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北半球夏至后第一天,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采访的时候,说“我不会是你们的总统了,有些人不喜欢我。”
有些人,哪些人,跟肯尼迪过不去的那帮人吧?
说好了要打的仗呢,退休前最后那颗星星呢?
唐朝有四大女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
其中,李冶和薛涛这两位都曾有过一语成谶的经历。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她俩从小就显露出文学才华。
薛涛小时候曾与她父亲薛郧两人闲坐在庭院里纳凉。
薛郧一时兴起,看着院里的梧桐树,随口吟诗两句: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还让女儿把诗续下去。
没想到薛涛张口就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郧听了心里很不高兴,不由得担心起女儿的未来。
为啥呢?古人认为“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梧桐是高贵的树木,凡鸟不敢栖息,只有凤凰才行。
薛郧希望女儿像梧桐树一样,洁身自好、宁缺毋滥,
找个凤凰一样的乘龙快婿度过夫唱妇随的美好人生。
薛涛却说,天南地北的鸟儿风儿都欢迎,随便来往。
在古时候,除了妓女,谁还会做这样迎来送往的事?
果然一语成谶,没过几年薛郧出使南召,染病早亡,
母女生活没了着落,陷入困顿,薛涛只好加入乐籍。
薛涛成了唐朝最有名的营妓,与众多文人诗词唱和,
比如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张祜等。
薛涛作诗唱和的功夫极好,当地节度使换了十一个,
但每一任节度使都喜欢她,有宴席就点名要她陪酒。
但是她爱上的官员韦皋、元稹都嫌弃她的营妓出身,
只谈恋爱不愿娶她。最后薛涛看破红尘,出家隐居。
李冶的故事与薛涛有点相似,也从父女俩作诗开始。
李冶五六岁时候,父亲让她作诗歌咏院子里的蔷薇。
没想到她一开口就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这句诗本来做得很不错,只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句诗是说蔷薇已经长大了,本来该给它搭个架子,
结果架子一直没搭好,蔷薇的枝条都纠缠到一起了,
就像人的心绪一样,乱做一团。这个比喻真的不错,
可是“架却”谐音是“嫁却”,有了另外一层意思。
仿佛是在说父母不着急女儿婚事,把女儿急得不行。
李冶还是一个黄毛丫头就这样了,长大以后还了得?
李冶父亲火冒三丈,说她以后肯定会成为失足妇女,
于是李冶十多岁时候就被父亲送到道观出家作道姑。
没想到李冶并没有像父亲希望的一样努力修身养性,
反而还爱上了一个和尚,发疯了似的天天都追求他。
还给那个和尚写了封情书,大胆热烈地向人家表白: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可是那个和尚居然给她写了一封明明白白的拒绝信:
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虽然没嫁给和尚,但李冶并不气馁,继续嫁人大业。
一生中她爱上了一大串文人墨客,可还是没嫁出去。
李冶的心上人有很多,比如阎伯均,陆羽、刘长卿、
房明府、韩揆之、萧叔子和崔涣,可他们都没娶她。
她无时无刻都想嫁人,可那些人只玩弄她却不娶她,
可怜的李冶因此留下很多闺怨诗,比如《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韶华易逝,青春不在,人到中年的李冶终于想明白了,
即使她得偿所愿、最终成功嫁人,那也不见得有多好。
因为夫妻之间的感情说深真的很深,说浅也真的很浅,
于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六言诗《八至》,说理极透彻: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两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从小就出口成章,震惊世人,
但她俩都一语成谶,自己预言了自己悲惨无奈的一生。
“自今日起5年之内,必定恢复与洁如的婚姻关系。如果违反誓言,没有将她接回,祈求我佛将我殛毙,将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10年20年之内,我不对她履行我的责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将我放逐于中国国外,永不许回来。”--常凯申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老板黄鹤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工资。原价都是三百多、二百多、一百多的钱包,通通二十块,通通二十块!黄鹤王八蛋,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大半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街头小贩
军用张召忠,民用黄旭东。
在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中国古代,一语成谶的事太多了,不管真也罢假也罢,巧合也罢神迹也罢。有名的大清末代摄政王载沣对大清末代皇帝溥仪说的“快完啦”,章太炎给爱徒黄侃祝寿写的“绝命诗”就不说了,说个冷门的。
说北宋初期,文坛有个天才杨亿杨大年。天才到啥程度?史书记载,生下来就会说话(反正我不信,这要是我儿子,他生下来就叫我一声爸,我得把他摔死,妖孽啊),七岁就会作文。想起谁来没?像不像方仲永?神童啊。不过杨大年强多了,可没“伤大年”。十一岁,文名显赫到惊动了宋太宗,直接叫到京城亲自试对文才。后来进翰林,修国史,反正一个文人能达成的成就他都达成了,而且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达成的。他在馆阁和人唱和的诗有个名字叫西昆体,典雅华丽,引领一代文风,后来欧阳修范仲淹苏轼他们提倡古文,反对的就是这个。主修《册府元龟》,一套大书啊,学过古代文学史的都知道。至于各种巧对对联、才思敏捷的段子,太多了,说不胜说。
所以,杨大年就是这么个人,完美的绝世天才,少年成名,智商爆表。
这种人都会有个毛病,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说通俗点,就是赤裸裸地拿智商碾压别人,不留口德,情商不高(谢耳朵?)。说难听点,年少轻薄。
他在翰林的时候,有两个同事,梁翰、朱昂。这两位都年纪大了,当然,学问也有(要不怎么进翰林呢),就是所谓的德高望重。杨大年年少天才啊,不知道敬老,成天老梁老朱地叫,没事就拿这老哥俩开玩笑,挤兑人。学问大不代表反应快,加着年纪大了脑子也不好使了,而且还是厚道人,老两位每次都被挤兑得无言以对,讪笑而已。有一次,梁翰真是被挤兑苦了,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大年啊,别看你现在闹得欢,小心将来……唉,这老,将来也会留给你的啊……”意思是,别看你现在这么拿我们逗闷子,我是老了,我要年轻几十岁,不输于你,你也有老了被年轻人嘲笑的时候,等着吧……
这时候,朱昂不知哪来的神反应,连忙在后边悄悄一拉梁翰衣服,摇了摇手说:“不要留给他……”
旁人听了,都一愣,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咒杨大年活不到老吗?本来嘛,老实人的逆袭,是最大快人心的,而且在场的有一位算一位,谁没受过杨亿的嘲笑挖苦?所以哄堂大笑,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杨亿也给噎了个哑口无言,算是第一次在打嘴仗上吃了瘪。
老朱也高兴啊,哟,活这么老了今天才知道,我还有当段子手的天赋呢……
本来只是一句戏言,谁知道,杨大年后来在四十六岁就死了,果然没等到老……
一语成谶啊,估计这也不是朱昂想看到结果,能活到老的,都是厚道人嘛……
为天下恃才傲物的少年郎戒吧,千万要留口德,智商情商齐发展才是王道。
毕竟刘天王说过:老天爱笨小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