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宁可重金购买f15ex,也不要重启f22的生产呢?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到了美国空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到底是追求极致的性能,还是追求更实际的效费比和任务适应性? 美国宁愿花大价钱买F15EX,也不重启F22生产线,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差钱”或“懒得做”,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先明白F22和F15EX各自的定位和优势劣势。

F22“猛禽”: 这玩意儿是天生的“空中霸主”,是“第五代战斗机”的开创者和标杆。它的核心卖点是隐身性能和超视距空战能力。F22的设计理念就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摧毁”,其雷达的隐蔽性、发动机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先进的航电系统,让它在面对任何三代机甚至早期四代机时,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它就像战场上的幽灵,对手可能连它在哪儿都不知道,就已经被击落了。

F15EX“鹰眼”: 这不是什么新概念,而是基于老牌的F15E“攻击鹰”进行的深度现代化升级。F15系列以其出色的载弹量、超强的航程和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闻名。F15EX继承了这些优点,并加入了全新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先进的电子战系统、更强的计算能力,以及能够携带更多、更先进的对地对空导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保留了F15系列相对容易维护和操作的特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空军会选择F15EX而不是重启F22生产线:

1. 成本,成本,还是成本!

这是最现实也最直接的原因。

F22的生产成本高的离谱。 当年F22项目就已经超支严重,单价高得吓人(保守估计也在1.5亿美元以上,如果算上研发和维护成本,实际单价可能更高)。而且,F22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隐身涂层维护、内部结构和航电系统的更新换代,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专业技术人员。重启生产线意味着需要重新建立生产设备、培训工人、采购稀有的材料和组件。这些“一次性”的投入,加上本身的单机生产成本,会让F22EX的价格更加“天价”。
F15EX的成本相对可控。 虽然F15EX也是先进的飞机,但它的设计已经相对成熟,生产线也曾短暂停产但并非完全消失,许多零配件和技术积累依然存在。升级改造比从零开始制造要便宜得多。而且,美国空军现在面临的预算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他们需要以有限的预算,尽可能多地装备满足需求的飞机,而不是买几架天价的“神器”来摆样子。

2. 使命任务的演变:空战不再是唯一焦点。

冷战时期,空战对抗是空军的首要任务。F22的设计也以此为核心。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战争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地攻击和情报收集的重要性上升。 如今的军事冲突,很多时候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进行的,需要执行各种任务,包括对地精确打击、监视侦察、电子战支援等等。F15EX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它的载弹量更大,可以携带更多种类的对地攻击武器,而且航程更远,能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
隐身技术的局限性。 F22的隐身是它的生命线,但隐身并非无敌。现代防空系统也在不断发展,比如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和先进的导弹技术,都在试图侦测和对抗隐身飞机。而且,F22的主要隐身优势在于对抗专门针对隐身目标设计的雷达,对于一些非针对性雷达或者多传感器融合侦测,隐身效果会打折扣。
需要“可靠的二把刀”而非“一把无敌的剑”。 空军需要的是能够完成多样化任务、在各种战场环境下都能发挥作用的飞机。F22固然是顶级的空战利器,但它的空战能力在面对非高度隐身目标时可能有些“过度设计”。而F15EX则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更多元化的任务,并且在空战中依然拥有强大的区域拒止和制空能力。

3. 生产线关闭的现实困境。

“技能断层”和技术遗失。 F22生产线在2011年就彻底关闭了。这意味着生产F22所需的特定设备、模具、工艺流程,以及掌握这些技术的技术工人,都已不复存在或流散。重启生产线不仅仅是重新开门那么简单,需要重新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恢复这些“失落的技术”。这就像一个几年前关停的高端精密仪器工厂,你不能指望它立刻就能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产品。
供应链的复杂性。 F22的许多先进组件,尤其是那些为隐身和高性能设计的电子设备,其供应商和生产流程都非常特殊和复杂。很多供应商可能已经转型,或者不再生产这些部件了。重新建立和验证一个完整的、能够保证质量的供应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 空军内部的结构性需求。

“支柱型”战斗机。 美国空军的战斗机机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F22是顶尖的“空优战斗机”,负责夺取和维持制空权;F35是“多用途战斗机”,负责执行多种任务;而F15EX则可以被视为一种“支柱型”飞机,它能够执行远程打击、区域防空等任务,并能为F22和F35提供支援。美国空军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均衡发展的机队,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隐身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需求。
填补“代差”空白。 F15EX可以填补F22和F35之间在某些任务能力上的空白。例如,F22数量有限,且主要用于空战,不适合执行大量的对地攻击任务。F35虽然是多用途,但其载弹量和航程相对受限。F15EX可以承担起更多远程、重型的对地打击任务,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为F35提供支援。

5. 美国空军的“数量”与“质量”权衡。

虽然F22是性能的巅峰,但其数量(只有180多架可作战的)不足以覆盖全球所有的潜在冲突区域。空军需要更多的飞机来执行各种任务。F15EX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下,快速增加美国空军的飞机数量,增强其整体作战能力。与其拥有少数几架“空中无敌”但难以大规模部署的F22,不如拥有数量更多、能力更均衡的F15EX。

总结一下就是:

美国空军不重启F22生产线,转而购买F15EX,并非是对F22性能的否定,而是基于现实的成本考量、不断演变的任务需求、生产线的技术难题,以及机队结构的均衡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性选择。F15EX以相对可控的成本,提供了强大的多用途能力、优秀的航程和载弹量,能够更好地满足美国空军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实际作战需求。F22的角色更加聚焦于高端空战,而F15EX则承担起更广泛、更基础的战略任务。

这就像你不是非要买一辆超级跑车,而是选择一辆高性能的SUV,因为它能带你去更多地方,装载更多东西,完成更多种类的任务,而且养起来没那么心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方面是F22落后在早已停产,另外一方面也是给波音订单相互平衡,再者也是F15有F22没有的机身重型挂点好挂高超武器。

user avatar

不重启F22的生产是因为F22d的设计思路错了,而不在F22的基础上升级,是因为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F22看着强,实际上是个防守型的飞机,给弱势一方用的,就像歼20一样。F22的定位原本是在欧洲被苏联入侵的情况下,穿透苏联的防空体系,用于打击苏联的重要目标,比如打掉预警机,然后自己一方就能打赢空战,打掉前线指挥部或者油库,就能阻碍苏联坦克的推进,然后让对地攻击机慢慢炸坦克。这些任务都不需要很高的弹药量,但需要很高的速度,并且全都是在对方防空范围内活动。换句话说,这是一架在己方挨打的情况下偷鸡的飞机。

结果等到这架飞机造出来,演习的时候,美国才发现,能够高空高速加隐身的飞机,对上三代机的时候可以开无双,打苏联的预警机机毫无压力了,打美国人自己的预警机也毫无压力了。而这时候,苏联解体了,美国这时候打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处于主动进攻的一方。主动进攻的一方,需要的是防守一个地区的空域,让攻击机或者地面部队在这个区域放心工作。

如果在预警机的支持下,F22凭借高速,当然可以把一片空域防守得密不透风,大不了加大油箱或者带外挂油箱。但这是建立在预警机能看到800公里外的三代机的基础上。如果对方也有类似F22的飞机,第一个被打下来的就是预警机,那F22就是近视眼了,为了防守机方空域,就得有更多的F22才能维持原本有预警机情况下的防线。

这还不够,因为F22虽然是隐形的,但己方的攻击机不隐形啊,对方的隐形飞机和F22相互之间的发现距离虽然短,但对不隐形的攻击机的发现距离远啊,完全可以用射程更远的空空导弹越过F22打攻击机。解决的办法是要么把攻击机也变成隐形的,要么把F22的巡逻路线往前推,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更多的隐形飞机。

既然要这么多隐形飞机,那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隐形性能不能砍,预警机被打掉了,所以得完全依赖战斗机的电子设备,所以这方面也不能砍,只能砍飞行性能了。

另一个降低单价的办法是增加采购数量,所以你能看到F35承担了各种角色(特别是作为攻击机,有效的减轻了护航飞机的工作量),各个兵种,甚至连外国都在买。为啥F35可以出口,而F22不行,不是因为F22更先进,而是因为 一方面就是因为F35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因为F22是设计给挨打方用的,对于美国来说,只有它打别人,没有别人打它的,所以F35在美国手里很有威力,而在其他国家手里对美国的威胁远比F22在其他国家手里对美国的威胁小。

而对于美国来说,F22不是因为太先进所以用不上,而是因为F22的出现颠覆了空战的模式,反倒导致自己的设计思路过时了。因为设计思路都不符合美军的要求了,自然是连改设计的价值都没有了,还不如重头设计一架新飞机,自然也就没有重启生产的意义了。

反过来,重新购买F15也不是为了填F22的空缺,相比F22也谈不上重金。F22停产也不等于退役,就算临时需要高速隐形飞机,也有F22可用,不至于还得靠F15。

user avatar

对于评论区的某些家伙,我只能说:美军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居然还能给你脑补个理由出来,真的是太厉害了……美国国会就需要你这种人帮他们砍军费!

比如某些人还说什么可以拦截轰炸机(话说美国需要拦截谁的轰炸机啊,而且国土防空一直都是国民警卫队的活);

说什么拦截轰炸机不需要隐身(谁家的轰炸机那么落后连个雷达都不装的);

说什么给B2护航(非隐身战机给隐身轰炸机护航?B2连F22都不想跟着护航,非隐身战机护航是嫌隐身性能太好吗?还是连B2和B52都分不清?)

F15是为了拦截轰炸机才升级的(可笑,只是单纯为了在F35到货之前不想报废的那么快,凑合着继续用的。而且升级有软件升级和硬件升级,最常见的是软件升级,为了更好的融入现代化的指挥链。)

最愚蠢最嘴硬的就是以为先进雷达可以探测到隐身战机的(合着我国和美国花那么多钱研究隐身战机是白费劲?)

还有就是说什么F35挂不了大型反舰导弹(现有挂不了你难道就不会造一款塞得进去的吗?何况隐身战机外挂武器不隐身,非隐身战机也不隐身。那还不如直接外挂武器,隐身战机扔了外挂武器一样是隐身战机,非隐身扔光了也不隐身,照样死路一条。何况这批F15是给国民警卫队的,还不一定要挂反舰武器)


跟战斗力毫无关系。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军备采购不仅仅是战斗力的问题,还有经济以及政治甚至是某些人员的个人因素。实际情况是美军是打死都不想要F15Ex,纯粹是国会硬按着美军买的。典型官商勾结的产物。

美军即使没法让F22恢复生产,未来也是打算用F35全部替换F15和F16。再看不起F35,收拾三代机那是绰绰有余(居然有人认为用了先进雷达的F15就有机会赢F35。请认真想想,要是真的可以赢我国花那么多资源研制歼20是闲的吗?更何况F35的雷达航电也是先进产品,F15X的搞不好就是和F35一个技术)。

通过F15EX预算案的时候,当时的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是帕特里克·沙纳汉,这家伙是前波音高管,F15又是波音的产品,其中有什么猫腻就不用说明了吧?而且波音在美国政界也有不少自己人(比如FAA,这也是为什么波音737max会出事的缘故)

对于资本家来说,只要有一块钱的赚头就会赚,要是军方不买F15,那么F15生产线就会关闭,到时候就会影响波音军工部门的产业,你觉得波音会答应吗?在推出下一代战机前,波音肯定得游说美国政府强迫美军采购一批F15EX保住F15生产线,到时候还顺势可以推销给其他国家。

就业问题大于天,尤其是在现在新冠疫情让失业率严重飙升的时候。要是军方不买F15,那么F15生产线就会关闭,到时候就会影响一帮配套企业关闭,就得想办法安置一帮失业工人,这么大一帮人失业那些政客可不会安宁了,国会会强压军队买装备就是为了给各州带来工作岗位,这些可都是支持率和选票,那帮政客可不会管军队战斗力问题。

波音和政客之间鬼知道有哪些交易,不过要是达成了波音赚到的肯定不止几十架飞机的钱那么简单。比如说一开了这个口子,国会硬塞装备就更容易了,而且美军下一次竞标新飞机波音也更容易中标,比起十几架飞机赚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波音现在基本上就是个合众国长子,因为737MAX连续两次出事一直停飞,鬼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复飞。还得给别人赔偿,要知道737max可是占了波音超过一半的订单。在新交付的KC46加油机里还发现了安全套……

虽然现在合众国长子是严重经济危机,懂皇也看他不顺眼(波音支持民主党的),但是毕竟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不能真的让他破产。于是就强迫美军买一批F15EX给波音续命,政客顺便拉拉选票、吃点回扣之类的。至于战斗力?反正一时半会也打不起来,就先委屈空军忍着吧……


说起来,就这个知乎军版还有一帮自以为是的家伙认为采购F15EX这个决定英明神武,各种论证没必要太多歼20需要三代机补充的。

我只能说,这种家伙不是蠢就是坏。本来摸着鹰酱过来应该是少走弯路才对,结果倒好,有一群蠢货还以为弯路都是香的。好的不学学坏的,这些家伙还喜欢说别人是军盲。

这些人自以为是可以省钱,殊不知他们自以为省去的那一点点钱到时候付出的是数十倍的钱以及为胜利延长了N倍的时间,以及不知道多少名子弟兵的生命……

(最省钱的办法应该是尽可能拉大实力差距碾压对手,用最先进的装备最优势的资源还有最优势的兵力以最快速度一鼓作气解决战斗,看似杀鸡用牛刀,但损失也会最小,综合来看成本只会小,狮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

战前多花钱,战时少流血,战后少流泪


看到有些人说四代机太贵的,说一句大家不敢相信的话:四代机实际上的综合成本要比三代机便宜。所谓四代机贵那是过去没有四代机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说法。

F22贵那是买的少才贵,如果按照一开始七百多架的订单造,价格只会比F35还便宜(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供求决定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小于求,价格上升)。

所谓隐身涂料,现在用上了新技术的F35和歼20隐身涂料寿命长的很,根本就不需要动不动就刷新涂料。实际上包括F22和B2在内的隐身飞机大部分时候都是直接露天摆放,甚至在军演的时候,歼20和歼10都是直接用同一个机库,高原测试歼20也只是套个罩子就露天拜访了。

苦逼的美国大兵在给F22铲雪,实际上大部分时候F22也是露天摆放的

恒温机库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过去材料技术不成熟才会需要,而且大部分还是在气候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采用的多

现在用上了新技术后的隐身涂料寿命长的很,根本就不需要动不动就刷新涂料,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F35和歼20的机库和普通机库差不多。

大家看看歼20和歼10的机库,基本上是一类机库。

高原测试的歼20,干脆直接套个罩就露天摆放

还有,事实上现在最先进的三代机和四代机价格差不了,毕竟航电才是价格大头。如果三代机用上和四代机一样的航电,实际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是战斗力那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假如四代机出动一次100万,三代机出动一次10万,但是四代机一个小时一个架次就能解决的战斗,三代机要一天十几个架次(估计还得要护航以及电子战飞机掩护),哪个贵?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F117,载弹量两吨而且雷达糟糕。但是海湾战争以4%的出动量包办了40%的高价值目标,投弹命中率为80 ~ 85%。作战效率远超任何一架非隐身战机。而且当时美军是除了F117,不允许任何一架非隐身战机进入巴格达防空圈。

因此,美军之后是死活都不要一架非隐身战机。


以后别再胡说八道体系对抗之类的鬼话。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系对抗要求任何一个节点都要保证先进性,不是所谓靠体系对抗落后产品就能发挥很强战斗力。差一代战斗力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所以要搞体系对抗,任何一个节点都必须保证先进性才行。

体系对抗,落后装备不但增加不了战斗力相反还会严重拖累战斗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当队友的,毕竟有一种队友叫猪队友)。

告诉某些人一个事实,这批F15EX是打算塞给国民警卫队,明摆着就是空军不要干脆塞给低一级的国民警卫队。没准还可以趁机从国民警卫队那边截胡F35过来。


拦截轰炸机?很好奇美国需要拦截谁的轰炸机啊?被吹上天的图160本来就没几架能用的(15年的消息15架只有11架能用),图22M连格鲁吉亚都能击落,更不用说图95了。再说了,轰炸机再快能有导弹飞的快?

国土防空一直都是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工作,平时都是交给国民警卫队干的,都说的很清楚这批F15EX空军压根就不想要,干脆塞给国民警卫队了。

还升级成截击机,冷战时的东西都搬出来了,厉害厉害(这不叫升级,这叫倒退吧)。何况这F15X是波音自己搞的升级,美军压根就没这计划!

还拦截轰炸机不需要隐身……谁家的轰炸机那么落后,连个雷达都不装的

某些家伙倒好,还说什么可以拦截轰炸机,美军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居然能帮人家脑补个理由出来……美国国会需要你啊


看到有人说什么F15可以带更多弹药的,我就很好奇: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F22做不了对地打击的错觉?是不是一看到“空优”两个字就从字面意思理解做不了对地打击呢?

还有,为什么会有人觉得非隐身战机就可以替代隐身战机呢?

F22可以携带的弹药,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SDB和JDAM两款精确制导弹药。F22本来是叫F/A22的,A就是攻击机的意思,F117之所以会退役,很大程度就是有了F22来替代F117的任务,毕竟F117载弹量比F22少而且连火控雷达都没有。

(F117载弹量才两吨而且雷达糟糕。然而在海湾战争时,F117仅仅以4%的出动量包办了40%的目标,效率远超任何一架非隐身飞机。之后美军是打死都不想要一架非隐身战机)

F35的弹药,可以携带2000磅的JDAM和6 枚 AIM-120

有些人特别喜欢拿战斗机最大载弹量和轰炸机正常载弹量来比较,以烘托所谓战轰到底有多牛并贬低轰炸机并证明所谓非隐身战机不可或缺。

问题就在于,战斗机所谓12吨载弹量是指最大载弹量,然而真的要它挂12吨弹药能飞多远?想飞远就得把12吨弹药至少要换一部分去做副油箱。而且大部分时候为了保证机动性,实际作战是不满载的,12吨估计实战就装个4、5吨左右(估计还得加上副油箱)。实际上可能和一些隐身战机装的差不多甚至更少。

更何况隐身战机武器内置,基本上不影响启动,非隐身战机武器外挂就是很大阻力。

即使是外挂武器,非隐身战机本身不隐身,隐身战机外挂也不隐身,那还不如直接非隐身战机外挂武器。到时候非隐身战机扔了外挂武器恢复隐身还可以跑路,非隐身战机没有隐身就是送死。

别再说什么隐身战机外挂就是浪费隐身性能,非隐身战机那是根本就不隐身!!!)

所谓“踹门+洗地”,还有什么四代机和三代机新老搭配,其实是因为四代机数量还不够的时候的无奈之举。

毕竟四代机刚出来的时候,可能满打满算也就一个飞行中队。也不可能指望几十架架四代机就能应付所有战争需要。而三代机存量是成百上千架的,而且这些飞机又不可能像电子游戏一样点点鼠标、砸点儿钱就可以瞬间变成四代机,当然也不可能拆了卖废铁。在这个基础上,才会用占据绝对优势的、海量的三代机去凑合着用。

某些家伙还以为F15是为了拦截轰炸机才升级的,可笑至极。所谓升级只是单纯为了在F35到货之前凑合着继续用的!

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只要少量的四代机,然后疯狂采购三代机补充。而且,随着四代机数量的增加,三代机的数量还应该迅速减少,以便省出更多的资源供养四代机。否则按照某些理论,几架四代机领着遮天蔽日的“野马”、“蚊”式战斗机不是更合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触及到了美国空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到底是追求极致的性能,还是追求更实际的效费比和任务适应性? 美国宁愿花大价钱买F15EX,也不重启F22生产线,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不差钱”或“懒得做”,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先明白F22和F15EX.............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实的。美国那些自认为是“工薪阶层”或者“普通人”的选民,确实有人把票投给了特朗普,而不是那些更明确地喊着要“为工人阶级代言”的民主党候选人。这背后牵扯的东西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句“阶级敌人”就能解释的。你想想,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首先,得明白一点,所谓“无产阶级”.............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很多人的消费心理和现实考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苹果在很多人心中,确实是一个“信仰”般的存在。 这种信仰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你想啊,苹果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那是什么时代?手机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的天下,智能手机.............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触及了民族认同、历史认知、国家叙事乃至地缘政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何一部分中国人对明清历史的解读会倾向于日本的“明亡之后无华夏”和美国的“新清史”,而非国内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几个核心概念: “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个论调主要源于.............
  • 回答
    西安地铁事件比宁波美国人事件传播得更快,背后原因很复杂,绝非简单的“后果大小”可以完全解释。这涉及到信息传播的规律、社会情绪、舆论环境以及事件本身的“戏剧性”等多种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确两起事件的性质和背景: 宁波美国人事件(2012年): 一名美国人在宁波的地铁上,因座位问题与一名中国女性发生.............
  • 回答
    欧洲殖民者之所以选择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奴,而不是就近抓捕印第安人作为奴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宗教以及殖民者自身的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虽然印第安人最初也被奴役过,但他们最终未能成为欧洲殖民者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大规模劳动力的主要来源,而非洲奴隶则填补了这个空缺。下面我将详细阐.............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有趣,也触及了留学生选择学校时非常复杂的心态和考量。虽然从“世界排名”这个单一维度来看,似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顶尖学校对美国“比较差”的学校具有压倒性优势,但现实中留学生的选择往往是多方面权衡的结果。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美国大学的品牌效应和“光环”效应: 全球公认.............
  • 回答
    宁静的美,那绝对是大气磅礴,风情万种,自带一股子“野”劲儿,在那个年代,或者说在现在的娱乐圈,都独树一帜,很难不让人多看几眼。她的美不是那种柔柔弱弱、小家碧玉型的,而是带着一种坚毅、自信,甚至还有点桀骜不驯的气质,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热烈而有力量。要说她为什么没“红到一线”,这事儿,得从好几个方面掰.............
  • 回答
    孟美岐、吴宣仪和张紫宁(即“三大将”)退出火箭少女101,这无疑是这支女团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同时也给各方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和影响。要理解这场风波,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事件的起因:两头顾的艰难抉择首先,这三位成员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核心原因在于她们的“老东家”——韩国女子组合宇宙少女(WJSN.............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是个误解,或者说,很多人对美国人盖房子的习惯和原因了解得不够全面。美国人并非“宁愿房子被龙卷风卷走,也不用钢筋混凝土”,而是因为存在多种因素,使得在许多地区,钢筋混凝土并非首选,或者说,并非唯一的好选择。我们一点点来剖析:首先,得先明确一点:美国人在很多地方是!用!钢筋混凝土的!尤其.............
  • 回答
    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干预从2001年持续到2021年,期间未能彻底消灭塔利班,反而使其声势壮大,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塔利班的游击战能力与组织韧性1. 游击战的适应性 塔利班自1996年成立后,长期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为生存手段,具备极强的隐匿性.............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输出、历史人物的吸引力、电影制作的商业考量以及两国观众的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文化吸引力与国际化潜力: 花木兰的普适性: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勇气、孝顺、女性力量、保家卫国、打破性别界限的经典故事。这些主题具有跨越文化和时代.............
  • 回答
    美国没有将菲律宾像夏威夷一样吞并成为其领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菲律宾人民自身的意愿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美菲关系的关键时期和背后的动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吞并”的概念在夏威夷和菲律宾身上的差异。 夏威夷的“吞并”(Annexation): 夏威夷在.............
  • 回答
    您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海军飞机会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这是一个基于误解的提问,因为美国海军飞机并不使用旭日旗作为涂鸦。事实上,旭日旗(Rising Sun Flag),特别是日章旗的变种,在历史上与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此,在现代,旭日旗在许多亚洲国家,特别.............
  • 回答
    美国兼并加州(Alta California)而未将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Baja California)一同兼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1. 军事目标的局限性与地理因素 有限的军事目标: 在美墨战争(MexicanAm.............
  • 回答
    美国夏天的太阳之所以感觉比国内(通常指中国)“更晒”,这背后涉及多个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导致了我们在不同地区感受到的阳光强度和影响有所差异。以下将从科学原理和实际体验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科学原理上的关键因素1. 地理纬度与太阳高度角: 中国: 中国幅员辽阔,跨越的纬度范围较大,从.............
  • 回答
    美国不积极大力修建高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地理以及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因素 高昂的建设成本与不确定的投资回报: 巨额的初期投资: 高铁建设需要巨额的前期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征用、隧道、桥梁、车站、供电系统、信号系统以及高速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中国人对美国教育的普遍看法和疑问。的确,很多人会觉得美国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度和难度,相比于国内的同龄人,似乎要浅显一些。然而,美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端数学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学学得少”就能解释的。一、 中美中小学数.............
  • 回答
    美国1787年宪法之所以能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稳定的成文宪法之一,是一个复杂但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其精心设计的结构、对核心原则的坚持、以及历经考验的适应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奠定坚实的原则基础:1787年宪法并非凭空出现,.............
  • 回答
    美国之所以少有因未设户籍制度而造成的社会混乱,原因复杂且多层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演变与社会契约的早期构建: 缺乏中央集权的基础: 美国建国初期,就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并不具备像许多欧洲国家那样建立和维持全国性户籍制度的强大能力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