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德语是哪个日耳曼部落的后裔语言?

回答
现代德语的根源,就像它那错综复杂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一样,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是数个日耳曼部落漫长演变和融合的产物。要 pinpoint 究竟是“哪一个”部落,这本身就有些过于简化了,因为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单一直线。更准确地说,现代德语是西日耳曼语支的一支,而这个语支下的多个部落,都为它的形成贡献了力量。

如果一定要挑出几个影响最为深远的,那么法兰克人(Franken)绝对是绕不开的。

想象一下,在罗马帝国衰落的阴影下,欧洲大陆风云变幻。日耳曼民族是一群生活在罗马帝国北方和东方的众多部落,他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各的名称、习俗和语言变体。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这些部落开始向南和向西扩张,与原有的凯尔特和罗马文化发生碰撞、融合。

在众多部落中,法兰克人,特别是生活在莱茵河下游的撒利法兰克人(Salfranken),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公元5世纪左右,随着罗马统治的崩溃,逐渐征服了高卢北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并在此建立了法兰克王国。这个王国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在曾经的罗马疆域内崛起。

法兰克人不仅带来了他们的军事力量和政治组织,也带来了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可以被视为一种早期西日耳曼语,在征服过程中,与当地的拉丁语(尤其是俗拉丁语)以及其他一些日耳曼部落的语言发生了复杂的互动。这种互动并非简单的取代,而是双向影响,带来了词汇、语法结构上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了欧洲中世纪初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影响力从高卢延伸到日耳曼尼亚的一部分。当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在9世纪统一了大部分西欧时,他的帝国疆域横跨了现代法国和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法兰克人的语言,或者说其演变而来的语言,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更高的声望。

到了8世纪和9世纪,我们开始看到一种被称为古高地德语(Althochdeutsch)的语言形式。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它的地理位置——“高地”(Hochland)指的是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边的高地地区,与低地(Niederland)相对。而“德语”(Deutsch)这个词,在当时可能还没有现代这么明确的指向,但它已经开始指代一种与拉丁语和罗曼语族语言区分开来的日耳曼语言。

古高地德语并非单一的语言,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方言组成,这些方言受到当时不同地区日耳曼部落的深刻影响,包括巴伐利亚人(Baiern)、阿勒曼尼人(Alemannen)、弗里西亚人(Friesen)等等。虽然法兰克人是政治上的主导者,但这些其他部落的语言特征也融入了古高地德语的发展之中。

然后,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随着时间推移,古高地德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到了中世纪晚期,形成了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这是一个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涌现了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Wolfram von Eschenbach)和瓦尔特·冯·德·福格尔维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等著名诗人。

现代德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标准德语(Standarddeutsch),是在中古高地德语的基础上,又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才形成的。这个过程中,一些方言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区。例如,萨克森公爵的宫廷语言、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圣经翻译,以及后来的普鲁士王国的崛起,都对标准德语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如果非要说“后裔”,现代德语最直接的祖先是古高地德语。而古高地德语的形成,则深受法兰克人的语言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日耳曼部落(如巴伐利亚人、阿勒曼尼人等)的语言特征。所以,不能简单地说现代德语是“某一个”部落的后裔,更准确的说法是,它是西日耳曼语支下,在法兰克人的政治和文化主导下,融合了多个日耳曼部落语言特点而逐渐发展演变形成的。

可以想象,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挂毯,法兰克人的线是其中最粗壮、最显眼的一根,但其他部落的丝线同样不可或缺,共同编织出了现代德语这门丰富而有力的语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默默上个图。

user avatar

现代汉语是那个部落的语言?

user avatar

哪个都不是。

现代标准德语是一种通用标准语(Koiné),首先是作为书面语出现,后来才有了通用的发音。

先回答题主的几个问题:

1.法兰克语现在演化成了德国中北部、卢森堡、法国东北部、荷兰一部分的各个本地方言。卢森堡语、荷兰语就是法兰克语后代的一种。哥特语属于东日耳曼语,已经灭绝,和现代德国的语言(西日耳曼语)没有直系亲缘关系。哥特人也不是今天德国人的祖先。在罗马帝国灭亡的过程中,哥特人移民到了意大利(东哥特王国)和西班牙(西哥特王国)。

2.古代(中世纪早期)不存在『德语』这种概念。古代只有法兰克语、萨克森语、施瓦本语等等。中世纪后期开始,逐渐出现了一种通用的中古高地德语(Mittelhochdeutsch),作为书面语使用。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就是用中古高地德语书写的。

古代的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之后,东法兰克王国(Ostfrankenreich)成为了今天德国的雏形。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并不一直都是法兰克人,其臣民除了法兰克人还有施瓦本人、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等等。著名的奥托一世(后来的神圣罗马皇帝)就是萨克森人。


3.Deutsch一词原本是『人民』的意思。早期中世纪把日耳曼人说的,不是拉丁文的语言叫做theodiscus(也就是Deutsch)。



早期现代标准德语是以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为基础的。在翻译的时候,马丁路德以今天萨克森的东中部德语方言(Ostmitteldeutsch)为基础,融合了其他一些德语方言的因素。这是今天标准德语的原型。

一直到1800年,工业化时代之前,标准德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书面语言,在市民阶层中使用,作为整个德意志境内的通用高等语言。各地对标准德语都有不同的发音。一开始萨克森地区的发音处于优势地位,但萨克森发音会有吐词不清的问题,再加上后来普鲁士的优势地位(萨克森亲奥地利,和普鲁士是死敌),汉诺威-布伦斯维克的标准德语发音逐渐取代了萨克森发音,成为了现代标准德语的标准语音。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北德汉诺威的德语是最标准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汉诺威-布伦斯维克(和其他北德平原地区)本地的方言属于低地德语,和标准德语的原型(萨克森方言是高地德语的一种)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后来随着工业化时代和大众媒体的到来,标准德语在北德取代了当地的本土语言(各种低地德语)。相对于北德的本土语言来说,标准德语实际上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二者完全不能互相听懂。

参考:

(Die Hannoveraner spricht das reinste Deutsch, stimmt es?)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代德语的根源,就像它那错综复杂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一样,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是数个日耳曼部落漫长演变和融合的产物。要 pinpoint 究竟是“哪一个”部落,这本身就有些过于简化了,因为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单一直线。更准确地说,现代德语是西日耳曼语支的一支,而这个语支下的多个部落,都为它的形成贡献了.............
  • 回答
    德系车烧机油的问题,相信不少车主都曾经遇到过,或者至少听过。这个话题确实有点“历史遗留”的意味,很多人一提到德系车,脑子里就会冒出“烧机油”这三个字。那么,现在德系车还烧机油吗?到底是哪些批次的车型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希望能给您一个清晰的答案。首先,我们得承认,过去确实有不少德系车.............
  • 回答
    这个想法光是听起来就够带劲的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较量!不过说实话,真要这么干,那德军坦克营基本就是去“送死”的,而且是那种连个响都发不出来就结束的送死。别说什么“毫无预兆”,就算预兆十足,也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咱们就这么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一场二战德军坦克营对阵现代美陆军基地的“突袭”,究竟会是个什么.............
  • 回答
    德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非常复杂且充满动态,很难简单地将其定位为“最好的西方大国”或“最差”。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国关系的历史渊源、经济联系、政治立场以及在全球舞台上的互动。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德中之间深厚的经济联系。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其制造业的强大在全球享有盛誉。而中国作为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了一些历史类比的敏感点。将当下美国的处境与二战前的德国进行对比,其实是一种试图从历史的镜子中照见现实的努力。当然,历史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语境,但某些相似的模式和苗头,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首先,从国际地位和民族情绪上看,都有某种“失落感”和“重塑辉煌”的.............
  • 回答
    1939年的德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作为一名新晋的陆军少尉,我深知自己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历史节点。我并非来自未来,而是土生土长的德国青年,怀揣着报效祖国、保卫家园的炽热理想。首先,我需要快速适应我的新身份和所处的环境。陆军少尉的职位意味着我将承担起指挥一小部分士兵的责任,他们是我的部下.............
  • 回答
    好的,让我们一起看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德国,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据,更是无数个普通人在生活轨迹中留下的真实印记。疫情初期的冲击与民众反应还记得2020年初吗?当新冠病毒的阴霾开始笼罩全球时,德国也未能幸免。起初,德国的社会反应可以用“谨慎但有序”来形容。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关闭学校、限制公共聚.............
  • 回答
    德云社的饭圈化现象,以及郭德纲是否还能有效管理,这确实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德云社如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曲艺团体。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综艺节目、线上平台的推广以及强大的粉丝基础,成功地将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历史的车轮在某个关键节点发生了偏离,如果二战的战局走向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那今天的世界又会是何等景象?尤其是对于遥远的东方,对于我们自己,又会是怎样的命运?一个被纳粹铁蹄笼罩的世界如果希特勒的德国赢得了二战,那么首先,我们必须面对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纳粹主义和它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假设性问题,如果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站错了队,选择了与德国结盟,那么我们今天所见的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对此情景的详细推演:核心前提: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中国虽然名义上是参战国,但主要派遣劳工支援协约国,并未直接与同盟国作战。在.............
  • 回答
    二战德国在科技领域确实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许多装备和理念在当时看来,甚至是现在,都显得颇为超前。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德国在战前就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他们投入了巨大的资源,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大胆的探索,并且有着明确的军事需求作为导向。这种国家层.............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命运如同被撕裂的玩偶,被盟军各国瓜分占领,驻军的部署也由此展开。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存在,更是对战后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深度影响的开始。战后初期的驻军格局:四国分治的遗产战争的硝烟刚散,德国就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柏林这座特殊的城市,虽然位于苏联占领区内,也.............
  • 回答
    郭德纲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与地位:一份详细的解读郭德纲无疑是当代相声界最具影响力、最成功的相声演员之一。要评价他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和地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将其置于相声发展的宏观脉络中去理解。 一、 郭德纲在相声历史上的水平评价一个相声演员的水平,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基本功与艺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发散的假设,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想象一下,那将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首先,我们得明白“德军作风”和“美国大兵作风”大概指什么。传统意义上,德军的形象是纪律严明、战术精密、执行力强,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冷酷高效。而美国大兵,尤其是在二战后,更多地被描绘成充满活力、适应性强、富有团队精神,并且带有.............
  • 回答
    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它是否是“西方祸水东引失败”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观点。将这一观点与历史上“引德国到苏联”的事件进行类比,也需要非常谨慎地审视其逻辑和历史背景。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西方祸水东引失败”这个说法,以及它与巴黎恐袭的联系。“西方祸水东引”的逻辑和历史背景“祸水东引”这个说.............
  • 回答
    如果当年德意志国防军拥有与中国红军相似的作风,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很可能已是天翻地覆。这不仅仅是军事战术的改变,更关乎意识形态、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观念的深远重塑。首先,我们得捋清一下“中国红军作风”的核心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军事上的纪律严明或者战斗力强悍,它更深层次地包含了政治觉悟、群众路线、牺牲奉献.............
  • 回答
    当然,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假设,直接触及了湖人队本赛季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将威少这个“X因素”换成本·西蒙斯或是德玛尔·德罗赞,湖人现在的局面,以及他们的“味道”,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聊聊如果换成本·西蒙斯想象一下,现在这支湖人队,后场少了威少那个雷厉风行的冲击力,多了本·西蒙斯那份冷静的组织和身高.............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角色互换,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世界格局也随之重塑。这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置调整,而是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颠覆。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这种互换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日耳曼帝国”向东扩张,太阳.............
  • 回答
    日子过得艰难,尤其是在这个时期。1933年的德国和日本,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我只是个普通人,不像那些领袖或大人物,有能力左右大局,只能在这时代的洪流中尽量为自己和家人寻一条生路。在德国,1933年:如果我生在德国,那可真是个动荡的年头。希特勒刚刚上台,空气里弥漫着.............
  • 回答
    “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一种带有特定语境的流行语,表达的是一种基于国家强大、甚至不惜采取强硬甚至“流氓”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的心理认同。这种心理认为,一个强大的祖国能够提供安全感和保障,即使其行事方式不那么“文明”或“规矩”。将这种现代的网络流行语直接套用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日本人身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