务能力: 这是F35最核心的设计理念。它有三个型号(A型常规起降、B型短距起降/垂直着陆、C型舰载),可以满足不同军种的需求。其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和数据链,使其成为一个移动的“信息节点”。
相对F22的取舍: 为了实现多功能,F35在一些指标上做了取舍。比如,它的隐身性能虽然也很强,但可能不如F22极致;它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基本没有;机动性也并非其最突出之处(尽管也很优秀)。它的优势在于“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且能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其他平台。

你可以这么理解: F22是那种经过精心调校、在赛道上追求极致速度和操控的超级跑车,它只为竞速而生。而F35则更像是一辆装备精良、功能齐全的豪华SUV,它不仅能跑,还能载人、越野、甚至还能拖东西,适应各种复杂路况和任务。你不能指望SUV能开出超级跑车的赛道性能,反之亦然。

2. 结构与气动设计的根本不同:

F22的机体: F22的设计是为了最大化隐身和超音速性能。它的机翼形状、机身线条、进气道设计、尾翼角度等等,都经过了精心计算,以最小化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和红外信号。它采用了复杂的矢量喷口,这不仅是为了增强机动性,也对尾部隐身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并直接影响了尾部结构。
F35的机体: F35为了实现多功能,特别是短距起降/垂直着陆能力(F35B),其机体结构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F35B拥有一个升力风扇,需要占据相当大的机身内部空间,并且发动机需要重新设计来适应传动系统。此外,F35为了容纳更复杂的传感器和电子设备,其机身内部空间也需要根据这些设备的尺寸和散热需求来规划。

直接套用: 就算你能把F35的“软件”塞进F22的“硬件”里,F22的机体结构并不适合集成F35特有的设备,比如那个巨大的升力风扇(如果你想让F22也具备VTOL能力的话)。而且,F22的设计理念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外部挂载以保持隐身,其武器舱也相对紧凑。而F35为了携带更多种类的对地武器,其武器舱设计就有所不同。

3. 软件与硬件的深度耦合:

“功能”不是简单加载的: 战斗机的“功能”并非是安装个软件就能实现的。例如,F35强大的传感器融合能力,是将来自雷达、红外传感器、电子战系统、头盔显示器等多个信息源的数据,通过复杂的算法进行实时处理和整合,最终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飞行员面前。这需要硬件层面的高度协同和优化。
系统架构不同: F35采用了高度集成的分布式航空电子系统,每个模块化的传感器和处理单元都可以协同工作。而F22的系统架构,虽然也很先进,但其设计年代和目标决定了它与F35的系统理念不尽相同。强行将F35的软件加载到F22的硬件上,可能面临巨大的兼容性问题,甚至根本无法运行。这就像你不能把最新款操作系统的游戏直接装到一台很老的电脑上,即使硬件性能勉强够,也可能因为驱动、架构不同而玩不了。

4. 成本与效益的考量:

开发成本: 重新设计和整合一项全新功能到现有平台上,尤其是一项像F35那样广泛的功能,其开发成本是极其高昂的。这不仅仅是软件开发,还包括对机体结构、电源、散热、测试等等的全面改造。
维护与操作成本: 即便技术上可行,如果改造后的F22在维护、操作复杂性、飞行员培训等方面带来的成本远远高于重新开发一款新的多功能战斗机,那么这种“魔改”就没有经济上的合理性。F35之所以被设计成高度模块化和可维护性强的平台(尽管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挑战),也是为了降低长期成本。
效率与目标冲突: 如前所述,F22是为制空而生,它的“极致”已经体现在了那个领域。如果为了增加对地攻击能力而削弱了其空战优势,或者在保持隐身的同时限制了载弹量,那么它就失去了作为“天空霸主”的意义。

5. 战略选择与项目管理:

项目迭代与继承: 军事装备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F22是上一个时代对空优势的极致追求,而F35则是对新时代战场环境(更强调信息、多任务、网络中心战)的适应。它们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战略目标下的产物。
避免重复建设: 美国国防部需要平衡不同军种的需求和现有装备的更新换代。开发F35的目的之一就是用一款飞机覆盖多种机型,实现资源优化。如果再对F22进行大规模改造来增加其多功能性,可能会与F35的项目目标产生冲突,并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和重复投入。

总结一下:

美国不将F22的机体扩展F35的功能,最核心的原因是 两款飞机在设计之初就有根本性的差异和不同的战略定位。

F22是专注于极致空战能力的“专用机”,其结构和系统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设计的。
F35是追求广泛任务覆盖的“多功能机”,其结构和系统是为了实现这种通用性而牺牲了部分F22的极致性能。

想要把F35的功能“移植”到F22的机体上,需要的不仅仅是软件更新,而是对机体结构、航空电子系统、甚至动力系统进行颠覆性的改造,这在技术上极其困难,在成本上极不划算,而且还会因为结构和设计理念的冲突,最终生产出一款“四不像”的飞机,无法发挥F22原有的制空优势,也无法完全达到F35的多功能目标。

所以,更合理的做法是,F22继续承担其作为“制空王者”的责任,而F35则在多任务领域发挥其优势,两者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形成互补,而不是试图让一款飞机同时做到极致的“专”和极致的“全”。这就像你不会指望用一把手术刀去砍柴一样,虽然都是金属,但材质和设计目的完全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至少得40岁以上了,因为当初JSF立项的时候,很多事情和现在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1997年美国公布JSF计划的时候说得很明确,JSF就是用来取代F-16、A-10、AV-8、F/A-18C这四种机型的。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以对地打击为主要任务。也是在同年F-22正式服役。这样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了统治天空而专门优化了设计的F-22弹舱空间难以容纳大型弹药,如果重新设计一种以F-22的机体为基础的对地攻击机的话,在战术功能上与JSF重合,更不要说以F-22的紧凑性,基本就是全新的机型设计,可能除了外表长得像F-22以外里面完全不一样了。即使是美国空军这样的狗大户,也是不能接受如此浪费的。

所以F-35搞成三军联合,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要替代的目标在战术用途上是一致的,可以在经济效益上发挥最大化效率。但用F-22去改出一款对地打击飞机,可能就只有空军能用,事实上海军对于F-35C就很不上心,甚至在F-35项目可能需要削减采购数量的时候大方的表示愿意放弃一部分C型的份额,就凭这种军种政治,空军也不会用F-22去改出一款打击飞机,那不是等于自己独自承担风险和成本么。

user avatar

因为——贵。

娘娘是一款已经停下发展很多年的战机。如果要对其大改需要从故纸堆里首先找出当年娘娘的结构设计。然后再把这些新的设备怼上去。再进行大量计算来配平设计电力供应以及新老设备的数据交互等内容。然后还有天量的各种飞控上的调整。再是控制率的微调。

光是想想都已经是天价了。而更重要的是,当年的娘娘使用的软件语言现在已经没有人会了。不知道这些软件的接口标准是否有文档,不然还得一个个的试出来。

就算软件问题解决了,然后就是把设备都装到一个测试机上去以后的天量的试飞。想想肥电从首飞到现在IOE之间有多长的各种修改与试飞吧。以现在MD的人力价钱,想干成这件事情并不会比研发一个肥电要便宜多少。

就算试飞都成功,还要生产那些用于改装用的工装夹具,并对老的机体进行改进。想想都很酸爽啊。

所以钱不是万能的,没钱那真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家是不会有什么奉献精神的。指望战斗机设计人员去卖茶叶蛋也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而且很有道理。确实,F22“猛禽”和F35“闪电II”都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先进战斗机,而且都是五代机,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为什么不能像给手机刷个系统一样,把F22的“身体”加上F35的“大脑”或者“功能模块”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工程,以及军事装备发展中.............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到了美国空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到底是追求极致的性能,还是追求更实际的效费比和任务适应性? 美国宁愿花大价钱买F15EX,也不重启F22生产线,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差钱”或“懒得做”,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先明白F22和F15EX.............
  • 回答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确实经历了一个“蜜月期”,这为两国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确实考虑过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而F4“鬼怪”战斗机作为当时西方阵营的明星机型,进入中国的视野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最终中国没有选择引进F4,这背后有着多.............
  • 回答
    .......
  • 回答
    美国在21世纪初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没有使用核武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道德、国际法以及对阿富汗当地情况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用: 目标并非摧毁国家实体: 美国在阿富汗的主要目标是打击基地组织及其领.............
  • 回答
    .......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完全采用公制单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惯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历史的根源:独立时期的选择与继承 建国之初的实用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格兰(Great Britain)作为宗主国使用的是英制单位(Impe.............
  • 回答
    美国海军之所以没有直接沿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计来发展下一代驱逐舰,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成本、战略以及海军自身发展需求的考量。简单地说,虽然“朱姆沃尔特”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前沿技术,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复制和改进的终极模板。一、昂贵的“实验品”与技术成熟度问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交通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美国并非完全不用交通电子眼,而是其使用情况、普及程度以及侧重点与中国等一些国家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美国交警亲自执法,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法律、文化和技术层面的原因。为什么看起来美国交警亲自测速更多?1. 历史与法律传.............
  • 回答
    关于美国暴乱群众是否使用枪支的问题,这涉及到美国社会复杂且多层面的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美国发生的许多抗议和示威活动中,确实存在枪支使用的现象,但将其简单概括为“所有暴乱群众都不用枪”是不准确的。 不同事件、不同群体、不同动机的人,其行为方式可能截然不同。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之所以没有使用核武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战略决策,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原因:一、苏联的核报复威胁与核扩散的全球性风险 苏联的核能力: 虽然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苏联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自己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虽然苏联的核武库.............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学术界一个挺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实验性强的科学领域,博士后经历似乎是“标配”,而在计算机、商学院、统计、生统等领域则不然。这不是说这些领域就没有博士后,而是其普遍性和必要性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看看不同学科的特点、学术晋升的路径以及博士后制度本身的意义。1.............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画面,几十万加仑的牛奶就这样被白白倒掉。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如果是我,也会忍不住想,这些牛奶还能做什么呢?泡牛奶浴,听起来确实是个奢侈又舒服的主意。不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让奶农们即便面对如此巨大的浪费,也很难将这些牛奶用于泡澡。我们得一件一件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和产业现象,而且视角也很独特。确实,在很多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里,你可能很难发现纯粹由美国本土人“包办”的情况,很多时候幕后团队是国际化的,这给人的感觉是“只要美国资本在,就能召集全世界最顶尖的资源”。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大片”似乎没那么“玩”得开,或者说,即.............
  • 回答
    美国不积极大力修建高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以及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因素 高昂的建设成本与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巨额的初期投资: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的前期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征用、隧道、桥梁、车站、供电系统、信号系统以及高速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美国在扶贫方面与中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规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发展和社会理念的差异: 美国:个人主义与机会平等 建国理念: 美国作为一个新国家,其建国理念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自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全球供应链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什么还要依赖中国供应稀土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原因,而且说起来,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稀土这东西,虽然名字里有个“稀”,但其实在全球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算特别罕见。真正让人.............
  • 回答
    “摘桃子”这个说法,带着点民间俗语的生动,用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为什么美国在越南战争结束后,没有像过去一些国家那样,通过经济、政治或者文化上的强力介入,来“收割”战争的成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主导越南的发展方向?答案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历史的教训、政治的现实、经济的逻辑,以及最根本的,越南人民自身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