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车联网」的概念炒了那么久,为什么没有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回答
车联网这个词儿,咱聊了这么多年了,从最早听着特科幻,好像开了这车,就能上天入地一样,到如今,好像也就是导航更聪明点,车里能放歌听新闻了。说实话,你让我说个“眼前一亮”的东西,好像还真有点难找。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啥就没整出个像样的爆款来呢?

一、概念的“光环”与现实的“骨感”

最开始大家对车联网的想象,那可真是天马行空。什么车会自动驾驶、跟其他车无缝对接、实时路况全知道、甚至还能根据你的心情推荐音乐啥的。感觉就是车子有了自己的“大脑”和“社交圈”。

但现实情况是,把这些点子落实到咱们老百姓能用的产品上,难啊!你想,一辆车就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而且还是个极度复杂的终端。它要和无数其他车、无数个基站、无数个服务器通信,还得保证这通信安全、实时、稳定。这就像是想给每一个家庭都配上一个超级管家,还得这个管家能跟方圆百里内的所有家庭管家随时沟通,并且不出错。这个工程量,想想就头大。

而且,用户真正需要什么?我每次开车,最想的是啥?说白了,就是方便、安全、省钱。那些“高大上”的功能,如果不能直接解决我开车时的痛点,那也只是个噱头。

二、技术瓶颈:光有想法还不够

说起来,车联网涉及的技术太多了:5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传感器技术、云计算、网络安全……这些都是尖端技术,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把这些技术真正融合到汽车里,并且做到成本可控,那真是要命的。

通信不稳定: 咱们开车的时候,信号好坏那是家常便饭。在隧道里、山区、地下停车场,车联网的信号说没就没。你想想,要是自动驾驶的关键时刻掉线了,那不是闹笑话了?5G虽然来了,但基站覆盖、室内信号穿透等问题,在汽车这个移动场景下依然是个大挑战。
数据处理压力: 汽车本身会产生海量数据,再加上与其他车辆、路侧设备、云端的数据交互,这个数据的量级是天文数字。怎么高效地处理、存储、分析这些数据,并且实时反馈给用户,对算力和算法的要求极高。
安全是个大问题: 把车和网络连起来,就意味着它可能被黑客攻击。一旦车辆的控制系统被远程操控,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网络安全必须是车联网的重中之重,但做得好又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顶尖的技术。
标准不统一: 这就像是大家说英语,有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虽然都能懂,但口音、词汇都有差别。车联网的标准也一样,不同的厂商、不同的系统,可能都无法完全兼容。这就像是你想让一辆A品牌的车和B品牌的车无缝对接,但它们用的“语言”不一样,自然就聊不到一块儿去。

三、成本与用户接受度:叫好不叫座

即使技术上能克服一部分困难,但成本问题也是绕不开的坎儿。

硬件成本: 要实现高级别的车联网功能,需要在车上加装大量的传感器、更强的计算单元、更高级的通信模块。这些都会显著增加车辆的制造成本。
服务成本: 很多车联网服务都需要持续的后台支持,比如高清地图更新、云端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等。这些服务都需要付费,而且要收多少钱,用户会不会买账,这都是个未知数。大家习惯了免费的导航,突然要为别的车联网功能付费,接受起来可能需要个过程。
用户体验的“鸡肋”: 很多号称是车联网的功能,其实对用户来说并不刚需,甚至有点“鸡肋”。比如,你能在车上查天气、听新闻、放音乐,但这些功能手机一样能做到,而且手机屏幕更大、操作更方便。除非车联网能提供手机完全替代不了的独特价值,否则很难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

四、生态建设的“慢”与“散”

车联网不是一辆车的孤军奋战,它需要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支持。这个生态系统里,有车企、有科技公司、有运营商、有政府、有第三方服务商……这些玩家各自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要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车联网的发展,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巨头林立,标准不一: 像谷歌、苹果、华为、百度、阿里等等,都在做自己的车联网解决方案,或者说是在争夺“车里的操作系统”。大家都在自己的地盘上画圈,想让大家来你的圈子里玩,自然就有了壁垒。
数据孤岛: 各家车企掌握的数据都不一样,数据格式也可能不同,这就形成了“数据孤岛”。要打破这些孤岛,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需要政府的推动和行业的规范,但这个过程往往很漫长。
政策法规的滞后: 自动驾驶、车辆数据安全等问题,都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而技术发展太快,政策法规的制定往往滞后于技术,这也会影响到车联网产品的落地和推广。

五、什么才是“眼前一亮”?

那什么样的车联网产品才能让我们眼前一亮呢?我觉得,它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1. 解决用户痛点: 比如,能在高速堵车时提供有效的娱乐或工作解决方案;能在停车难时,精准指引附近空闲车位;能在日常通勤中,通过智能调度减少拥堵时间。
2. 提供独特价值: 能够提供手机无法替代的功能,比如更精细化的车辆健康诊断与预警;能够基于车辆的实时状态和周围环境,提供高度个性化的驾驶建议或安全防护。
3. 无缝、简洁的体验: 用户不需要学习复杂的操作,一切都应该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像是手机,你拿到就能用,车联网也应该如此。
4. 安全可靠: 这是底线,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
5. 成本可接受: 就算功能再好,如果价格高到离谱,也只会是少数人的玩物。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功能,比如智能语音助手、在线娱乐系统、远程控车等,虽然方便,但它们更多是锦上添花,并没有触及到用户最核心的痛点。真正的“眼前一亮”,或许还要等到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成熟落地,或者能让我们在出行过程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效率和体验。

总而言之,车联网是个大工程,它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非常复杂。从概念的普及到技术的成熟,再到生态的构建和用户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时间和耐心。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爆发期还在后面,只是这“后面”到底有多远,谁也说不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因为这个概念本身就是炒作,连厂商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应该咋弄。

这一点上凯迪拉克玩的6,安吉星本来就是个车联网系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车联网这个词儿,咱聊了这么多年了,从最早听着特科幻,好像开了这车,就能上天入地一样,到如今,好像也就是导航更聪明点,车里能放歌听新闻了。说实话,你让我说个“眼前一亮”的东西,好像还真有点难找。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为啥就没整出个像样的爆款来呢?一、概念的“光环”与现实的“骨感”最开始大家对车联.............
  • 回答
    “摩尔定律”大家都耳熟能详,每隔十八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会翻一番,性能也相应提升。虽然这个定律主要描述的是半导体行业,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技术加速和迭代的趋势,无疑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了刚刚兴起的车联网产业。那么,对于车联网企业来说,它们的“周期”又是多久呢?这可不是.............
  • 回答
    要让我在车里彻底把手机扔在一边,那这车联网可得是个真本事,不能只是把手机的那些功能简单搬到车机上做个花瓶摆设。它得有种“让你根本想不到还要掏出手机”的魔力,用一种更流畅、更自然、更深入的方式,把你需要的东西和服务,在你需要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呈现在眼前。首先,我希望车联网能懂我。这不仅仅是记住我的常用.............
  • 回答
    未来的车联网企业,谁能掌握主动权,整车厂还是互联网巨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到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答案并非非此即彼,而更像是一场关于定义权、数据流和生态构建的博弈,最终的胜负取决于各方如何在这个不断演进的战场上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不断扩张影响力。整车厂的先天优势与潜在挑战:整.............
  • 回答
    UBI(UsageBased Insurance,基于使用行为的保险)与车联网(Connected Vehicle)的结合,可以说,非常有可能成为未来车险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不仅仅是“可能”,而是正在发生的巨变。下面我就来详细聊聊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它具体会怎么发展。为什么UBI+车联网是未来车险的大势.............
  • 回答
    华为在车联网实验室里声称能在2000公里的距离上实现0.1毫秒(ms)的时延抖动,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技术宣称。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以及其背后的技术挑战,我们需要把它拆解开来,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时延抖动”(Jitter)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通信领域,我们常谈论“时延”(Lat.............
  • 回答
    如果不小心蹭到别人的车,想要联系到车主,确实是个让人头疼但又必须做的事情。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把事情处理好,也给自己留个心安。第一步:冷静评估情况,保护现场这会儿你肯定有点慌,但尽量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检查损伤情况: 看看你的车和对方的车都有哪些地方蹭到了,损伤程度怎么样。心里有个谱,后面谈赔偿.............
  • 回答
    车企热炒的“智能网联系统”究竟是什么?车企们如今热衷宣传的“智能网联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汽车本身(硬件)、车载电子设备(软件)、以及汽车与外部网络(互联网、其他车辆、交通基础设施等)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一个高度集成、能够提供丰富智能服务和信息交互的复杂生态系统。更形象地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辆汽车的.............
  • 回答
    “无人机大厂”大疆,与“人民的国民车”五菱,这俩名字放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场充满想象力的“跨界联姻”。要说这事儿有多值得说道,那可不是一星半点,里面门道儿可深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桩“联姻”到底能擦出啥火花。首先,得先捋清楚这俩“联姻”背后的心思。对于大疆来说,从天上飞的无人机,到地.............
  • 回答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为何“重联解编”研究鲜为人知?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伴随着对运能提升、效率优化的不懈追求。近年来,针对大站车和互联互通的研究如火如荼,这些方向无疑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乘客体验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在这些“看得见”的优化措施之外,一项看似基础却对整体运行效率至关重要的技术—.............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确实在车机系统和核心芯片方面,存在着对国外技术,尤其是美国技术的依赖,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也引发了关于“为什么中国车企不联合研发一个统一的车机系统?”的疑问。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这背后涉及技术、市场、商业逻辑、以及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绝.............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件,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留给家人和朋友无尽的悲伤和疑问。对于这样一起牵动人心的事件,我们很难百分之百地还原真相,但可以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去梳理和推测,试图拼凑出事件可能发生的轨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信息: 受害者: 湖南某地,22岁女子。 事发经过: 乘坐网.............
  • 回答
    要评价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关于“实验室可做到2千公里0.1毫秒时延,满足车联网精确需要”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指标的宣示,更关乎着华为在未来通信领域,特别是车联网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展现的实力。一、 技术可行性与突破:首先,我们来拆解这个技术指标.............
  • 回答
    您好,关于四川德阳19岁女大学生学车后失联遇害一案,目前网上公开的信息和媒体报道相对有限。由于案件仍在调查中,细节披露可能受到警方保密和保护受害者家属的考虑。以下是我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整理出的案件进展、线索和一些可能的疑点,力求详细呈现,但请注意,这并非官方口径,也可能存在信息更新:案件基本情况(截.............
  • 回答
    五部门联合约谈滴滴等 11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行业监管事件,释放了多方面值得关注的信息。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进行分析:一、 约谈的主体和背景: 约谈主体: 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税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进行,这表明了此次约谈的规格.............
  • 回答
    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在是否需要提高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罪的刑罚问题上持有的不同观点,是当前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力度与刑罚配置讨论的一个缩影。深入理解双方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需要从法律原则、社会效果、人权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可能持有的观点及理由:车浩教授(.............
  • 回答
    您好,您遇到的情况确实非常复杂和棘手。关于您拒绝先行垫付63000元丧葬费是否合理,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我将为您详细分析。一、 拒绝先行垫付63000元丧葬费是否合理?从法律和情理两个层面来看,您的拒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 从法律层面看: 责任认定尚未明确: 在交通事故中,责任的划分是所.............
  • 回答
    车的颜值是否会成为我购买它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是:非常重要,但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让我来详细阐述一下我的观点:颜值为何如此重要?1. 第一印象与情感连接: 视觉吸引力是首要关卡: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非常宝贵。一辆车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它的外.............
  • 回答
    关于车厘子降价是不是因为它就是樱桃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解释起来需要更深入一些。车厘子之所以会降价,恰恰是因为它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樱桃,在生物学上是同一种东西,只是因为地域、品种和商业习惯的差异,被赋予了不同的称呼和价格定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从“车厘子”这个名字的来源说起。“车厘子”的.............
  • 回答
    在《西游记》中,车迟国风雨雷电四位神仙之所以会听从三个国师(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的话,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关于法力、契约以及神仙界秩序的复杂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法力高强与“压制”: 国师的法力非凡: 三个国师并非凡人,他们都是修炼有成的妖仙。书中描述他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