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为什么不用交通电子眼?而是交警亲自测速?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交通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美国并非完全不用交通电子眼,而是其使用情况、普及程度以及侧重点与中国等一些国家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美国交警亲自执法,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法律、文化和技术层面的原因。

为什么看起来美国交警亲自测速更多?

1. 历史与法律传统:
“正当程序”与“面对面”原则: 在英美法系下,美国的法律体系非常强调“正当程序”(Due Process)。这意味着个人在接受法律制裁前,有权知道指控的性质,并有权利与指控者“面对面”对质。传统的测速执法方式,即交警现场拦截、出示证据(如雷达枪读数),符合这一原则。虽然电子眼采集的证据在法律上也被认可,但传统的现场执法模式拥有更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在公众认知中更具“正当性”。
反对“无形之手”的怀疑: 部分美国民众和法律界人士对完全依赖自动化设备存在一种天然的警惕。他们担心“无形之手”(自动化系统)可能会出错、被滥用,或者缺乏人情味和判断力。交警的现场执法,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引入一定程度的现场判断和人道考量(尽管并非总是如此)。
陪审团制度的影响: 在美国,很多交通违章最终可能会上升到法院审理。陪审团制度意味着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如果证据完全来自一个机器,而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来解释和证明,可能会让陪审员觉得难以理解或产生怀疑。交警作为现场的“证人”,其证词更能帮助陪审团理解情况。

2. 技术普及的演变与地方化差异:
早期技术的局限性: 早期,雷达测速枪(Radar Guns)和激光测速枪(Lidar Guns)是交警进行速度测量的主要工具。这些设备需要交警手动操作,并在现场进行拦截。与中国早期就开始大规模部署固定式电子警察相比,美国在推广自动化、远程监控技术方面可能起步稍晚,或者说,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的考量不同。
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美国联邦制国家,各州、各市在交通管理政策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有些州或城市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人工执法,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更积极地采用电子眼。因此,我们看到的情况并非全国统一。例如,在一些州,州警(State Troopers)可能更多依赖现场拦截,而在大城市,交通部门可能会部署更多电子眼。
移动测速的重要性: 美国交警非常擅长在道路上进行“移动测速”(Mobile Speed Enforcement)。这意味着交警在行驶的警车内,使用车载测速设备,对经过的车辆进行测速,然后进行拦截。这种方式比固定电子眼更灵活,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区域,也能让交警在现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执法。

3. 执法理念与公众接受度:
“吓阻”而非“惩罚”的侧重: 在一些地方,交通执法的理念更侧重于“吓阻”(Deterrence)。交警在路面执勤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视觉威慑。频繁出现的警车、交警在路边指挥或测速,能让驾驶员更加警惕,自觉减速。而电子眼虽然也能起到威慑作用,但其“隐蔽性”和“无差别性”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如人眼所见的交警。
对“拍照罚款”的抵触: 有一部分美国人对于“拍照罚款”(Photo Enforcement)存在负面看法,认为这是一种“创收”的手段,而不是真正为了安全。他们认为,执法应该有明确的“人性化”判别过程,而不是机器的冷冰冰的记录。这种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眼的普及和法律的支持力度。
隐私的顾虑: 虽然电子眼通常是拍摄车辆信息,但大众对于监控技术可能侵犯隐私的担忧也普遍存在。这种担忧在强调个人权利的美国尤为突出。

4. 电子眼的实际使用情况:
并非完全不用: 实际上,美国并非不用电子眼。很多州和城市都有自己的固定式红绿灯摄像头(Red Light Cameras)和区间测速(Average Speed Cameras)系统。尤其是在一些交通拥堵或事故频发的大都市,电子眼的部署也是比较常见的。
执法形式的结合: 许多地方采取的是“组合拳”。电子眼负责记录一部分违章,然后由人工审核,再寄送罚单。但即使有电子眼,交警也仍然是现场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测速领域。

总结来说,美国交警亲自测速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法律传统中对“正当程序”和“面对面”的强调。
地方政府自主权带来的执行差异。
对自动化执法技术普及初期的局限性以及部分民众的疑虑。
“移动测速”和“现场威慑”的执法理念。
以及对“创收”和“隐私”问题的担忧。

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交通管理上落后,而是他们在发展和应用交通管理技术时,更加注重与自身的法律体系、文化传统以及公众接受度的融合。将交警的现场执法与电子眼监控结合起来,是一种权衡和选择,以期在效率、公平、威慑力和公众支持之间找到平衡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曾经有过电子眼,但是争议甚多,最后多数都判违法所以取消了。

(多数。有些评论看成没有了。虽然说是取消了,但没有完全取消,每个州、城市、社区各有各法,有的电子眼还在服役,有的只是历史遗物了,有的照到了也不罚,有的照到了往死里罚,芝加哥越来越多,洛杉矶逐年拆除。)

为什么违法呢?

其一,交通电子眼的管理多数外包,而法律规定应该只有执法人员才有权力收集违章证据。

(用警方资源要经受财政预算和警察工会的双重挑战,警察也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被机器替代,规避方案通常是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公司管理,提供证据给警方,但也有直接发罚单的,因为不是国家设立的系统,职权十分阴间,且混乱。然后就导致了三的问题。)

其二,不公正。罚单并不是当场给,两三个星期之后才收到超速罚单,被控诉者难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假设仪器失灵,或者有人修改数据)。整个系统偏向控诉方。

其三,维护费用,平均安装费用5万刀,月维护费5千,每个。如果罚款不够,就会造成赤字,罚款过多(比起其他路段)就是speed trap。什么叫speed trap呢,简单来说就是钓鱼执法,就是说政府对这个路段的提示不足,专门挖坑抓司机超速,而法律规定警察不能用speed trap。

(钓鱼执法这是个比喻,但speed trap是写在法律上不能用的,甚至可以就此对罚单提出质疑,我上过法庭,质疑这一点的时候法官给了个“有效”的回应。此外如果是红绿灯的话,还能质疑红绿的时长,告示是否清晰,电子眼是否可见等。因此电子眼的放置不能隐蔽,反而要光明正大,但警车不用,可以偷偷摸摸地刷业绩。)

(为什么要多罚款,因为美国的电子眼系统有一种阴间操作,固定价格外包。就等于这个点的罚款以某个价格全卖给第三方了,罚不够的话第三方公司就亏给政府了。赔钱的生意谁做。)

其四,违反个人隐私条例。如果我没犯法,但是我的影像被警方录入了,又没有告知我,而这段影像用作证据公示,那就违反了我的隐私权。但是抓取违法车辆的时候,又有可能把路人挖鼻孔的样子照下来。给他打码吧就说明影像被修改,不能用做证据,不打码吧,被路人发现就会被告。而这个路人可以包括超速司机同车前座的乘客。

其五,电子眼的闪光灯可能会影响司机的判断能力,从而被反告影响交通安全。

总之在美国的法律体系里,电子眼的实现、普及、维持都困难重重就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交通管理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美国并非完全不用交通电子眼,而是其使用情况、普及程度以及侧重点与中国等一些国家有所不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美国交警亲自执法,这背后有很多历史、法律、文化和技术层面的原因。为什么看起来美国交警亲自测速更多?1. 历史与法律传.............
  • 回答
    一个以汉语为母语、完全不会英语的人,如果在美国生活十年,他能否听懂英语或用英语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这其中牵涉到许多因素,包括他所处的环境、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以及他接触英语的频率和方式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听懂”和“交流”这两个层面。听懂英语.............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完全采用公制单位,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交织的历史遗留问题,其中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习惯等多种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一、历史的根源:独立时期的选择与继承 建国之初的实用主义: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格兰(Great Britain)作为宗主国使用的是英制单位(Impe.............
  • 回答
    美国海军之所以没有直接沿用“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计来发展下一代驱逐舰,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成本、战略以及海军自身发展需求的考量。简单地说,虽然“朱姆沃尔特”在某些方面代表了前沿技术,但它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复制和改进的终极模板。一、昂贵的“实验品”与技术成熟度问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设.............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国之所以没有使用核武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的战略决策,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原因:一、苏联的核报复威胁与核扩散的全球性风险 苏联的核能力: 虽然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苏联在1949年成功试爆了自己的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虽然苏联的核武库.............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而且很有道理。确实,F22“猛禽”和F35“闪电II”都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先进战斗机,而且都是五代机,大家很容易联想到,为什么不能像给手机刷个系统一样,把F22的“身体”加上F35的“大脑”或者“功能模块”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工程,以及军事装备发展中.............
  • 回答
    美国在21世纪初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没有使用核武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军事、政治、道德、国际法以及对阿富汗当地情况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战略目标和军事效用: 目标并非摧毁国家实体: 美国在阿富汗的主要目标是打击基地组织及其领.............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画面,几十万加仑的牛奶就这样被白白倒掉。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如果是我,也会忍不住想,这些牛奶还能做什么呢?泡牛奶浴,听起来确实是个奢侈又舒服的主意。不过,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让奶农们即便面对如此巨大的浪费,也很难将这些牛奶用于泡澡。我们得一件一件来捋一捋。首先,我们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和产业现象,而且视角也很独特。确实,在很多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里,你可能很难发现纯粹由美国本土人“包办”的情况,很多时候幕后团队是国际化的,这给人的感觉是“只要美国资本在,就能召集全世界最顶尖的资源”。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大片”似乎没那么“玩”得开,或者说,即.............
  • 回答
    关于美国暴乱群众是否使用枪支的问题,这涉及到美国社会复杂且多层面的情况,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美国发生的许多抗议和示威活动中,确实存在枪支使用的现象,但将其简单概括为“所有暴乱群众都不用枪”是不准确的。 不同事件、不同群体、不同动机的人,其行为方式可能截然不同。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学术界一个挺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实验性强的科学领域,博士后经历似乎是“标配”,而在计算机、商学院、统计、生统等领域则不然。这不是说这些领域就没有博士后,而是其普遍性和必要性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看看不同学科的特点、学术晋升的路径以及博士后制度本身的意义。1.............
  • 回答
    “美国为什么不发展高铁?” 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问题,答案也相当复杂,涉及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多个层面。虽然美国确实有一些高铁项目正在进行或规划中,但与中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相比,其发展速度和规模确实非常缓慢。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详细阐述:一、 政治与政策的阻碍: 联邦制下的多头管理.............
  • 回答
    美国不直接对中国发动热战,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战略考量,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震慑作用(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MAD)这是最核心也最根本的原因。 核门槛极高: 中国和美国.............
  • 回答
    美国近期“不敢”加息的说法,背后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经济考量,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审视当前美国经济的几个关键面向,以及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面临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尽管通胀仍然是美联储关注的首要问题,但它已经显示出一些缓和的迹象。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经历了一轮由疫情供应.............
  • 回答
    美国不禁止枪支是一个复杂且由来已久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并受到历史、文化、政治、法律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 第二修正案(The Second Amendment)的基石作用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于17.............
  • 回答
    美国不设总理制度,而是采用总统制,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政治和制度设计原因。理解这一点,需要从美国建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对欧洲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反思,以及美国独特的联邦制结构等方面来深入剖析。一、 对欧洲君主制和议会制的反思与选择:建国者的政治智慧美国建国者,特别是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深谙欧洲的政治制度,.............
  • 回答
    美国不侵略邻近且资源丰富的加拿大,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这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复杂交织的因素。简单来说,入侵加拿大对美国来说弊远大于利,且在道义和实际操作上都不可行。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政治和战略考量: 和平共处和长久伙伴关系是更优选择: 美国和加拿大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