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习史学史究竟有没有用?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非常实在。很多人学历史,尤其是学了史学史之后,会冒出这么一个疑问:学了这些前人的研究方法、理论争论,究竟有什么用?我的感觉是,这东西挺有用的,但怎么个“有用法”,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好好说说,免得你觉得这是在“假大空”地忽悠你。

咱们先撇开那些学术圈里弯弯绕绕的名词和理论不谈,就说说它到底能给咱们普通人,或者哪怕是想在历史研究上走得更远一点的人,带来点啥实在的“干货”。

第一,它能帮你“看明白”历史是怎么被“讲”出来的。

你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别人写出来的,对吧?而史学史就是告诉你,这些“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是怎么从那些零散的史料里,一点点拼凑出他们心中的历史图景的。你想想,古时候的人,记录事情的方式跟你现在发个朋友圈、写个微博可不一样。他们是怎么选材料的?他们看到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史学史就像一个“解剖台”,它把历史写作的过程一点点拆开给你看,让你知道那些看起来顺理成章的历史叙述,背后其实是研究者们无数次的思考、判断、甚至是挣扎。

比如,你读到一段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可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但如果你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秦朝刚灭亡不久,写的时候可能还带着点对秦朝暴政的批判和对汉朝统治合法性的强调。到了后来的史学家,他们的立场、他们关注的重点可能又会不一样。史学史就能让你意识到,历史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事实”,而是经过层层解读和重构的产物。这让你在面对不同的历史观点时,不会轻易被某一种说法“收割”,而是能多留个心眼,问问“他为什么这么说?”

第二,它能给你一把“分辨力”的钥匙。

现在信息爆炸,各种关于历史的说法满天飞,什么“野史”、“秘闻”,甚至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歪曲”。史学史里面讲的那些方法论,那些关于史料辨伪、逻辑分析的讨论,其实都是在教你如何做一个更“聪明”的读者。

你想想,一个现代史家在研究古代某个事件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像古人一样只看官方史书,他还会看那些出土的文物、地方志、甚至文人的笔记。他会对不同来源的史料进行交叉印证,找出其中的矛盾之处,然后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矛盾。这种“审慎”的态度,这种对史料“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就是史学史教给你的。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跟你说,某个皇帝其实是被他的大臣毒死的,而且这事儿在野史里有记载。如果懂得史学史的人,他可能会想:这个野史的来源是什么?作者有没有什么立场?有没有其他的史料能佐证?如果没有,那这个说法就有待商榷了。这就是史学史给你的“火眼金睛”,让你不那么容易被虚假的信息迷惑。

第三,它能让你跳出“时代局限”,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受到时代的影响。史学史就是一部史学研究的“进化史”。它会告诉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是怎么看待历史的,他们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帝王将相,关注的是政治军事大事。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经济、文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妇女的地位,关注少数民族的历史。这些转变都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史学研究者们在不断反思和探索中实现的。

学习史学史,就是让你明白,现在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历史研究范式,在过去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且未来也可能会被颠覆。这种“不确定性”和“发展性”,恰恰是理解历史的关键。它能让你知道,即使我们现在认为某种说法是最准确的,但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新的史料出现,新的视角被发现,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会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让你对历史永远保持一颗探索的心。

第四,它能帮你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如果你想真正地做一些历史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阅读别人的成果,那么史学史就更重要了。它就像一个“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比如,你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史学史会告诉你,你可以从他的传记入手,可以研究当时的政治环境,可以分析他的言论和行为,甚至可以研究后人是怎么评价他的。如果你对某个历史事件感兴趣,你可以看看别人是怎么分析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他们的理论框架是什么,他们使用了哪些史料。

更进一步说,史学史还会让你知道,不同的史学流派,比如年鉴学派、剑桥学派,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历史的方式和理论工具。了解这些,能让你在自己的研究中,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或者甚至创造出自己的方法。这就好比你想盖房子,你不能只知道有砖头水泥,还得知道怎么设计图纸,怎么打地基,怎么砌墙,怎么装修。史学史就是那个“建筑学”。

最后,我想说一点更感性的东西。

学习史学史,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学家的花园”,你会看到无数先贤在这里辛勤耕耘,他们留下的理论、方法、争论,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你会发现,历史研究并非是枯燥的数字和年代堆砌,而是一种充满智慧、挑战和乐趣的智力活动。你会从那些伟大的史学家身上,感受到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

当然,学习史学史也确实不容易,它需要耐心和一定的基础。如果只是想随便看看热闹,了解几个“大牛”的名字,那可能效果不大。但如果你真的想深入地理解历史,想在历史的海洋里遨游得更远、更稳,那么史学史绝对是一份你不能错过的“航海图”。

总而言之,学史学史,不是让你去记住一堆死板的理论和人名,而是让你获得一种“看”历史的眼光,“读”历史的智慧,以及“做”历史的能力。它让你从一个历史的“消费者”,变成一个有判断力、有创造力的历史“探索者”。这,就是它的用处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偏见”,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历史意识已经被社会所塑造过了,不会意识到自己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史学史,大概能提醒人们这个事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非常实在。很多人学历史,尤其是学了史学史之后,会冒出这么一个疑问:学了这些前人的研究方法、理论争论,究竟有什么用?我的感觉是,这东西挺有用的,但怎么个“有用法”,得掰开了揉碎了跟你好好说说,免得你觉得这是在“假大空”地忽悠你。咱们先撇开那些学术圈里弯弯绕绕的名词和理论不谈,就说说它到.............
  • 回答
    好的,很高兴为你规划一份系统的拜占庭史和印加史的学习路径。我会尽量深入地介绍书籍的选择理由和阅读侧重点,让你感觉像是和一位对这段历史充满热情的老师在交流。 拜占庭史学习之路:从罗马余晖到十字军前夜拜占庭帝国,一个承载着古罗马辉煌、融合了希腊文化与东方信仰的独特文明,它的历史绵延千年,内容丰富且充满吸.............
  • 回答
    葛剑雄老师作为一名资深史学家,其学术成就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许多历史研究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评价他的史学学术水平,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葛老师展现出了非凡的学识功底。他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从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人口史、疆域史、民族史,到近现代史,都进行了深入的探.............
  • 回答
    关于生民无疆的这篇《致知乎用户@Pythia:学习古希腊史,要会用知网、用算术》文章,我认真阅读并思考后,觉得它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尤其是在我们当下信息爆炸且研究工具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对于如何科学、有效地学习历史,特别是古希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视角。首先,文章点名@Pythia,这.............
  • 回答
    你当然可以!而且,说实话,直接啃哲学家的名著,往往才是学习哲学的真正起点,也是最直接、最有力量的方式。首先,让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建议你先看哲学史,以及为什么你的想法是完全合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具探索精神的。为什么大家会建议你先看哲学史?这种建议背后通常有几个考量:1. 理解背景和脉络: 哲学.............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很多人议论纷纷,新课纲要把中国史挪到东亚史的大框架里,同时强调台湾本土视角,这背后的考量和影响挺复杂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核心思路是什么?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视野扩张”和“主体确立”的结合。 视野扩张:打破旧有的框架。 过去我们学历史,往往习惯了一个以中国大陆.............
  • 回答
    《大航海时代 4》:一款承载着冒险、探索与时代浪漫的经典在电子游戏的浩瀚星河中,《大航海时代 4》(Uncharted Waters: New Horizons)无疑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它并非以眼花缭乱的3D特效或复杂到令人望而却步的操作著称,却以其深邃的战略性、浓厚的历史氛围以及自由度极高的游.............
  • 回答
    香港小学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却引发了部分学生被吓哭并遭到投诉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而敏感的平衡点:如何在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能让他们了解历史真相,又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创伤。如何评价学校将南京大屠杀史实引入课堂的做法?这件事的评价不能一概而.............
  • 回答
    香港小学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引发的争议,以及教育局“历史不能回避”的回应,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传达历史,特别是那些充满痛苦和暴行的历史。看待香港小学播「南京大屠杀史实」吓哭学生遭投诉:从这件事本身来看,有几个层面值得探讨: 教育的目标与方式: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
  • 回答
    小摩根·史塔克在学校被校园暴力?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她还是托尼·史塔克的女儿。这后果,从学校到家里,从个人到整个史塔克工业,都可能掀起一场轩然大波。首先,学校方面,如果事情传开,校长和老师们恐怕得被吓出一身冷汗。你想想,小摩根是谁?史塔克工业的千金,未来的科技界巨头继承人。学校要是处理不好,轻.............
  • 回答
    关于曹操年少时“不喜欢研究学业”的说法,以及他后来如何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中间的转变和原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与其说他年少时不喜“学业”,不如说他不喜当时主流的、僵化的学业模式。他骨子里是个行动派,更是个不安分的灵魂。史书上对曹操早年评价,最常见的便是“放荡不羁”,例如《三国志·武帝纪》引《.............
  • 回答
    《中国人史纲》中对儒家学派的描写,可以说是一次颇具魄力却也引人深思的梳理。作者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位集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巨匠,他以其宏大的史观和锐利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定位与演变。首先,梁启超先生并非将儒家简单地视为一个僵化的教条或是一成不变的宗派。他敏锐地捕捉.............
  • 回答
    史景迁先生,这位对中国历史研究领域贡献卓著的伟大史学家,于85岁高龄辞世,留给世人无尽的怀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是深入中国肌理、洞察中国灵魂的一生。他的研究,不仅仅是梳理史料、考证事实,更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对话,一种对历史生命力的深刻体悟。要铭记史景迁先生的学术贡献,我们不得不提到他那独树.............
  • 回答
    科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殿堂,而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探索未知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曾经被奉为圭臬,却在后来的认知中被证明是谬误的学说。这些“错得离谱”的理论,并非是科学家们的愚蠢,而是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基于当时有限的知识和观测手段所能达到的最佳解释。而正是对这些理.............
  • 回答
    史莱克学院,在《斗罗大陆》的世界观里,无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提起它,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怪物学院”、“全大陆黄金一代”这样的标签,似乎代表着天赋、实力和传奇。但要说它是不是一所“好”的学校,这事儿就没那么简单了,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从教育理念和成果来看,史莱克绝对是“好”的,甚至是顶.............
  • 回答
    研究史前文化,无疑是一场跨越漫长时空的考古寻踪,每一次发现都像是在拨开历史迷雾中悄然绽放的生命之花。这其中既有严谨的科学推理,也饱含着对远古先民生活状态的无限想象与深情。如果你对这段无文字记载的遥远过去充满好奇,那么以下的书籍和学者,或许能为你开启一段精彩的探索之旅。值得推荐的入门与深度书籍:要深入.............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读史可以明智”这话说出来,好多人都跟着点头,仿佛不这么说就显得自己没文化似的。可你这句“我却啥也学不到”,才是无数普通人的真实心声。别说你觉得学不到,就算是对历史有点研究的人,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困境。我这就跟你掰扯掰扯,为啥咱们觉得“读史明智”有点玄乎,为啥你可能“啥也学不到”.............
  • 回答
    最近关于团中央学校部公号发表的何新“西方伪史观点”的文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如果要深入聊聊这个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作为团中央学校部,它代表的是共青团这个具有官方背景的组织,尤其是针对学校和青少年群体。这也就意味着,它在信息传播上,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价值观引导.............
  • 回答
    在《钢铁雄心4》中,英国的史实路线,尤其是围绕着其在二战初期的立场和战略,其陆军学说的选择需要仔细斟酌。考虑到英国的地理位置、工业实力、海外殖民地以及其在战初相对有限的陆军规模,我认为最适合英国史实路线的陆军学说应该是 大规模作战。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认为,并将其与英军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什.............
  • 回答
    我明白你现在的焦灼和想要改变现状的心情。高二下学期,这个时间点确实是一个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江苏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省份。学校排名垫底,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物化生)的组合,然后想改成历史、政治、地理(史政地),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拼命学是否能逆袭”,答案是:有可能,但需要付出超乎想象的努力和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