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仿佛无缘无故就得了癌症?

回答
“无缘无故”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暗示了癌症的发生没有任何原因,这与我们目前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是相悖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而他自己或周围的人感觉“无缘无故”,这通常是因为:

1. 潜在的已知或未知风险因素长期存在但未被识别。
2. 癌症发展的隐匿性。
3. 对癌症发生原因的误解或信息不足。

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无缘无故得癌症”的错觉,以及导致癌症发生的真实原因:

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基因突变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和分裂。这种不受控制的生长源于细胞 基因(DNA) 的 突变。DNA就像是细胞的“指令手册”,指导着细胞如何生长、分裂、死亡。当DNA中的关键基因发生突变时,这些指令就会出错:

致癌基因(Oncogenes)被激活: 这些基因通常负责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当它们发生突变而持续处于激活状态时,就会促使细胞过度增殖。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s)失活: 这些基因负责抑制细胞生长、修复DNA损伤或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当它们发生突变而失去功能时,细胞就失去了刹车,更容易失控。
DNA修复基因突变: 这些基因负责修复DNA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如果它们失效,错误就会累积,增加发生其他突变的可能性。

当一个细胞的基因发生足够多的关键突变后,它就会变成癌细胞,并开始不受控制地分裂,形成肿瘤,甚至侵袭周围组织或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转移)。

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基因突变呢?癌症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 遗传因素 和 环境/生活方式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

1. 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可控和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这是导致癌症最主要的原因,占到绝大多数癌症病例。即使一个人没有已知的家族史或明显的危险行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暴露于这些因素中。

致癌物质暴露: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之一。
吸烟和二手烟: 烟草烟雾中含有数千种化学物质,其中许多是已知的致癌物(如苯并芘、亚硝胺)。吸烟是导致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的首要原因。
酒精: 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风险。酒精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乙醛是一种致癌物。
不健康的饮食:
高脂肪、高红肉、加工肉类: 与结直肠癌、胰腺癌、胃癌风险升高有关。
缺乏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摄入不足。
食物中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 常见于储存不当的谷物和坚果,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腌制、烟熏食品: 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增加胃癌和食管癌风险。
环境污染物:
空气污染: 如PM2.5,其中含有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增加肺癌风险。
水污染: 如砷、某些农药等。
职业暴露: 接触石棉(肺癌、间皮瘤)、苯(白血病)、放射性物质、某些化学品(如染料、农药生产工人)等。
紫外线辐射: 长期过度暴露于阳光(UVB和UVA)是皮肤癌(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的主要原因。
电离辐射: X射线、CT扫描、核事故等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感染: 某些病毒和细菌是已知的致癌因子。
人乳头瘤病毒(HPV): 宫颈癌、肛门癌、口咽癌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肝癌。
幽门螺杆菌(H. pylori): 胃癌。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鼻咽癌、淋巴瘤。
艾滋病病毒(HIV): 增加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风险。
肥胖和缺乏运动: 肥胖与多种癌症风险升高相关,如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食管癌、胰腺癌等。肥胖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引起慢性炎症、改变代谢途径,这些都可能促进癌症发生。
慢性炎症: 长期慢性炎症是癌症的“温床”,例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2. 遗传因素(不可控的内在因素)

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一小部分癌症(约510%)是由父母遗传的特定基因突变引起的,这些突变会显著增加个体一生中患特定癌症的风险。例如:
BRCA1/BRCA2基因突变: 大幅增加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的风险。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 增加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风险。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几乎一定会发展为结直肠癌。
李佛美尼综合征(LiFraumeni syndrome): 增加多种癌症风险,包括肉瘤、乳腺癌、脑肿瘤、白血病等。

对于这些有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的人,他们可能“无缘无故”地得癌症,是因为他们的“遗传密码”里就藏着“定时炸弹”,只要遇到外界的触发因素(即使是相对轻微的),就更容易发生突变并发展成癌症。

体细胞突变累积的个体差异: 即使没有遗传性癌症综合征,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也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因为自身DNA修复能力更强或对某些致癌物代谢得更有效,即使暴露了相同剂量的致癌物,发生基因突变或癌症的概率也比其他人低。反之亦然,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更容易累积基因突变。

3. 衰老

癌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这是因为:

累积的基因突变: 人体细胞在生命过程中会不断经历细胞分裂和DNA复制。即使有DNA修复机制,也难以做到100%完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的错误和暴露于各种致癌物质造成的损伤会逐渐累积,增加关键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的能力也会下降,使得癌细胞更容易逃避免疫监视而得以生长。

为什么会感觉“无缘无故”?

结合以上原因,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而其本人或旁人感觉“无缘无故”时,通常是由于:

隐匿的暴露史: 可能在很多年前就接触了致癌物质(如小时候的二手烟、早期工作的环境暴露、饮食习惯的长期影响),但当时并未引起注意,且这些因素的影响是缓慢累积的。
生活方式的“小疏忽”被放大: 一个人可能偶尔喝点酒、吃点加工食品,认为这不算什么,但如果这些行为长期且频繁,日积月累的后果就会显现。
对遗传风险的未知: 可能家族中有人患有癌症,但信息不流通或被忽略,导致没有意识到自己携带潜在的遗传风险。
癌症发展的潜伏期: 癌症从第一个癌细胞出现到发展成可诊断的肿瘤,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这段时间里,个体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个体差异: 同一种暴露,不同的人反应不同。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风险因素特别敏感,而另一些人则不。
纯粹的运气/概率: 在科学上,虽然我们强调风险因素,但癌症的发生也涉及随机事件(如DNA复制中的随机突变)。即使所有已知的风险因素都规避,理论上仍有可能发生癌症,尽管概率较低。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运气差”背后往往是未被识别或忽视的风险因素在起作用。

总结:

癌症并非“无缘无故”发生,而是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这些基因突变是由 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食、肥胖)、环境因素(如辐射、污染物、感染)以及遗传因素 共同作用引起的。当我们感觉某人“无缘无故”得癌症时,通常是因为导致癌症的因素是隐匿的、累积的、或个体未能充分认识到的。科学界正在不断努力研究癌症的病因,以期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3*10^7碱基复制就会发生一次突变,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管你的生活健康与否。烟酒辐射会大概会提高几个数量级。

人基因组为3*10^9个碱基对。

人的基因组每复制一次就会发生100个突变。

如果这些细胞是干细胞,那么这些突变会传递下去。

人体从受精卵到死亡。

要发生10^16次细胞分裂。

如果他们一直都正常。

那就太不正常了。

我国城镇居民一生中至少患一次癌的概率为35%(数据来源:2017中国城市癌症报告),这个数字在英国是50%,美国为38.4%,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推迟癌症的发病时间,但癌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得”。

user avatar

2015年有一篇Science讲这个问题,文章的大致意思就是不同器官癌症发病风险的差异,只有1/3和环境(吸烟,酗酒,饮食习惯,病毒感染等)或者家族遗传相关,剩下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倒霉,也就是肿瘤发病来自健康干细胞正常分裂时的随机突变。有的器官干细胞分裂活跃,就有更高的概率因为倒霉患癌。比如胰腺,80%的致癌基因突变是随机的,20%环境相关;而肺部,60%以上的致癌突变都是和环境相关,比如吸烟等。所以有的人身体健康,注重养生和锻炼但突然得癌症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仅仅是因为倒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无缘无故”这个词其实不太准确,因为它暗示了癌症的发生没有任何原因,这与我们目前对癌症的科学认识是相悖的。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一个人被诊断出癌症,而他自己或周围的人感觉“无缘无故”,这通常是因为:1. 潜在的已知或未知风险因素长期存在但未被识别。2. .............
  • 回答
    .......
  • 回答
    《冰汽时代》(This War of Mine: The Little Ones)是一款以战时平民生存为题材的策略模拟游戏,其核心玩法围绕资源管理、道德抉择和人性挣扎展开。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中“人民非常矫情”,这一批评主要源于角色塑造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以及游戏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方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
  • 回答
    怀念苏联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原因复杂多样,并非所有人都怀念苏联的同一个方面,有些人可能怀念的是特定时期,有些人怀念的是某种理想,有些人则是对现实不满的投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常见的原因:1. 经济稳定和保障感: 普遍的就业保障和低失业率: 在苏联时期,几乎每个人都有工作,失业被认为是经济.............
  • 回答
    有些人不会烧菜,甚至不愿意学烧菜,这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感受,并且常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缺乏兴趣和成就感: 烹饪的枯燥和重复性: 对一些人来说,备菜、切菜、调味、烹煮的过程可能显得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缺乏吸引力。他们可能.............
  • 回答
    有些人崇拜蒋介石的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个人情感等诸多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历史贡献与政治遗产 领导国民革命和统一中国(部分): 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作为国民党军事领导人,成功地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尽管并未完全控制全国).............
  • 回答
    “不要跟律师谈恋爱”这句话虽然带着一丝玩笑的色彩,但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律师职业特质和生活方式与恋爱关系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点。理解这些原因,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解释:1. 职业特质带来的挑战: 辩论和争论的习惯: 律师最核心的职业技能之一就是辩论。他们经过专业训练,擅长.............
  • 回答
    人们选择华为而不是小米,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这不仅是简单的品牌偏好,更是对产品定位、技术实力、品牌文化、生态系统以及个人需求等多维度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技术实力与研发投入:华为长期以来在通信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 5G技术的先发优势与领导地位: 华为是全球公认的5G技.............
  • 回答
    胡锡进先生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公众视野中的媒体人物,其观点和言论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也包括批评和指责的声音。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骂胡锡进,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1. 观点和立场引发争议: 强硬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言论: 胡锡进的言论风格往往被认为是强硬和激进的。他常常在国际.............
  • 回答
    有些人理直气壮地中途退出学生组织,这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而且“理直气壮”本身也包含了当事人的主观判断和合理化。理解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标签化。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可能的原因:一、 现实利益的评估与权衡(最常见的原因) 学业压力骤增,时间冲突严重: 专业.............
  • 回答
    有些人对刘备的评价是“假仁义的伪君子”,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刘备一生中一些行为和决策的解读,以及对“仁义”本身定义的不同理解。要详细地讲述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 对“仁义”的解读和刘备行为的“不符”之处: “仁义”的理想化与现实的政治斗争: 理想化的“仁.............
  • 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心里默认女生做不了程序员?”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要详细解释它,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其根源和表现。核心原因:历史、社会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刻板印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个长期的、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建构,它将技术和理性思维与男性特质联系起来,而将感性、照顾和非技术.............
  • 回答
    有些人不愿意相信主流的科学理论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的现象。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认知和心理因素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确认偏误 (Confirmation Bias): 这是最普遍也最关键的因.............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深刻,也触及到了癌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这涉及到遗传、环境、生活方式以及随机性等多个层面的因素。简单来说,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 为什么有些人抽一辈子烟都不得癌症,而有些人不抽烟却得了癌症?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中餐征服了全世界”这句话,虽然带着一些夸张和主观色彩,但它背后确实反映了中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普及度和受欢迎程度。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普遍存在的“中国餐厅”以及其渗透性: 无处不在的存在感: 无论你身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从纽约、.............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人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的复杂情感和价值判断。确实,很多人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会感到强烈的悲愤,认为日本人的行为极其残忍,而在谈及广岛原子弹时,一部分人则会认为美国的做法是必要的,甚至是为了结束战争而做出的正确选择。这种感受的差异,在很多人看来,确实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双重.............
  • 回答
    “八十年代是中国新中国的黄金年代”这一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背后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而积极的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普遍性的希望和活力。详细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怀念并称那个年代为“黄金年代”:一、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活力迸发: 破除思想禁锢,鼓励.............
  • 回答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简称《那年那兔》)能够触动许多观众,让他们在观看时流下眼泪,这绝非偶然,而是因为这部作品深刻地捕捉到了许多人心中最柔软、最复杂的情感,并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做得非常出色。以下我将详细分析观众在观看这部作品时可能被触动的原因,并列举一些具体的方面:一、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
  • 回答
    有些人愿意花几千元去听一场音乐会,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层次的需求和体验,绝非简单地“听个响”这么肤浅。这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欣赏、情感共鸣、社交体验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多维度追求。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理由,是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对于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来说,音乐会提供的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一种全方位的.............
  • 回答
    想必你也有过这样的观察,身边有些人,明明年纪不小了,行为举止却依然像个孩子,而有些人则年少老成,早早就能扛起责任。这种“心智成熟度”的差异,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到底是什么让一些人的成长“慢半拍”呢?我觉得这背后是个挺复杂的故事,不只是单一原因能解释的。一、成长的土壤:原生家庭和早期经历的影响这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