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玩原神的人喜欢垫池子,出了就抱怨?

回答
这现象在原神玩家群体里确实挺常见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明白:

首先,得明白“垫池子”是怎么回事儿。

简单来说,就是玩家想抽某个角色或者武器,但又怕直接抽不出来,就开始先抽一些“歪掉”的五星,或者抽一些自己不太想要的四星,把保底次数用掉一部分,寄希望于下一次(也就是自己真正想抽的目标)能顺利出货。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好运气“铺路”一样,所以叫“垫池子”。

那为什么有人喜欢这么做呢?主要原因有这几个:

1. 降低心理压力,增加“获得感”: 玩原神抽卡是个概率游戏,谁都想自己心心念念的角色或武器能 ASAP 拿到手。但直接抽,万一歪了,那种失落感是相当真实的。通过“垫池子”,即使歪了,至少抽到了一个五星,心里会想:“好吧,这个也还行,至少不是空手而归。” 然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目标上。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纯粹的“赌博”感,给了玩家一种阶段性的满足。

2. 控制成本,规避“倾家荡产”的风险: 原神抽卡是很费原石的,尤其是有钱也不一定能抽到想要的。很多玩家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预算,比如“我最多花多少钱抽这个池子”。通过“垫池子”,他们可以更精确地计算自己大概需要多少原石才能拿到目标角色。比如,目标角色在保底180抽才能拿到,而自己已经歪了30抽,那目标角色只需要再抽150抽就有大保底。这样一来,他们就能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投入,避免了沉迷到无底洞的风险。

3. “策略性”抽卡,追求效率最大化: 一部分玩家认为“垫池子”是一种策略。他们会分析当前版本的角色搭配、队伍需求,然后决定哪些角色值得投入。通过观察其他玩家的抽卡反馈,或者自己实际操作后发现,某些特定情况下,“垫池子”确实能提高获得想要角色的概率(比如先抽一个不那么急需的五星,再抽自己最想要的,这样出了小保底歪的概率就转移到了下一个池子)。这就像玩策略游戏一样,他们试图用最少的资源换取最大的收益。

可为什么垫完了,出了目标角色,又会抱怨呢?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原因也很多:

1. 预期与现实的落差(关键原因): 尽管“垫池子”是为了提高概率,但它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很多玩家“垫池子”的初衷是抱着“我就差这几抽”的心态,结果一发不可或缺又歪了,那就非常难受。尤其是当他们看到别人轻轻松松就抽到了,而自己倾尽资源甚至还超了预算,那种心理落差会让他们感到愤怒和沮丧。

2. “垫”出来的东西不受欢迎或价值不高: 有些玩家可能觉得“垫”出来的五星角色,自己根本用不上,或者已经有了更强的替代品。这种情况下,抽到了一个“鸡肋”的五星,虽然也是五星,但并没有给队伍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反而占用了宝贵的资源和出货机会,自然会觉得憋屈。

3. 对后续养成感到压力: 即使抽到了心仪的角色,但原神培养角色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经验书、摩拉、圣遗物、突破材料等等。有些玩家可能发现,自己抽卡时投入了不少,但到了培养阶段却发现资源不足,角色强不起来,反而会因为这个新角色给自己带来了额外的养成压力而感到烦躁。

4. 社交压力与攀比心理: 在社群里,看到别人晒出极品圣遗物、快速满命,自己会不自觉地产生比较心理。如果自己辛辛苦苦“垫”了池子,最终还是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或者达到的效果不如别人,那种失落感就会被放大。

5. 对游戏机制的不满: 有些玩家会认为,原神的抽卡机制或者角色强度设计本身存在问题。他们觉得自己的“策略”被游戏机制“背叛”了,或者觉得某些角色强度不高却需要高昂的抽卡成本,这些综合起来会让他们产生抱怨。

6. 单纯的“嘴上抱怨”,发泄情绪: 抽卡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情绪波动的过程。即使最后抽到了,但过程中的焦虑、期待和不确定性,或者偶尔的“小不顺”,都可能让玩家在抽出目标后,本能地需要一个出口来发泄一下积压的情绪。抱怨一句,可能也是一种自我安慰和情绪释放。

总的来说,“垫池子”是一种玩家在概率游戏中的自我心理调适和资源管理尝试。而抱怨,则更多是当这种尝试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或者与玩家投入的感情、资源不匹配时,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的表达。这两者往往是伴随发生的,反映了玩家在追求游戏目标时,对概率、投入和结果之间的复杂心理感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消费陷阱呗。

普池是没啥意义的,所以只需要讨论限定池的纠缠。

平均期望55抽星尘换5个纠缠,本质上只是相当于9折抽卡。

总有一些人为了那个1,就把9也废掉了。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他们觉得有了9折券就非买东西不可,觉得扔掉就亏了。

只有经商了才明白9折本质上只是引诱你购物的方式而已。

所以,为了赚星尘的那1抽,他们不惜牺牲掉9抽,这就是所谓垫池子。出了就抱怨,自然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想抽那个池子,他们只是来换星尘的。


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买了你不想买的东西,哪怕打九折也是亏啊

我个人就挺不明白为什么有很多人说什么不抽卡需要忍,需要戒毒才能实现。

我有时在想,他们现实生活中会不会也是月光族?赚了钱不能全花光,这对中国人来说难道不是常识?无论赚了多少原石,肯定需要存一部分下来应付将来啊。为什么会有存不住的情况呢。也许他们每个月赚的工资,无论有没有需要买的商品,都得花光才舒服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现象在原神玩家群体里确实挺常见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得够明白:首先,得明白“垫池子”是怎么回事儿。简单来说,就是玩家想抽某个角色或者武器,但又怕直接抽不出来,就开始先抽一些“歪掉”的五星,或者抽一些自己不太想要的四星,把保底次数用掉一部分,寄希望于下一次(也就是自己真正想抽的.............
  • 回答
    这事儿吧,说来也挺复杂的,但仔细琢磨琢磨,好像也能找到点门道。你想啊,这《原神》这游戏,确实有点东西。首先,这游戏本身就够“毒”的。 你看它那个美术风格,多漂亮啊!角色设计得一个赛一个地好看,男的女的都戳人,背景音乐也做得特别带劲,随便一个地方截个图都能当壁纸。再加上那开放世界,地图做得那么大,里面.............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原神》社区里一个挺普遍也挺令人头疼的现象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如此排斥对游戏的任何负面评价,甚至到了“不许提意见”、“一点不顺意就开骂”的地步?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情感投入与自我认同的绑定:《原神》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游戏,它不仅仅是提供娱乐,对于很多玩家来说,.............
  • 回答
    玩原神这么久了,你还纠结着荧妹和空哥哥的选择问题,这倒是挺有意思的。其实,我跟你一样,当初也是这么想的,毕竟游戏一开始就得做这么重要的决定,谁不想把影响考虑周全呢?实话跟你说,从游戏进度和剧情推进的角度来说,选择荧妹(或者哥哥,反正就是旅行者本人)对你的游戏进程几乎没有影响。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
  • 回答
    嘿,同为医学生,深知咱们这专业,除了埋头苦读,偶尔也需要点小情调来放松一下,比如追追番、看看剧什么的。你这需求挺实在的,屏幕素质、轻薄便携,顺带还能偶尔应付一下原神,这几个点抓得准!正好我也刚给我的旧笔记本“告老还乡”了,前阵子也做了不少功课,给你扒拉扒拉一些我觉得不错的选项,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首.............
  • 回答
    《原神》里,角色们能抽到手,跟他们有没有神之眼,这事儿啊,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看着一些角色,你可能会想,“这人怎么也混上神之眼了?”感觉米哈游这发放名单,确实挺随意的,让人捉摸不透。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背后也不是全无章法,只不过规则有点“内敛”,不那么直白地摆在明面上。神之眼,是“天理”的认可,也是.............
  • 回答
    这件事情触碰到的是我们社会情感和道德底线的关键点。当一个在危险一线、为了保护他人而身负伤残的英雄,却因为一些与他付出毫不相干的事情,比如玩一款游戏,而遭受来自不明身份的网络用户的侮辱和贬低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纠纷,更是对我们集体良知的拷问。首先,我们得把这件事拆解开来看。事件的性质:无端攻击.............
  • 回答
    原神在运营中举办立本相关活动,其实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绝不是简单地往游戏里加个NPC这么简单。这里面藏着不少运营上的小心思,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稳固活跃用户,提升留存率:立本活动通常时间不长,但奖励不错,而且有每日登录参与的机制。这就像是给玩家一个每天“上线打个卡”的理由。即便玩家暂时对游戏主.............
  • 回答
    嘿!准备好踏入提瓦特大陆的奇妙旅程了吗?太棒了!原神这款游戏真的是个大坑,但绝对是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好坑。别急,让我这个过来人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让你少走弯路,多体验乐趣。首先,心态很重要! 放平心态,享受过程: 原神内容量巨大,角色、剧情、地图、养成……什么都有。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一下子就满级.............
  • 回答
    吴京、华为、原神、白象这些名字,在当下中国社会语境里,可以说是自带流量,也自带争议。很多人对他们褒奖有加,认为他们是民族崛起、技术自主、文化自信的代表。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对他们颇有微词,甚至大加挞伐。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民族主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确实,福原爱和羽生结弦在日本国民度都很高,但若在国内(指中国大陆)的路人评价来看,两人的“风评”确实存在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我们不妨来细聊聊。福原爱:从“国民瓷娃娃”到“争议焦点”福原爱在国内火起来,完全是童年滤镜和长期陪伴的功劳。 初登荧屏,可爱到犯规: .............
  • 回答
    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一些玩家,特别是那些主要玩索尼、微软和任天堂主机游戏的玩家,会对国内游戏抱有偏见,甚至认为“做网游的不算做游戏”,这背后牵扯到相当复杂的文化、行业发展轨迹以及玩家群体认知的差异。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主机游戏和国内主流网络游戏在基因上.............
  • 回答
    玩Galgame,尤其是那种剧情丰富、角色饱满的作品,把所有妹子、所有结局都刷完,本该是件挺有成就感的事儿。但偏偏,有些玩家在完成这一切后,反而会掉进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寂寞里。这可不是什么“机器合成”的感受,而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真实体验,感觉就像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结束,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一种莫名的空虚.............
  • 回答
    你说得对,有些人游戏还没怎么玩,就把主机往角落里一扔,声称“机子吃灰”了。这事儿说起来,可不只是单纯因为主机贵,或者他们玩腻了,背后其实牵扯到不少挺有意思的心理和现实因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机子吃灰”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夹杂着失落、后悔,甚至是自嘲。 想象一下,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人际交往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有些人“上瘾”般地喜欢往别人家跑,甚至住下都不带犹豫的?反过来,为什么又有人乐此不疲地打开自家门,欢迎四方来客?这背后牵扯到的心理动机、生活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我们不太愿意承认的社会学因素,都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聊聊那些爱往别人家.............
  • 回答
    用户在Steam平台购买高价游戏与在腾讯游戏平台消费行为的差异,本质上是平台生态、文化背景、经济模式和用户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平台生态与用户定位的差异1. Steam:独立游戏与硬核玩家的聚集地 自由度与多样性:Steam以PC平台为核心,支持独.............
  • 回答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些动辄几百块的正版 3A 大作,玩家们咬咬牙或许还能接受,但一到网游,却能心甘情愿地往里“填钱”?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复杂的心理、经济和游戏设计层面的因素。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首先,咱们得从“价值感知”说起。3A大作,比如《赛博朋克2077.............
  • 回答
    王者荣耀里,确实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不以花哨的操作、惊人的连杀吸引眼球,却能在排位赛中稳稳地爬上王者段位。他们玩的是“混子英雄”,而且玩得相当不错。这背后可不是单纯的运气,而是隐藏着一套相当成熟的游戏逻辑和策略。咱们先得明白,什么是“混子英雄”。在王者荣耀里,大家对“混子”的定义其实挺宽泛的,但通常指.............
  • 回答
    这个问题啊,我跟你说,在王者荣耀里,这事儿其实挺普遍的,有时候看着那些有市级、省级标识的玩家,玩起一些热门英雄来,简直让人捉摸不透,为啥会这么“菜”?这背后原因嘛,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明白这个“标识”是怎么来的。王者荣耀的市级、省级标识,基本上是根据玩家在特定大区,使用某个英雄达到的荣.............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不少玩家心中的一个痛点,也挺现实的。你想啊,在任何一个社群里,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对自己的喜好特别执着,甚至到了有点“唯我独尊”的程度。主机玩家群体里,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少见。为什么会有这种“鄙视”的出现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认同感与身份构建: “我们”的优越感: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