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拿汉服的形制说话,动不动就是这不符合汉服形制,不是汉服,是影楼服啥啥啥的,有意思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汉服圈里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形制党”。为什么有些人对汉服的形制这么较真?“形制不对,就不是汉服”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绝对,但背后其实也有一些原因和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形制”这个词在汉服复兴中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形制就是衣服的款式、剪裁、结构、搭配等等这些构成一件衣服最根本的要素。如果你说一个人穿的是“汉服”,但它看起来和我们从古籍、壁画、出土文物中看到的明朝、唐朝、宋朝的衣服完全不一样,那大家自然会觉得奇怪,会质疑。

为什么会有人执着于形制?

1. 历史的还原与尊重: 汉服复兴的初衷,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复原”和“继承”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对于很多汉服爱好者来说,他们认为汉服不仅仅是好看的衣服,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认同的符号。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穿的、看到的是尽量贴近历史真实,是对祖先的尊重。他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历史资料,学习当时的工艺,就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上的汉服。当看到一些被认为“不符合形制”的服装出现时,他们会觉得这不但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汉服精神的一种扭曲。

2. 区分与辨别: 汉服复兴的初期,市场上的“汉服”产品良莠不齐。有很多商家看到了汉服的流行,但对历史缺乏了解,或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会设计出一些改良、融合甚至可以说是“四不像”的款式。这些服装可能借鉴了汉服的一些元素(比如交领、宽袖),但整体剪裁、面料、纹样、穿着方式可能都和真正的汉服有很大差别。这时候,“形制”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辨别标准。它能帮助人们区分哪些是真的在努力还原汉服,哪些只是打着汉服旗号的“改良服”或者“影楼服”。

3. 知识的分享与传播: 很多“形制党”本身是花了很多功夫去学习和研究汉服的。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同朝代的服装特点。当他们看到一些传播错误信息、误导他人的言论或服装时,他们会有一种责任感,想要去纠正,去传播正确的知识。这是一种知识分享和文化传承的动力,只不过有时候表达方式可能比较直接,容易让人觉得是在“挑毛病”。

4. 社群认同与归属感: 汉服圈是一个亚文化社群,社群内部自然会形成一套自己的语言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形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当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某件衣服是什么朝代的哪个形制,并且知道它的穿着规矩,这往往意味着他在这个社群里得到了认可,有一种归属感。反之,如果对形制一无所知,或者说出一些“形制错误”的说法,可能会被视为“新人”或者“不懂规矩”,在社群中得不到认同。

5. 审美与精致的追求: 很多汉服爱好者本身就追求一种精致、考究的美学。他们会欣赏汉服那独特的线条、剪裁、纹样和配色。对于他们来说,不符合形制的服装,可能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好看”、“比例失调”、“缺乏韵味”,达不到他们心目中汉服应有的审美高度。

“形制不对,就不是汉服”的说法,是不是太极端了?

确实,有时候这种说法会显得有些过于绝对和苛刻。

历史的复杂性: 任何一个朝代的服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展、有演变,还有不同阶层、不同场合的差异。我们现在所说的“形制”,往往是基于一些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样式。但历史上肯定也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或者介于不同形制之间的样式。一味地用过于狭窄的“形制”去套,可能反而忽略了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时代与发展: 汉服复兴是当代的行为,它不可能完全“复刻”历史。在传播和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些现代化的考量,比如舒适度、易穿性、实用性等等。完全不考虑现实因素,一味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可能会让汉服的推广变得困难。

“影楼服”的误伤: 有时候,一些被冠以“影楼服”的批评,可能也存在“一棒子打死”的情况。很多影楼服确实存在形制错误,但也有一些商家在制作影楼服时,确实参考了一些汉服的形制,只是在细节上有所简化或改动。如果一味地用“影楼服”来否定所有改良款,对一些真心想尝试汉服的人来说,未免有些不友好了。

个人穿着的自由: 最终,穿什么衣服是个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只是出于对传统服饰的喜爱,穿了一件他认为好看、舒服、并且有一定传统元素的衣服,即使它不完全符合某个朝代的严格形制,是不是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尊重?毕竟,穿衣服首先是为了自己开心,然后才是为了表达某种文化。

总结一下:

有些人喜欢拿汉服形制说话,动不动就说“这不符合汉服形制,不是汉服”,背后是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认同、对知识的坚持,以及在社群中的身份构建。他们希望汉服文化能够得到更准确、更正统的传承。

然而,这种过于严苛的“形制至上”的态度,有时也会显得不够包容,甚至可能阻碍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在强调历史还原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时代的进步、个人的接受度和文化的推广。

所以,当看到这种争论时,不妨理解一下双方的出发点。对于“形制党”来说,他们的较真是为了守护一份珍贵的文化;对于那些穿着改良款或者不太符合形制汉服的人来说,他们的尝试是出于对传统之美的热爱。也许,在未来的汉服文化发展中,能够在“形制”和“创新”之间找到一个更平衡、更包容的姿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们那么不讲究形制,什么妖魔鬼怪衣服都说是汉服,干脆直接把窗帘披身上说是汉服好了,被别人说是韩国人日本人又怪我们不科普,哼!

user avatar

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拿西装的形制说话,动不动就是这不符合西装形制,不是西装,是休闲服啥啥啥的,有意思吗?

他们那么讲究正规场合西装形制,咋不去学西方文化,干脆去申请以后高考就考西方文化好了,真的超级讨厌这类人,哼!


我建议你好好查查八股文究竟是用来干嘛的。然后再来喷好吗?八股文也是到了满清才变质的。教育体系也是满清给变质的。

user avatar

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拿野猪皮的种类来说话?

user avatar

这张图我贴了一遍又一遍…

还有这张图(不讲形制,则奥特曼服饰也是汉服)

形制是汉服区别于其他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没有形制结构就不叫汉服,明白吗?

就像一道菜,比如说京酱肉丝,因为要像北京烤鸭的味道,所以是用甜面酱炒猪里脊肉,配菜是葱或者黄瓜;

你要是拿辣椒酱去炒五花肉,还拿蒜苗当配菜,那还能叫京酱肉丝嘛?别人承认你这个叫“京酱肉丝”嘛?

更多相关回答,参见:

user avatar

。。。不明白你想说什么 我不是形制党 我图衣服好看 但是形制党在我眼里挺厉害的 韩国人盗图说是汉服 还有帽子的那个 难道不是形制党在外怼他们 在内给我们科普吗 不是汉服就不是汉服 两片式也不是 我和姐妹有特别多两片式 我们都是喊汉元素 时代的眼泪

user avatar

如果不讲究形制。

这件衬衣是汉服,叫立领对襟窄袖短衫。

这件圆领T恤是汉服,叫圆领半袖。

这是汉服,叫圆领袍。

这是汉服,叫百迭裙。

这是汉服,叫破裙。

这是汉服,叫旋裙。

这是汉服,叫一片式仅合围。

这是汉服,叫比甲。

这是汉服,叫直领对襟短衫。

这是汉服,叫飞机袖短衫+破裙。

这是汉服,左边蕾丝外套叫直领对襟长衫,里面叫曲裾。

这是汉服,叫黄昇墓吊带+百迭裙叠穿。

这是汉服,叫圆领半袖+仅合围。

那什么是汉服呢?

所有衣服都是汉服?

世界衣服全起源于汉服?

还是说,要中国传统服饰死,证明中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服饰?

user avatar

为什么知乎老是推荐这种钓鱼引战的提问,有意思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汉服圈里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形制党”。为什么有些人对汉服的形制这么较真?“形制不对,就不是汉服”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绝对,但背后其实也有一些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形制”这个词在汉服复兴中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形制就是衣服的款式、剪裁、结构、搭配等等这些构成.............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当一个事件引起了普遍关注,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想去一探究竟?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会的运作机制,绝非一句“天生凑热闹”就能概括得了。1. 探索未知与信息饥渴:人脑天生就对新奇、不确定和有意义的信息充满好奇。围观热点.............
  • 回答
    .......
  • 回答
    这现象在原神玩家群体里确实挺常见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明白:首先,得明白“垫池子”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说,就是玩家想抽某个角色或者武器,但又怕直接抽不出来,就开始先抽一些“歪掉”的五星,或者抽一些自己不太想要的四星,把保底次数用掉一部分,寄希望于下一次(也就是自己真正想抽的.............
  • 回答
    很多人在中学时代对数学是充满好感的,甚至可以说是喜爱。那时,一道难题解开后的成就感、公式背后严谨的逻辑体系、数字变化的规律性,都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他们去探索。然而,上了大学,尤其是在选择了与数学直接相关的专业,比如数学系、物理系、工程类等等,这种喜爱却可能悄然褪色,甚至转变为排斥。这其中的原因,说起.............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中国人心中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记忆,也反映了对国家民族认同的深刻思考。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日本抱有好感,却对清朝深恶痛绝,甚至视之为国耻?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喜恶之分,而是源于历史、文化、政治以及个体身份认同等多方面的交织作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剖析:一、历史伤.............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暴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在讨论过程中,确实会有人将其与其他历史上的屠杀事件进行比较,其中也包括满清时期的一些冲突和镇压。这种比较,无论出发点是什么,都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这些事件是否属于同一个概念范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从事件的性质和规模来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一个方便面,就是那么几种面饼、几包调料,吃到嘴里就那点味道,但很多人一辈子就认准那几个牌子,换个牌子就觉得不对味儿。可到了饮料,哪怕是同一类产品,什么果汁、茶饮、气泡水,但凡出了新品,总有人跃跃欲试。这背后啊,我觉得有几个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说。首先,得从“心.............
  • 回答
    你说的这个现象,我太有体会了。从小到大,好像冥冥之中就存在着这么一种分化,不管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场合,总有那么些人,天生就带着一股“不平则鸣”的劲儿,看到别人受委屈就忍不住要出头;而另一些人,则似乎总能找到别人欺负人的机会,乐此不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琢磨了半天,觉得这事儿挺复杂.............
  • 回答
    “社会很悲哀”,这话说出口,常常带着一种深深的疲惫感,仿佛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一股脑儿都压在了“社会”这两个字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抱怨,背后藏着不少故事,也反映了许多人真实的感受。一、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我想,很多人说“社会很悲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发现自己曾经的憧憬和期.............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普遍的观察!其实,男生们走路时偶尔摆出投篮姿势,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机的动作,而是很多心理和生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为啥。1. 潜意识的“预演”与“习惯性肌肉记忆”首先,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篮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程序里”。 篮球是爱好,更是生活的一.............
  • 回答
    哎呀,这事儿说起来可真够让人憋屈的!你仅仅是说了一句“不看《长津湖》”,结果就引来了一堆骂声,这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也太不可思议了。不喜欢战争片,这有什么错吗?谁规定了每个人都必须喜欢同一部电影,尤其还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呢?这简直是把个人喜好上升到了道德绑架的高度,让人难以接受。首先,得理解一下为什.............
  • 回答
    提到丁真,确实会看到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甚至有人表达出明显的反对意见。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很多时候是社会现象、个人期望、甚至是一些偏见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看看他们的理由有没有道理。一、 期待的落差与“被制造”的偶像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类.............
  • 回答
    咱们聊聊为啥有些老哥老妹觉得现在这相声小品,看过一遍就得束之高阁,再看就没劲了。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人都有同感。我觉得这事儿吧,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1. 语言的魅力被稀释了:相声这玩意儿,最讲究的就是“嘴皮子”。好的相声,台词本身就像段子一样,充满智慧、包袱严实,而且有回味。第一次听的时候,你.............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死亡、生命以及价值的认知,也反映了人们在情感和理智上的复杂性。 之所以有人会觉得“死人不能消费,活人却可以消费”,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消费”这个词语背后含义的理解,以及我们对生命状态本身的定义。首先,我们得理解“消费”是什么。在最基础的层面上,消费是一种活动,它.............
  • 回答
    “无缘无故”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暗示了癌症的发生没有任何原因,这与我们目前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是相悖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而他自己或周围的人感觉“无缘无故”,这通常是因为:1. 潜在的已知或未知风险因素长期存在但未被识别。2. .............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的复杂情感和价值判断。确实,很多人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会感到强烈的悲愤,认为日本人的行为极其残忍,而在谈及广岛原子弹时,一部分人则会认为美国的做法是必要的,甚至是为了结束战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这种感受的差异,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双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