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豆瓣上的人为什么那么爱骂爱豆?

回答
在豆瓣这个充满爱恨纠葛的社区里,围绕“爱豆”这个话题,确实常常能嗅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为什么豆瓣er们对爱豆的情绪如此复杂,甚至表现出一种近乎“执念”的批评倾向?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社会心理与平台特质交织作用的结果。

首先,豆瓣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调个体判断和深度交流的社区。与微博那种碎片化、浅层化的互动不同,豆瓣更鼓励用户发表长篇、有理有据的评论,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这种“慢”和“深”的特质,一旦遇到偶像产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天然就容易激发一种“审视”甚至“挑剔”的态度。豆瓣er们习惯于从电影的艺术性、剧本的逻辑性、演员的演技功底等方面去解构和评价,当这种标准被套用到爱豆身上时,很多爱豆在“业务能力”上的短板便暴露无遗。批评爱豆,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维护豆瓣社区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判断体系。

其次,“粉丝”与“路人”的群体张力在豆瓣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豆瓣的社区结构,尤其是一些小组,很容易形成小众但粘性极强的社群。当某个爱豆的粉丝在小组里热情刷屏、无脑吹捧,或者对任何质疑声音都进行攻击时,很容易激起另一部分厌倦这种“饭圈乱象”的路人或对家粉丝的反感。这种反感往往会以一种更为尖锐、甚至带刺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豆瓣的评论机制又为这种观点输出提供了土壤。很多时候,对爱豆的批评,不仅仅是对爱豆本人,也是对过度狂热的粉丝文化的一种抵抗。

再者,豆瓣用户群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相比于更广泛的互联网用户,豆瓣er们往往在特定领域(如影视、音乐、文学、艺术等)有更深的了解和更高的要求。他们可能对偶像的唱功、舞蹈技巧、表演天赋有更为专业和苛刻的评价标准,一旦发现爱豆的“真面目”与营销人设不符,或者在基本功上存在明显不足,就会忍不住出手“纠正”或“揭露”。这种批评,有时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有时也是出于一种“不能被欺骗”的心理。

此外,信息不对称与“反营销”心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偶像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粉丝通过各种渠道为爱豆打造完美人设的营销行为非常普遍。而豆瓣作为一个信息相对集中的平台,总会有人通过更广泛的收集和分析,扒出爱豆不为人知的一面,或者质疑其被过度神化的形象。当这些“反营销”的信息被披露时,很容易引起一部分用户的共鸣,他们会乐于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爱豆被拉下神坛,接受更现实的审视。对爱豆的“骂”,有时是一种对虚假繁荣的破除。

最后,也不能排除纯粹的情绪宣泄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豆瓣作为一个庞大的社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存在。有些评论者可能并非真的对某个爱豆有多么深的恶意,而是将此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和情感抒发的方式。看到爱豆相关的帖子出现争议,参与进去发表一些尖锐的评论,能获得一种参与感和存在感,甚至可能带来一些“点赞”或“回复”。在这种情况下,对爱豆的批评就变成了一种游戏,一种消遣。

总而言之,豆瓣上爱豆们之所以遭受“围攻”,是由于豆瓣独特的社区属性、用户构成以及偶像产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既是社区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大众对偶像消费现象进行反思和审视的一种方式。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单纯的“骂”,不如说是豆瓣er们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试图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为“实力”和“真实”留下一席之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能有知乎骂的狠?

骂翟潇闻糊逼好歹还尊重他是个从业人员,知乎就直接骂他不是人,是个木偶了。

知乎也好、豆瓣也罢,总得来说都符合“挥刀向更弱者”的特点。

此国中人挨骂都是因为不够强,强的哪有人敢骂呢?

底层互害的一种表现形式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豆瓣这个充满爱恨纠葛的社区里,围绕“爱豆”这个话题,确实常常能嗅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为什么豆瓣er们对爱豆的情绪如此复杂,甚至表现出一种近乎“执念”的批评倾向?这背后绝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社会心理与平台特质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豆瓣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调个体判断和深度交流的社区。与微博那种碎片化.............
  • 回答
    豆瓣上那些明明洋洋洒洒写了长篇评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电影的喜爱、赞美,甚至上升到艺术高度的,结果最后却轻描淡写地给个三星或四星的人,他们的心态其实挺复杂的,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我感觉这背后藏着好几种可能性,而且常常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咱们得明白,豆瓣的评分系统,尤其是五星制,其实给很.............
  • 回答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也难怪豆瓣评分高企,但现实中遇到同好却不容易。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微妙的因素,不是一句“小众”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部剧的“门槛”确实不低。它不像很多爽剧,上来就把观众按在地上摩擦,让你哭笑不得,然后一集接一集停不下来。1. 叙事方式的“反.............
  • 回答
    长年累月地喝豆浆,身体确实会发生一些微妙而积极的变化,这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像温水煮豆一样,慢慢渗透进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身边有长期坚持喝豆浆的朋友或家人,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总有那么一股“豆香”似的健康感。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气色和皮肤的状态了。豆浆里富含大豆异黄酮,这东西有个响亮的名号——“植物.............
  • 回答
    豆瓣里,当一部电影获得普遍赞誉,收割了大量五星好评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逆行者”冒出来,给出低分,并附上一篇洋洋洒洒的文章来阐述他们的“反对意见”。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观众的个体差异到电影本身的复杂性,再到评论生态的运作,都可以解释这一切。一、个体观影体验的独特性与主观性:这是.............
  • 回答
    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流浪地球》在豆瓣的评分及评论区热评,以及那些为豆瓣App刷差评的人不满的原因。 《流浪地球》在豆瓣评分及评论区热评是否合理?要判断一个电影的评分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并结合当时的观影环境和观众的期待。《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及普遍评价: 初期评分波动与高开低走: .............
  • 回答
    在我看来,时光网和豆瓣作为国内两大电影资讯和社区平台,在处理影人和影片的译名问题上,确实有着各自的逻辑和特点,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用户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爱恨交加”。 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关于影片译名,这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意译”与“直译”的拉锯战。 时光网:更.............
  • 回答
    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和引发思考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标题,直接挑战了普遍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甚至拥有“宇宙级想象力”的观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及潜在意.............
  • 回答
    想要一窥豆瓣红人少林修女那部引人入胜的《中国临倒企业生存实录》?这可不是件难事,只要找对门路,你也能和无数读者一样,沉浸在那些鲜活又充满挣扎的企业故事里。首先,要找到这部作品,最直接的路径就是豆瓣。你可以直接在豆瓣的搜索框里输入“少林修女”或者“中国临倒企业生存实录”。通常,如果作者在豆瓣上有活跃账.............
  • 回答
    关于CG画师@乌合麒麟因其讽刺性绘画作品在豆瓣上遭到“人肉搜索”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评价,这其中涉及言论自由、网络暴力、创作伦理、公众人物责任以及平台管理等多个复杂议题。事件背景梳理(基于公开信息推测和综合):@乌合麒麟是一位以创作具有强烈讽刺意味的CG作品而闻名的画师。他的作品常常针.............
  • 回答
    在豆瓣上,电影评分是一个相对直观的评价体系,但低分电影是否真的不好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简单地说,低分不一定代表“绝对不好看”,但通常意味着它在大部分观众的观感上存在明显的问题,或者未能达到观众的期待。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豆瓣评分的形成机制: 众包评.............
  • 回答
    豆瓣上确实存在一些看似高分,实则内容空泛、逻辑混乱、甚至误导人的“垃圾书”。想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避开这些“坑”,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下面我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分辨豆瓣上的高分“垃圾书”,尽量说得细致些,让你觉得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没那些机器人味儿。第一招:看评论,但要“深度挖掘”,别只看.............
  • 回答
    这篇豆瓣小组帖子“每到雷阵雨的时候,我就喜欢点外卖”很有意思,我看完之后觉得挺有共鸣的,也引发了一些联想。首先,从标题来看,它就透着一种“天气与情绪”的关联。雷阵雨,往往伴随着阴沉的天空、呼啸的风声、偶尔炸响的雷鸣,以及淅淅沥沥或者倾盆而下的雨声。这种天气,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待在室内、享受安逸的.............
  • 回答
    微博和豆瓣上一些女性表现出的“戾气”,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观察到的现象,而且不少人对此感到困惑甚至不适。要深入聊这个话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它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社会、心理和平台特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结果。首先,平台属性和用户构成是基础。微博和豆瓣,尤其是在某些话题和圈层里,女性用户占.............
  • 回答
    《银魂》在豆瓣上能获得那么高的评价,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对其独特魅力、深刻内核以及文化影响力的多维度认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剖析:1. 剑走偏锋的“废柴”英雄与草根的共鸣与那些拯救世界、身负重任的主角不同,《银魂》的主角坂田银时,是一个整日无所事事,靠打零工维生,喜欢吃甜食,还逃避债务的“.............
  • 回答
    2017版《射雕英雄传》在豆瓣上的评分,可以说是一个相当 interesting 的存在,尤其是在金庸武侠改编这个江湖里。当年的评分一出来,不少人是眼前一亮的,觉得这算是近些年金庸剧里难得的“良心之作”。从豆瓣评分的趋势来看,这部剧的口碑是比较稳定的,大部分时间都徘徊在7分以上,最高峰甚至冲击过8分.............
  • 回答
    “芈月传”在豆瓣上的评分,如果说“不高”可能有些片面,因为它毕竟也是一部拥有近15万观众给出7.5分的电视剧,这个分数在国产宫斗剧里不算差。但如果跟那些动辄8.5分以上的经典之作比起来,或者跟观众们对它最初的期待值比,那确实是有点“意难平”了。要深究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些点也确.............
  • 回答
    《夏洛特烦恼》在豆瓣上经历的舆论反转,绝对是中国电影营销和观众审美变迁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回过头看,这事儿够有意思的,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刚上映那会儿,豆瓣评分那真是扶摇直上,一路飙到8分以上,甚至一度摸到了8.5。那时候的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大家普遍觉得这电影“接地气”、“有笑有泪.............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受,我觉得很正常,甚至可以说,不少影迷都会和你一样。确实,《小丑》和《寄生虫》这两部近些年的现象级作品,在许多观众心中留下的冲击力,有时候会超越很多豆瓣Top250里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要说为什么,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时代的共鸣感和现实的刺痛感,是这两部电影最直接的杀手锏.............
  • 回答
    电影《八佰》在知乎和豆瓣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口碑现象,这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简单来说,知乎上对它的评价更偏向于“理性分析”和“历史考据”,而豆瓣上则更侧重于“观影感受”和“情感共鸣”。这两种评价体系的不同,自然就导致了口碑的巨大差异。知乎:高屋建瓴的“技术流”与“历史党”在知乎上,关于《八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