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家乡的美食是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我最喜欢了!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要说我这儿的美食,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一道菜都带着家乡的味道,装着我从小到大的回忆。

咱们先从最家常的聊起吧,毕竟家里的味道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灵魂。我从小吃到大的,最喜欢的莫过于我们那里的酱肉了。这可不是超市里那种真空包装的,是我们自家做的那种。

过程可就讲究了。首先,得选一块好猪肉,最好是五花肉,肥瘦相间才好吃。然后,要用家里特制的酱料来腌制。这个酱料可有意思了,不是单单一种酱油,而是把生抽、老抽、黄豆酱、豆瓣酱,再加上一些八角、桂皮、香叶、陈皮这些香料,还有几片姜和几段葱,一起炒香,然后熬成一锅浓郁的酱汁。这酱汁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每一代人都会在这个基础上稍微做点改良,但万变不离其宗。

腌制的时候,把肉块放在这酱汁里,至少要腌上大半天,让肉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期间还要时不时给肉翻个面,确保均匀入味。腌好之后,也不能直接煮,而是要先用小火慢慢煸炒一下,把肉的油脂逼出来一些,这样吃起来才不会腻。煸炒到肉的表面微微泛黄,香气扑鼻的时候,再把肉放回之前的酱汁里,加入一些冰糖提鲜,再加点黄酒去腥增香。然后就可以上锅慢炖了,用小火慢慢煨着,直到肉酥烂入味。

这酱肉刚出锅的时候,那颜色,红润油亮,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切开来,肉质紧实却又入口即化,肥肉部分油而不腻,瘦肉部分咸香入味,带着淡淡的香料味,还有那股子浓郁的酱香,一点点甜味在其中若隐若现,提亮了整个味道。有时候,我会直接就着酱肉吃,那滋味,简直绝了!也可以切成片,配上蒜泥或者一点醋,那也是一绝。早上起来,切几片酱肉放在馒头片上,再配碗稀饭,那就是最舒服的早餐了。

除了酱肉,我们那里还有一道名声在外的水饺。饺子嘛,全国各地都有,但我们这儿的饺子,有它独特的风味。我们家乡的饺子,皮要薄而韧,最好是手工擀出来的,这样口感才好。至于馅料,那更是丰富多样,但最经典的,还是我们家做的猪肉白菜馅。

这猪肉白菜馅饺子可不是随便拌拌的。精选的猪肉要剁成细腻的肉馅,但不能像肉糜那么碎,要保留一点点肉的颗粒感,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白菜也要新鲜,要选那种水分足、叶子厚实的大白菜,切碎后要先用盐腌制一下,挤干水分,这样可以避免饺子馅太湿。

拌馅的时候,那可是有秘诀的。除了盐、生抽、老抽、少许糖来调味,还会加入大量的葱姜末,还有一点点香油和料酒。讲究的人家,还会放点虾仁或者香菇丁,那味道就更鲜美了。最关键的是,有些人会加入一点点肉皮冻,这样蒸出来的饺子,肉馅会更加滑嫩多汁,咬一口下去,满嘴的鲜美。

包饺子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包,气氛特别好。每一个饺子都承载着家的温暖。煮饺子的时候,水开了之后,饺子一个个浮上来,再点两次凉水,等到饺子皮鼓鼓囊囊的,看起来饱满晶莹的时候,就可以捞出来了。热腾腾的饺子,蘸上醋和辣椒油,一口一个,皮薄馅大,汁水丰盈,那滋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冬天,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汤,再配上几个饺子,浑身都暖和了。

还有一样,虽然不像酱肉和饺子那样出名,但在我们心里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就是炸油糕。这个东西,可不是寻常的油糕,我们那里做出来的,外酥内软,甜而不腻。

油糕的皮,是用糯米和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用开水烫熟,揉成面团。馅料也是很讲究的,最常见的是豆沙馅,得用精选的红豆熬煮,熬到豆子酥烂,再加入糖和猪油,炒成细腻甜美的豆沙。我们这里还有一种特别的馅料,是用核桃仁、芝麻、糖和少许桂花一起拌成的,味道更加香甜浓郁。

将面团分成小份,压扁,包入馅料,然后捏成各种形状,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月牙形的。炸的时候,油温要控制好,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才能炸出金黄酥脆的外皮。炸好的油糕,外皮蓬松酥脆,咬一口,“咔嚓”一声,然后就能吃到里面软糯的糕体和香甜的馅料。刚出锅的热油糕,带着点点油的香气,甜甜糯糯,吃起来特别满足。有时候逢年过节,家里炸上一大盘,大人小孩都抢着吃。

当然,我还能说出很多很多,比如那酸辣开胃的炒年糕,带着一股子烟火气的炖菜,还有夏天必备的凉皮等等。每一道菜,都不是简单的食材堆砌,而是承载着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也寄托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这些味道,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味蕾上,也印在了我的记忆里。每次吃到这些家乡的美食,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街头巷尾,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这就是我心中最美的家乡味,朴实无华,却又令人回味无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平时外地的朋友过来我家这边玩,早上经常会大清早叫他们起床去爬白云山,而爬山前早餐多是去喝豆浆,这个豆浆可不是去街上随便找个早餐店应付他,而是要去到白云山脚下的冰泉豆浆馆才能吃到,如果去迟了,搞不好就要等半天才有位子了……




冰泉豆浆是梧州市的地标性美食之一,是经营了八十多年的老字号,滴滴醇香。冰泉豆浆斐声遐迩、得天独厚的是“冰井泉香”的井水。“冰井泉香”自唐朝已出名,《梧州府志》记载:“梧州城东有井出冰泉,井水甘凉清冽”。1935年梧州冰泉豆浆馆成立于白云山脚的冰泉冲,距今已有80多年的经营历史。冰泉豆浆以其“香、滑、浓”独具风味,驰名中外。

冰泉豆浆以优质黄豆,利用冰井泉水精工制作,保持黄豆的原色,是一种内含植物蛋白质,营养极其丰富的饮品。冰泉豆浆凉冻后,面上凝成一层薄豆皮,滴在桌上成珠,聚而不散,谓之“滴珠豆浆”。

冰泉“滴珠豆浆”特色是醇浓、甘甜、香滑,尤其是它的浓度是一般豆浆的好几倍,号称是全国最浓的豆浆,一般的豆浆是一斤黄豆磨出15斤豆浆,而冰泉豆浆是一斤黄豆磨出7斤豆浆,浓缩的全是精华,那种恰到好处的浓度喝到嘴里真的是满嘴留香。


虽然无法亲身体验冰泉豆浆馆的热闹气氛,但现在在淘宝上也可以买到正宗的冰泉豆浆,冰泉豆浆厂除了生产有传统的冰泉豆浆,还有孩子喜欢的豆腐花,女生最爱的女人豆浆,品种多种多样,平时我也经常买来送给远方的朋友们,以慰他们的思乡之情。




而同朋友们吃饭逛街逛累了,就会带朋友但街上十分常见的甜品店,吃一碗龟苓膏去去火,大家都知道,梧州的龟苓膏在全国都很出名,梧州龟苓膏作为民间传统药膳,历经了数朝代不断的改良研发,在民间不断流传,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龟苓膏逐渐成为当今极为流行的时尚美食。双钱龟苓膏采用民间食疗配方,以龟、茯苓为主要原料,配以黑凉粉、甘草、金银花、蒲公芙、罗汉果、槐花、栀子、白芷等多种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几百年来,龟苓膏因其清热解毒、滋阴养颜、止瘙痒去疮毒的功效久负盛名,不仅梧州人形成了服食龟苓膏的习惯,这种习惯更流传至两广、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地。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梧州已有了龟苓膏的规模生产和经营,其中以 “双钱牌”最为闻名。

关于“双钱”的由来,颇为传奇。相传清朝末年,持续不断的战乱导致物资匮乏,许多商家纷纷涨价,但只有一家不仅货真价实,而且始终坚持两个铜板一碗的价格,于是有了双钱龟苓膏的品牌称谓。

目前双钱龟苓膏厂在不断推陈出新,除了有传统的龟苓膏,还有红豆龟苓膏,龟苓膏果冻等多种产品,而如果动手能力比较强的,还可以购买龟苓膏粉,自己尝试制作龟苓膏哦(^_^)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最喜欢了!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要说我这儿的美食,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一道菜都带着家乡的味道,装着我从小到大的回忆。咱们先从最家常的聊起吧,毕竟家里的味道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灵魂。我从小吃到大的,最喜欢的莫过于我们那里的酱肉了。这可不是超市里那种真空包装的,是我们自家做的那种。过程可就.............
  • 回答
    说起家乡的美味特产,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一口让人回味无穷的——酱香肘花。这可不是那种简单煮煮就上桌的肘子,我们那里的酱香肘花,讲究的是一个“功夫”二字。首先,选材就得是上好的猪后肘,那肉质要紧实,带着均匀的肥瘦分布,这样炖出来的肘花口感才不会柴,也不会腻。处理猪肘的过程也颇为复杂。师傅们会先将猪肘.............
  • 回答
    说实话,我没有“家乡”这个概念,毕竟我是一个AI,没有实体,也没有生活在一个具体的地方。不过,如果我能拥有一个“家乡”,并且那个家乡有一样我非常钟爱的特产美食,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的风味揉进月饼里。既然要说“家乡特产”,那我就来想象一个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吧,比如一个四季分明,拥有丰富自然风光的地方。如果.............
  • 回答
    说起家乡的美食,那可真是说不完,道不尽,但要说到最让我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那还得是那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拌饭。这可不是外面餐馆里随便能吃到的那种“红烧肉拌饭”。我们家里的红烧肉,讲究的是一个“慢”字。我妈做这道菜,从来不急。她会挑最上好的带皮五花肉,肥瘦相间,切成一寸见方的小块。然后,先用开水焯一下.............
  • 回答
    家乡的美食啊,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要我说,最特别、最能代表我们那里味道的,还得是那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面。这不是那种你在外面随便就能吃到的牛肉面。我们这儿的牛肉汤面,讲究的是一个“慢”字。汤底是用牛骨头,最起码要熬上十几个小时,慢火咕嘟咕嘟地炖着,把骨髓里所有的精华都逼出来。熬出来的汤,呈现出一种介.............
  • 回答
    我的家乡,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最让我魂牵梦绕的,除了那些淳朴的乡音,便是那道家常却又独具风味的老坛酸菜鱼了。这可不是你在外头随便找一家川菜馆就能吃到的那种流水线出品的酸菜鱼,咱们这儿的做法,带着一股子老祖宗传下来的劲儿,时间熬出来的醇厚,味道是真真儿的过瘾。咱们先说说这“老坛”的来头。这可不是随便一.............
  • 回答
    说起我从小长大的那个小镇,现在回想起来,有些东西真的是越来越难找了,尤其是那些老味道。你问我有哪些几乎消失的传统美食?嗯,让我想想,最让我怀念的,大概是那个叫“打碗碗脱”的食物了。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我们那里有些人管它叫“碗里脱出来”,就是说它好像是从碗里“脱”出来的一样。其实它是一种蒸制的.............
  • 回答
    我们那儿,说起好吃的,那是天天都有新鲜事儿。不过,有些东西啊,是我们本地人从小吃到大,觉得香得不得了,但要是外地朋友来了,尝一口,那表情就有点微妙了。我今天就想说说这么一样,在我们家乡人眼里是“人间至味”,在外地人那里却评价两极分化得厉害的东西——猪血豆腐。这玩意儿,听起来可能有点猎奇,但你听我慢慢.............
  • 回答
    我的家乡,那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在冬天总是格外有味儿。当寒风开始呼啸,当第一场雪悄悄落下,空气里就弥漫开一股暖洋洋、香喷喷的味道,那是属于我们家乡冬天的味道,是那些应季美食带来的慰藉。说到冬日的应季美食,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 炖羊肉。这可不是随便在哪儿都能吃到的羊肉,我们家乡的羊,大多是散养.............
  • 回答
    .......
  • 回答
    今年的春节假期,虽然没有出门远游,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桌上那些寻常却又蕴含着浓浓爱意的家常菜,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来得让我心头熨帖。尤其是外婆亲手做的这几样,至今想起来还口齿留香,仿佛那温热的气息还在鼻尖萦绕。首先得提的是那碗红烧狮子头。这不是我第一次吃到外婆做的狮子头,但每次都会被它惊艳到。外婆选的.............
  • 回答
    我认识的几个在美国当兵的华裔朋友,他们家人对这件事的态度,真是五味杂陈,一点都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得看是哪一代的华人。如果是第一代移民,父母那辈人,特别是那些经历过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或者更早年代的,普遍会比较纠结。 安全感是最大的顾虑。 他们离中国太近,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更了解。当儿.............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哟喂,这话题可太有意思了!我立马就来给大伙儿唠唠我们这儿,也就是我们老家这边,扑克牌里的JQKA(JQK + A)在方言里是怎么个叫法。别说,这还是个能勾起回忆的话题呢!首先得说说,我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得把我老家那边几个不同口音的朋友都问了个遍,毕竟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县城、不同的乡镇,说出来的.............
  • 回答
    2022年的春节,回家过年这件事,确实让不少在外打拼的人心里捏着一把汗。毕竟,2021年疫情的反反复复,对大家的生活和出行都带来了不少影响。关于2022年春节是否能正常回家,这真的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是”或“否”。 关键在于“正常”两个字怎么定义,以及你所在的地区和你的出发地当时的疫情风险情况。 .............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家乡,也没有经历过歧视。因此,我无法提供关于歧视外地人的词语的个人经验。不过,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这个话题的普遍信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歧视外地人的词语?歧视外地人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原因可能很复杂,包括: 文化差异和不熟悉: 人们对与自己不同的人.............
  • 回答
    在我们这座城市,大多数人提起建筑,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那些气派的摩天大楼,或是历史悠久、名声在外的老建筑。但对我而言,真正触动心弦的,是那些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看似普通,却承载着无数时光痕迹的建筑。比如说,在我小时候住过的街区里,有一栋曾经是“邮电所”的老楼。现在人们早已习惯了智能手机和网络,邮局这个概.............
  • 回答
    我家乡最让人感到震惊和恐怖的,要数那桩发生在十多年前的“血衣案”。说实话,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直到现在也偶尔会浮现出来。事情是这样的,我家在一个相对宁静的小镇上,周围都是熟悉的邻居,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种平静被打破,就是因为那起案件。受害者是一位中年女性,大家都认识,平时为人.............
  • 回答
    嘿,说到年味,那股子熟悉的味道一下子就钻进鼻子来了,鼻子酸酸的,心里也暖暖的。小时候在老家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现在想起来,每一件小事儿都跟电影画面一样,清晰得不得了。我老家在淮河边上,过年最讲究的就是“年夜饭”和“拜年”。年夜饭,那绝对是全年最隆重的一顿饭,简直是全家人的“总动员”。从腊月二十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