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已经和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签署自贸协定,为什么内地买这些国家的商品还是不如香港便宜?

回答
中国内地与韩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确实旨在降低关税,促进贸易。然而,内地消费者购买这些国家的商品时,仍然觉得不如香港便宜,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叠加的现象。下面我将详细展开讲述:

一、 直接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对比

FTA的主要作用:降低关税。 自由贸易协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或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理论上,这意味着从韩国、澳大利亚、瑞士进口到中国的商品,其关税会比非FTA国家低。
香港的特殊地位:零关税自由港。 香港自回归以来,一直维持其自由港的地位。这意味着除了极少数特定商品(如烟酒、汽车等征收消费税),绝大多数商品进出香港都无需缴纳关税。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香港都能以零关税的姿态进入市场。
中国内地市场的复杂税制:
进口环节的税收: 虽然与FTA国家有关税减让,但进口商品到内地仍然需要缴纳:
关税 (Customs Duty): 这是FTA协议降低的主要部分。
进口环节增值税 (ValueAdded Tax, VAT): 这是根据商品在中国境内的销售价格计算的。
消费税 (Consumption Tax): 主要针对某些特定商品,如汽车、高档消费品、烟酒等。
FTA下的关税减让幅度:FTA的关税减让通常是循序渐进的,并非所有商品都能立即实现零关税。有些商品可能只是关税降低了几个百分点,而有些品类则可能还在逐步取消关税的过程中。
税收叠加效应: 即使关税降低了,增值税和消费税仍然是重要的成本构成。这几项税收叠加起来,即使原产国关税为零(如从某些国家直接出口到香港),进入内地市场时仍然会产生额外的税负。

二、 供应链与物流成本的差异

香港的集散优势: 香港作为亚洲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拥有成熟高效的供应链和分销网络。大量商品在进入亚洲市场时,会首先集散到香港,再分销到其他地区。这使得从原产国到香港的物流成本相对较低且效率高。
内地供应链的成本构成:
区域差异和运输距离: 中国内地幅员辽阔,从原产国(如韩国、澳大利亚)到中国内地不同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的运输距离和所需时间远超到香港。这会产生更高的国内陆路运输、仓储成本。
多层分销和中间环节: 商品从香港运入内地后,往往还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批发商、零售商,每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和利润。
仓储和管理成本: 内地较大的市场体量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仓储设施和更复杂的物流管理,这些都会推高成本。
香港的直接优势: 香港商家可以直接从原产国进口商品至香港,然后通过其高效的物流网络直接销售给香港本地消费者。相较而言,内地商家需要将商品从香港再进口到内地,或者直接从原产国进口到内地,在多个环节上都可能产生额外的成本。

三、 市场定位、品牌定价与营销策略

香港的市场定位: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奢侈品、电子产品、化妆品等市场定位普遍较高。品牌在香港的定价策略通常会考虑其国际形象和目标消费者群体。
内地市场的复杂定价因素:
高昂的运营成本: 在内地运营(租金、人力、营销、渠道建设)的成本可能远高于香港,尤其是在一线城市。
品牌溢价与市场教育: 对于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内地市场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来建立品牌认知度和进行市场教育,这部分成本也会体现在最终售价上。
渠道和代理商利润: 内地市场的分销渠道和各级代理商的利润空间往往比香港大,因为他们承担的风险和营销成本也更高。
消费者购买习惯和支付意愿: 虽然内地消费者对国际品牌有很强的购买力,但在特定品类上,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以及对“性价比”的追求,也会影响品牌在不同市场的定价策略。
香港作为“中转站”的优势: 香港许多商品的定价策略会考虑到其作为亚洲零售枢纽的地位,以及吸引周边地区(包括内地)消费者前来购物。有时,香港的商品价格会比内地某些官方定价更具吸引力,以吸引客流。

四、 贸易便利化和监管环境

香港的贸易便利化: 香港拥有简单高效的贸易程序和监管环境,这使得商品进出口更加顺畅快捷,减少了行政成本和时间成本。
内地贸易的复杂性: 内地在商品检验、海关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更复杂的监管体系和流程,虽然不断在改进,但相比香港依然存在一定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水客”和代购模式: 香港之所以能在某些商品上提供更低的价格,很大程度上也与“水客”和代购的兴起有关。这些非官方渠道利用了香港的低税负和自由港优势,将商品以更低的成本带入内地市场,虽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道德争议,但客观上满足了部分内地消费者的价格需求。

五、 汇率与货币价值

港币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 尽管港币与人民币之间存在汇率,但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内地消费者在香港购物的实际支出。不过,通常来说,汇率波动的影响在上述因素面前可能相对较小。

总结来说,内地消费者觉得香港的商品不如内地购买的商品便宜,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1. 香港的零关税自由港地位是基础优势。
2. 中国内地的进口税制(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叠加,以及FTA关税减让的渐进性,导致整体税负高于香港。
3. 香港高效的国际供应链和物流网络,以及内地更长且成本更高的分销链条,带来了成本差异。
4. 品牌在内地市场为了覆盖更高的运营成本、营销投入和渠道利润,通常会采取更高的定价策略。
5. 香港简便的贸易程序和监管环境也降低了其贸易成本。

尽管中国内地与这些国家签订了自贸协定,旨在降低商品价格,但这些协定主要是针对官方的贸易渠道和税负。香港凭借其独特的自由港地位和成熟的国际贸易体系,在商品集散和成本控制方面仍保持着显著的优势,尤其是在消费者直接购买的终端价格上。这使得即使在FTA框架下,商品从香港流通到内地,其最终价格仍然可能高于直接从香港购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假货多啊。

那地方现在假货一大堆,专坑大陆过去淘货的。

本质上很多东西真假根本就很难分辨。

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个厂子出来的。

同一套磨具,正品公司订了10万套。但模子修一下还再能做10套。后来这10套就叫做高仿。实际一模一样,无法分别。

然后这些高仿就没有品牌溢价问题了。

而那地方仍然被很多人膜拜,以为不会有假的,趋之若鹜。上了当还不知道。当然,实际也没有明显区别。

您想想看,连过去打的疫苗都有假,还有什么不能假?(假HPV疫苗事件背后的中介:香港保险代理人的“灰色兼职”

我媳妇去那边买的高仿的LV(卖家卖的时候就明说了是高仿),带回来用。有个女的号称在国内买的正品,结果二人一对比,反而她觉得自己在国内买到假的了。

都是自欺欺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