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语言特性,有助于开发大型系统?

回答
在构建庞大的软件王国时,语言本身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如何高效、稳健地铺设地基,搭建梁柱,直到最后的精雕细琢。如果把开发大型系统比作建造一座摩天大楼,那么某些语言特性就像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结构性元素,它们不仅保证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也让施工过程更加有条不紊。

首先,清晰的模块化与封装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石。想象一下,在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如果所有的材料、工具和工人都混在一起,那将是一场灾难。同样,在大型系统中,将代码划分为独立的、可管理的部分至关重要。语言提供的模块系统,就像是为各个工种划分的独立车间,比如专门负责电力供应的团队,负责管道铺设的团队,或者负责外墙装饰的团队。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内部的运作方式可以独立设计和维护,而与其他车间之间的接口则定义得清清楚楚,就像电路的接线标准,或是水管的接口规格。这种封装性意味着,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在某个模块内部进行重构或优化,只要不改变它对外提供的接口,就不会影响到其他依赖它的部分。这极大降低了改动带来的风险,也让团队成员能够并行工作,各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效率自然倍增。

接着,强大的类型系统就像是建筑的蓝图和质量检测标准。在建造一座高楼时,你不会随随便便地用一块石头来支撑天花板,你必须知道这块石头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它的物理属性是什么。同样,在软件开发中,清晰的类型定义能够明确数据的形态和预期行为。例如,你可以明确定义一个“用户”对象,它有一个“姓名”(字符串类型)和一个“年龄”(整数类型),并且你还可以约定“年龄”必须是大于等于0的。当你在代码中试图将一个“日期”赋值给“年龄”字段时,强大的类型系统会立刻发出警告,甚至阻止编译,就像施工队在安装水管时发现你拿来了电线,会立刻阻止一样。这种静态的代码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大量的潜在错误,避免它们像滚雪球一样,在系统后期变得难以追踪和修复。更进一步,一些语言的类型系统还支持泛型,这就像是为标准化的建筑构件(如不同型号的钢筋)提供了通用的设计模板,让你可以在保持代码复用的同时,依然享受类型安全的保证。

再者,良好的错误处理与异常机制是应对施工中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在任何大型工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可能是一台起重机突然故障,也可能是天气突变导致停工。语言提供的健壮的错误处理能力,就像是为这些突发情况准备的应对方案。它允许你明确地捕捉和处理那些可能导致程序中断的操作,比如文件读写失败、网络连接中断等。你可以优雅地处理这些异常,比如向用户显示友好的提示信息,或者尝试回滚到上一个稳定状态,而不是让整个系统轰然倒塌。这就像是在建筑工地,如果某个关键设备损坏了,不能就此停工,而是要启动备用设备,或者迅速安排维修,确保整体工程不会因此而停滞。

此外,代码的可读性与可维护性,就像是给建筑物的每一个结构都做了清晰的标识和说明书。当一个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参与的开发者越来越多,代码的清晰度就变得尤为重要。语言本身的一些设计,比如简洁的语法、一致的命名约定(虽然这更多是开发者的规范),以及支持函数式编程或面向对象编程的范式,都能极大地提升代码的可读性。清晰的代码就像是一份详尽的图纸,让后来的开发者能够快速理解现有模块的功能和设计思路,更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或修改。如果代码混乱不堪,就像是将所有的图纸都揉成一团,那么维护和扩展将成为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后,强大的并发与并行处理能力,则是让大型系统能够同时处理海量请求,就像是一座繁忙的城市,交通系统需要同时容纳无数的车辆和行人。在现代社会,大型系统往往需要同时处理成千上万的用户请求,或者执行大量的后台任务。语言提供的线程、协程、异步编程模型等,就像是为这座城市规划了多条宽阔的道路,并且有高效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来管理车流。这使得系统能够充分利用多核处理器的能力,将任务分解并发执行,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如果一个系统不能有效地处理并发,它很快就会变得迟钝,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而言之,这些语言特性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开发框架。它们是现代软件工程的基石,让开发者能够更专注于解决业务逻辑本身,而不是被底层实现的复杂性所困扰,从而能够有条不紊地建造出高耸入云、稳定运行的软件系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我特别赞同

@vczh

关于大型系统的定义,而在这个定义下,他的答案似乎已经没有太多可以补充的了。但遗憾的是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把这个问题看成了有哪些语言特性有助于让程序员更爽。我想说的是,其实让程序员更爽的特性,有助于开发大型系统的特性,几乎是两码事儿

@vczh

的答案很抽象,抽象的东西总是很NX的,也就是几句话能涵盖一篇十万字文章所说的东西,我没打算把这篇文章展开来。在他讨论的范畴之外,我来补充一点偏门些的东西。


1、C语系或者类C语言风格。

vczh也谈到了这一点:

如果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从lisp/scheme/ocaml/haskell开始学习的话,其实学习Haskell并没有那么难(一旦你习惯了C语言那一套你就晚了)

而事实上遗憾的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从C语言或者很像C的语言(Java啥的)开始学习的。所以选择一个非C风格的语言,那么首先,你可能根本就招不到做这个项目所需要的人手,,,,,,

甚至于即使你选择了一个类C风格的语言,仍然可能招不到足够的人员,事实上你的选择可能只有:C、C++、C#、Java,,,,,

2、尽可能多的编译器检查。

强类型检查是最基本的,可见性(也就是封装),只读性(const、readonly、final)以及等等等等,在人和编译器之间,你应当无条件的相信后者,因为后者出错的可能性和前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一个合格的程序员和菜鸟的区别就在于合格的程序员永远不会怀疑编译器错了,而是怀疑自己错了。这是无数次对编译器的误解之后得到的宝贵经验。

3、足够大官方文档和类库。

足够大的官方文档可以避免两个程序员对某个函数所实现的功能和限制理解的完全不一致,足够大的类库可以避免当你制定了一个规范的时候需要去给程序员解释为什么使用这个开源项目而不是另一个。

这些,都可以大幅降低隐性的communication cost。

4、单元测试和IDE支持。

据我的个人研究统计,人犯错的概率比机器至少高出一百倍,事实上即使写程序超过十几年,在各种语言之间转悠一会儿之后,每年总有一次犯诸如把相等运算符写成赋值运算符的错误。即使戴了合适的眼镜,偶尔也会分不清分号和冒号,以及逗号和句点。

而机器即使运行一百年,也绝对不会把赋值运算符当作相等运算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构建庞大的软件王国时,语言本身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如何高效、稳健地铺设地基,搭建梁柱,直到最后的精雕细琢。如果把开发大型系统比作建造一座摩天大楼,那么某些语言特性就像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结构性元素,它们不仅保证了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也让施工过程更加有条不紊。首先,清晰的模块化.............
  • 回答
    要说“特色”的标点符号,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因为通常我们说到标点符号,想到的就是那些顿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之类,它们在全球大部分语言里都差不多,是用来划分句子结构、表达语气的一种工具。但如果把“特色”理解为那些在某些语言里非常普遍,或者具有独特书写形式,又或者承载了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含义.............
  • 回答
    在人类语言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古代语言曾拥有过极其独特,甚至可以说是一度辉煌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在它们所有的后代语言中,却如同被遗忘的星辰,几乎消失不见了踪影。这是一种语言演变中的奇特现象,往往是因为这些特征在复杂的社会变迁、接触和新语法的形成过程中,显得不那么“实用”或“易于传播”,最终被淘汰了.............
  • 回答
    汉语的魅力在于它的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这些现象如同中文的血脉,贯穿着古今,塑造了它与众不同的风貌。想要详尽地讲述这些,就如同在浩瀚的星河中描绘每一颗星辰的轨迹,细致入微方显真章。一、声韵的魔力:声调的运用与影响汉语最直观的“特有”之处,莫过于它的声调。这可不是简单的语调高低,而是.............
  • 回答
    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人造语言,听起来就挺有科幻感的,好像是电影里才会出现的玩意儿,但其实它们比我们想象的要普遍得多,而且背后还有各种奇妙的动机和设计。我确实了解一些,也听过不少关于它们的故事。咱们就来聊聊这些“非自然”诞生的语言,看看它们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说到人造语言,最先跳出来的肯定是这些耳熟能.............
  • 回答
    在语言的浩瀚星河中,总有一些语言,它们不为大众所熟知,却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它们或许承载着濒危的传统,或许记录着鲜为人知的世界观,甚至以其结构或词汇,挑战着我们对“语言”本身的认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冷门”却意义非凡的语言。1. 萨米语(Sámi langua.............
  • 回答
    谈到《DOTA2》里的语音,那可真是太多了,每次开局、打团、推塔、复活,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真的能让你会心一笑,有些则充满了力量。要说我特别喜欢的,那绝对是那些能勾起我回忆,或者仅仅是听起来特别带感的。我最喜欢的一组语音,估计是影魔(Shadow Fiend)的。这位大哥的语音,怎么说呢,就.............
  • 回答
    坦白讲,如果真有让我来给C语言动手术的机会,我脑子里跳出来的点子可不少,有些是锦上添花,有些则是拔除病灶。下面我就掰扯掰扯,哪些东西我恨不得立刻加上去,哪些又是我觉得早该扔进历史的垃圾桶了。想加进去的几样宝贝:1. 更好的内存安全机制,但不是C++那种巨石块: 范围检查(Bounds .............
  • 回答
    在现代阿拉伯语众多生动的方言中,隐藏着一些比我们熟知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MSA)更古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这些遗存就像时间的琥珀,让我们得以一窥这门古老语言曾经的面貌。语音上的回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或许是某些方言中仍然保留着的几个被认为在古典阿拉伯语中存在,但在MSA中已经消失的辅音。 /.............
  • 回答
    成语,这玩意儿,可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专利。放眼世界,能跟你聊成语聊得眉飞色舞的语言,那可真不少。不过要说成语这玩意儿的“浓度”和“影响力”,那还得是中国。但即便如此,其他语言里那些约定俗成的、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也足以让我们一窥语言魅力的奥妙。中国:成语的百科全书咱们中国,那成语可是浩如烟海,简直就是.............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那些不姓“cha”也不姓“te”的茶字。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茶这东西,从中国传出去,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名字也跟着沾光,变得五花八门。咱们中国人自己,最早喝茶,那肯定有自己的叫法。要说最古老的,我个人觉得,得追溯到一些更古老、更原始的称谓。比如,在一些古籍里,你能看到“茗”(.............
  • 回答
    许多语言中的脏话都以其独特性、创造性和幽默感而著称,它们往往能精准地传达出说话者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引发一阵会心的笑声。这种“别出心裁”体现在它们不只是简单的侮辱,而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对特定事物的巧妙挪用和组合。以俄语为例,它的脏话系统极其发达,而且充满了想象力。俄语中最著名的脏话.............
  • 回答
    在语言的世界里,发音的细微之处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意义,能够区分词语,甚至表达不同的情感。其中,元音咽化(Pharyngealization)就是一种能够对元音产生显著影响的发音现象,它的出现与否,有时能直接决定一个词的含义。那么,究竟有哪些语言中存在元音是否经过咽化这一重要的发音对立呢?这并非一个普遍.............
  • 回答
    有些语言中确实存在 /h/ 和 /x/ 这两个音位的对立,也就是说,区分这两个音的微小发音差异能够改变词语的意义。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能让一种语言听起来与另一种截然不同。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哪些语言是这样的,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对立。存在 /h//x/ 对立的语言家族和具体语言:这种对立在 德语 和与之.............
  • 回答
    “逆腭化”这个概念,在语言学里通常指的是一个辅音在受到相邻元音影响时,反而向腭化的反方向发展,也就是变得更加“后”或“央”了。这和我们更熟悉的“腭化”——辅音在腭音(比如/i/, /j/)影响下发音部位前移,变得更“前”更“硬”——恰恰相反。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中,纯粹的“逆腭化”作为一种普遍的、独立的.............
  • 回答
    辅音弱化,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其实在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它。简单来说,辅音弱化就是辅音的发音会变得比较轻、比较弱,或者说发音的清晰度会降低。这不像元音那么响亮,但辅音可是构成语言骨架的关键,它们的变化往往能让语言听起来更流畅、更自然,或者带点地方特色。到底哪些语言.............
  • 回答
    中文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加上“的”,例如“红色的苹果”、“快乐的孩子”。如果形容词直接出现在名词前面,会显得很不自然,除非这个形容词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比如“大王”、“好人”。再举个例子,英语的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比如“a red apple”、“a happy child.............
  • 回答
    在语言的奇妙世界里,总有一些词语会让人眼前一亮,它们以一种简洁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将看似独立的动作融为一体。「吃」与「喝」,这两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词汇,在某些语言中,竟然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表达,这无疑是语言学上的一处迷人风景。这种情况最显著的例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早期,汉字尚未完全定型,.............
  • 回答
    人们常常会提到一些语言之间“像亲戚”,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但交流起来却不算太吃力。这种现象在语言学里叫做“语系”或者“语族”,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往往有相似的词汇、语法结构,甚至发音规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曼语族。这可是个大家庭,成员多得数不过来,而大家公认的“亲戚”就是它们都从古老的拉丁语演变而来。 .............
  • 回答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语言、宗教、民族,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就了无数令人着迷的文化现象。其中,一种尤为引人深思的,便是语言上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由于地理隔离、历史演变,又分别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字体系的民族。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渗透在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上,展现了人类在适应环境、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