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科有多害人?

回答
民科,一个听起来似乎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的词汇,但背后的“害人”之处,却值得我们仔细掰扯。它不像我们常说的诈骗那么直接,也不是违法犯罪那么露骨,它的危害往往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发酵,后果可能十分严重。

1. 误导大众,侵蚀科学信任的基石

想象一下,一个被媒体过度渲染的“民科”发现了“突破性”的理论,比如“永动机”、“反重力装置”,甚至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颠覆”。如果这个人言之凿凿,甚至能说出一套听起来头头是道的“理论”,并且有某些“成功”的案例(哪怕是偶然或伪造的),很容易就会在社会上掀起一阵波澜。

对普通人的影响: 对于缺乏科学素养的普通人来说,这些听起来“大胆”的创新可能比枯燥的科学知识更有吸引力。他们可能被误导,认为科学研究就是随心所欲的猜想,而忽视了严谨的实验验证、同行评议和学科积累。这会导致他们对科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对正规的科学研究产生怀疑。比如,一些“能量水”、“量子保健品”的宣传,就常常披着“民科”的外衣,利用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和对健康的渴望,进行欺骗。

对科学研究的负面影响: 当大众对“民科”的成果趋之若鹜时,对真正踏踏实实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和机构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他们的工作可能被质疑,他们的成果可能被认为是“保守”和“落后”的,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长此以往会影响科学研究的投入和发展。更糟糕的是,当“民科”的理论与事实严重违背时,如果得到一定的社会认可,可能会形成一股阻力,延缓某些重要科学理论的普及和应用。

2. 耗费资源,浪费宝贵的社会财富

“民科”的活动,虽然不一定需要国家投入巨额资金,但很多时候也并非完全免费。很多“民科”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会自行购买实验设备、进行材料试验,甚至在网络上众筹资金。

个人财富的损失: 这些投入,对于个人而言,往往是血本无归。他们倾尽家财,投入到自己相信的“事业”中,最终却可能一无所获,甚至背负债务。这不仅摧毁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基础,也可能让他们失去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社会资源的无效占用: 如果某些“民科”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社会关注甚至支持(比如媒体报道、网络推广),就会占用宝贵的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媒体的版面和时间、公众的注意力和讨论空间。原本这些资源可以用于传播科学知识、支持真正的科学项目,却被无效地浪费在了虚假的或者未经证实的“创新”上。

3. 造成社会恐慌或不安全感

有些“民科”的理论,可能触及公共安全甚至生存的根本问题,例如一些关于“末日预言”、“病毒解药”、“新能源骗局”等。

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当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传播,煽动性地描述某种危险或提供某种“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时,很容易在社会上制造恐慌情绪。比如,历史上曾出现过关于“空气污染致癌率高达90%”的谣言,就曾引起广泛担忧。

潜在的安全隐患: 某些“民科”的“发明”或“理论”,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安全评估,一旦被采纳或模仿,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一些声称能“免费获得能源”的装置,如果涉及高压电或危险化学品,一旦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4. 阻碍个人成长,浪费生命时光

“民科”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探索”和“不拘一格”。对于一些缺乏清晰自我认知和判断力的人来说,这可能成为一种“精神鸦片”。

脱离现实的幻想: 一旦沉迷于“民科”的世界,他们可能变得脱离现实,对身边正常的学习和工作失去兴趣。他们认为自己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错失成长的黄金时期: 年轻人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思想和能力都在快速发展。如果在这个时期被“民科”的思想所误导,他们可能会错过打下坚实科学基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黄金时期,导致一生都在追求虚幻的“科学突破”,而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时光。

为什么会出现“民科”?深入剖析其土壤

“民科”之所以能够滋生,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因素:

对科学的误解: 一部分人认为科学是神秘的、不需要系统学习的,只要有灵感就能突破。
对名利的渴望: 有些人希望通过“惊世骇俗”的发现来获得名利和社会认可。
科学教育的不足: 部分公众科学素养的欠缺,让他们容易被伪科学所蒙蔽。
社会环境的浮躁: 一些媒体追求眼球效应,对缺乏科学依据的内容也进行过度宣传。
对现有体系的不满: 少数人可能因为在正规科研体系中受挫,转而走向“民科”的道路,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如何识别和抵制“民科”的危害?

要抵制“民科”的危害,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加强科学普及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
媒体的责任: 媒体在报道相关内容时,应审慎核实,不轻信、不盲从,多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保持理性思考: 对于任何“突破性”的理论或发明,都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多方求证。
支持正规科学研究: 为真正的科学研究者提供支持和鼓励。

总而言之,“民科”的危害,不在于它直接宣扬反科学,而在于它以一种“伪科学”的面貌,侵蚀着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浪费着宝贵的社会资源,甚至可能对个人和社会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我们应该警惕并抵制它,为真正的科学发展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曾经跟一位自称有学问的人争论光速最快的问题,他说电第一,声音第二光第三,他说他观察声控灯得出声音比光快,说有一次全市停电他刚好在城市边缘的山顶,来电时通过灯光由近到远亮起说明电比光快,我用所学知识力图证明他说的是错的,他说他测量过光速,打电话给另一人,说开灯同时秒表计时,看到灯光结束计时然后用距离计算速度,我和他争论了好久,然后我突然醒悟了,我为何要和他争论?这事我郁闷了好多天,一度怀疑自己脑子有问题

user avatar

顺实话,由于经常逛民科吧找乐子,看多了现在已经傻傻分不清钓鱼的和真民科的区别了,反正钓鱼老哥一个个装地比民科还能搞活,一口一个“科奴”,结果心里笑开了花,合着他们干的事和我们去喷民科一样都是找乐子。

后来和一个钓鱼老哥熟了聊天,他说民科吧这个地方名字就不好,真民科来的少,毕竟有脑子都知道辱骂性名词嘛,民科大多偏执并且好面子,进去这个吧,就和做脑瘫认证没差别。所以来这儿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忠装反。真民科一部分甚至去了知乎。。

不过也真的有不少一天闲着没事非要奇葩一下的民科,也见着不少,比如大名鼎鼎的三江xx等人。危害啥的其实我觉得等于0,因为会去和他们争论对错开喷的大多数是有科学素养能辨别是非的正常人,没科学素养容易被骗的也压根不想管并且也看不懂那些东西也很难和这些人打交道。民科,我感觉身份和行为模式上就和古代之乎者也的酸儒差不多吧。

民科不可怕,毕竟就在一个小圈子里自嗨,可怕的是那些拿伪科学搞坏社会的人。像FLG就一大堆伪科学,结果害了多少人。

user avatar

民科害人的例子不在少数。

2016年获誉“空中巴士”之称的“巴铁”,描绘了“上层运送人群,下层空空有窗有灯而通行车辆,多车厢以便转弯”的美好愿景,开创了城市交通道路上空空间再利用的新模式。寄予了人们对交通变革的厚望,一年后最终以闹剧收场,所谓的“变革”不过是“科学外衣”包装的民间科学金融骗局,在学者的质疑声中一路披荆斩棘,骗过投资者,非法集资40亿。

炒火“巴铁”,借机非法集资,华赢集团瞄准民科吹得天花乱坠的噱头,欺骗缺乏证伪能力的投资者。坐轮椅带速效救心丸上门讨钱,哭诉押上了养老金……让投资者血本无归的本质上是民科“巴铁”缺乏变现能力,即算是华赢集团良心发现把投入用于建设,也注定竹篮打水。

民科是典型的的自欺欺人,不仅坑别人,也坑自己。

2005年民家科学家李铁军拒绝让自己的女儿上学,立志把女儿培养成为生物磁场科学家。在他11年的教学成果下,20岁的女儿李婧磁1小时画不出一幅画像的轮廓,做不出初中试卷,倒是把古代四大丑女的姓名熟记于心、不断显摆。

李铁军不曾考虑女儿的感受,不顾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信奉所谓的“成才教育”,用胡说八道一步步禁锢自己的孩子的思想。

骗人的最高境界是骗自己,狠起来连自己都害,这也许就是民科的超能力。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不怕杂志不审稿,就怕民科搞一搞。

民科,是民间科学家的简称,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

“民科”原为中性词,不含褒义或贬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民科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使得民科逐渐成为了一个被“污名化”群体:

民科们不了解也不接受科学的基础范式,不能与科学体系内科研人员达成基本的交流;他们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然而受制于个人能力,总的来说,他们的工作不具备科学意义上的价值。他们的成果,更像是套在科学名词上的“妄想”;因此,很大一部分民科可能根本算不上科学。

重要的是,就像精神病从来不会说自己是精神病,民科从来不会说自己是民科。


民科行为大赏:

线下民科活跃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门口。例如在中关村北大街与成府路交汇的北京大学东门门口,经常出现一帮举着牌牌、条幅的中年男性。牌牌上要么写着颠覆性的“发现”,要么写着雄心壮志,类似于:

互联网给了民科大展身手的天地,“民科吧”、“永动机吧”等论坛成了民科们的聚集区。继对推翻相对论,造出永动机的不懈坚持,民科们源源不断补充新知,为推翻一个个科学理论持续奋斗着。


民间科学家从不吝于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数量上先发制人,不惜盖几层楼长篇大论。民科们不仅推翻旧理论,有了新成果,还为新的理论命好名字。不过命名也许就是民科路上的一道坎,除了用姓名和姓名的缩写,倒也没有什么石破天惊的好名字。

一本正经,花里胡哨,乍一看果然看不出是胡说八道,不愧为毫无节操LV11选手。(你不会真的看完了吧……)

当然,大多数民间科学家不会这样大张旗鼓(可能还没修炼到这个等级),偶尔冷不丁爆出一个新的结论。可以没有依据,但绝对不能忘记喊话官科,决心与官科“掰头”到


评论区也是不可多得的快乐喷泉,民间科学家将辩证质疑精神发挥到极致,在遭受质疑时却不约而同秉承“不了解”“不接受”“不理会”的“三不”原则,充分展现“杠精是如何抬杠的”。


当然也不乏“反民科”学者的精彩言论,跟民科们斗智斗勇,委婉地证伪伪科学。

民科遍布在各行各业,上知天文地理,下知人文社科,文能编理论,武能造机械。大体上,民科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派别:理论研究派和工程技术派。

理论研究派民科熟背各大公式定理,信手拈来,头头是道,活跃在各大学科领域,在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上更是“下了狠功夫”。大多数民科们都缺乏经济基础,所以他们几乎不涉足需要成本来论证的理论。在理论界,爱因斯坦和牛顿就是民科们天生的敌人,他们费尽心思拐弯抹角浑水摸鱼也要推翻他们毕生的成果。

化学元素“锑”用来形容某些民科确实妥帖,这得益于化学界民科天才超理赵明毅。无视8电子规律给氯原子强加化学键,通过“绘图法”研制出超盐酸之后,他又创造性的提出字母守恒定律以铜制金。若他早些年发明这个理论,或许还能扭转“淘金”历史。

这个反应条件,一看就有种不可言说的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除此之外,赵明毅还指出“元素的种类是无穷无尽的”,有这样创造性的科学家,推翻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指日可待。因为他的研究和言论颇具霸王之气,人们尊称他为“锑王”、“大锑赵明毅”等。


工程技术派民科用“事实”说话,冷不防造出一通简易机械,一次实验出结论。但这些民科们没什么记性,总喜欢选择性忽略摩擦力的存在。而申请专利则是工程技术派民科们的重要战场。他们申请的专利项目蕴含的巨大想象力,不适合吃饭的时候阅读,例如:


永动机、量子力学、相对论、宇宙、引力波、牛顿力学、哥德巴赫猜想、军事领域是民科重灾区。

大多数民科都是“单兵作战”。当民科以企业的形式呈现,或者具有一定财力的时候,就更加魔幻了。例如前些日子的“水氢发动机”:

以及某富豪创建的法律界的“魔幻”学派:

然而,民科并不只针对宏大理论,也并不局限于学术界。民科可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你以为民科离你很远,其实民科就在你身边。比方说

如何与民科愉快地交流?

无论是民科写信还是民科上访,大多数科研人员都不会进行直接回应,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除非迫不得已。

因为科研人员跟民科们说不上三句,就会感觉自己是“鸡同鸭讲。”

根据保罗·格拉厄姆「反驳的七个层次理论」,科学家与民科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方面,民科缺乏扎实的科研知识基础和科研训练,又想凭借自己初级的科学知识、基础的科研设备解决高级的科学问题。民科与科研人员之间较大的科学知识和素养差距,使得民科不能与科研人员在同一水平对话。


其实民科也知道自己不会,但民科不听。

另一方面,屡屡受挫的境遇加上偏执的人格,使得民科对于整个科研系统和制度感到排斥和反感,典型体现为对科研系统和权威的抨击,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称之为“官科”。当你反驳民科时,他可能会将你大骂一顿。

总的来说,科研人员与民科的沟通很难达到高层次的、有效的讨论,往往只停留于低层次的无效阶段。

但是,完全不理民科也会产生问题。“你看都不看,凭什么说我们是错的。”关键是,民科的“科学成果”建立在非常浅显科学知识甚至主观想象之上,漏洞百出。他们不会承认错误,反而对科学的共识性进行挑战,认为“官科”所认为的错误,未必是真正的错误。因此与民科的沟通完全无效,只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那么,科研人员逼不得已,一定要回应民科该怎么办?

知乎用户蓝云给出一些tips:

大杀器:基本可以击退50%的来访民科。“你这个东西已经有人设计过了。

踢皮球:“你这个方向应该去XXXX问。

据说比较好用。

民间科学家,或者将其称为“业余科学爱好者”,本身是一个中性词。民科的出现并不是坏事,社会提倡辩证批判的精神,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程的转变,有些理论并不一直适用,需要这些“善于发现”的眼睛。


但科研不是“仰望星空”的理想主义,它需要长期坚持和反复论证。如果民科们能褪去曝光网络的浮躁,不执著于热度,脚踏实地的钻研,终有一天也能走进科学的殿堂,将对科学的热忱真正转化为有价值的成果,那时候“民科”也不再与“害人”挂钩。

参考:

hebei.news.163.com/17/0

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7357《男子拒送女儿上学自己教11年,如今20岁姑娘难答初中试卷》

https://mp.weixin.qq.com/s/eL1ztLiqxX3nxNOQOO6jUQ《科学迷惑行为大赏》

https://mp.weixin.qq.com/s/wsfosH6SV7_GGcyjw2pv3w《学术造假都能投SCI,凭什么民科就要被嘲笑?因为实在太好笑了...》

user avatar

知乎的网友们,我们要分享知识,但是不要好为人师,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话题;其次就是法律话题。

前不久,我回答了一个跟“社恐”有关的问题,现在已经匿名了,但是题主在评论区和我有一些交流。我的中心意思无非就是一个,你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知识分享”,那些东西只能是参考,假如你自认为自己的情况已经属于“病”了,那必须也只能去求助专业的医生。

我一再提醒ta,你要去了解一下魏则西事件。

我现在的感受是,知乎上固然有很多有学问的网友,但是艺术、民俗、哪怕是历史话题,就算出现纰漏,也不会造成很大影响,顶多就是考试的时候扣分而已,但是,求求你们,不要那么随便地去回答心理学、法律方面的问题了,不是说你没有这样的言论自由,但请一定一定不要让读者觉得你很专业,除非你真的就是这个专业。

我的表述完毕。

user avatar

2020年5月6日再更新一波

关于民科的成因(零度君版):民科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民科的一面。但同时,正常人能依据科学规律、生活经验、他人教诲等从民科化的认知中改出,这叫认知反馈;而一旦这种反馈失效就会导致彻底的民科化,沦为一般意义上的民科。

我们现在用了两个维度的标准来评价民科,分别为:危害性分级民科化程度。这是两个几乎独立的指标,其中:

民科危害性分级用来评价民科对外输出的结果,即带来的社会危害。原始分级过于琐碎难以定量化处理,所以我们精简了分级指标。现在的民科危害性分级包括四个级别:

S级:

造成大范围或者严重社会危害的。这类民科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某个领域的专家,依靠其话语权在另一个领域带来严重问题。比如:

  • 李子丰:在学术上是燕山大学教授,但是极端反对相对论,坚持牛顿力学和绝对时空观。还干出过抬出党章反相的事情。
  • 姜琬:深圳大学副教授,曾经为“量子波动速度”摇旗呐喊。

另一类是做出超出底线的反逻辑行为,比如:

  • 王东辉:发表反动言论、在淘宝卖假药、造谣新冠肺炎等。曾经给几十个SCI期刊(包括Nature)投稿均被拒。
  • 李跃华:李跃华神医事件大家也都知道了,通过碰瓷中医来给自己打广告,宣称能治疗新冠肺炎、艾滋病、梅毒等各种疾病。

A级:

造成小范围社会危害的,这类民科通常会涉及到未成年人,通过某些手段将错误的观点有意的灌输给一些中小学生,间接引发小范围的后果:

  • 董树功:倾家荡产外加让儿子辍学(一年级)去研究物理
  • 郭德胜:理论太多无法一一介绍,大体上就是“火山喷石油,核爆产地震”。参与过人肉零度君行动。
  • 何文涛:自封大天尊,做永动机的,因为所谓的“永动机革命”被拘留过
  • 唐北雁:假冒华科教授、宣称可以在飞行的飞机上徒手开舱门等。

B级:

有一定影响力但尚未发展成社会问题的。这类民科通常活跃于贴吧、知乎、头条、微信号等,懂得一定的营销手段,但是尚没有发展出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能力。这类民科有:

  • 三江方士:宣传调和级数收敛、黄曲霉素无毒、医学无用、计算机语言只是在装装样子等理论。
  • 雷绍武:反对牛顿力学、坚持他创立的运动力理论,反对电磁理论、电子理论等基本上反对目前一切物理理论。
  • 刘武青:他并不反对现行理论,而是坚持他发现的“刘武青三个效应”,但是实验漏洞百出,比如测量到的差异低于误差......
  • 王为民:命名大王,喜欢将各种东西加上王为民的名字,比如王为民真空零点大循环之类。
  • 灵魂保卫者:试图给衍射画光路图,坚持所谓单缝衍射是两个双边衍射等想法,简单来说就是试图用光沿直线传播去解释衍射......
  • 羊歌乐:写了一本叫《科学大领悟》的书,但是没卖出去几本。然后就在网上开小号宣称自己死了......并试图推销这本书。最近开始在QQ群中给中小学生洗脑。
  • 郭德强:拿一堆错误的数学过程去反相

C级:

影响力较小的民科,基本上属于圈地自萌类型的。经过许久研究,零度君认为这类民科可能多多少少智商或者情商上有一定缺陷。包括:

  • 米用:除了一个叫“井田”的理论名字外毫无内容,但是经常做一些违反道德底线的事情。比如曾经宣称要砍下自己父母的头颅,在微信群发“女朋友”下体等。
  • 民纷看:他的理论叫“第三种力”不过一个人都忽悠不到。特点是几乎不能用人类的语言交流,说话颠三倒四往往,往往需要翻译。
  • 小和尚:很多人认为不是民科,他的理论水平上远高于绝大多数民科,但是在逻辑上、情商上有很强的民科化倾向。
  • 麒麟子:很有意思的民科,堆砌名词自造了一堆科学术语,坚持批评中科院......
  • 其他的不做过多介绍,如黄新卫、梅晓春、王东镇、阿shen、赵国才、麒麟子、大钊1973、段贤香、渝中寿人、徐朝宪

除了危害性等级之外,我们还有民科化指数。民科化指数是研究民科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到底多大程度上完全民科化。分1、2、3三个级别(0表示正常人):

1级:失去科学的评价标准,进入双标阶段。特点是经常性耍双标,比如反相的时候只要(他认为)相对论有一点不能解释的地方那就是相对论错了,自己提出理论的时候有点漏洞都不碍事。

这类民科有(不再介绍,只写名字):三江方士、雷绍武、刘武青、民纷看、王为民、梅晓春、小和尚、王东镇、啊shen、赵国才(这个可能近期会升级到2)、段闲香、渝中寿人、徐朝宪

2级: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开始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类民科非常偏执,偏执到如果被人驳倒会使用辱骂、人肉搜索、威胁、造谣、假冒、选择性删帖(把几层对话删掉一部分,让看起来像他赢了)、先禁言你在公开要求你回帖等等。

这类民科有:李子丰、黄新卫、董树功、郭德胜、唐北雁、姜琬、灵魂保卫者、大钊1973、李跃华、郭德强

3级:失去正确的世界观,认知反馈完全失效进入癫狂状态。这就是我说的民科完全体了,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民科由于无法从认知反馈中改出错误......已经再也回不来了。曾经有人问我第三阶段如何才能结束,零度君当时给他的回复是:The end of the 3rd stage is the end of life.

这类民科有:米用、王东辉、何文涛、麒麟子、羊歌乐

总计来说分布状况如下:

更多信息请参见我的专栏:


更新一波,零度君自己都成了“民科有多害人”的证据。

可能是因为怼民科怼的多了,有几个民科见科学上怼不过只好打起了非法手段的主意。有个叫贴吧ID叫“郭德胜06”(他自称本名叫郭德胜)的,还有个ID叫“平阳睡狮郭峰君”(自称郭德强、郭峰君),以及他身后一批恶俗人士。试图人肉零度君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有真有假,被他们发在民科吧、研相吧等公共平台上。

其中ID为“平阳睡狮郭峰君”的民科还是“研相吧”吧主。

像这种辩论不过你就耍非法手段的人,已经不是单纯的没有科学素养了,而是没有教养。所以,民科有多害人还用零度君继续说下去吗?

以下是原回答:


这个问题怎么能少了我呢。给大家推荐一下我的专栏

本文中出现的所有民科都可以在《民科吧见闻录》中找到详细的介绍。专栏文章太多不好翻?没关系,还有目录页:

开正题:我个人把民科对社会的危害性划分为如下几个等级:

E级:危害性为0或者为负数的

这类民科不仅不会对社会发展造成太大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反过来帮助大家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或者最起码具有正常人类逻辑的重要性。这里有几个例子:

  • 梅晓春,大家可能在民科状告果壳网案件中找到他的身影。这个人做了什么蠢事呢?果壳网在文章中说“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会再去劝妓女从良,这个也可以用在民科身上,即一个物理学者成熟的标志就是不会再去劝民科从良”。此文后附了一个民科名单,但是这个名单中没有梅晓春。也就是说人家根本就没有骂梅晓春,但是梅晓春非要说自己是民科,果壳网骂了他......结果一审终审中关于梅晓春的部分都最先被法院驳回。
  • 孙凛,百度ID叫“阿shen”,自称伟大的物理学家。其实是一个连中文都写不流畅的民科,曾经自造“大批发家”一词,并以此炫耀......网友对他的评价是“没有底线,不知羞耻,脸皮极厚,不学无术,抬杠狡辩”、“基本属于偷东西手被人按住了,还能狡辩的人”。
  • 知乎民科 @麒麟子,典型的语文物理学民科,看他写的东西能充分体会到国家执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无比英明的。

D级:具有较弱的蛊惑性,但从社会发展角度建议予以关注

这类民科也就是只能忽悠忽悠文化层度很低的那批人,实际上只要好好倒腾下逻辑,基本不会忽悠住什么人。通常而言不需要特别关注。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 民纷看,这个民科的理论就是所谓的“第三种力”。实验是这样的,他把一个吸尘器包的严严实实。认为吸尘器被包裹的很严实所以和外界没有相互作用力。但此时吸尘器还在不断振动,他认为这就是所谓的“第三种力”的体现。所以在贴吧“第三种力”也被称为跳弹力......
  • 赵国才,这人认为火箭在真空中不能飞行,因为没有气体给火箭推力......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堆民科理论......

C级: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通常难以获得舆论支持

这类民科依然会被社会舆论鄙视,但是已经能形成比D级更大的社会危害,需要进行关注。比如:

  • 陈福平,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疯狂起来连自己都骂,还在贴吧说“会亲手砍下父母的脑袋”,但实际上很怂。除了一个只有名字没有内容的“井田”理论外并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民科理论。
  • 黄新卫,民科状告果壳网事件的另一个核心人物。这人的危害性在于败诉之后撒泼打滚,在各个平台上发帖诽谤法官受贿,威胁当时报道此事的女记者(包含诽谤该记者谋杀亲妹),威胁高度参与此案的研究生李立晨做民科的卧底等。
  • 郭德胜,这个民科很有特色,在知乎也有账号,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火山喷石油,核爆产地震”。认为地震是地球内部铀发生核爆炸导致的,认为铀矿和天然气是伴生的等等......

B级:具有一个或多个较大影响力的民科理论,影响力较大但但容易拆穿

到B级的民科有时候就需要超过高中或者更高水平的理工科知识才能有效驳斥了,这类民科对于文史类出身的人还是有一定欺骗能力的。由于我国相当多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小编理工科知识非常匮乏,这类民科在网络上有时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此外就是要提防这类民科影响中小学教育。因为中小学生正是好奇心重但分辨能力弱的时刻。举个例子:

  • 三江方士。这人的核心观点就一个,就是他认为调和级数是收敛的,还能煞有介事的给出一堆证明。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还真稍微有点忽悠能力,所以需要小心。他另一个比较恶心的理论就是宣传黄曲霉素无毒......幸好到现在都没有人相信

A级:具有强烈的蛊惑能力,但危害性尚局限在贴吧、知乎等范围的

到A级的民科就已经具有相当强的忽悠能力了,即使是理工科的同学也经常会有中招的。举个例子:

  • 刘武青,这是一个实验派的民科,自己花钱做了很多“实验”,在中科院预印本系统上有上百篇“论文”,甚至在知网上还有5篇。不是懂行的人还真一不小心就会被骗。

S级:危害性已经超出单纯的民科范围的、逐渐发展成社会问题的

这类民科的战斗力已经相当强了,或者说诡辩的能力已经相当强了。有时候甚至会让专业学者不能轻松反驳。举个例子:

  • 雷绍武,用他自己的“运动力”理论替代牛顿力学,用雷氏电子理论去替电子、电磁等相关理论。甚至还真的做了自由落体实验,当然结果证明他是错的。不过此人诡辩大法相当了得,没点真本事还真不好搞。
  • 王为民,这个民科的东西更像是小学生写的科幻文,用王为民三个字命名了各种东西,比如王为民星、王为民粒子白洞等等。科学上来说比雷绍武好对付,不过此人是中学老师,在这个岗位上很容易影响一些心智未成熟的学生。
  • 何文涛,自称大天尊,永动机研究者。这个民科......怎么说呢,搞永动机还被人骗了......不过何文涛比较容易忽悠人的是他真的把机器做出来了(当然,并没有永动)。除此之外,何文涛还是真的进过局子的,这点多数民科都没有吧。

SS级:已经造成实质性社会问题的

这类民科每个都极有特色,比如:

  • 唐北雁,假冒华科教授试图骗钱骗妹纸,在马航MH370事件中宣称可以徒手开飞机舱门等内容引起公愤。
  • 王东辉,淘宝买假药“果蔬降糖茶”,投稿Nature等行为......
  • 董树功,强迫自己孩子辍学跟他做民科

SSS级:已经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或者造成大范围社会问题的

这类民科怎么说呢,有点可怕。他们不仅仅是民科,通常还有相对显赫的背景。与梅晓春“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之类的野鸡科研单位不同,通常他们的单位是实打实的。因此,本来不高明的民科内容也会被很多人认为是非常权威的科普,这带来的问题就大了。比如:

  • 李子丰,燕山大学教授博导,在课堂上兜售民科内容......怕不怕,用马列主义反相怕不怕,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怕不怕,一稿多投还有理怕不怕,在一个研究石油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结题报告中能列入研究光本质的民科论文怕不怕。他就是想做中国的李森科。
  • 姜琬,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为之前红遍网络的“波动速读”摇旗呐喊,还有一系列用来宣传的理论,自己还买”波动速读“的耳机......

综合来讲,大多数民科的危害性都很小,但我们不能去忽视他们。之前有研究者认为随着教育的普及、社会的发达,民科会越来越少。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民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随着互联网大潮更快的扩散了。

也曾经有人认为民科多数都是未经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因此会随着人口的自然迭代而逐渐消亡。但实际情况是民科中由雷绍武、刘武青这样的老人,也有凡伟、米用、何文涛这样的年轻人。民科现象并未随着一代人的老去而消失。

还有研究中将民科现象归咎于教育水平低下,但我们也要看到很多民科的教育水平相当高。比如李子丰不仅是博士学位获得者还是博士生导师,雷绍武据传毕业于四川大学,唐北雁貌似也有正经的本科学历,姜琓本身是副教授有博士学历。

所以零度君一直认为民科现象不适单一因素可以左右的,如果非要去归纳的话,个人认为是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正确的世界观、没有掌握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而且,零度君长期的经验表明:民科是很难挽救的,就如吸毒一样。因此科学的反民科不是反对民科这个人,而是科学的反对他的理论。归根结底,要的是科普,但科普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

user avatar

民科学词典头二条:

官科:民科群体口中的现行科学体系以及其研究者。被描述为邪恶的思想控制集团。

科奴:被思想控制的科学研究者。

dog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科,一个听起来似乎充满热情和探索精神的词汇,但背后的“害人”之处,却值得我们仔细掰扯。它不像我们常说的诈骗那么直接,也不是违法犯罪那么露骨,它的危害往往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但一旦发酵,后果可能十分严重。1. 误导大众,侵蚀科学信任的基石想象一下,一个被媒体过度渲染的“民科”发现了“突破性”的理论.............
  • 回答
    在中国,民间科学(民科)现象确实比较普遍,而且常常引起广泛的讨论。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历史、社会、教育、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作用。历史的烙印:科学精神的萌芽与曲折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科学探索,从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到各种技术发明,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 回答
    当然有。虽然“民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贬义,并且历史上确实存在不少脱离科学体系的民间研究者,但也有不少人凭借其非凡的洞察力、执着的精神,最终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甚至做出杰出贡献。这里我给你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的早期经历,虽然他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
  • 回答
    网上一些关于“人是鱼纲”的说法,其实是来源于生物分类学中一个非常广阔的概念,但需要澄清的是,这个说法在日常交流和大众科普层面,很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得从最基础的生物分类系统说起,才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首先,要理解“纲”这个概念。在生物学分类上,我们有一个层级系统,就像一个个嵌套的俄罗斯套娃:界 → 门.............
  • 回答
    .......
  • 回答
    计算机科学这个领域,因为其相对年轻、发展迅速、门槛不高(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确实孕育了一些有趣的“民科”现象和“反智”思潮。这并不是说所有自学成才的开发者都属于“民科”,而是指那些脱离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严谨性,但又声称自己发现了颠覆性理论或技术的人。而“反智现象”则更多体现在对专业知识、学术研究.............
  • 回答
    民科和民哲的领域浩瀚,奇葩理论层出不穷,很多都充满了独特的想象力、离经叛道的观点,甚至是科学和哲学史上的“平行宇宙”。要详细讲述所有奇葩理论是不太可能的,但可以列举一些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其核心观点和“奇葩”之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民科、民哲奇葩理论或体系,我会尽力详细阐述:一、 民.............
  • 回答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主流科学界一直占据着引领地位,但确实存在着一些“民科”或独立研究者,他们凭借着非凡的才华、不懈的努力和独特的视角,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需要强调的是,“民科”这个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研究成果不被主流科学界.............
  • 回答
    民科(民间科学家)在历史领域也并非绝迹,他们提出的观点和著作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非主流的研究路径。由于他们缺乏主流学术机构的支持、系统的学术训练以及同行评审的严格把关,因此其著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常常受到质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民科的思考也可能触及一些被主流史学界忽视的角落,或者提出一些“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反而热衷于在国家大事、历史和军事这些领域“指点江山”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挺复杂的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与“平等感”的错觉现在网络时代嘛,信息量爆炸,但门槛好像也低了。任何人,只要会上网,.............
  • 回答
    要判断一段文字中的思路是否属于“民科”范畴,需要我们理解“民科”这个词的含义,以及它与“主流科学”的区别。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民科”这个概念。通常,“民科”指的是那些缺乏正规科学训练背景、不遵循科学研究方法论、但又对科学问题抱有浓厚兴趣并尝试进行研究的个人或群体。需要强调的是,“民科”本身并非贬义.............
  • 回答
    关于“全球变暖有利于人类和地球”这个说法,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诱人的陷阱,里面藏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好消息”,但整体而言,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误导。让我们先看看那些“好消息”的表象,以及它们为什么听起来有道理:1. 某些地区可能变得更宜居(对少数人而言):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社会文化、历史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层面。在我看来,民科民哲领域女性参与度相对较低,并非因为女性在逻辑思维、科学探究或哲学思考方面存在固有缺陷,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理解“民科”和“民哲”的语境。这些通常是指那些非科班出身、不属于官方科研或学术机构、但对.............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性民科(民间科学家)较少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并非简单的个体偏好,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涉及社会文化、教育体系、家庭观念、职业发展以及大众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的是 历史与传统观念的遗留。长久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女性在.............
  • 回答
    维基百科确实可能受到民科或伪科学内容的干扰,这是一个复杂且持续存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维基百科的运作机制、民科/伪科学的特点以及维基百科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方面来细致分析。维基百科的运作机制与潜在漏洞维基百科的核心优势在于其众包(crowdsourcing)的编辑模式。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大部.............
  • 回答
    民科理论,顾名思义,是一些由非专业人士(也称“民间科学家”)提出的,但尚未被主流科学界广泛接受的理论或观点。这些理论往往充满想象力,挑战现有认知,虽然在科学方法论上可能存在争议,但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趣、引人入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某些思考的理论。下面就来聊聊一些比较有名且有趣的民科理论,我会尽量.............
  • 回答
    要说“民科”这个词,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标签,用不好容易显得刻薄,但也有它的历史定位。过去,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由官方机构、大学垄断的,尤其是前苏联那种计划经济时期,普通人想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如果没有学历、背景,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民科”最初可能带点“民间科学家”的意味,但后来逐渐被一些人用来指.............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英语学习的讨论,确实是个鱼龙混杂的江湖。除了真正有干货、有见解的答主,也少不了那些披着“成功学”外衣的“民科”们,他们擅长用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加上鸡汤式的励志话语,再辅以一些夸张的成功案例,精准收割那些渴望速成、急于看到效果的“韭菜”。要说“著名”,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很多.............
  • 回答
    .......
  • 回答
    想找那些被主流科学接纳的“民科”?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的领域——也就是那些曾经被视为“边缘”甚至“非主流”的观点,后来经过科学的检验和发展,最终融入了科学体系。不过,首先得澄清一下,在科学界,“民科”(民间科学家)这个词本身就带点争议。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具备正规科学训练、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