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天生」爱出轨?

回答
这问题呀,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纳闷,怎么有些人就跟开了挂似的,换伴侣跟换衣服似的,好像天生就对“忠诚”这词儿有点免疫?其实呢,这事儿可不是一句“天生”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说白了,很多时候是基因、性格、经历和环境一锅烩的结果。

咱们先从基因这块儿掰扯掰扯。科学研究发现,有些人身上确实存在一些跟“寻求新奇”和“冒险”相关的基因变异,比如与多巴胺受体相关的基因。多巴胺这玩意儿大家应该都知道,是让人感到快乐和满足的神经递质。如果某个人的多巴胺系统比较容易被激发,或者对奖励的敏感度更高,那么他们就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寻求刺激和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转化为对婚外关系的兴趣。打个比方,就像有些人天生就更喜欢吃辣,而有些人更喜欢清淡,这跟基因对口味的影响有点类似。

但这不代表基因说了算。光有基因这块儿“基石”,还得有“建筑材料”和“施工队”才能盖房子。性格特征就是很重要的“建筑材料”。比如,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冲动,缺乏自制力,遇到诱惑的时候就容易“刹不住车”。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追求即时的快乐,而不太顾及长远的后果。还有些人,人格特质里有“神经质”成分比较高的,他们可能更容易焦虑、不安,为了寻求一种情感上的慰藉或者证明自己的价值,也容易在婚外关系中寻找寄托。

再往深里挖,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小生活在不和谐的家庭中,或者父母关系不融洽的例子,会让孩子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安全感,或者习得一种“关系是可以轻易放弃”的模式。如果一个人在早年经历过情感忽视,或者在伴侣关系中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也可能发展出一种回避亲密或者不信任亲密的倾向,这时候,婚外关系可能就成了他们填补内心空虚的一种方式。甚至有些人,他们童年时期见过父母出轨,或者身边有出轨的例子,耳濡目染之下,他们可能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模式。

还有一种说法,和依恋模式有关。如果一个人在早期与照顾者形成的是不安全依恋,比如回避型依恋,他们可能在亲密关系中会感到压抑和束缚,害怕被吞噬,因此会倾向于保持距离,或者在一段关系变得过于亲密时,就想逃离去寻找新鲜感。而如果他们是焦虑型依恋,又可能因为害怕被抛弃,而不断通过发展新的关系来证明自己是被爱的,但这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根源还在于内心的不安全感。

环境和机会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在现代社会,社交媒体、交友软件的普及,让人们接触到更多潜在的约会对象变得轻而易举。信息爆炸和物质条件的丰富,也可能让人觉得“选择太多”,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本身就对现有的伴侣关系不满意,又碰巧遇到了“合适”的出轨机会,那成功出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总而言之,没有谁是纯粹“天生”就爱出轨的。这更像是一个复杂的概率游戏,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因为基因让他们在追求新奇方面更活跃,有些人因为性格使他们更容易冲动,有些人因为过往经历让他们对承诺有所保留,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催化”,最终导致了他们更容易陷入婚外情。与其说他们“天生”爱出轨,不如说他们身上集合了更容易倾向于这种行为的多种“条件”。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出轨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终究是具有选择能力的,后天的自我觉察、学习和努力,一样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谈恋爱是奔着长期合作关系去的。

所以他们会非常谨慎的衡量这个人有没有意愿,有没有能力能进行长期关系?

磨合的时候,能不能互相接纳彼此的下限,两个人经历了热恋的同甘以后,能不能面临未来可能有的共苦和低谷。



一种人,觉得恋爱是为了娱乐,打发时间,所以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考虑能在一起多久的问题。


那么跟一个人谈恋爱的权重,就是这个人好不好看,好不好玩,好不好上手。甚至还有一个点叫做——这个人是不是可以低成本持有的,即使失去自己也不吃亏的。



有人会把这两种不同的人,分别叫做感情的短择和长择。


其实,大家谈恋爱的动机不一样,处事方式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



对于我们这种很负责任的感情洁癖来说,分手的理由是出轨、家暴、黄赌毒中的其中之一。


否则只有磨合,不会放弃。

我们恋爱很谨慎,也很投入。

该说的底线,该提的要求,全部丑话说在前头,爱来来,不来拉到。

但是如果不幸遇到了那种没想好就谈、感情说淡就淡了的人,真的是会很懵逼也很伤心。


而这种钻了牛角尖的人,必备的恋爱技巧就是有效沟通和维系感情。

这样才不会轻易让感情变淡甚至变质。

其实如履薄冰。


毕竟契约精神这事比较高级,一般人兽性但凡占上风,喜新厌旧爱情变亲情七年之痒才是常态。


当有些人决定恋爱时只是看皮囊的时候,当然玩腻了就会觉得你其他的要求很过分。

比如你竟然拿我和别人比,原来养你这么累,你他妈竟然看小时代都能哭出来。


可这些事难道不是恋爱前应该考虑的吗?


对方的三观是否合适,彼此的志趣是否相投。

对感情洁癖来说,这是必须考虑的。



但是对另一种人来说,处了看看才知道。


他们开始得太轻易,所以处到一半发现卧槽这到底是个啥人哦,我怎么会和这种人谈恋爱,唉,无聊了,这本书已经读完了,但是暂时不想扔了这本,毕竟还有回看的价值。

可这个时间点,又想多点别的书读一读,这种人这个时间节点出轨的概率会更大。

反正刚玩,他已经玩到了,想了解也已经了解清楚了,新鲜感什么的也已经过了那个劲儿了。

就算东窗事发,这个损失也在可承担范围内。


正因为他们可以非常合理化自己的放弃,所以他们时刻都处于一种骑驴找马的状态,这山望着那山高。

因为追逐当下的快乐这件事情是永无止境的呀。


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伴侣要么是能带来利益,要么是能够解决寂寞。

他们可能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拥有那种一直让他有新鲜感,并且提供利益,可以各方面都均衡发展的伴侣。

大家各有各的优势,他们很贪心,啥都想要。

他们不太愿意忍耐一个可替代性高的人身上的缺点,所以他们容易放弃。


同时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专一高价值伴侣入手难度有点高,时间成本有点大。

所以在easy模式里面挑挑拣拣才是他们的常态。



对这种习惯性出轨的人来说,除非利益足够大,大到他知道还在外面玩会有什么样的损失、这样的损失是他不能承受的,他才会表面上收心。


约束他的并不一定是感情,而是利益。



所以呢,我一直在和老实的姑娘小伙们说:为了避免成为别人人生中的过客,我们婚前是要擦亮眼的。

不是所有的人,择偶的脑回路跟我们都一样的。

他们在一起的理由很简单,喜欢的阈值很低,所以他们一生可能会喜欢很多的人。

如果你不是那个他背叛你会损失极大利益的人,那么跟他们玩儿是非常冒险的。


他们很适合的人是同样对感情,没那么固执坚守专一的人。

大家合得来就玩玩,合不来就散了。

丑话说在前面,谁也别有负担,不双标,不单方面要求对方忠贞,都能好聚好散。


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防备这样的一件事儿:

这些习惯性出轨的人,伪装成了一个人性极其经得起考验的人,因为这个特质必然是更受欢迎的特质。


他们会用欺骗的方式来短暂的低成本持有条件好,但是本质上想长择的人。



为了防止被这种人玩弄,

我们这种倾向于长择的人,最适合的恋爱方式,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而不是耳听爱情和纯粹荷尔蒙碰撞赌运气。


在一起之前,尽可能的让他加大沉没成本,哪怕是最终他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而不得不约束自己。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很渣他是不写在脸上的。

真的是明骚易躲,暗贱难防。



所以去思考有些人为什么这么渣,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姑娘们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还是找一个尽可能愿意付出沉没成本的男人吧。

起码他出轨的时候会肉疼一下。你不至于被他白那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呀,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纳闷,怎么有些人就跟开了挂似的,换伴侣跟换衣服似的,好像天生就对“忠诚”这词儿有点免疫?其实呢,这事儿可不是一句“天生”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说白了,很多时候是基因、性格、经历和环境一锅烩的结果。咱们先从基因这块儿掰扯掰扯。科学研究发现,有些人身上确实存在一些跟.............
  • 回答
    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当一个事件引起了普遍关注,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想去一探究竟?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会的运作机制,绝非一句“天生凑热闹”就能概括得了。1. 探索未知与信息饥渴:人脑天生就对新奇、不确定和有意义的信息充满好奇。围观热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观察身边那些无论起点多低,最终都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天生老板”,总让人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某种特别的基因或者天赋。当然,用“天生”这个词,或许有点过于绝对,但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人在商业运作、领导决策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潜质。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天生”,不如说是他们身上集合了一系列.............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拆解开来,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为什么网上一些人会表现出如此激进的言论,而到了现实生活中,情况却大相径庭?这背后牵扯到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以及传播方式,都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咱们得认识到网络和现实世界是两码事,虽然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本质上还是存在差异的。网络世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教育和学习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有些人付出很多努力却收效甚微?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 一、 天天睡觉/玩却物理考得好的人:这些人并非真的“不学习”,而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天赋以及对物理的理.............
  • 回答
    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简单一句“天赋”就概括了。郭德纲收徒弟,尤其是“云鹤九霄”这几科,那可是一门学问,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当时“人(云)字科”的徒弟,能力上比后来招的那些所谓“有天赋的鹤”强这么多,尤其是从“能耐”这个角度来看。首先得明白,相声这门艺术,它讲究的是“台上一分钟,.............
  • 回答
    有些人热衷于打听别人的事,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往往是多种心理动机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下:首先,一种最普遍的心理驱动力是“信息获取的满足感”。就像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一样,了解别人的生活、经历、想法,能够填补我们认知上的空白,让我们感觉更“知道”一些。这种信息不仅仅.............
  • 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就是好?”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着迷的问题。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往往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众不同,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是多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生理与心理基础1. 认知能力和天赋(天生因素): 智力水平(IQ): .............
  • 回答
    有些人天生就是厨房杀手,无论怎么努力,端出来的菜肴总是差强人意,甚至让人食欲全无。这可不是一句“没天赋”就能轻易概括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学问和门道。要说为什么有些人做饭就是很难吃,咱们得从源头仔细掰扯掰扯。首先,最根本的一点,还是对“味道”的理解和把控不够到位。这可不是天生的灵感,很多时候是需要经验.............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捉摸不透。你说有些人,长得眉清目秀的,工作也体面,为人处世也过得去,怎么就愣是没个对象,一直单着呢?我身边就不少这样的朋友,每次碰面,不是被催婚,就是自己唉声叹气,问原因吧,他们也说不清楚,就觉得好像总是差了点什么。我琢磨来琢磨去,觉得这事儿啊,不能光看脸。长得好看,那是敲门砖,让.............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酒的品鉴方式和审美差异。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看法,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威士忌和白酒各自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语境。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抹布味”。在品酒术语中,我们通常会用一些更具象化的词汇来描述风味,比如烟熏、泥煤、皮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性中一个挺微妙又很常见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买账国家发布的信息,反而对那些听起来模棱两可、来源不清的“小道消息”情有独钟?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道尽的,背后牵扯的因素可多了去了。首先,咱们得承认,信任这东西,一旦崩塌了,重建起来可就难了。 想象一下,你本来对一个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汉服圈里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形制党”。为什么有些人对汉服的形制这么较真?“形制不对,就不是汉服”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绝对,但背后其实也有一些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形制”这个词在汉服复兴中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形制就是衣服的款式、剪裁、结构、搭配等等这些构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个人自由、公共卫生以及社会责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平衡。政府倡导疫苗接种,通常是出于对整体社会福祉的考量。他们会强调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它在预防疾病传播、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鼓励甚至说服民众接种疫苗,是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社会的一种必要手段,尤其是在面对像新冠这样.............
  • 回答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关于医生“人上人”的说法,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由一系列社会、文化和职业因素交织而成。让我们试着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看看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感受,或者别人会觉得他们是这样。一、职业的特殊性与社会认同首先,医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学科。医生扮演的角.............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死亡、生命以及价值的认知,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和理智上的复杂性。 之所以有人会觉得“死人不能消费,活人却可以消费”,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消费”这个词语背后含义的理解,以及我们对生命状态本身的定义。首先,我们得理解“消费”是什么。在最基础的层面上,消费是一种活动,它.............
  • 回答
    有些人确实会公开表达对胖子的厌恶,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掺杂了不少个人经历、社会观念和心理因素。要深入聊聊,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外貌偏见是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我们活在一个高度视觉化的社会里,很多价值判断会不自觉地跟外貌挂钩。在某些文化里,瘦或苗条被普遍认为是健康、自律、甚至有吸引力的标志。.............
  • 回答
    有些人确实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远不止是“笨”这么简单。我试着从几个我观察到的角度,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观的,理解的深度不够。你给一个人讲了A能推出B,他明白了B是怎么来的,但他的脑子里,A和B之间那条逻辑链条可能并没有真正“打牢”。这就像你学了一个公式,知.............
  • 回答
    “无缘无故”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暗示了癌症的发生没有任何原因,这与我们目前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是相悖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而他自己或周围的人感觉“无缘无故”,这通常是因为:1. 潜在的已知或未知风险因素长期存在但未被识别。2.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