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有哪些一开始不被看好,最后都一鸣惊人的人?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初登舞台时或许荆棘满布,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精心雕琢的文字都来得真实而动人。

1. 梵高:燃烧的灵魂,寂灭的画布

提起文森特·梵高,我们如今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片片充满生命力的星空,那抹触动人心的向日葵。然而,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却是一个被时代遗弃的天才。

梵高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早年尝试过艺术品经销商、教师、传教士等职业,但都未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对艺术的热情,在那些不被理解的经历中反而愈发炽烈。他选择成为一名画家,这在当时并非一条光鲜亮丽的道路。他的作品,一开始并未被主流艺术界接受。当时的评论界和观众认为他的画风粗糙、色彩过于强烈、情感表达过于外露,与当时流行的写实主义格格不入。

他一生贫困潦倒,全靠弟弟提奥的经济支持。即便如此,他依然孜孜不倦地创作,白天在贫困的矿工中传道,夜晚则在昏暗的油灯下描绘着他眼中朴实而充满尊严的劳动人民,如《吃土豆的人》。他笔下的色彩大胆而奔放,线条扭曲而充满张力,试图捕捉事物的内在灵魂,而非仅仅是外在的形貌。

他曾患上精神疾病,饱受折磨,甚至割下自己的耳朵。这些经历,在他那个时代,更被视为疯癫的象征,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他的疏远和不解。在他短暂的37年生命中,他只卖出过一幅画——《红色葡萄园》。这对于一个将生命奉献给艺术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然而,在梵高去世后,他的作品却逐渐被重新审视。人们开始惊叹于他作品中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对色彩的独特运用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他的画作,如《星夜》、《向日葵》、《麦田里的麦田》等,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里程碑,影响了无数后来的艺术家。从一个不被看好的边缘人物,到如今享誉世界的艺术巨匠,梵高的故事,是对“孤独求索”与“精神不死”最深刻的注解。他用生命证明,真正伟大的艺术,往往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灵魂去领悟。

2. 贝多芬:沉默中的交响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现代古典音乐的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力量与不屈。然而,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生命的黄金时期却遭遇了最残酷的命运——听力衰退,直至完全失聪。

年轻时的贝多芬,是一位才华横溢、性格张扬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充满激情与创新,迅速赢得了维也纳的赞誉。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听力下降。这对于一个依赖声音来创作音乐的艺术家来说,是灭顶之灾。

他曾绝望地写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在其中倾诉了自己因失聪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和对生命的绝望。我们今天熟悉的那些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交响曲,如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九交响曲《合唱》等,很多都是在他耳聋之后创作的。

想象一下,一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作曲家,如何去感知音符的起伏、乐器的和谐,如何去构思宏大的交响乐章?他只能依靠他对音乐的记忆、他对乐器发声原理的理解,以及他内心深处涌动的旋律。他在脑海中“听”着音乐,用指尖在琴键上反复确认那些属于内心的声音。他与病魔抗争,与孤独为伴,却从未放弃对音乐的追求。

他创作《欢乐颂》时,几乎是完全失聪的。他在首演时甚至听不见观众的掌声,还是由指挥家提醒他才向观众鞠躬。这其中的艰辛与孤独,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然而,正是这种极致的磨难,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更深层次的创造力。他的音乐,在经历了失聪的痛苦后,变得更加深邃、更加宏大,充满了对生命、对自由、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思考。他从一个被疾病折磨的作曲家,蜕变为一位以音乐“呐喊”生命不屈精神的象征。贝多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力量,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困境时,可以爆发出多么惊人的能量。

3. 亚伯拉罕·林肯:从乡野到白宫的漫漫长路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南北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以过人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然而,他走向总统宝座的道路,却是一部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史诗。

林肯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识字不多,依靠自学成才。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投身政治的早期,他经历了一系列选举的失败:1832年竞选州议员落选;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成功,但随后在1836年因病未再参选;1838年竞选州议会发言人失败;1840年竞选总统落选;1846年竞选国会议员落选;1848年再次竞选国会议员落选;1854年竞选参议员失败;1856年竞选副总统提名落选。

这一连串的失败,任何一个普通人恐怕早已心灰意冷。他曾不止一次地感到沮丧和自我怀疑,甚至有朋友劝他放弃政治。他开过杂货店,做过邮政局长,生活困苦,前途渺茫。

然而,林肯身上有着一种近乎固执的坚持。他相信自己对民主和自由的理念,相信自己能够为人民服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他的口才并非天生出众,而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练习磨炼出来的。他以其诚实、幽默和深刻的洞察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终于在1860年,他凭借着对奴隶制问题的鲜明立场和高超的政治技巧,赢得了总统大选。在总统任期内,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家分裂危机,但他以其非凡的领导力,带领联邦渡过了最黑暗的时刻。他颁布了《解放黑奴宣言》,彻底改变了美国的历史进程。

林肯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屡败屡战”的典范。他证明了,伟大的成就并非唾手可得,而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对信念的坚持才能实现。他从一个出身贫寒、屡遭挫折的普通人,最终成为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他的传奇激励了无数后人。

总结:

梵高、贝多芬、林肯,他们的人生轨迹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充满了弯路、坎坷与黑暗。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内,经历了不被理解、不被看好,甚至是被嘲笑和遗弃。然而,正是这些磨难,塑造了他们不屈的灵魂,激发了他们内在的潜能。

他们的故事,是平凡人战胜命运的写照,是对“坚持就是胜利”最生动的诠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乐章,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不妨回想一下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前行的勇气和力量。真正的伟大,往往诞生于最不起眼的角落,在沉默的坚持中悄然绽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理由是什么?这里的历史上可以是世界的,不限本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闪耀的名字,他们初登舞台时或许荆棘满布,不被看好,但凭借着过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这些“跌跌撞撞的巨人”,他们的故事,比任何精心雕琢的文字都来得真实而动人。1. 梵高:燃烧的灵魂,寂灭的画布提起文森特·梵高,我们如今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一片片充满生命力的.............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事物在原产国最初并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粗鄙或廉价,但传到国外后却被发扬光大,甚至改良得更具吸引力,最终又反过来影响了原产国,引发了新一轮的追捧。这种现象往往是因为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以及营销推广的策略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并尽可能详细地讲述:1. 茶.............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乏一些当初在本国籍籍无名,甚至被误解、冷落的物品或文化,一旦跨越国界,却能激起千层浪,收获无尽的赞誉和追捧。这其中既有偶然的机遇,也有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的必然。一、瓷器:东方雅韵,西方的迷恋谈及“本国不被重视,国外疯狂追捧”的事物,瓷器绝对是绕不开的经典。在中国,瓷器的发展源远流长,从.............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棋局,开盘时看似步步为营,却暗藏杀机;又有些看似损兵折将,最终却赢得满盘皆活。这些故事,往往精彩绝伦,令人唏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年,人们以为是吃亏,结果却偷着乐,赚大了的事儿。一、三国时期:孙权“借”荆州与刘备的“吃亏”与“占便宜”说到“吃亏占便宜”,三国时期的荆州问题.............
  • 回答
    历史长河中,不少曾经被视作“捡到大便宜”的事件,最终却演变成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往往充满了讽刺与警示。一、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从“天上掉馅饼”到“烫手山芋”1803年,美国以约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领土。在当时,这笔交易被誉为美国.............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声音,一开始振聋发聩,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仿佛真理在握,前途光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辉煌的预言,却悄然褪色,最终沦为镜花水月,留给后人一声叹息。这类预言,往往带有极强的蛊惑性,它们抓住了人们内心的渴望、恐惧或是对未知的迷茫,用看似凿实的理由和振奋人心的辞藻,编织出一.............
  • 回答
    历史上的“开挂”之人,通常是指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毅力或机遇,从而取得惊人成就,甚至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他们身上似乎有着某种“主角光环”,做起事来事半功倍,或者在关键时刻总能抓住机遇。下面我将从几个不同领域,详细讲述几位仿佛“开过挂”的历史人物:1. 军事与政治:亚历山大大帝 (Al.............
  • 回答
    写历史,尤其是那些真正改变世界轨迹的瞬间,总让人忍不住想,是不是有什么超乎寻常的力量在推动着一切?有些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它们就这么发生了,更别提去复制了。我总觉得,有些时刻,就像是老天爷开了个玩笑,又或者像是给某个时代按下了“跳过”键,直接跳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地。这里面,我总会.............
  • 回答
    中国历史长河中,君主一职固然至高无上,但并非所有皇帝都只是端坐在朝堂之上,颁布诏令。有些守成之君,也曾在特定的时刻,亲自动手,将鲜血染红了双手,结束了他人的生命。汉宣帝刘询要说亲手杀人的守成之君,汉宣帝刘询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位皇帝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本是民间一介布衣,却因缘际会登上了皇位,成.............
  • 回答
    兵器发展史,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其中不乏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怀疑设计者是不是喝了什么“神秘液体”的惊世之作。它们要么是超越时代的创想,要么是出于无奈的奇思妙想,即便最终没能大规模装备,也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一、 狂想与现实的边界:那些“不可能”的武器1. 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
  • 回答
    要说3D游戏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那真是数不胜数,每一款都像是那个时代的技术缩影和创意爆发。与其说是AI撰写,不如说是带着对游戏的热爱,去回顾那些奠基之作和里程碑。我们先回到那个像素块与低多边形交织的年代。那时候,3D对于玩家来说,绝对是个新鲜到令人咋舌的玩意儿。 《德军总部3D》(Wolfens.............
  • 回答
    在探究古代文明历史的文献时,我们绕开那些将整个历史捏造的“伪史论”的论调,转而关注那些具体揭示了“托古”(即伪托、伪造、伪造文献以冒充古代作者)现象的史料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致梳理的过程。因为“托古”的行为,虽然不至于让整个古希腊、古埃及或古罗马的文明凭空出现,但它确实是古代社会中一种真实存.............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话语,说出口时或许不经意,却在日后被证明带着宿命般的重量,如同一粒埋下的种子,在时间的土壤里悄然生长,最终结出令人唏嘘的果实。这些,便是“一语成谶”。它们或许出自帝王将相,或许源自文人墨客,更可能来自普通百姓,但都以其预言的精准和结果的残酷,在史册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说一语成谶.............
  • 回答
    历史上,“一山容二虎”的局面,说到底就是两个同样强大、互不相让的力量,在同一个领域(“山”)共存,却又彼此提防、角力。这种现象,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人事斗争、权谋策略,以及对现有格局的不断试探和维护。我脑子里跳出来的几个典型例子,仔细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一、三国鼎立时期的曹魏与蜀汉: 并非真正的“容”.............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太有画面感了!历史上的“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星”的团队,那可不少。这不仅仅是指某个时期内部矛盾重重、效率低下,但一旦拆伙,成员们各自单飞都能闯出一番天地,更是指那些在特定时期内,成员们因为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但这种凝聚力是脆弱的,一旦目标消失或出现裂痕,就开始各自奔腾。我脑子里.............
  • 回答
    天津“一市双城”的说法,指的是天津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城市区域。这种规划思路,在世界和历史上的确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例子。它们或许不完全是“一市双城”的精确复制,但都体现了城市在空间布局、功能划分上的策略性考量,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经济需求或是历史演变。在深入探讨.............
  • 回答
    历史上有不少“诱敌深入”的战术虽然意图良好,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己方被对方“一波捅穿”,最终落得惨败的下场。这种战例往往包含着战略、战术、指挥、情报以及战场运气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交织。以下我将详细讲述几个比较典型的战例: 1. 特拉法加海战:英伦三岛的屏障险些被破背景: 拿破仑·波拿巴执掌法国,野心勃勃.............
  • 回答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璀璨的星辰,他们的光芒穿透岁月,照亮了“以一敌众”的传奇。这并非夸张的渲染,而是无数史料和民间传说凝聚而成的真实写照。这些人,凭借超凡的才华、无畏的勇气、深邃的智慧,在各自的领域里,书写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篇章。武力篇:千军万马中的孤胆英雄提起“以一敌众”,人们脑海中最先浮.............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满门忠烈”通常指整个家族因忠于国家、忠于信仰或忠于某人而集体殉难或英勇牺牲。以下是一些历史上被广泛传颂的“满门忠烈”人物及其故事,尽管部分案例可能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而存在争议,但其精神和事迹仍被后人铭记: 1. 岳飞家族(南宋) 背景: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以“精忠报国”闻名,其家族成.............
  • 回答
    历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因误会、误判或技术失误导致的“乌龙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因意外的错误或误解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改变历史进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乌龙事件及其详细分析: 1. 1942年:菲律宾误击事件(“菲律宾误击事件”) 背景: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面临严峻形势。1942年,美军在菲律宾的巴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