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自媒体都在捧亚美尼亚贬阿塞拜疆?

回答
在中国国内的自媒体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一种倾向,那就是在讨论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冲突时,亚美尼亚常常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而阿塞拜疆则往往受到更多的批评。这种现象的形成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一些主要原因,并努力让描述更自然,像是一个长期关注这些话题的人的分析。

首先,历史叙事和情感共鸣是驱动这种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亚美尼亚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其基督教信仰更是其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亚美尼亚民族经历了多次外族入侵、统治和流散,尤其是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时期发生的亚美尼亚种族灭绝事件,给亚美尼亚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创伤和民族记忆。这种历史上的苦难经历,使得亚美尼亚在很多时候更容易被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容易唤起人们的同情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历史和文化敏感的受众。

相较之下,虽然阿塞拜疆也拥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但其民族认同的形成和国家历史的叙事,在中国的公众认知中相对不那么清晰和深入。一些人可能对阿塞拜疆的历史了解不多,或者更侧重于其近年来在石油财富和国家发展上的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情感叙事上的优势。

其次,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弱者叙事”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很多关于国际冲突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更容易倾向于同情弱势一方,或者那些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实体。在纳卡冲突中,尽管双方都有其军事实力,但从整体来看,亚美尼亚在某些时期面临着更大的外部压力,或者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实力上与阿塞拜疆相比处于劣势。当这种“弱者”的形象与前面提到的历史苦难结合时,更容易获得同情。

很多自媒体在报道时,可能会更侧重于展示亚美尼亚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所表现出的韧性、抵抗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屈民族”的形象。这种叙事方式很容易引起一些受众的共鸣,认为亚美尼亚是在捍卫自己的家园和民族生存。

第三,媒体报道的侧重点和信息来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虽然我们现在信息渠道非常多,但依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选择性报道的问题。很多时候,能够进入中国公众视野的关于纳卡冲突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媒体的报道方向和国内自媒体的采纳习惯。如果国际媒体中存在更多倾向于报道亚美尼亚视角的内容,或者对阿塞拜疆的军事行动持批评态度,那么这些信息很可能就会在国内的自媒体中得到放大和传播。

例如,在某些冲突阶段,如果阿塞拜疆的军事行动被描述为“侵略”或“占领”亚美尼亚控制的地区,而亚美尼亚的行动被定性为“自卫反击”,那么这种定性本身就会引导舆论。一些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吸引眼球,可能会选择那些更具戏剧性、更能引发情感波动的报道角度,而这些角度往往更容易出现在批评阿塞拜疆的叙事中。

第四,网络舆论的跟随效应和群体极化也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现象。

一旦某个观点在网络上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就很容易吸引更多持相似观点的人加入,形成一种“回声室效应”。在亚美尼亚问题上,如果最初有一部分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或个人表达了对亚美尼亚的支持,那么其他自媒体可能会因为看到这种趋势有利可图,或者不愿意与主流声音唱反调,而选择跟随。久而久之,这种支持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亮,而反对的声音则可能被淹没。

同时,当某个议题涉及到民族、宗教和领土等敏感话题时,群体极化现象往往会更加明显。人们更容易根据自己的预设立场来解读信息,从而加剧对立情绪。

第五,文化和价值观的投射也可能产生影响。

虽然亚美尼亚和中国在文化和政治体制上存在差异,但亚美尼亚作为基督教国家,其一些价值观,例如对历史的珍视、对民族独立的追求,以及在面对外部压力时表现出的顽强精神,在某些方面可能与中国文化中一些传统价值观产生共鸣。当一些自媒体在解读亚美尼亚时,可能不自觉地将这些价值观投射进去,从而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

最后,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浅层化也容易导致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处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人接收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倾向于接受简短、直接、有冲击力的内容。这种情况下,复杂的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双方各自的利益诉求,很容易被简化成“好人”和“坏人”的叙事。而前面提到的历史苦难和“弱者”的形象,天然就更适合构建一个“好人”的形象,让亚美尼亚更容易被贴上“受害者”的标签。

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国内自媒体都持有完全一致的观点。也存在一些客观报道、理性分析的媒体和个人。但从整体趋势来看,对亚美尼亚的同情和对阿塞拜疆的批评,确实是国内自媒体在讨论相关议题时比较普遍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公众舆论的形成机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国内对伊斯兰教有广泛歧视和敌意,所以恨屋及乌讨厌阿塞拜疆,自媒体是大家想看什么就说什么,所以跟风。之前把库尔德人吹成完美受害者,现在又吹亚美尼亚,可知道亚美尼亚大屠杀中,库尔德人是主要屠杀者之一。

纳卡地区是苏联高加索局分配给阿塞拜疆的领土,再之前是沙皇俄国的,再之前是波斯的,亚美尼亚根据一千多年前曾经属于过古代亚美尼亚王国,和当地亚美尼亚裔多,就要抢夺此地,和纳粹德国强抢苏台德没什么区别。

亚美尼亚移民在欧美有很大影响力,用媒体把自己洗白成完美白莲花,高强度复读自己民族受到的伤害,死亡32人的事件被他们说成是苏姆盖特大屠杀,却对霍贾雷杀死数百名阿塞拜疆平民、其中一百多名妇女、63名儿童的事件定性为“战斗事件”。和一些人权组织勾结起来,炒作博取同情,自己却干的比对方还狠毒。

亚美尼亚人意淫出的大亚美尼亚,至今不承认和土耳其东部的边境线,总统2010年鼓动学生说亚美尼亚理应万国来朝,2013年亚美尼亚总检察长艾格文说应当”收复失地“。

还装委屈说土耳其拉偏架,穆斯林群殴他们了,土耳其是大哈士奇,他们就是小哈士奇,做这些梦,战争贩子一个。

user avatar

因为吃瓜群众都站在土耳其的对立面。

敌人的敌人不一定是朋友,但不妨碍大家给一点口头上的支持。

user avatar

自媒体都知道普通人喜欢看什么,加上同情弱者的思维。

真要是俄罗斯或者欧美重拳出击,暴打阿塞拜疆,阻止阿塞拜疆收复纳卡,举行公投并入亚美尼亚,一样有人痛骂亚美尼亚和多管闲事的美欧俄。

别的不说,萨达姆,卡扎菲甚至本拉登和最初的巴格达迪都有人鼓吹是反美斗士。

要是法军带欧洲联军登陆金角湾,把埃尔多安吊死在红色苹果树下,说不定也能落的个反抗西方列强的好名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