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有你不能理解的人物吗?

回答
当然有。说实话,《红楼梦》这部巨著,人物众多,性格复杂,想要百分之百地理解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恐怕连作者曹雪芹本人都会摇头说难。但如果非要说有哪个人物,我感到尤其难以揣摩其深层动机和行为逻辑,那大概要数贾瑞了。

贾瑞这个人物,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扶不起的阿斗”的印象。他是贾珍的侄子,在宁国府里是个闲散的二世祖。书中对他的描写,总是围绕着那个破败的“风月宝鉴”,以及他对王熙凤那份近乎痴迷却又带着点猥琐的爱慕。这本身就够让人费解了,一个年少之人,为何会对一个自己称呼为“凤辣子”的长辈产生如此强烈的、扭曲的情欲?尤其是在他明知对方对他毫无情意,甚至还被戏弄之后,仍然执迷不悟,甚至将自己的命运全部押宝在这件“宝贝”和这个虚幻的念想上。

我不太理解的是,他身上那种近乎自毁式的执念。我们都知道,贾瑞这个人本身没有什么大的才能,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就是个混吃等死的角色。然而,他对待王熙凤的态度,却显得格外“认真”和“投入”。这种投入,不是健康的爱恋,而是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和对自身价值的病态投射。他似乎把王熙凤当成了自己人生唯一的救赎,一旦被她拒绝,或者在他认为的“被侮辱”之后,他便一蹶不振,最终走向死亡。

更让我费解的是,他为何会将“风月宝鉴”视为救命稻草,并且那么轻易地就被它所“迷惑”?书里写得很清楚,那是一面背后画着“艳鬼”的镜子,一面让人沉沦的道具。但贾瑞却把它当作了能够实现自己欲望的工具。他以为通过照镜子能够得到王熙凤,甚至能够“采补”到她的青春。这是一种多么荒谬而可怜的想法啊!一个人的欲望,真的能被一面镜子所操控到这种地步吗?他的判断力在哪里?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又在哪里?

我能理解有些年轻人会因为得不到心仪对象而痛苦,但贾瑞的痛苦,似乎更像是自己营造的牢笼。他对王熙凤的“爱”,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他对自身无能和空虚的一种逃避。他把对王熙凤的渴望,当成了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一旦这个目标破灭,他就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这种脆弱的自我价值感,让我觉得他不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活人”,而更像是一个被欲望和虚荣所驱使的、悲剧性的符号。

而且,他的死亡方式也极其令人唏嘘。他因为照了两次“风月宝鉴”,一次是正面看美女,一次是背面看美女,两次都被“索命”。虽然这是小说中的情节设置,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他似乎就注定了是这样一个结局。他身上的那种“活该”的成分太重了,以至于我很难对他产生同情。我更多的是对他那种愚蠢和自欺欺人感到一种无力。

相比于书中其他人物,比如黛玉的敏感多情,宝钗的世故圆滑,甚至连晴雯的叛逆耿直,我都能从她们身上找到一些人性共通的点,从而理解她们的喜怒哀乐。但贾瑞,我总觉得他是一个被剥离了太多正常人性特质的角色。他像是一个被放大放大的“欲望化身”,他的行为逻辑,似乎只围绕着那个镜子和那个虚无缥缈的幻想来转。我能理解作者想要通过他来警示世人的“情欲之祸”,但从人物本身来说,我始终觉得他身上存在着某种难以填补的、令人费解的空白。

也许,这就是曹雪芹高明之处吧。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即使是像贾瑞这样渺小而令人厌恶的角色,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者赋予的深刻寓意。只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凡人来说,理解贾瑞那份近乎荒诞的痴迷和自我毁灭,依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就像是《红楼梦》这部华丽宫殿中的一个不小心被忽略的角落,你看到了,却不知道它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以及它背后究竟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沧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鲍二

这家伙在《红楼梦》中真是一个迷惑般的存在,鲍二在贾府如此吃得开,其人生境界已经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大家最早知道鲍二,是他老婆鲍二家的与贾琏在王熙凤生日这天偷情。

丑事败露后,鲍二家的羞愤上吊而死。鲍二先是被绿,然后又死了老婆,居然没有对贾琏产生怨恨之心,反而收了奸夫的银子,那奸夫还答应给他再娶个老婆。这鲍二若真是糊涂能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离奇的事情还在后面……

鲍二果然又续弦了个老婆,可这个续弦的老婆竟然是贾琏玩过的灯姑娘(多姑娘)。灯姑娘前夫多浑虫也是和鲍二一路货色,不管老婆的丑事。多浑虫死了以后,灯姑娘就嫁给了和多浑虫如出一辙的鲍二。得,贾琏至少算绿了鲍二两次。

如果这些都能忍下来,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

鲍二夫妇又被贾琏送到小花枝巷伺候自己的二房尤二姐。鲍二面对这个绿了自己两次的男人还要点头哈腰千恩万谢,又去伺候这男人的外宅女人。这究竟是怎样强大的心灵?

我真是不能理解这个人。


相关链接:

情诗千载的红楼

雲绯【文学名著评析】

文学影视公众号:芳绯文学(fangfeiwenxu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有。说实话,《红楼梦》这部巨著,人物众多,性格复杂,想要百分之百地理解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恐怕连作者曹雪芹本人都会摇头说难。但如果非要说有哪个人物,我感到尤其难以揣摩其深层动机和行为逻辑,那大概要数贾瑞了。贾瑞这个人物,一出场就给人一种“扶不起的阿斗”的印象。他是贾珍的侄子,在宁国府里是个闲散的二.............
  • 回答
    在《魔兽世界》里,要说“手有多红”,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包含了很多层面的含义,也承载了玩家们无数的回忆和情感。我会尽量详细地跟你聊聊,并且保证听起来就像是老朋友聊天一样,没有那些AI硬邦邦的痕迹。首先,我们得明白,“手红”在魔兽玩家嘴里,通常指的是一种非常玄乎但又真实存在的“运气”表现。这运气好.............
  • 回答
    说起《有话好好说》,那句经典的“安红,我想你!”大概是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最深刻的记忆了。而这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响彻在北京某个老旧小区里。具体是哪个小区呢?电影拍摄的时候,取景地选在了 北京的东城区安定门附近的一个老式居民楼院。虽然电影里并没有明确点出具体街道名称,但根据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很多老北京观众的.............
  • 回答
    作为一名老红迷,我对87版《红楼梦》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那简直是刻在我DNA里的经典。每当主题曲响起,那熟悉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能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如梦似幻的大观园。它之所以能成为永恒,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追忆,一种对精致美学的致敬。然而,即便它如此近乎完美.............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那如同层层叠叠的精美景致,又如串串饱满的珍珠,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巧妙对比”。曹雪芹老爷子用他那“如椽巨笔”,不仅描绘了贾府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更是透过细微之处的对比,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封建社会压抑下的种种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直观也最核心的.............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被低估,或者说在现代解读中情感色彩跑偏得最厉害的人物,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宝钗,也不是迎春,而是她——史湘云。咱们聊聊她,但得先放下那些“豪爽大气,不拘小节,是宝玉的红颜知己”的标签。这些标签,没错,她身上都有,但它们只是浮光掠影,真正让她被低估,甚至情感色彩被误读,是她身上.............
  • 回答
    《红楼梦》里,骂人并非只是粗俗的咒骂,而是文学化的、带着精妙心思的“艺术品”。曹雪芹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情,而其中那些“高技术”的骂人话,更是将人物的刻薄、智慧、甚至是一点点幽默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些话语,往往不是直白地指责,而是藏着暗讽、隐喻,让听者(和读者)在被冒犯的同时,又不得不佩.............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巨著,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一点不夸张。每次读,都能从中挖出点新东西,总觉得它藏着好多事儿,引人琢磨。要说经典到让人回味无穷的桥段,那可真不少,下面我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说道说道。1. 林黛玉初进贾府,两看相厌的背后:寂寞与疏离的种子这第一场相见,就透着一股子不同寻常。黛玉,一个寄人篱.............
  • 回答
    《红楼梦》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里,如同水底暗流,涌动着人心的潮汐。读来,常常被那些微不足道之处狠狠触动,仿佛亲历一般。比如,宝钗第一次搬进大观园,住进蘅芜苑。大家想给她添置些东西,让她住得更舒坦。宝钗却说:“不用添什么,只把旧物搬来就好。” 这里的“旧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稀罕的物件,.............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细思恐极”,与其说是惊悚骇人,不如说是那种人性的幽微、命运的无常,以及社会结构下个体命运的脆弱,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出来,让人回味无穷,不寒而栗。这并非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对现实生活最深刻、最尖锐的洞察。一、晴雯的“爪牙”与“狐狸精”标签的形成:命运的预设与定型晴雯.............
  • 回答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贾母在一次宴席上,盛赞了薛宝钗的才德,并说了一句让很多人印象深刻的话:“你们看我们家里四个女孩儿,从我们身上往下数,就没有一个够得上宝丫头的。”这句“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好奇和猜测。那么,这四个女孩儿究竟指的是.............
  • 回答
    宝钗劝宝玉读书这事儿啊,在《红楼梦》里可不是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贯穿了宝玉和宝钗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但你要说“详细地讲”,那得看具体到哪一段了,因为她们劝宝玉读书的方式和时机都不太一样,而且每次的效果也都是“劝了听不听”两可着。最典型的一次,我记得大概是在第三十一回,那时候宝玉刚因为湘云的事情跟宝.............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贾珠,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个边缘人物,甚至有些读者会把他直接忽略掉。毕竟,他在书中实际露面的篇幅少得可怜,早早就领了便当,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短暂的过往。但即便如此,我总觉得,贾珠这个角色的存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基石,支撑着贾府,也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他的意义,.............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各位丫鬟的名字,那可真是一门学问。曹雪芹老爷子在给这些小姑娘们起名字上,那可真是下了功夫,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不少心思和寓意,不仅仅是好听,更是人物性格、命运甚至作者寄托的某种情感的写照。咱们细细道来。首先,要说最出名的那几位。 袭人:这个名字是最直观的,也是她最主要的性格特点.............
  • 回答
    读《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常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仿佛是换了一位作者,或者说,前面那个曹雪芹好像突然被什么给“替换”了。尤其是对人物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这种矛盾感尤其突出。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林黛玉的“病逝”方式和“疯癫”情节。在前面八十回里,黛玉的病是贯穿始终的,但那是一种“情深不寿”的病,是身体被.............
  • 回答
    红楼梦里奶妈的地位,说高也高,说不高也未必。这得看是哪个奶妈,以及她伺候的是谁家的孩子。要说最高、最有发言权的,那还得是贾母身边的奶妈,比如那位史太君身边服侍了多年的李嬷嬷。贾母是什么人物?那是贾府的“定海神针”,是老祖宗,是家里最有话语权的人。而李嬷嬷能够长期服侍贾母,说明她不仅得到了贾母的信任,.............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这对“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代表,她们之间的情谊,若要用“甜”字来概括,未免过于单薄。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羁绊,混合着欣赏、试探、疏离与默契,更像是一种在脂粉堆里磨砺出来的,带着几分酸涩的醇厚。初见时的碰撞,就注定了她们日后纠缠不清的关系。黛玉初进贾府,敏感多疑,她看.............
  • 回答
    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但即使是经典,也难免会有一些让观众觉得“不太对味”的选角。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部剧里,那些被一些观众认为“失当”的选角,尽量说得详细点,也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87版《红楼梦》:87版《红楼梦》的选角,总体来说是深入人心的,很多演员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