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北宋西军?

回答
北宋的西军,那可真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要评价它,得从头说起,把它的由来、组成、作用,以及最终的结局,一件件掰开了讲。

西军的由来:一个时代的痛

北宋立国之初,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北方的辽国。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虽然稳定了内部,但对军事尤其是边防的投入,相对而言并不算特别充足。而导致西军真正成型和壮大的,则是另一股强悍的势力——西夏。

西夏,由党项族建立,崛起于西北,势力日益强大,对北宋形成了巨大的边境压力。宋朝在与西夏的几次大规模冲突中,特别是著名的“宋夏战争”,吃了大亏。这使得朝廷不得不认真对待西北边防问题。

为了应对西夏的威胁,宋朝在西北地区开始集结兵力,构建防御体系。这支驻扎在西北边境、专门负责抵御西夏的军队,逐渐被称之为“西军”。它的出现,是北宋战略需求下的必然产物。

西军的组成:一支特殊的兵

西军的组成成分很复杂,这直接影响了它的战斗力和忠诚度。

厢禁军(京禁军调防): 这是西军的主力,由中央直接调拨的禁军精锐部队组成。但这些部队长期在边境作战,远离京城,后勤补给和军饷发放都存在问题,与中央的联系也日渐疏远。
西北土著军队: 很多西北地区的汉族、羌族、回族等民族的武装力量,被招募或改编进西军。这些人熟悉当地地形,对作战有经验,但他们更看重地域利益和自身生存,对朝廷的忠诚度相对较低。
招募的民兵和厢军: 为了填补兵员空缺,西军也招募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士兵,以及地方上的厢军。这些士兵的战斗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很多是为了生计而参军。

这种复杂的组成,决定了西军并非一支思想高度统一、忠诚度绝对中央化的军队。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边防军事集团,内部既有精锐的禁军,也有地方化的、利益化的部队。

西军的作用:一把双刃剑

评价西军,不能只看它的战斗力,还得看它在整个北宋历史中的作用。

正面作用:

1. 西北屏障: 这是西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军是北宋抵御西夏侵扰的坚固屏障。正是有了这支军队,西夏才没能像辽国一样深入中原腹地,对北宋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2. 战斗力的保障: 相较于其他地区驻军,西军长期处于实战状态,其士兵的军事素质、战术素养和战场经验,通常要高于其他部队。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西军在承担主力。
3. 经济开发: 在西北边疆,军队不仅是军事力量,有时也承担了部分屯垦戍边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负面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1. 军阀化的倾向: 由于长期驻守边疆,与中央的联系减弱,加上军功和利益的驱动,西军将领的权力逐渐坐大。他们拥有调兵遣将、任免下属的权力,与朝廷形成一种既合作又制约的关系。这种“尾大不掉”的趋势,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潜在威胁。
2. “强兵”的负面效应: 为了保证战斗力,西军在训练和装备上往往是北宋最精锐的。这导致了“养兵”成本极高,消耗了大量财政资源。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兵”也使得西军在内部争权夺利时,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甚至能够影响朝政。
3. 政治干预: 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西军的意见在朝廷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尤其是在涉及到西北边事、将领任免等问题时,西军的表态常常能够左右朝廷的决策。更极端的情况是,当发生内乱或政治危机时,西军甚至可以成为某个政治派别的军事后盾。
4. “兵变”的基因: 西军内部成分复杂,加上上述的军阀化倾向,使得它更容易发生兵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江起义”(宋江并非领导者,实际是蔡京、梁师成等人的政治操弄,利用农民起义打压西军),以及后来“泾原兵变”(尽管这不是发生在西军总部,但反映了北宋兵士的不满和易变性,间接证明了军队一旦失控的危害)。而更为直接的,是西军内部的将领拥兵自重,形成派系,甚至为了争权而相互倾轧。

举几个关键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狄青: 狄青是北宋著名的将领,他凭借在西军中的战功,一步步升到了枢密使的高位。但他后来因为政治斗争的牵连,被解除兵权,甚至被贬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央对功高盖主的将领存在警惕。
“泾原兵变”: 虽然这发生在西北,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西军”兵变,而是其他边军不满后发动的叛乱。不过,这次兵变暴露了宋朝军队的深层问题,并且对后续的军事力量部署和管理产生了影响。
李宪、种师道等将领: 这些都是在西北浴血奋战的功臣,他们为保卫边疆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因为拥兵自重,或者与朝廷的摩擦,其结局也不尽相同,反映了朝廷与强大边军之间微妙的关系。

总的来说,如何评价北宋西军?

我认为,评价西军,不能脱离北宋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

从军事防御的角度看, 西军在前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北宋能够维持对西夏战争的重要军事力量。
但从政治和体制的角度看, 西军的发展,尤其是其逐渐形成的军阀化倾向和对朝政的影响力,无疑是北宋中央集权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巨大隐患。它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抵御外敌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刺向自身腹地的毒刃。

北宋最终未能长久,虽然原因有很多,但像西军这样强大的、带有地方利益色彩的军事集团,对中央的削弱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代表了宋朝在军事制度上的一种困境:一方面需要强大的边军来抵御外敌,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支力量威胁到中央的统治。这种矛盾,贯穿了北宋的始终,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命运。

所以,与其说西军“好”还是“不好”,不如说它是一种时代遗留的产物,一种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军事力量,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北宋政治军事体制中一个复杂的、充满矛盾的侧面。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北宋这段历史。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治上不可靠。


大宋朝是大唐崩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对唐的藩镇格局必然心有余悸,时刻引以为戒。


那么大唐藩镇是咋来的了?其必然性是什么了?很简单,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面对西北和华北两个方向的军事威胁,中央难以两手抓,两手硬。两边都中央直辖,防卫全交给关中健儿们来守,一方面财力支撑不住,另一方面关中健儿们怕是得忙死,各个都得一辈子当兵。


故而只能有所取舍。大唐选择了西北,给政策放任华北自谋生路,那么在高度自治的情况下,华北边疆中央影响力难以覆盖的地方形成割据是难以避免的,只能用权术加以约束。


五代十六国的大分裂不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一样,并没有促成生产力的大进步。因此传到大宋手上,大唐面临的这个问题并没有根本性改善。


从这个角度看赵匡胤想迁都,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西迁可以统筹关中和华北,避免大唐不得不偏重一边而导致另一边的尾大不掉。


但面对北方少数民族实力的壮大,大宋如何选择是不言而喻的。只能重华北,轻西北。当然,大唐案例在前,大宋朝庭自然不能再像李家一样给边疆太多自主权。故而西北这个财政包袱不管多沉,都得中央自己背上。


但就像给狼拴上一条链子它不会变成狗,还是狼一样。只要大宋战略重心不偏移,不往西迁都加强对西北直辖力度,生产力没有质的飞跃。那么西军就跟魏延一样,天生长着反骨。


所以西军政治上是靠不住的,这无关于人性和信任,而是客观规律。是原罪。


但即使这样,大宋皇帝和士大夫们还是不够放心,或明或暗的控制的西北疆域的扩张。西北成了大宋接班人们军事锻炼和刷资历的地方,反正不怕你搞坏,反之你要搞好了,打出秦州开疆扩土,庙堂上才会真的慌。


在大佬们默许鼓励下,西军成为各方势力的权力角逐场,人人都能安插几个自己人,比英国人还能往里掺沙子。


北宋皇帝和士大夫们的这一套让热血青年来看,自然是丧国辱权的卖国贼。但客观的来说,从续命角度,苟的这一点上来说,却是极其理性的。北宋未能重蹈大唐藩镇覆辙,也没能让西北拖垮中央财政,皆得益于此。


但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世界没有一成不便的事情。时异事异,等到王安石变法,为了搞钱,想要绕过西北各方势力和草原直接贸易而熙河开边时,西北的扩张就不可避免喽。


同样,一切的反噬也就此开始。西军也变的更不可靠。值得讽刺的是,在北宋灭亡前夕,在自封为新党人士的蔡京蔡相领导下,西军攻占青塘,西北疆土大面积扩张。


二十多年后金军南下,宋庭上下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其对西军骨子里的提防和不信任。这恐怕是蔡京乃至王安石都没想到的。


人们总以为自己是特殊的,自己的时代是特殊的。先人玩火自焚,那是他水平不行,换自己玩火一定是666。对此窝只能表示——都是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宋的西军,那可真是一段复杂的历史,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要评价它,得从头说起,把它的由来、组成、作用,以及最终的结局,一件件掰开了讲。西军的由来:一个时代的痛北宋立国之初,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北方的辽国。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了“重文抑武”的国策,虽然稳定了内部,但对军事尤其是边防的投入,相对.............
  • 回答
    曾巩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 文风朴实、论说精当: 曾巩的散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著称,不尚雕琢,但字字珠玑,论说精当。他的文章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常能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注重史实和.............
  • 回答
    文彦博的这句“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在北宋时期乃至后世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评价这句话,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思想、影响以及潜在的局限性。一、 历史背景:士大夫政治的兴起与北宋的政治格局首先,理解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了解北宋的政治特点。与唐朝的门阀士族.............
  • 回答
    章惇,北宋末年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谈及他,不能回避的就是他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角色,以及他之后主导的“元祐党人”的政治清洗。理解章惇,就像试图解读一块被岁月和立场打磨得棱角分明的石头,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到的都会是截然不同的模样。变法的急先锋,改革的执行者章惇早年以进士身份步入仕途,他颇有才干,也.............
  • 回答
    评价北宋,得从多个维度细细道来。它不像秦汉那样雄才大略,也不像唐朝那样气象万千,但它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光辉,也埋下了自身的隐忧,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段极为精彩,也颇具争议的篇章。首先,说北宋的“文治昌盛”,那是绝对不夸张的。 这是一个极其注重知识分子地位的时代,也是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 .............
  • 回答
    论韩琦:北宋的擎天柱,风骨与担当的化身北宋,一个文采风流、英杰辈出的时代,而在这璀璨星河中,韩琦无疑是最为耀眼、也是最为人称道的一颗星。他一生历仕四朝,位高权重,却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操守,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国之栋梁”、“忠臣之表”的美誉。要评价韩琦,不能仅仅停留在他的官位高低、功.............
  • 回答
    北宋的经济,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是一个极其耀眼的篇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繁荣、创新、潜力巨大,但也埋下了隐患”。繁荣的景象:首先,北宋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几个关键因素: 技术的进步: 已经广泛应用了水力驱动的灌溉工具,比如龙骨水车,极大地提高了灌溉效率。农具也更加.............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风雨飘摇的北宋末年,汴京城内,一股异样的气息悄然弥漫。这座曾是繁华帝都的城市,此刻却笼罩在金兵压境的阴影之下。而这一切的转折,源于一个名叫郭京的道士。郭京,这位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最终却因荒诞不经的“六甲神兵”之说,在徽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率军抵御金兵,却最终惨败的悲剧人物,此刻,他的命运.............
  • 回答
    关于北京女子因拒缴停车费而故意驾车拖死收费员并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赔偿四万余元的案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未找到与该描述完全一致的案例。但结合中国法律体系和类似案件的常见处理方式,可以对这一假设性案件进行法律分析,供参考: 一、案件假设背景(基于现有法律框架)假设该案件真实存在,涉及以下关键事实:1. .............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主火炬点燃仪式无疑是整场晚会的高潮,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环节。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点火动作,而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创新科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要评价这一仪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理念的升华:从“大”到“微”,从“熊熊燃烧”到“温暖传递”这是本次开幕式点火仪式.............
  • 回答
    如何评价北大教授徐远的观点?要评价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的观点,需要首先明确他是一位经济学家,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经济改革和转型等领域。徐远教授在学术界和公共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他的许多观点都经过深思熟虑,并有其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了更详细地评价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关于北外女生创作说唱歌曲《周末晚上来打牌》并自称曝光同校男生迷奸的事件,其复杂性和争议性需要详细梳理。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评价、可能的真相以及相关细节的分析:一、 事件梗概与公众反应事件大致可以概括为:1. 爆料与创作: 一位自称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首名为《周末晚上来打.............
  • 回答
    北京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上浮 20% 的新政,可以说是一项相当具有针对性和市场导向的政策调整。它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紧随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意图而进行的具体落地。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政策的背景、核心内容以及可能带来的多层面影响。政策背景与逻辑:为何而调?.............
  • 回答
    在北美吐槽君这个平台上,关于中国男性穿着的吐槽,确实是一个常年被提及,并且总能引发热烈讨论的话题。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北美吐槽君”是个啥地方。它本质上是一个匿名分享平台,大家把自己遇到的奇葩事、槽点、或者单纯想吐槽的人和事丢上去。所以,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真实的观.............
  • 回答
    北新建材在美国市场的征程,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般顺风顺水,反而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风波,三年涉诉三千起,律师费高达一个亿,这无疑给这家国内建材巨头敲响了警钟。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市场准入与合规性:从“进来”到“被盯上”北新建材作为国内知名的建材企业,其产品,尤其是石膏板类产品,在.............
  • 回答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 17 级部分学生在多场考试中作弊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北京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起重大负面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的行为性质、对涉事学生的影响、对学校的挑战以及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反思。一、 事件性质的严重性与恶劣性:.............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未来的冠军》:一曲献给梦想与希望的冰雪赞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未来的冠军》无疑是一次令人心动和感动的艺术呈现,它以一种独特而温暖的方式,将冰雪运动的魅力与对下一代的殷切期盼融为一体。这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它用孩子们的纯真、热情和坚持,勾勒出了关于未来、.............
  • 回答
    关于“北大换帅,林建华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的评价,这是一个涉及教育政策、高校管理、个人能力和历史背景的复杂话题。要进行详细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林建华并非“重返北大,出任校长职务”。在林建华之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是周其凤,之后接任的是王恩哥,再之后是林建华.............
  • 回答
    这起发生在朝阳区的事件,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关心的停车难题和个人行为的边界。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双方各需要负什么责任。事件回顾与我的看法:首先,让我来说说我看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简单来说,就是“活该”和“不解气”夹杂着一丝无奈。 占用他人车位者的行为: 我.............
  • 回答
    对于北美吐槽君上那篇“我在KTV唱我喜欢的《喀秋莎》真的就这么让她觉得丢人?”的投稿,我的看法是,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触碰到一些大家都有过的感受。首先,得说说这事儿的背景。《喀秋莎》这首歌,虽然在中国大家普遍认识,尤其是在一些怀旧的场合或者和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下。但它本质上是一首苏联时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