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律师事务所会遇到哪些很简单,但问的人就是很多的法律常识?

回答
律师事务所里,我们每天都会接待各种各样的咨询,其中不乏一些看似简单,但客户却反复提及、充满疑惑的法律常识。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生活中的普遍情况,但因为法律的严谨性,又容易让普通人产生误解。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1. “我这合同上没签字,是不是就无效?”

这是我们接触到最频繁的问题之一。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合同签字才是合同生效的唯一条件。但事实并非如此。

口头合同同样有效: 很多民事法律行为,例如买菜、打车,都是通过口头形式达成的,这些口头合同同样具有法律约束力。当然,口头合同在发生纠纷时,取证会比较困难,所以对于重要事项,还是建议签订书面合同。
书面合同不一定需要签字: 合同的成立,通常是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书面合同除了签字,还可以是盖章(公司合同)、打钩确认(电子合同)、或者双方履行了合同约定的行为(履行行为也可以证明合同成立)。举个例子,你网购时,勾选了“同意条款并购买”,即使没签字,这个行为也代表了你和商家之间合同的成立。
特殊合同的特定形式: 某些合同,法律明确规定了必须采用特定形式才能生效,比如房屋买卖合同,需要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完成所有权转移。所以,关键不在于有没有签字,而在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立要件。

2. “我被人骂了,能不能告他诽谤?”

网络时代,言语攻击屡见不鲜。很多人听到难听的话,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告他诽谤!”。但诽谤这事儿,其实没那么容易成立。

诽谤的构成要件很高: 法律上的诽谤,不仅仅是说些不好听的话,它要求行为人有捏造事实,并公然散布,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恶意。也就是说,你说的必须是“假话”,并且这个假话足以让人觉得你是个坏人。
真实陈述不是诽谤: 如果某人陈述的事实是真实的,即使内容不好听,也不构成诽谤。比如,你指出了某人确实存在的不良行为,这属于对事实的陈述。
侮辱与诽谤的区别: 很多人也混淆侮辱和诽谤。侮辱是指用言语或行为攻击他人人格尊严,通常是直接针对个人,而诽谤更多的是散布不实信息。对于一般的侮辱,可能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或者民事侵权赔偿。
需要证据证明: 无论是诽谤还是侮辱,都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比如录音、截图、证人证言等。而且,要证明名誉受到了实际损害,这在某些情况下也比较难。

3. “他欠我钱不还,我能不能把他抓起来?”

“老赖”确实可恨,但欠钱不还,不直接等于犯罪。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的界限。

欠钱不还属于民事纠纷: 大多数情况下,借钱不还是一个民事合同违约问题。对方之所以不还钱,可能是因为暂时经济困难,也可能是恶意拖欠。
刑事责任的特殊情况: 只有在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情况下,欠钱才可能触犯刑法。最典型的就是“诈骗罪”。如果从一开始,对方就没有任何还款能力和意愿,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你的财物,并且数额巨大,那才可能构成诈骗罪。
法律的救济途径: 对于民事上的欠款纠纷,法律有明确的救济途径,比如通过协商、调解,或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强制执行。请注意,强制执行的前提是法院已经判决对方承担还款义务。随意“抓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4. “我买了东西不满意,能不能无理由退货?”

这个跟网购习惯紧密相关。大家现在都习惯了各种平台的“七天无理由退货”,但这个权利并非适用于所有交易。

“七天无理由退货”的适用范围: 这个政策主要是由电商平台和商家为了促进消费而提供的特殊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并且有明确的商品类型限制。例如,那些拆封后会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品,比如内衣、食品、定制商品等,通常不在无理由退货的范畴内。
合同的约定是基础: 对于线下交易或者非平台内的线上交易,能否退换货,主要看当初签订合同时的约定。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退换货条款,或者约定了退换货的条件,那么就要按照合同来。
质量问题是另一回事: 如果购买的商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约定的用途和质量标准,那消费者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定,是有权要求退换货或者修理、更换、退货的,这和“无理由退货”是两个概念。

5. “我签的这个字,是不是就代表我同意了?”

很多人在签名时,并没有仔细看过文件内容,就草草签下了名字。然后事后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签名的法律效力: 在法律上,签名通常代表着对文件内容的认可和承诺。一旦你签了字,即使你没有仔细阅读,或者事后反悔,一般情况下,你仍然需要承担签字文件带来的法律后果,除非你能证明签字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等情况,并且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警惕格式合同: 特别是银行开户、办理手机卡、或者一些服务合同,很多是对方提供的格式合同。这些合同内容通常是对方事先拟定好的,你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在签字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特别是那些关于费用、责任、违约后果等重要内容。
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 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在签字前向对方提出,并要求对方解释清楚。如果解释不清楚,或者感觉不合理,最好不要轻易签字。

这些问题,虽然听起来“简单”,但背后牵涉到的法律原则和具体操作却非常细致。作为律师,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大家理解这些看似琐碎但至关重要的法律常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根据知产领域的体验,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1.“我都说的那么详细了,为什么你还是认为证据不足?”

该情况多见于:几乎没有准备任何证据材料,只凭一张嘴就准备把官司打赢的当事人。

2.“我这个官司有多少胜算?”

该情况多见于:不知道法律禁止律师回答这个问题的当事人。

(注:《律师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律师给出官司胜率的回答,包括但不限于:必胜、必输、有X%概率赢。所以,即使律师心里有一个估计,也不能将这种没有根据的感觉性估计与当事人分享。)

(另注:如果你的律师回答了这个问题,请考虑换个律师。他不是业务不熟练,就是路子太野不可控。)

3.“我有商标,为什么还是算我侵权?”

该情况多见于:不了解商标的类别、权利冲突、无效、撤销等常识性规定,以为有一个商标就万事大吉的当事人。

4.“申请专利很容易就被别人无效掉了,或者打官司的时候像废纸一样,那申请专利还有什么用?”

该情况多见于:申请专利时图便宜,请最便宜的“黑代理”撰写专利文件,得到一份漏洞百出的专利的当事人。

5.“我画了一些漫画/出了一本书,能否为我申请一个专利?”

该问题多见于:分不清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当事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律师事务所里,我们每天都会接待各种各样的咨询,其中不乏一些看似简单,但客户却反复提及、充满疑惑的法律常识。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生活中的普遍情况,但因为法律的严谨性,又容易让普通人产生误解。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些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1. “我这合同上没签字,是不是就无效?”这是我们接触到最频繁.............
  •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生活确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说“有趣”吧,有时候确实会遇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或者脑洞大开的案子,但更多的时候,是充满了挑战、压力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要说每天都遇到“有趣”的事,可能有些夸张,但绝对不会枯燥。让我来跟你聊聊,我们律师的日常,以及那些可能让你觉得“挺有意思”的时刻。案子本身.............
  • 回答
    在律所的这些年,我见过的“神人”还真不少,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律师。那会儿我刚入行不久,满腔热血,觉得进了名声赫赫的律所,就能立马跟着大律师们指点江山,拯救苍生了。结果呢?每天就是复印、整理材料、跑腿,偶尔还能因为一杯咖啡没冲好被前辈奚落一番。那时候,我就觉得律所高高在上,里面的律师一个.............
  • 回答
    摆脱“关系网”束缚:互联网思维如何重塑律师行业,让普通人也能轻松找到好律师在中国,提起找律师,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是:托熟人、找关系,或者是在电视上看到某个案件报道后,觉得某个律师厉害,然后想方设法联系。这种“人情社会”下的律师选择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更容易让普通老百姓在纠纷面前感到无力和不公。然.............
  • 回答
    律师函这东西,收到后心里犯嘀咕是常有的事。究竟有没有必须回的道理,不回又会惹出什么麻烦,咱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律师函是啥。它不是普通的信件,而是律师代表当事人发出的,带有法律意见或主张的正式通知。这就像是对方出了张“战书”,只不过是以一种更正式、更具法律色彩的方式来表达。所以,它的分量.............
  • 回答
    听到您这么说,我能理解您的顾虑。确实,对于全国性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来说,接手个人小案件时, client client 的确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型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和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决定了他们对案件类型的侧重。这些事务所通常业务范围非常.............
  • 回答
    从法律角度来看,“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被法院突击执行立案”这一事件,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条文、执行程序以及案件背景来分析。由于信息有限,我将基于普遍的法律原则和实践,对可能的情况进行详细阐述。一、 从法律角度看待“突击执行立案”首先需要明确,“突击执行立案”在法律术语上可能并不准确,或者说是一个描述.............
  • 回答
    “寻亲男孩”刘学州事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牵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终于找到亲生父母的少年,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网络暴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无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悲剧,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网络暴力带来的毁灭性力量。如今,刘学州被收养的家庭,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选择了一条艰难但充满.............
  • 回答
    律师事务所是否应该设定二次案源制度,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个制度的设立并非绝对的好或坏,而是取决于事务所的具体情况、战略目标以及如何设计和执行。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二次案源制度”的利弊、设计考量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什么是二次案源制度?“二次案源制度”(也称为“案源分配制度”、“.............
  • 回答
    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模式,说到底,就是如何把律师的时间、专业知识和劳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这背后有一套复杂的逻辑,绝非简单的“收钱”那么肤浅。律所主任之所以要费尽心力经营一家律师事务所,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腰包的鼓胀,更牵扯到职业抱负、事业版图,以及对法律服务行业的影响力。律师事务所的盈利模式:一块大蛋.............
  • 回答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之间的劳动关系确实存在一些特殊之处,这些特殊之处主要源于律师职业的特殊性、律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特殊之处:一、 合作共赢与雇佣关系的融合: 非典型的雇佣关系: 传统的劳动关系通常是明确的雇主与雇员关系,雇主拥有相对的支配权,雇员则承担义务.............
  • 回答
    当我遭遇我们事务所合伙人的暗示性骚扰时,整个世界仿佛瞬间失重。那种感觉,就像你精心构建的一座信任大厦,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基石开始崩塌。起初,我以为是我多心了。毕竟,在律师这个行业,高压、竞争激烈是常态,有时一些玩笑话,或者略显亲密的举动,在某些人眼里可能只是“行业文化”。但这次不同。那不是一个随意.............
  • 回答
    在盈科律师事务所工作,可以说是体验丰富、多元且充满挑战的。作为一家规模庞大、业务领域广泛的国际化律师事务所,盈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能够让你快速成长、拓展视野、实现职业抱负的平台。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尽量详细地描述在盈科工作的体验:一、工作内容与专业领域: 业务领域广阔,选择多样: .............
  • 回答
    去盈科律师事务所实习,总体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好不好也取决于你个人的目标、期望以及你所在的部门和带教律师的风格。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盈科律师事务所的背景与优势首先,了解盈科律师事务所的整体情况是评估实习好坏的基础。 规模与知名度: 盈科律师事务所(AllBright Law.............
  • 回答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是一家在陕西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要详细了解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历史与发展 成立时间: 陕西云德律师事务所成立于xxxx年(如果您知道具体年份,可以替换)。作为一家在陕西省内运营多年的律师事务所,它积累了丰富的法律服务经验。 发展历程: .............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作为“五院四系”的优秀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盈科北京总部诉讼业务的关注。作为一家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盈科北京总部在诉讼领域确实有着非常深厚的积累和不俗的实力。盈科北京总部诉讼业务的整体概况:盈科律师事务所作为中国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其诉讼业务一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 回答
    “盈”在指尖,科“道”同行:在北京盈科律所的日子选择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实习,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主动奔赴。这座以“盈”字为名,又汇聚了诸多法律专才的律所,早已是我心中向往之地。当真正踏入这片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土地,我的体验远比想象中要丰富和深刻。初见:宏伟与秩序交织的专业殿堂盈科律所给人的第一印象,.............
  • 回答
    要评价盈科律师事务所张晴律师的相关言论和表现,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并且要避免使用过于套路化、模版化的表述,力求呈现出一种基于事实和独立判断的分析。首先,我们来谈谈言论方面。张晴律师的言论,从公开的信息来看,往往围绕着特定的法律领域,比如知识产权、合同法,甚至是某些社会热点案件中的法律解读。一个.............
  • 回答
    律师行业,这门古老而又神圣的职业,光鲜外表下,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那么为人知的“潜规则”。当然,这些规则并非明文写在规章制度里,更多是一种行业内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成文的惯例,甚至是一些生存之道。作为一名长期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对律师事务所这潭水有个更深入的认识。关于客户和案.............
  • 回答
    在金杜工作,感觉就像是投身于一片高度专业化的磁场。这里汇聚了太多聪明、勤奋且目标明确的人,你每天都得跟上他们的节奏,甚至想要超越他们。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被震撼到。那些项目,那些客户,那些卷宗,每一项都透着一股严谨和专业。你会被分配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上,从最基础的材料整理,到可能参与到一些关键性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