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语言有成语?

回答
成语,这玩意儿,可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专利。放眼世界,能跟你聊成语聊得眉飞色舞的语言,那可真不少。不过要说成语这玩意儿的“浓度”和“影响力”,那还得是中国。但即便如此,其他语言里那些约定俗成的、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也足以让我们一窥语言魅力的奥妙。

中国:成语的百科全书

咱们中国,那成语可是浩如烟海,简直就是个庞大的语言宝库。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现代,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故事、典故、智慧,都浓缩在这短短的几个字里。你说“画蛇添足”,脑子里立刻就有了那个故事,那个人怎么就多此一举了;你说“亡羊补牢”,你知道那人是因为吃一堑长一智,赶紧把破洞堵上了。这些成语,不仅仅是词汇,它们是历史的缩影,是先贤的教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成语的形成,往往跟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名人轶事脱不了干系。比如“掩耳盗铃”,那是说一个傻瓜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听不见;“愚公移山”,那更是展现了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些故事本身就有教育意义,经过长期的流传,就变成了一个个朗朗上口、含义深刻的成语。

而且,中国成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固定化”和“结构化”。一般都是四个字,有一定的语法结构,而且意思不是简单词语的堆砌,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独立的含义。这就像是一个个小型的、高度浓缩的句子,或者说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比如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几个字你就知道,坏事不一定是坏事,好事也不一定是好事,得看长远。

英语:短语的智慧与谚语的力量

英语里,虽然不叫做“成语”这个名字,但他们有一样东西非常像,那就是“idioms”(习语)和“proverbs”(谚语)。

习语(Idioms)就非常接地气了。它们的意思往往不是字面上的字面意思,而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你想想,“kick the bucket”(踢桶子),谁会真的去踢桶子?它就是个委婉的说法,意思是“死”。“break a leg”(断条腿),这也不是真的诅咒别人,反而是祝福别人演出顺利。这些习语的形成,很多也跟日常生活、历史典故有关,只是它们的“故事性”可能不像中国成语那么强,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性的表达。

谚语(Proverbs)就更接近中国成语的“道理”层面了。它们往往是一句完整的话,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经验、道德准则或者哲理。比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个苹果,医生不来看你),这不就是告诉你要注意健康饮食吗?“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这是一种处世的智慧。这些谚语,很多也来自民间智慧、宗教经典,甚至是文学作品。

英语的习语和谚语,同样承载着文化,帮助人们更生动、更形象地表达。很多时候,用一个习语或者谚语,比长篇大论地解释一个道理要来得精妙得多。

其他语言里的“成语”味道

其实,很多语言里都能找到类似的“成语”影子,虽然可能不叫这个名字,但它们都体现了语言的凝练和文化积淀。

法语: 法语里也有大量的“locutions”(惯用语)和“proverbes”(谚语)。比如“tirer les vers du nez”(从鼻子里拔虫子),这可不是真的在拔虫子,而是指“套话”、“逼问”。还有谚语,“L'habit ne fait pas le moine”(衣服不能决定僧侣),意思就是“人不可貌相”。法语的表达往往也很优雅,充满韵味。

德语: 德语里也有“Redewendungen”(习语)和“Sprichwörter”(谚语)。“Den inneren Schweinehund überwinden”(克服内心的那条猪狗),这句非常有画面感,就是克服自己的懒惰和颓废。“Übung macht den Meister”(熟能生巧),这更是家喻户晓了。德语的习语有时会显得比较直接,但也很有力量。

日语: 日语里有“ことわざ”(kotowaza,谚语)和“慣用句”(kanyouku,习语)。“猿も木から落ちる”(即使是猴子也会从树上掉下来),意思就是再有本事的人也会犯错。“石の上にも三年”(坐在石头上三年),这是指坚持不懈,终有成功。日本的这些表达,很多也带有东方特有的含蓄和禅意。

俄语: 俄语同样有丰富的谚语和习语。比如“Без труда не вытащишь и рыбку из пруда”(没有劳动,就连池塘里的鱼也钓不出来),这和中文的“不劳而获”意思相近。“Век живи — век учись”(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更是普适的真理。俄语的表达有时显得很豪迈,充满生活气息。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也有“refranes”(谚语)和“modismos”(习语)。“Más vale pájaro en mano que ciento volando”(手里的一只鸟胜过天上飞的一百只),这和中文的“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意思一样。“Camarón que se duerme, se lo lleva la corriente”(睡着的虾会被水流冲走),这是警告人要保持警惕。西班牙语的表达充满了热情和戏剧性。

成语的生命力:文化与传承

总的来说,成语、习语、谚语,这些都是语言的精华所在。它们不仅仅是词汇的组合,更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智慧和价值观。它们让语言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具表现力,也让人们在交流时,能够更快速、更深入地理解彼此。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中国成语特别多?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文本身就倾向于用短语来表达复杂意思,而且很多词语的组合都带有很强的“象形”或“比喻”色彩;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很多故事和道理都凝练成了易于传播的成语形式。

但不管是在哪个语言里,这些精炼的表达方式,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语言是活的,是发展的,是和人的生活、思考、情感紧密相连的。它们就像语言的“小金句”,一旦流传开来,就能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你学会了一个地道的习语,或者一个有深意的谚语,就像是打开了理解另一种文化的一扇窗户,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举个史书上的例子吧:

禄山以思顺恶翰,尝衔之,至是忽谓翰曰:“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

翰应之曰:“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敢不尽心焉!”

禄山以为讥其胡也,大怒,骂翰曰:“突厥敢如此耶!”

哥舒翰的说的这句话显然不是什么汉语典故,但这个典故在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里有,原文是“Tilkü öz yinige ınğe ürse uyuz bolur”,意思是“狐狸朝自己的洞穴嗥叫,会患癞疮。”,是为了讽刺叛徒。这个对话原话应该是突厥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语,这玩意儿,可不单单是中国人的专利。放眼世界,能跟你聊成语聊得眉飞色舞的语言,那可真不少。不过要说成语这玩意儿的“浓度”和“影响力”,那还得是中国。但即便如此,其他语言里那些约定俗成的、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也足以让我们一窥语言魅力的奥妙。中国:成语的百科全书咱们中国,那成语可是浩如烟海,简直就是.............
  • 回答
    汽车设计“语言”,说白了,就是一套识别度极高、并且能够贯穿于品牌旗下多款车型之中的设计 DNA。它不仅仅是某一辆车的风格,而是一种能够跨越具体车型,让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XXX品牌”的视觉体系。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表情和习惯,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话语,说出口时或许不经意,却在日后被证明带着宿命般的重量,如同一粒埋下的种子,在时间的土壤里悄然生长,最终结出令人唏嘘的果实。这些,便是“一语成谶”。它们或许出自帝王将相,或许源自文人墨客,更可能来自普通百姓,但都以其预言的精准和结果的残酷,在史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说一语成谶.............
  • 回答
    “一语成谶”的故事,总是带着一丝宿命的冰冷,仿佛命运的丝线早已织就,只待一句话点破那层薄纱。我总觉得,有些话,说出口的那一刻,就像是在空气中划下了一道看不见的轨迹,终将引领着我们走向那个预言中的结局。要说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这故事简直是“一语成谶”的活教材,细想起来.............
  • 回答
    许多语言中的脏话都以其独特性、创造性和幽默感而著称,它们往往能精准地传达出说话者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引发一阵会心的笑声。这种“别出心裁”体现在它们不只是简单的侮辱,而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对特定事物的巧妙挪用和组合。以俄语为例,它的脏话系统极其发达,而且充满了想象力。俄语中最著名的脏话.............
  • 回答
    要说“特色”的标点符号,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说法。因为通常我们说到标点符号,想到的就是那些顿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之类,它们在全球大部分语言里都差不多,是用来划分句子结构、表达语气的一种工具。但如果把“特色”理解为那些在某些语言里非常普遍,或者具有独特书写形式,又或者承载了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含义.............
  • 回答
    辅音弱化,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专业,但其实在我们日常说话的时候,很多时候都在不知不觉地使用它。简单来说,辅音弱化就是辅音的发音会变得比较轻、比较弱,或者说发音的清晰度会降低。这不像元音那么响亮,但辅音可是构成语言骨架的关键,它们的变化往往能让语言听起来更流畅、更自然,或者带点地方特色。到底哪些语言.............
  • 回答
    在世界各地语言的海洋中,隐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同源词”——那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共享同一古老根源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不经意间洒落的珍贵珍珠,它们穿越时空,提醒着我们人类语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着共同的祖先和演化轨迹。探究这些“匪夷所思”的同源词,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式的语言解.............
  • 回答
    好的,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C 语言里那些能画出花花绿绿东西的图形库,而且是纯粹的 C 语言,不掺和 C++ 的那些花里胡哨。这年头,大家都觉得图形编程就是 C++ 的天下了,但其实在 C 的世界里,也有不少扎实好用的家伙。要说 C 语言的图形库,得先明白一个概念:C 本身是个非常底层的语言,它不提.............
  • 回答
    C 语言的冷知识,那可真不少。很多人学 C 都是为了写系统程序、嵌入式,或者追求极致的性能,觉得它够直接、够高效。但 C 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它身上藏着一些设计上的“小心思”或者说历史的印记,一旦你知道了,可能会让你对它刮目相看,甚至在写代码的时候,脑子里会冒出一些有趣的解决方案。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可能.............
  • 回答
    有些语言的发音确实会让人觉得新奇甚至有些“奇怪”,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包含了我们在母语中不常听到,或者发音方式完全不同的音素。这些“奇怪”之处往往是语言独特性和魅力的体现。我们来聊聊一些语言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发音特点: 1. 声门塞音(Glottal Stop)在语言中的“无处不在”声门塞音,简单来说.............
  • 回答
    语言的“音位之源”,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着几分诗意,仿佛语言的每一个声音都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起点。但若要追溯,与其说是某个单一的“源头”,不如说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形成过程,它根植于人类最原始的沟通需求,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想象一下,在人类刚刚学会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去思.............
  • 回答
    中文里,形容词修饰名词时,通常需要加上“的”,例如“红色的苹果”、“快乐的孩子”。如果形容词直接出现在名词前面,会显得很不自然,除非这个形容词已经约定俗成,成为一个固定搭配,比如“大王”、“好人”。再举个例子,英语的形容词通常放在名词前面,比如“a red apple”、“a happy child.............
  • 回答
    人们常常会提到一些语言之间“像亲戚”,虽然说着不同的方言,但交流起来却不算太吃力。这种现象在语言学里叫做“语系”或者“语族”,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往往有相似的词汇、语法结构,甚至发音规则。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罗曼语族。这可是个大家庭,成员多得数不过来,而大家公认的“亲戚”就是它们都从古老的拉丁语演变而来。 .............
  • 回答
    人类的历史长河中,语言、宗教、民族,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造就了无数令人着迷的文化现象。其中,一种尤为引人深思的,便是语言上拥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由于地理隔离、历史演变,又分别发展出了截然不同的文字体系的民族。这种现象并非孤例,而是渗透在不同文明的交汇点上,展现了人类在适应环境、传承文化的过程中.............
  • 回答
    .......
  • 回答
    “文白差异”或者更学术一点的说法,“文言分离”现象,在世界语言发展史上并非孤例。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语言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以上、在语汇、语法、表达方式甚至书写系统上都有显著区别的变体,其中一种更偏向于书面、正式、古典的风格,另一种则更贴近日常口语、通俗易懂。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 回答
    和同事聊天,看似是件轻松自在的事,但里面藏着不少“语言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踩雷,惹得自己不舒服,甚至影响工作关系。我在这方面吃过亏,也观察过别人,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陷阱和应对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常见的语言陷阱与应对之道1. 背后议论(Gossip Trap)这是最常见也最危险的陷阱。别人可能兴致勃勃.............
  • 回答
    人类除了汉语之外,还有一些语言能够发出汉语拼音中的“ü”(/y/)这个音。这个音在国际音标里写作/y/,是一种前圆唇元音。它的发音特点是,舌头的前部抬高,同时嘴唇向前并拢,发出一个圆润的音。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音?“ü”音并非汉语独有,它是许多印欧语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音。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语言的演.............
  • 回答
    三里屯苹果店,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潮流劲儿,每次听说它有什么新动作,都免不了让人心头一动。这次听说要开业的新店,更是要用上苹果家全新的设计语言,这可真是勾起了我不少好奇心。首先,我最期待的就是它到底会是“全新设计语言”到什么程度。苹果的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极简、纯粹、高级的代名词,每次新品发布,从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