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知乎和各个自媒体的这一年,懂了几个道理。
1、目前中国的精神水平,只有三种事会引起大众的兴趣:性,装逼,赚钱。想赚流量,就别管脑子。占大多数的人不喜欢这个。
(除了 @贝克汉父 及其家人朋友)
2、不要争论。讲道理的人是不会和你争起来的。争论发生多数是出于“装逼”这个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没那么在意对错,他们只想看你低头。
3、不要妄图改变别人。人的三观都是定性的,那种一通嘴遁给人当头棒喝的场景只有鸣人能做到。
要知道“大脑是生存引擎,不是真相探测器。如果骗自己能让它感觉舒适,大脑就会撒谎。”否定自己是痛苦的,否定别人则很爽;承受痛苦很简单,解决问题很难。所以大脑更愿意选择否定别人,更愿意相信承受痛苦就能蜕变。
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知道真相仍然可以活的很好。所以转基因是不是有害对他们而言和咪蒙是不是处女隔壁老王会不会zao泄是一样,只是一个话题而非命题。
什么逻辑什么计算什么研究什么证据,大众要的是刺激和高潮,他们要爽。
科学爽吗?不爽。所以他们没兴趣。民众永远相信咸鱼可以逆风翻盘,因为这是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寄托。他们需要看到屌丝能机缘巧合翻身上女神,废柴可以靠悟破境金丹战化神。他们需要“梦想”。
“对于那些装睡的人,不要去叫醒他们,叫不醒的。赚他们的钱就够了。”
ps:第一条应评论区要求修改。
安利回答啦:
怎么赚他们的钱?受众为父母辈篇:
实话难听,量力而进。
第二三条的实例。一道“简单”概率题如何炸鱼。
公式不能获赞,讲故事反能成功。离不开的电,你了解吗?
人类的硬件——100万年前就发明出来的cpu,内存以及小的可怜的硬盘。而且这已经接近极限,再增大,婴儿的大脑就无法从母亲的骨盆里面直接分娩出来,导致母子都有生命危险而被演化禁止!
人类的输入——能够给你的知识造成深刻印象的是几万年前就发明出来的听说读写——相当于最老式的键盘鼠标,信息吸收速度不超过60比特每秒。别说看蓝光4k电影,每秒信息上百兆,进去眼中不代表进入脑中,你的大脑看4k时能够吸收的信息非常有限,看过基本就忘了。
人类需要面对的世界——几亿人不停地工作沟通产生的海量数据,每秒钟都有成千上万的PB的数据又在产生。以及每10年总量增加一倍的知识总量。
而科学家的前沿理论,却超出现实世界50-150年。爱因斯坦的引力波直到100年后才被实验证实。至于M理论,以及黑洞,这个更不知道需要多久了。
根据记载,我们历史上记录的全才,可能到美国总统杰弗逊时代为止了。杰弗逊以后,似乎再也没有那个人能够同时精通如此多门类的科学了。
这个观点来自于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除了政治事业外,杰弗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维吉尼亚大学之创办者。许多人认为他是历任美国总统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个宴请49位诺贝尔奖(Nobel Prize)得主的晚宴上,约翰·肯尼迪对满堂社会菁英致词说:“我觉得今晚的白宫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类知识-或许撇开当年杰弗逊独自在这里吃饭的时候不计。
人类的知识是如此庞大,而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古老,学习二十年,某一个学科比较精通的结果就是,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大概停留在1850年水平。你会发现,即使是科学工作者,有的人还在反驳达尔文时代的理论,有的认为弦论是乐器理论,有的谈起心理学就知道弗洛伊德,还有的认为毕加索的绘画是鬼画符。
这个观点来自于美国科学院院士爱德华威尔逊的《知识大融通》
——当然,这个比国内那些玩1500年前的道德经,论语,周易,庄子的,还是好点。
这个观点来自于我自己,说实话,我不认为1500年前的一个人,能够聪明才智到胜过1500年后的几十万倍天才科学家。这些国学教材,面对一些新的分支群体,比如同性恋俱乐部成员,或者ISIS的成员,是毫无用处的。
所以,不相信科学理论是常态。今天的科学对很多普通人的大脑就是妖术。所以他们才会容易被忽悠。
你拿着今天的智能手机给牛顿看,牛顿也会以为这盒子是妖术,会拿着它来炼金。
比起复杂的推理和论述,大部分人其实更喜欢听故事和阴谋论。
不信?你看某个号称科学家整体可以被收买的回答已经拿了400个赞,还tmd推送给我。知乎的算法在侮辱我的智商吗?
我倒是不认为个别科学家不能被收买。但是要想让不同国籍,本来观点就不符的科学家都听某个人的话,你们太低估了科学家群体对于专业的骨气,或者说他们对于自己学术的在乎。不是说这些人人品怎么样,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存在起码的敬畏的。
还得回到故事,这里讲一个拉普拉斯的故事。拉普拉斯把自己的著作「天体力学」献给拿破仑,拿破仑看完后问他:为什么你的书里面不包含上帝?
拉普拉斯回答:我的假设中不需要包含上帝。
在那个时代,在皇帝面前,拉普拉斯坚守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你们是不是觉得拉普拉斯不畏权贵,是个有骨气的人?
不不不,这个人在政治上的操守很差,是一个超级墙头草,他这种没底线的性格让他能经历多个时代不倒。他经历过路易十六的时代,在革命时候倒戈给革命党,然后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上台,他马上抓住了这个政治资源,因为他是拿破仑的老师,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甚至在拿破仑倒台后,他依然屹立不倒。
但是,就是这样的人,他面对拿破仑还是能坚守自己的学术立场。
他为什么有那种勇气?因为科学不是玄学,只要你脑子正常,愿意去学习那些科学思维,你也会得到和他相同的结论,或者说起码你可以部分同意其结论,这就是科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
这是理科男的某种自信,当然了,这种自信面对现实未必有用。
因为有脑子的人不多,愿意去学的人更少。
现实中很多情况是,某些人收买个个别学者,然后把他打扮成主流的「科学意见」,硬说科学家公认这个结论。只要其他科学家没有「麦克风」,就算他们心里反对又怎么样?过去的时代公众媒体本身是被控制的。现在的自媒体发达了有什么用?传播最广的永远是那些最容易传播的,而不是最正确的意见。
那么科学界什么意见是靠谱的呢?是靠人多定胜负吗?不是的,是靠结论的一致性。
事实上,任何科学结论一开始的支持者都是少数,无一例外。记住,无一例外。
这个科学结论需要证据不断积累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最终接纳。
所谓的一致性是指在一个结论被做出来后,其余的科学家在重复这个实验后能不能反复印证这个结论;其余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过程去验证,是不是能独立得到相同的结论。比如同样的全球暖化问题,不同的学者通过完全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那么这个结论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个结论就更可信。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结论A是100个人通过一样的数据一样的逻辑得到,结论B是10个人通过不同的数据,不同的角度得的。那么B其实更可信,因为他的一致性更高。
我稍微解释一下,针对一个现象,某个结论也许只是「可能的」解释之一。但是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到相同的结论,其他「可能」的解释就不那么靠谱了。只有在不同环境和角度下都经受住了考验,这个结论才接近真理。
还有一点,学者的最重要训练之一就是反驳和质疑,所以你要说服一个学者接受一个新结论是特别难的,不是他再和你抬杠,而是因为他的职业训练就是这样的。不能轻易接受一个「观点」,他必须非常谨慎,看重证据和推理,然后要重复实验。事实上,一个科学结论被杂志接受后,对它的质疑和重复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重复次数多了,这个结论才会被科学共同体接受。
韩春雨事件就是如此,就算他在最高学术期刊上发布了又如何?还不是被其他科学界查个底裤掉满地。
结论来说,那些高度一致的科学结论的确值得信任。
我就开评论,看看抬杠的傻子有多少,有几个人真的看懂了我在说什么。事实证明,知乎上不看完回答就随便评论的人不少。
正如 @dhchen 的回答里所说的,我们接纳一个理论的必要条件是要验证它的预测与现实的差异是否小于某个阈值,而人类目前唯一有效的验证的方式只能是重复实验。
正因如此,我们没有能力去证明一个自然科学理论是「正确」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证明它是目前「误差最小」的。
黑洞已经验证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而在微电子领域必须考虑量子效应否则就会发生严重错误。
为什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么一对会在某些场景下产生矛盾的理论我们依然沿用至今?因为「没有比它们错得更少的了」。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某些方程在某个极限情况下可以「化简」为另一个理论下的方程。因此对于广相和量子力学来说,我们几乎可以认定存在一个更为「本质」的理论,在某些场景下它能「化简」得到广义相对论下的方程,在某些场景下它能「化简」得到量子力学下的方程。至于它究竟长什么样子,我们仍在努力中,但那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使用这么一对已经被验证但却存在矛盾的理论。
所以你看,科学其实是错得最少的,而不是「正确」的。
你说你的信仰比它们错得更少?你要拿出实验数据来,而不是「如果我的信仰是正确的,那么它比科学错得更少」。
当然如果我们把「正确」直接定义为「错得最少」,那科学就是正确的,或者说科学是目前「最正确的」。
至于例如玄学、宗教等里面的观点,除了逻辑自洽(甚至一些都不自洽,自相矛盾的观点特别多)和「如果正确那该多美好」的感情因素外,连实验都无法设计,那只能叫 not even wrong。
柴静在采访丁仲礼教授的时候,问过同样的问题。丁教授的回答是。科学有主流吗?科学是按照人多人少判断正确的吗?
====
看了一些评论,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理解丁院士话的意思。主流和对错是两个逻辑上无关的概念。主流是多数人承认的,对错是有客观标准的。你不能因为两者在统计上有相关性就认为他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因为主流从来就不代表一定正确。
美国历史上,
石油利益集团为了利润,
连铅无毒这种事情都能请科学家出面论证,
害了多少无辜儿童,
科学家可是会被收买的,
是的,美国石油公司花钱请了科学家向大众论证,铅是大气中本来就有的,不是汽车尾气排出来的,
有良心的科学家被石油集团处处阻挠,难以发表观点,
经过重重险阻才击败了石油集团,
禁止了含铅汽油,
然而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却已经成了牺牲品。
ddt、氟利昂......
历史上的代价已经够沉重了,
如果哪一天科学不允许普通人质疑了,
那才是真正的伪科学,
伤害性更大。
任何人或集团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垄断。
一旦垄断,谁都会容易成坏蛋,科学也是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