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回答就是异族统治的压力过大。
首先从政务能力来讲,满臣没有政务能力,政务只能压在汉臣和皇帝手里。满臣既然帮不上,那么满臣该干的事情自然就会有一部分落在皇帝身上。
所以从统治治理的角度讲,皇帝自己必须勤加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政务水平。
其次从监督的角度来讲也有同理。
因为自己是异族统治,既放心不下汉人,又要仰仗汉臣,那么除了上面说的要靠自己直接执政来揽权外,对于汉臣的操作还要具备足够的监督能力。
那这还得靠自己,否则被人卖了,自己都不知道。
在中国的整个封建历史上,一直存在相权和君权之争。
但总的来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统治经验的积累,相权在一步步后撤,君权则日益集权。
从宰相与皇帝对坐到宋朝变成站立,再到朱元璋借胡惟庸案灭掉宰相建立内阁,再到清朝设立南书房和军机处,相权一步步后撤,君权一步步集中,到清朝把文官变成了奴才这一步,集权终于达到了顶峰。
其实宰相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是总经理和董事长的关系。
很显然管理企业是个技术活,不会因为你是老板,你就一定能干好企业。
因此才需要由总经理来履行职业经理人的职责,负责把企业做大做强,而董事长则凭借股东身份坐享资本盈利。
大家各取所取,同时也是各自发挥各自的擅长。
国家治理与此同理,而且更加复杂,更需要专业能力。
然而,既然皇帝大权独揽,那么不好意思,这活只能你自己来干了。
所以清朝皇帝由打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要开始严酷的学习和训练。他们甚至开发出来秘密立储的继承模式来优中选优,以保障皇权的传承。
关于秘密立储制,可以参考另一个回答:
清朝皇帝六岁就要开始读书。幼年还好,每天上半天课,年长后每天凌晨五点起床读书,一直学到下午四点(这是没电灯,有电灯估计还得继续),而且全年无休。
除了除夕可以早下学外,什么五一端午小长假,什么寒假暑假周六日,统统没有,一年到头只能休息区区5天。
一个统治者,按道理说不应该是恣意年华快意人生吗,或者至少也应该是诗酒人生花前月下吧?否则要那么大权力干嘛呢,供着吗?
但事实上,他们还真是如此。
他们虽然坐拥帝王权力,但却每天累的跟孙子似的,别说奢靡享受了,就算忙里偷闲都是奢侈。
可没有办法,谁让他把相权给灭了呢?
所以,自己干去吧。
不过,天道酬勤这话却是不假。
纵览清朝历任皇帝,可以说他们的个人素质确实普遍较前面的王朝更为靠谱,这说明他们的努力的确没有白费。
算了,一想到人家皇帝还这么努力,心里就闹得慌。
不说了,我继续搬砖去了。
最后,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也许这人认为嫡长子指的是既是嫡子又是长子的人,而不是嫡子中的长子。
因为刘彻虽然不是长子,却是唯一的嫡子。
唐太宗继位能跟务实联系起来?
本朝皇子下殇,无追册者。唯蔚悼王,为孝宗张后嫡出,破例追封,然年亦三岁矣。
如果联系指的是
那嘉靖也是相当于独子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