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勃兰登堡-普鲁士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崛起,超越巴伐利亚与萨克森成为德意志地区第二强国?

回答
勃兰登堡普鲁士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在德意志地区并不起眼的诸侯国,跃升为仅次于奥地利的第二强国,其崛起的历程堪称一段传奇。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精心运作的结果,其中既有地理上的幸运,更有领导者的雄才大略和制度上的革新。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并非一开始就具备优势。勃兰登堡公国原本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边陲选帝侯国,地处北方平原,经济相对落后,且多为沙地,农业产值不高。它的统治者,霍亨索伦家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影响力也远不如南部的巴伐利亚或东部的萨克森。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利的条件,反而促使勃兰登堡的统治者们寻求出路,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扩张。

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十七世纪中期,特别是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之后。这场残酷的战争对整个德意志地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无数邦国在战火中凋零。但对于勃兰登堡来说,战争的结束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1. 领土的扩张与整合: 霍亨索伦家族的远见卓识体现在他们对领土扩张的持续追求,尤其是通过继承和联姻获得了普鲁士公国。普鲁士公国独立于神圣罗马帝国之外,这使得勃兰登堡在处理对外关系时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勃兰登堡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获得了一些领土,最重要的是,它在波兰的势力范围得到了巩固,为后来统一普鲁士奠定了基础。虽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通过稳健的策略,勃兰登堡的领土得以扩大,并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资源。

2. 强大的君主和改革的驱动力: 勃兰登堡普鲁士迅速崛起的核心,在于其一系列具有远见和魄力的君主,尤其是 “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16401688)和他的孙子 腓特烈·威廉一世(“士兵国王”,17131740)。

腓特烈·威廉 在三十年战争的废墟上接过权力,他深知国家的生存之道在于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效的行政管理。他开始着手改革,重建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招募和训练军队,并试图建立一个更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意识到,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护国家的领土,才能在欧洲政治舞台上获得发言权。

而 腓特烈·威廉一世 则将父亲的努力推向了极致。他是一位极其务实和勤俭的君主,对国家机器进行了彻底的梳理和强化。他将国家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普鲁士化”的进程中:
军事上的“近乎痴迷”: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士兵国王”,对军队的建设达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他极大地扩充了军队的规模,并严酷地训练士兵,使得普鲁士军队成为当时欧洲最精锐、训练有素的军队之一。他个人的财富和精力几乎都投入到军队的维持和扩充上,即使是在和平时期,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也丝毫不敢懈怠。他建立了强大的军官团制度,鼓励军人在国家中扮演重要角色。
精干的官僚体系: 腓特烈·威廉一世同样重视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他亲手挑选和培养官员,要求他们为国家服务,而非个人利益。这种高度集权、效能至上的官僚机构,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君主的命令,从而保证了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推行。
经济上的“节俭治国”: 与其奢华的统治者不同,腓特烈·威廉一世以节俭著称。他严格控制国家开支,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军队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他鼓励开垦荒地,推广新作物,发展手工业,并通过引进人才来刺激经济发展。虽然他不是一个热衷于经济扩张的“大生产”者,但他确保了国家财政的稳健和军队的充足供给。

3. 军事革新与战争的洗礼: 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崛起与军事上的成功密不可分。腓特烈·威廉一世打造的精锐军队,在后来的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和 七年战争(17561763)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特别是他的儿子 腓特烈二世(大帝)(17401786),他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强大军队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并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腓特烈二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他通过在战争中的一系列辉煌胜利,成功地从奥地利手中夺取了 西里西亚。西里西亚是一块富饶的土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手工业,它的获得极大地增强了普鲁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直接将其推到了德意志地区第二强国的地位。

在七年战争中,尽管普鲁士面临着奥地利、法国、俄国等多个欧洲强国的联合围攻,但腓特烈二世凭借其卓越的战略和战术才能,以及普鲁士军队顽强的战斗意志,屡次以少胜多,最终在困境中坚持了下来。这场战争的胜利,让普鲁士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达到了顶峰,其军事力量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认。

4. 理性主义和启蒙思想的渗透: 普鲁士的崛起也受益于启蒙思想的推动。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是一位“开明君主”,他提倡理性主义,鼓励科学研究和文化发展。他改革了教育制度,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废除了酷刑,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改革措施,虽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力量,但却为普鲁士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前来效力。

与其他德意志邦国相比,巴伐利亚和萨克森虽然也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但在十七、十八世纪,它们未能像普鲁士那样,在一个强大的君主领导下,将国家资源高度集中于军事和行政效率的提升。巴伐利亚虽然拥有强大的天主教传统和在神圣罗马帝国中的重要地位,但其内部改革步伐相对缓慢,且常常受到外部势力的制约。萨克森虽然在音乐和艺术上有辉煌成就,但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表现则相对逊色。

总结来说,勃兰登堡普鲁士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超越巴伐利亚和萨克森成为德意志地区第二强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持续的领土扩张,尤其是在三十年战争后的机遇。
强大的君主领导,尤其是腓特烈·威廉和腓特烈二世的雄才大略。
军事上的绝对优势,通过精锐的军队和卓越的指挥官。
高效的行政和官僚体系,确保了国家机器的有效运作。
适度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为军事和改革提供了支撑。
受启蒙思想影响的改革,提升了国民素质和国家治理水平。

正是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使得勃兰登堡普鲁士从一个相对边缘的邦国,蜕变成了一个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军事强国,为日后统一德意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各方面因素都有,但金融方面有一则轶事说明一部分问题。

当年各个邦国都在法兰克福、苏黎世等地筹资,普鲁士的国债到期总不能按期足额偿还,老是要重组、再融资或者七七八八的安排,把承销银行烦到死。

巴伐利亚、奥地利的承销银行就轻轻松松,按期发债、按时还钱,结果,不几年,

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为了感谢他们那家承销银行,就把组建德意志交易所的肥差给了他们。

奥地利的承销银行呢?倒闭了。

货币跟野心一样,不扩张不行,乱扩张也不行,话到这里,怎么像青少年性欲管理?

user avatar

我对欧洲史不是很有研究,题主做个参考就行了。

首先是因为普鲁士并不是迅速崛起,而是历代选侯苦心经营的结果。三十年战争前勃兰登堡就兼并了毗邻尼德兰的克莱沃、马克等地区(三十年战争后实际控制)。大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在三十年战争后期背离皇帝,得到法国的支持,兼并了后波美拉尼亚、哈尔伯施塔特和明登等地,还得到了马格德堡的继承资格,后来又得到了普鲁士公国。实际上这个时候勃兰登堡就已经成为仅次于奥地利的帝国第二大诸侯了。

当然,这个时候的普鲁士虽然大,还是穷,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所以大选侯一边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他即位前是三千人,后来一度达到三万人),一边积极鼓励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自己国家,特别是“波茨坦敕令”吸引了大批有文化和技术的法国胡格诺教徒,对勃兰登堡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大选侯的儿子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则是进一步加强了军队建设,给儿子留下了一支拥有国家的军队。

最后腓特烈继父祖之余烈,依靠训练有素的军队、盟国的经济援助、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超强的运气打赢了普鲁士的国运之战,兼并了纺织业发达的西里西亚,这才彻底解决了经济问题。普鲁士正式成为欧洲强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勃兰登堡普鲁士能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在德意志地区并不起眼的诸侯国,跃升为仅次于奥地利的第二强国,其崛起的历程堪称一段传奇。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精心运作的结果,其中既有地理上的幸运,更有领导者的雄才大略和制度上的革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并非一开始就具备优.............
  • 回答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这一点毋庸置疑。他们的汽车工业、精密机械、甚至他们的啤酒纯度法案,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流程的尊重。所以,当柏林勃兰登堡机场(BER)这个庞大的工程,这个本应成为德国效率与先进技术的象征的项目,却屡屡因为延误而成为国际笑柄时,很多人都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有些荒谬。这就像是.............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