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庆余年》里庆帝让梅执礼告老还乡后的「做成马匪劫杀」?

回答


《庆余年》中庆帝让梅执礼告老还乡后被做成马匪劫杀的情节,是小说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和政治隐喻的事件。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情节的内涵和意义:



一、情节背景与人物关系
1. 梅执礼的身份与地位
梅执礼是庆帝的亲信,曾担任监察御史,是朝中权臣之一。他与范闲有旧交,但因权力斗争(如对范闲的提携与打压)逐渐与庆帝产生矛盾。庆帝在剧中多次暗示梅执礼“有异心”,最终选择将其罢免。

2. 庆帝的“告老还乡”
庆帝以“告老还乡”的名义将梅执礼遣送回乡,表面上是对其“功成身退”的体面处理,实则是一种政治手段:
清除威胁:通过名义上的“退休”将梅执礼从权力中心边缘化,避免直接处决引发朝野震动。
制造悬念:为后续梅执礼的“马匪劫杀”留下伏笔,暗示其可能成为反派或被利用的棋子。

3. 马匪劫杀的真相
梅执礼被“做成马匪劫杀”(即被杀后伪装成马匪),这一情节暗示:
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庆帝或其支持者可能直接处决梅执礼,但为了掩盖真相,将其尸体伪装成马匪劫杀的“意外”。
政治清洗的隐喻:这一行为象征着旧势力被彻底清除,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形成。



二、政治隐喻与权力结构
1. 庆帝的“双面性”
庆帝作为皇帝,表面是仁政典范,实则深谙权术。他让梅执礼“告老还乡”,实则是将其从权力核心中剥离,为后续清除其影响力创造机会。这一行为体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

2. 权力更迭的象征
梅执礼的死亡象征着旧势力的终结。他曾经是庆帝的亲信,但随着范闲的崛起和朝局变化,他的影响力被边缘化。他的“马匪劫杀”暗示:旧势力的覆灭是权力更迭的必然结果,而新的权力结构(如范闲、陈萍萍等)正在崛起。

3.实在的“政治清洗”
马匪劫杀的细节可能暗示,庆帝或其心腹已经对梅执礼的死早有预谋。这一行为不仅是为了清除对手,更是为了震慑其他可能威胁庆帝权力的势力,防止“旧势力复辟”。



三、人性与道德的复杂性
1. 梅执礼的“悲剧性”
梅执礼作为旧势力的代表,其死亡并非单纯的“反派”结局。他可能因权力斗争失去初心,最终沦为被抛弃的“弃子”。他的死亡既是对旧势力的清算,也是对人性堕落的警示。

2. 庆帝的“权谋”与道德困境
庆帝的“告老还乡”和“马匪劫杀”看似冷酷,实则是一种权谋手段。他必须在权力与道德之间做出选择:为了维护皇权,他可能不得不牺牲旧臣。这种选择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揭示了统治者的无奈。

3. 范闲的“成长”与立场
范闲作为主角,对梅执礼的死亡可能有复杂的情感。他曾在剧中与梅执礼有过交情,但后来因权力斗争与梅执礼对立。这一事件可能成为他“从旧势力中脱身”的转折点,也暗示他未来将面临更多道德抉择。



四、剧情发展与伏笔
1. 后续剧情的铺垫
梅执礼的“马匪劫杀”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
范闲的立场:范闲可能因此对庆帝产生怀疑,甚至怀疑其是否真的“仁政”。
朝局变化:梅执礼的死可能引发其他旧势力的反弹,为范闲的崛起制造阻力。
权力斗争的升级:这一事件可能成为范闲与庆帝之间矛盾的导火索。

2. 象征意义的延续
马匪劫杀的细节(如尸体被伪装成马匪)可能象征着“旧势力的覆灭”与“新秩序的建立”。这一情节与小说中“权力更迭”的主题相呼应,强化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性。



五、现实与文学的映射
1. 历史背景的参考
中国历史上,类似“告老还乡”后被处决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汉代的董仲舒因“天人感应”理论被汉武帝罢免,但最终仍被重用;而清朝的和珅则因贪腐被乾隆皇帝赐死。这些历史事件与小说中的情节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2. 文学主题的深化
这一情节深化了小说中“权力与人性”的主题:
权力的腐蚀性:梅执礼的死亡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以及旧势力的堕落。
统治者的无奈:庆帝的“权谋”体现了统治者在维护权力时不得不牺牲他人,也暗示了权力的孤独与残酷。



总结
《庆余年》中梅执礼被做成马匪劫杀的情节,是权力斗争、人性复杂性与政治隐喻的集中体现。这一事件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也深刻揭示了权力游戏的残酷本质。庆帝的“告老还乡”与“马匪劫杀”既是对旧势力的清算,也是对新权力格局的铺垫,为后续剧情埋下重要伏笔。这一情节的象征意义和政治隐喻,使其成为《庆余年》中极具深度的章节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剧真全是细节,我看晕掉了。

梅执礼肯定是没死。

因为我们都发现了陈道明演的这个皇帝没有一句废话,且每句话都要细品,像个鬼一样。他也没有废操作,所以他很特意地强调了那句“晚点走”肯定有深意。

而剧里很刻意的展示了太子第二天收到通风报信的时间是“一大早”,太子第一句话就是“这么早,有什么事。”

那也就是说,这个皇帝确实不希望梅执礼死,但是又希望太子以为梅执礼死了。所以让梅执礼“晚点走”,他自己一早“做成马匪截杀”,不止是做“马匪截杀”,还是做“死的是梅执礼”。这么一讲就满满的合理。

全是细节,宛如对线中的theshy。

皇帝偷偷让公公“做成马匪截杀吧”的时候,我当时怎么也想不明白,以为陈道明可能是心理变态。但这个回答多少又有点肤浅。

因为怎么说呢,大家都不是傻子,他要让梅执礼死,让他跳井就完了。哪怕做成马匪截杀,也没有任何人会傻到觉得他是真的马匪截杀。且让他“晚点走”,如果说解释成让他不用来上早朝了,也不合理,因为已经说过“你告老还乡了”。

而且这样处理,让梅执礼喝蜜浆才有了意义。让梅执礼喝蜜浆就是告诉他“我没想杀你”,这样理解才好。所以梅执礼喝蜜浆瞬间就释然了。否则的话,就是皇帝心理变态,你都说了回去跳井了,还让你喝蜜浆,你以为马上要完了,再告诉你“逗你玩儿”,完了你乐呵回去,再派人暗杀你。真挺变态的,不要这样,多多少少温情一点,对吗?其实我真觉得这角色拿捏得挺好的。他很多细节是有温情的,但是要细品,细细品。

然后直到演到戏里第二天,太子对侍女一说“这么早”的那一刻,我瞬间就明白过来了。太顶了。


嗯,越看越觉得没问题。

庆帝原台词:“明天不要起的太早,朕保你荣归故里,平安一生。”

第二天一早,太子原台词:“这么早,找我什么事儿啊。”

侍女原台词:“殿下恕罪,我一早便在此候着,怕惊扰殿下。”随后告知梅执礼被马匪截杀。

真是不能太明显了...

我觉得有的老哥自己看不明白就看不明白,真的不要这么言之凿凿,说人“过度解读”,“开脑洞”。动动你的脑瓜子好好想想,庆帝说这话是为啥。太子已经起很早了,侍女得知消息的时刻比这还更早,“一早便在此候着”,那死的怎么会是“不要起的太早”的梅执礼。他有病,庆帝明明让他不要起太早,他非要天还没亮就起床带一家人跑路呗。我觉得很多支持“梅执礼已经死了”的老哥,你就算真的那么爱厚黑学,也得搞清楚厚黑到底图啥,厚黑也是要脑子的,不是你动不动杀个人就叫厚黑,那是吃顶了。这人从自愿跳井、自愿喝下蜜浆的那一刻,庆帝就真的没有任何杀他的必要了,为什么非得把人一家弄死啊,杀人有瘾还是怎么的?

当然你有你的思路,也可以。但你别啥都不说,就撂下一句“过度解读“就跑,一副很酷很懂的样子。我忍不了这个。

user avatar

文学逻辑上把庆帝塑造成了一个刚愎自用、疑心病重的帝王。

实际上,这种帝王在现实中不存在,即使存在也不可能位列中国古代一流帝王之席。

这种角色只存在纯文学以外的空想流小说作品中。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哪个不狐疑,哪个不猜忌,会那么做吗?

次一席的汉高祖、唐高宗、忽必烈之流什么时候对臣子这么做过?

曹操、司马家、夏傑、朱棣,甚至曹丕等,能下得去手这么做吗?

很多答主分析,这是最符合庆帝形象的。

这个我认同,但是是符合架空历史、迎合男频爽文读者的影视剧帝王形象的。什么形象呢?

就是厚黑学。

实际上厚黑学这套在历史上根本行不通。当然不是说没有帝王不会这么干。

如果真的是往有才干又猜忌的帝王形象演绎,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段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什么时候做法这么卑劣了。

只有群臣心中帝王权威面临土崩瓦解的时候才出这种手段。宰相及各种侍郎他们会不知道风声吗,他们心中对庆帝的评价又会随之怎么变化……这些真的不用考虑吗?

只有自己权势虚弱到无力回天的地步,才出这样的招数。

暗落落?!简直幼稚。

秦始皇自己刚出来混的那几年,怎么收拾吕不韦的?你这样的大臣,我照样赐毒酒。

康熙怎么收拾鳌拜的?单挑,我们一群人打你一个。

就是这样讲道理的时候又不讲道理。

使用回乡途中做成马匪截杀的方式,只会让人心散了,过几年造反,庆帝根本待不到那么多年。

一个人的成功得考虑历史进程啊,你光努力是不够的,想想,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何尝凉薄到这样杀老臣。

不过历史上确实有帝王类似这么干过,某个朝代叫崇祯的皇帝,赐大臣魏忠贤回乡,又在半路搞了个名堂击杀。

现在我们知道了,那个朝代后来还剩几年。

user avatar

本回答偏长,分为三部分:

1.对于梅执礼和庆帝的对话进行深入分析

2.对于庆帝个人性格的分析

3.对于古代剧目和正能量主题矛盾之间的探讨

第二部分涉及到部分剧透,请非原著党慎重观看,希望该文能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正文:



不请自来,个人觉得梅执礼这一段戏份非常有意思,也可以借此去了解庆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抛开问题来看看《庆余年》电视剧这一段改编吧。

首先必须说,李建义老师的演技实在太好了,真诠释了什么叫做“演”员,全身都是戏。

个人觉得李建义老师演得最好的并不是和庆帝对手戏那一段,反而是前面进宫之前这一段诚惶诚恐,才真正展现了老演员的功底。

曾经我一个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学说过:

对于演员来说,其实表情不难演,难在一个全身状态的呈现,所以为什么说话剧演员都是实力派演员,因为他们全身上下无处不在“演”。

这一段进宫,李建义老师没有太多肢体动作和多样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情绪,更多只能通过眼神的漂泊不定、东张西望和略微慌张的面部表情来展现梅执礼的惶恐,比起激动的戏份来,这种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情绪才是真正展现老牌演员功底的内容。

随后和庆帝的对话堪称中国君臣对话的教科书,陈道明出场之后几乎所有台词我印象中都不出自原著,可以说编剧的水平是相当之高。

超强的台词设计,陈道明我就不多称赞了,每一次出场都让我无比期待他的下次登场,陈道明这完全hold得台词水平的演技,实在让人惊叹不已,接下来简单分析一下这段君臣对话。

背景:梅执礼知道在范闲这个案件中
1.太子出现了,二皇子出现了,皇上还亲自传来圣旨,加上这个节骨眼召自己进宫,估计不是什么好事情
2.梅执礼本身和太子有关系,自然担心这件事情是否拆穿,所以梅执礼才会如此诚惶诚恐。

接下来对对话进行分析:

第一段对话:

君:坐吧
臣:臣不敢,臣惶恐
君:恭敬不如从命,坐
君:这不是在殿上,朕让你坐,你就坐(重音)

坐字这个重音很有讲究,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强势的一面,毕竟我为君,你为臣,让你坐就坐,孰强孰弱开场就见分晓。


第二段:

臣:谢陛下
君:哦,你爱喝蜜浆?
臣:陛下重恩,臣感激涕零
君:今日不算君臣,只算故交,坐吧

蜜浆很有讲究,君王能够知道臣子的爱好,日理万机不忘老臣喜好,相当难得,萝卜+大棒组合,开场马上见效。


第三段:

君:记得初见之时,犹潜龙之时,看现在你也两鬓斑白了
臣:岁月追人,在所难免
君:诸多劳事,辛苦你了
臣:陛下,这是臣的本分,当年臣只是虚职一个,若不是陛下重信,哪有今日?
君:你还记得
臣:臣记得,若不是陛下当年力排众议,哪有臣之今日?
君:往事历历,恍若昨日,朕总在想,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只可惜啊,事往往不从人愿

诸多劳事,辛苦你了,一句话讲明咋俩是自己人,然后引入回忆杀,庆帝第一句杀招的话来了:“君臣一番,总得有个善始善终,只可惜啊,事往往不从人愿”

梅执礼不是傻子,他一开始就在怀疑这杯蜜浆,所以迟迟未喝,直到现在他开始有些笃定,此浆不蜜,或为毒酒。


第四段:

臣:陛下,臣知罪!
君:聊着聊着天,怎么聊起罪来了,何罪之有啊?
臣:我不该审范闲
君:有人递状,你作为京都府伊,当然该审
臣:公堂之上,太子驾到,臣乱用刑法,乱了分寸
君:东宫驾前,你很难办,朕也能理解。当年你就任之时,你的第一个奏章曾经写着,为臣最重要之道是?
臣:忠,陛下,老臣或许有昏庸无能,可我对陛下一片忠心日月可鉴啊

不该审范闲,不该动用刑法,梅执礼准备好的两个借口全都被庆帝轻描淡写顶了回去,梅执礼已无后招,庆帝继续掌控对话节奏:“你的第一个奏章曾经写着,为臣最重要之道是?”梅执礼只能慌忙应对:忠!


第五段:

君:梅执礼!我听说你有看面相知福祸的本事,来,给朕看看
君:看看朕是不是大限将至
臣:陛下何出此言!
君:朕若死,你投靠东宫还来得及,做个三朝元老,也算一段佳话
臣:陛下啊!老臣对陛下是一片赤城啊!绝无此事!

第二道杀招,朕若死,你做个做个三朝元老,也算一段佳话,梅执礼顶不住了,才说完自己“忠诚”,陛下这直接上来三朝元老,只可谓是暗示自己实在不忠!但无奈自己已无后招,只能“一片赤城”。


第六段:

君:一片赤城?东宫抓获滕梓荆,是不是你派督抚调查的地址?是不是你派班头抓的人?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朕听信了传言,朕应该给你赔个不是!
臣:陛下啊!臣知罪,臣罪该万死!臣愿领国法!
君:作为老臣,如果用国法治你,岂不是证薄情寡义?
臣:臣明白了,今日回府,大概会跌落水井摔死,只是此事家中人一概不知,还请陛下宽容。
君:好了,好了,蜜浆还没喝呢
君:不要怕,朕陪你喝。回去不要跳井,回去写份奏章,从此告老还乡。

最后一段话,庆帝也不藏了,证据确凿,你梅执礼如何反驳?梅执礼深知要回去落井,但万万没想到陛下要他当面喝毒酒而死,但他更万万没想到,陛下居然心慈手软,放过自己一码,大起大落间,庆帝的萝卜+大棒招数已经将梅执礼玩弄于鼓掌之间,只会让梅执礼对庆帝佩服有加,不存疑心。

纵观整场对话,庆帝这一放一收用得及其到位,全场牵着梅执礼的鼻子走,根本没有给他任何借口的机会,最后这杯假毒酒更是神来之笔,生死的瞬间转换直接让梅执礼放松所有警惕,相信了庆帝的一句:“朕还是念老臣的旧情的”,最终惨遭被杀。


好了,分析完对话之后,再来分析庆帝的行为,下面内容包含部分剧透,请非原著党慎重观看

首先庆帝在庆余年之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角色?

武力顶峰、权谋顶峰、治国理政顶峰,我个人觉得庆帝最像明朝永乐大帝朱棣,文武双全,心智缜密,治国理政一把好手,是难得一遇的好皇帝。

因此庆帝这近乎无敌的实力,所以让庆帝有几乎变态的自信,也就造就了他极为离谱的控制欲,所以才会带出他的另外一面:虚伪。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皇帝都避免不了虚伪的一面。

权势滔天,但万事不可为;欲求不满,却受百般阻挠。


以梅执礼的事件来说,庆帝明面上说:“朕还是念老臣的情分的”,然后瞬间变脸毫不留情直接杀掉,虚伪吗?相当虚伪。

那么为什么庆帝会做出这样的决断呢?

第一,他是一个拥有极度控制欲的人,他想要掌控一切,而梅执礼作为一个自己亲自提拔起来的臣子,居然背对自己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庆帝不能接受,杀之。

第二,杀就杀了,整那么麻烦干什么呢?作为皇帝,不能随心而行,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庆帝要考虑自己的名声,不能背上不顾老臣情分的称呼,也不能因其靠近太子就动用国法(毕竟梅执礼并没有触犯法律, 只是在灰色地带操作),否则天下、臣民将不耻与共。这也是历朝历代皇帝为何手握天下大权,却依旧不能随心所欲的用权。

权至高,难以掌控的因素越多,限制便越多。

那有人会问了,庆帝的贴身护卫,宫典不也和太子靠近了吗?两人谈论书画好不快活,为何庆帝不杀之?

就像庆帝自己所说,要有所底线。

梅执礼该杀,因为他已经是太子的人了,尘埃落定,已成定局;但是宫典不同,他只是和太子有私交,对于陛下还是一片忠心,而陛下若是杀他,免不了变成暴君,寒了更多将领的心,若是给宫典改过自新的机会,还能收复将领忠心

如何在君臣之间收放有度,是历朝历代帝王必须学会的能力,这个度如何把控,就隐藏在君王与臣民交往的大智慧之中,这也是庆帝为何如此之强。

但最终庆帝避免不了,还是变成了一个虚伪的人,他拥有极强的控制欲,但是皇帝的身份让他有很多事情必须根据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来做,皇帝的名声要顾忌,与臣民之间的平衡要顾忌,但是这些顾忌又无法满足他强烈的控制欲,所以变成了虚伪。

来看看庆帝和陈萍萍的最后一段对话吧:
庆帝说道:(她指的是范闲母亲叶轻眉)

“她说建立国度内的邮路系统,对于经商民生大有好处,好。朕不惜国帑,用最短的时间建好了遍布国境内的邮路。”
“她说国家无农不稳。朕便大力兴修水利,专设河运总督衙门修缮大江长堤。”
“ 她说要报纸,朕便办报纸。”
“她说要花边,我便绘花边。”(花边指的是花边新闻)

陈萍萍回应道:

“更不要提什么邮路系统!这纯粹是个笑话,寄封信要一两银子。除了官宦子弟外。谁能寄得起?除了养了驿站里一大批官员的懒亲戚之外,这个邮路有什么用?”
“兴修水利,保障农事?”运总督衙门便是天底下最黑的衙门,老奴多少年前便要查了,但陛下您帝王心术,知道这个衙门里藏着半个天下的官员瓜葛,你不想动摇朝政,只好任由他腐坏下去”
“还有那劳甚子报纸,花边。”陈萍萍地眼角眯了起来,嘲讽地看着庆帝,“她所说的报纸是开启民智的东西,却不是内廷里出的无用狗屎,上面不应该只登着我这条老黑狗地故事,而是应该有些别的内容,陛下您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庆帝强于自信、败于多疑,毁于虚伪。

太子死了、二皇子死了、太后死了、长公主死了,长公主倾心于庆帝,庆帝碍于兄妹身份不得乱伦,却万万没想到太子会先和长公主私通,长公主在于庆帝的雨中对话中可以看出,或许庆帝真有那样的想法呢?这种自信却又虚伪到极致的性格,导致了陈萍萍完成了对庆帝的复仇,让庆帝最终众叛亲离,孤独一人治理国政,这把龙椅,不过是孤独的位置罢了。

陈萍萍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叶轻眉待我如朋友,而你待我如奴隶,这能比吗?

所以庆帝最终毁于自己,而不是毁于外力,范闲为何最终还是站到了庆帝的对立面?

最后的导火线就是陈萍萍之死,陈萍萍之死有两大目的:

1.就是想用自己的死,让范闲和庆帝彻底决裂,陈萍萍就如同范闲至亲,范闲乃性情中人,必为其复仇;

2.陈萍萍生平最钦佩叶轻眉,他虽利用范闲复仇庆帝,但对范闲也是真诚相待,他不想让范闲成为庆帝那样虚伪的人,他想让范闲像叶轻眉一样自由自在,他想让范闲成为范闲自己。


所以庆帝为什么会杀梅执礼?因为他强权,也因为他虚伪,所以他会那么做。

最后引用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话吧:

皇帝这个活儿,真他妈不是人干的。


最后再说说一些题外话吧,也是很久之前毛概老师给我带来的一点思考。

说到中国传统古代的电视剧,中国确实拍的很好,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如《步步惊心》、《甄嬛传》(对不起,其实甄嬛传只看过几集)。

但是中国古代剧目一般很难离开一个话题:宫斗or政斗

不管是宫斗也好,政斗也好,都是偏向人类阴暗消极层面的东西,我一直在寻思着究竟应该如何去平衡历史的真实状况以及最终要提升的主题之间的矛盾。

皇权争斗,血腥无比,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那里是人性的修罗场;后宫佳丽三千,却依旧避免不了争宠的最终目的,各种阴毒手段层出不穷。

虽然真实,虽然跌宕起伏,虽然让人倍感钦佩,但是,符合史实就一定是好剧目吗?

我下面的例子举得不太恰当,请大家多多包涵。

我以神作《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电影中男主角从进监狱前导进监狱后,我看到的是什么?是社会的不公,是有钱人权势滔天的恶意中伤,是法律也不能保护人们平等的真实状况,是监狱之中各种阶级划分,甚至我还看到了出了监狱之后选择自杀的陌路。

这些不黑暗吗?不真实吗?

但是《肖申克的救赎》最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男主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在绝望之中二十年如一日对于光明的渴望,所以他才成为了经典被我们广外传颂。

《庆余年》到最后我个人觉得挺悲剧的,这不能说猫腻大大不想往更积极的方向去转,而是因为帝王人家,本身就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他们全都是妖怪,是变态,身在帝王家族,还想要积极向上?我觉得不现实,中国五千年来的皇权争斗,从来都是如此真实和残忍,又岂是一时间就能转过来的?

所以到底应当如何去平衡真实的历史和积极向上的主题,我一直在思考,却没有得出过答案。

相比之下,猫腻大大的另外一本《将夜》,描绘得可以说是更加黑暗,更加血腥,但在这其中我看到了多少人类的闪光点?真诚待人的大师兄,洒脱刚毅的二师兄,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父子,至死不渝的宁缺,中间穿插的人性丑恶,黑暗斗争比起《庆余年》只多不少,但好在《将夜》中的众多主角并不是帝王人家,而是书院,最终《将夜》走向的,也是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未来。


如何在中国古代的剧目中引入正能量的话题,我一直在思考应当如何做,但至今未得答案,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也有可能是部分剧目确实如此。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这些文艺工作者可以帮我解答吧。

user avatar

皇帝身边有两套系统,一套是公开的系统,一套是秘密的系统。

公开的系统,通过公开法度来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所以皇帝不能乱杀人,否则坏了法度。

秘密的系统,通过秘密的法度来管理手下。

庆帝放过梅是给公开的系统看的,因为如果庆帝给梅毒酒亦或者让梅投井,庆帝都不免遭受寡仁的非议。梅就算不跟家里人说,出宫后期期艾艾,悲悲切切的样子只要被人看到就知道是庆帝的意思。因此庆帝不能杀梅,还要让他轻轻松松地走出皇宫。

但是梅作为庆帝的人,投靠了太子,最后就这么让他轻轻松松地告老还乡了。这种事情对庆帝的秘密系统里的人影响很大。大家都会觉得在皇帝和太子之间首鼠两端的风险极其低,而受益特别大。因此,对于更深的秘密系统,梅必须死。不仅要死还要死全家,以此杀鸡儆猴。只有如此才能震慑效忠庆帝的秘密系统里的人,杜绝他们跟太子暧昧的念头。

因此,梅被“马匪”杀死的事情,对于一般臣子而言,都是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儿的。但对于秘密系统里的人,其实是公开的,大家心知肚明。

庆帝的做法既照顾到了面子,也照顾到了里子。面子上他是宽仁之君,里子上谁敢背叛管你老臣还是旧情,就杀他全家,绝不手软!

梅唯一能够活命的机会就是让庆帝明白,他知道庆帝在想什么。如果那样,面子里子总有受损的地方,庆帝就要掂量掂量是否鱼死网破。此外,看破庆帝心思的人能力自然不差,杀了可惜。

可惜梅被庆帝三言两语搞得从喜到悲,又从悲到喜,这种无能又不忠诚的人,留着何用?

庆帝自始至终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聪明人,庆帝厌恶蠢人!梅的硬伤不在于不忠而在于蠢且窝囊。庆帝无数次点播太子,意思很明显,做个聪明人。

当然庆帝很自负,他认为没人比他耿聪明,当他发现比他更聪明的人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个人除掉。因此,太蠢必死无疑,太聪明也不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庆余年》中庆帝让梅执礼告老还乡后被做成马匪劫杀的情节,是小说中一个极具象征意义和政治隐喻的事件。这一情节不仅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情节的内涵和意义: 一、情节背景与人物关系1. 梅执礼的身份与地位 梅执礼是庆帝的亲信.............
  • 回答
    陈道明老师在《庆余年》中饰演的庆帝,真是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存在。这不只是简单的“演技好”,而是将一个复杂到极致的人物,活生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你既觉得他威严不可侵犯,又隐隐感到一丝悲凉与无奈。庆帝这个角色,本身就不是那种脸谱化的皇帝,他身上糅杂了太多矛盾。既是高高在上的君王,掌控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 回答
    如何看待《庆余年》146集被泄露事件?《庆余年》146集全集泄露事件,无疑是2019年末中国电视剧界最令人震惊和关注的事件之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盗版传播,它触及了影视行业的多个层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事件的始末与影响: 泄露规模之大,内容之完整: 此次泄露的并非简单的“枪版”或片花,而是整.............
  • 回答
    关于《庆余年》VIP付费点播的操作,这事儿在当初播出的时候,可真是搅起了不小的风波,估计不少追剧的哥们姐们都经历过。我个人感觉这事儿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或者“不好”来概括,得从好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平台(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商业策略,并且是当时业内出现的一种创新尝试。.............
  • 回答
    《庆余年》全集在播出前就已经大规模泄露,这无疑给所有期待这部剧的观众和为此付出的制作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这事儿的发生,与其说是一场意外,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因为在数字时代,内容泄露早已不是新鲜事。首先,为什么盗版会有片源?这背后牵扯着一个庞大的盗版产业链。电视剧作为一种数字内容,一旦被制作完成,并.............
  • 回答
    庆余年第一季的结局,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意犹未尽”。它不是那种让你拍案叫绝、大呼过瘾的完满收官,而是像一杯 dopiero 泡好的茶,虽然滋味已经出来了,但茶香还在袅袅,让你忍不住想继续品味。我们先捋一捋这个结局到底抛出了哪些“钩子”,留下了哪些悬念。首先,关于主角范闲的命运,依旧扑朔迷离。从剧.............
  • 回答
    “超前点播”争议:法律人为何要“拿起法律的武器”?2019年末,一部名为《庆余年》的古装剧火遍大江南北。然而,在剧情愈发精彩之时,视频平台腾讯视频推出的“超前点播”模式,却在观众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原以为是免费追剧的乐事,却被高昂的额外付费打断,而更令人生气的是,这一模式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那么“光明.............
  • 回答
    这事儿,要我说,挺有意思的。不是说爱奇艺做得多不对,也不是说这位律师做得多么了不起,而是这事儿触及到一个挺普遍,但也挺微妙的消费感受。事情的起因,就是那句“会员也得付费”。大家花钱办了视频网站的会员,图的是啥?图个省心,图个全免,图个能看最新最全的内容,而且没有那些烦人的广告。这是一种消费契约的心理.............
  • 回答
    当“庆余年”遭遇“法网”:官方呼吁打击侵权盗版的背后,是平台与内容创作者的共同呐喊《庆余年》作为一部现象级爆款剧集,其影响力早已超越了荧幕本身。然而,就在不久前,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两大视频平台因涉嫌侵犯《庆余年》著作权而被猫眼娱乐起诉。这起事件,无疑给火热的《庆余年》浇上了一盆冷水,但更深远的意义在于.............
  • 回答
    说到甄嬛传里余莺儿这个角色,扮演者孙茜可以说是把一个被宠妃压制、心生嫉妒、跋扈嚣张的后宫女人给演活了。尤其是她初入宫时那股子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劲儿,还有后来被甄嬛设计陷害时的歇斯底里,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关于“入戏太深”和“过度消费”这个说法,咱们得分开来看,也得结合孙茜老师她自己的一.............
  • 回答
    余承东那句“华为 P40 已完全没有谷歌的东西了”,这话一出,确实激起了千层浪,大家最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个问题:华为 P40 到底用的是啥?这是否标志着鸿蒙系统的正式落地?以及,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咱们得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白余承东这话说得背景。那是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之.............
  • 回答
    余鹏假冒大佬事件,这事儿在圈子里可掀起不小的波澜,也挺让人唏嘘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位名叫余鹏的人,通过一系列操作,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位在某个领域(通常是创业、投资或某个技术圈子)非常有影响力、资源深厚的大佬,吸引关注、获取资源,甚至可能诱导他人进行合作或投资。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这事儿:1. 余鹏这个.............
  • 回答
    余承东的那番话,确实在圈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涟漪。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的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商业博弈场景,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余承东是谁。 他是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一个在科技圈以敢说敢做、甚至有些“耿直”著称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
  • 回答
    眼瞅着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悄悄摸摸地爬上 4% 的关卡,这事儿可不是小事,里里外外都透着点儿不一样。咱就好好聊聊这背后到底藏着啥,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这意味着啥?首先,这 4% 的数字,得放到大背景下瞅瞅。过去那几年,尤其是疫情那会儿,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点紧巴巴的,经济不太景气,市场上的钱也显得没那么“值.............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的CEO,一个在通信和智能终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他在朋友圈里点赞了小米在欧洲市场取得第二名的新闻。这事儿一出来,在业内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都在猜测这背后的意味。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的背景。华为和小米,都是中国手机品牌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国内市场,更.............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余承东那番关于华为手机芯片缺货,以及麒麟芯片可能在9月15日后无法继续生产的言论,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搅动了整个科技圈,也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家企业的产品线,更触及到了我们在高端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的敏感神经。要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咱们得先把时间线捋顺了,也得把眼前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聊.............
  • 回答
    余佳文和周鸿祎的这场公开对话,怎么说呢,真是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行业峰会发言,反而更像是一场两个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创业者之间,带着点儿火药味儿,又夹杂着惺惺相惜的“隔空喊话”。咱们先捋捋这事儿怎么发生的。余佳文,大家都很熟悉了,当年靠着“表达能力”和“PPT”一路走到台前,也确实让一个.............
  • 回答
    这件事确实在科技圈和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要看待余承东疑似转发关于“251事件”的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本身的回顾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51事件”指的是什么。这个事件大概发生在2019年,涉及华为的一名工程师因与前雇主发生纠纷而被羁押了251天,最终因证据.............
  • 回答
    关于余额宝限额降至25万这件事,其实挺值得聊聊的。这可不是小事,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不少人的理财习惯和资金配置。首先,咱们得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调整。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用户管理资金,分散投资风险”。听上去挺官方的,但也确实有几层意思可以解读。1. 顺应监管要求,防范金融风险:这是最直接也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