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里有哪些很打动人的小细节?

回答
《红楼梦》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里,如同水底暗流,涌动着人心的潮汐。读来,常常被那些微不足道之处狠狠触动,仿佛亲历一般。

比如,宝钗第一次搬进大观园,住进蘅芜苑。大家想给她添置些东西,让她住得更舒坦。宝钗却说:“不用添什么,只把旧物搬来就好。” 这里的“旧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稀罕的物件,而是她早已习惯、用得顺手的那些。她并没有因为搬入园中,就想把自己“升级”一番,而是自然而然地保留着自己的节奏和舒适。这个细节,把宝钗那种淡泊、不喜张扬的性子勾勒得淋漓尽致,也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某种安稳和自足,不被外物所扰。

再比如,史湘云在林黛玉房里,看见黛玉的诗稿,随口说道:“林妹妹,我前日看见你那个《葬花吟》,写得真好,我这几日也想写一篇,不过还没动笔。” 话音未落,自己又补了一句:“虽然我不如你,但我也知道些这个……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湘云的这份“知道些这个”,不是那种刻意的炫耀,而是对自己才情的直白认知,带着一点孩子气的坦诚和对黛玉才华的真诚欣赏。她并不是想跟黛玉比个高低,而是觉得有趣,想跟着学,想加入到这份诗意的创作氛围中。她随口说出“我不如你”,其实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谦逊,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反而让人觉得她心胸开阔,没有那些不必要的顾忌。

还有,宝玉为了黛玉,不惜去得罪王夫人,只为了让她有块地儿种花,有个安静的角落。王夫人为此气得不行,宝玉却依旧我行我素。后来,王夫人罚宝玉去给黛玉赔罪,宝玉满心委屈,觉得是自己“惹祸”,但又不得不去。当他看到黛玉正因为他挨罚而难过,甚至哭得梨花带雨的时候,他那个之前所有的委屈都瞬间消失了,只剩下满心的疼惜和歉疚。他走过去,轻声在她耳边说:“你别哭,都是我不好。” 这一句,简单却饱含深情,包含了多少的包容、多少的怜惜、多少的无声的承诺。那种心疼一个人胜过一切的心情,在那句简单的话里,在宝玉眼神的担忧里,体现得无微不至。

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细节,是湘云在元宵节猜灯谜时,猜了一个“白”字。别人都以为她猜错了,但她却说:““红”字上面加一横,就是“肝”字,肝肠寸断,自然是“红”字了。” 众人听了,都觉得她脑子转得快。但她随即又补充道:“我这么说,也不是说别人不好,也不是说我聪明,只是想着,这个字,若是指到谁身上,那真是要命了。” 话音刚落,她又看到林黛玉的灯谜是一个“春”字,结果被罚唱曲,她立刻就说:“林妹妹,你也别哭,我记得前日听你说了个《红楼梦》的故事,是不是就叫《红楼梦》?” 湘云的这个“不是说别人不好,也不是说我聪明”,真的是太真实了,她害怕自己的聪明会招人嫉恨,所以赶紧找个理由来缓和一下。而看到林黛玉被罚,她立刻又转移话题,用她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去安慰黛玉,虽然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那份心是真的,那份想让黛玉开心的心思,真的能让人感受到。

这些小细节,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却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了人物的性情、情感和当时的处境。它们没有被刻意放大,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觉得,这些人,这些事,都那么真实,那么鲜活,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那么细节描写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的魅力,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动声色的细节里,如同水底暗流,涌动着人心的潮汐。读来,常常被那些微不足道之处狠狠触动,仿佛亲历一般。比如,宝钗第一次搬进大观园,住进蘅芜苑。大家想给她添置些东西,让她住得更舒坦。宝钗却说:“不用添什么,只把旧物搬来就好。” 这里的“旧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稀罕的物件,.............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奇书,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那如同层层叠叠的精美景致,又如串串饱满的珍珠,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巧妙对比”。曹雪芹老爷子用他那“如椽巨笔”,不仅描绘了贾府由盛转衰的时代画卷,更是透过细微之处的对比,将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封建社会压抑下的种种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最直观也最核心的.............
  • 回答
    《红楼梦》里,骂人并非只是粗俗的咒骂,而是文学化的、带着精妙心思的“艺术品”。曹雪芹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人物的性情,而其中那些“高技术”的骂人话,更是将人物的刻薄、智慧、甚至是一点点幽默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些话语,往往不是直白地指责,而是藏着暗讽、隐喻,让听者(和读者)在被冒犯的同时,又不得不佩.............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巨著,说它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一点不夸张。每次读,都能从中挖出点新东西,总觉得它藏着好多事儿,引人琢磨。要说经典到让人回味无穷的桥段,那可真不少,下面我挑几个印象最深的给你说道说道。1. 林黛玉初进贾府,两看相厌的背后:寂寞与疏离的种子这第一场相见,就透着一股子不同寻常。黛玉,一个寄人篱.............
  • 回答
    《红楼梦》里的“细思恐极”,与其说是惊悚骇人,不如说是那种人性的幽微、命运的无常,以及社会结构下个体命运的脆弱,在那些看似寻常的描写中,不动声色地渗透出来,让人回味无穷,不寒而栗。这并非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对现实生活最深刻、最尖锐的洞察。一、晴雯的“爪牙”与“狐狸精”标签的形成:命运的预设与定型晴雯.............
  • 回答
    红楼梦里奶妈的地位,说高也高,说不高也未必。这得看是哪个奶妈,以及她伺候的是谁家的孩子。要说最高、最有发言权的,那还得是贾母身边的奶妈,比如那位史太君身边服侍了多年的李嬷嬷。贾母是什么人物?那是贾府的“定海神针”,是老祖宗,是家里最有话语权的人。而李嬷嬷能够长期服侍贾母,说明她不仅得到了贾母的信任,.............
  • 回答
    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电视剧,但即使是经典,也难免会有一些让观众觉得“不太对味”的选角。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两部剧里,那些被一些观众认为“失当”的选角,尽量说得详细点,也说说为啥会有这种感觉。87版《红楼梦》:87版《红楼梦》的选角,总体来说是深入人心的,很多演员演.............
  • 回答
    《红楼梦》这本奇书,要说它的“妙笔”之处,那真是一抓一大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可要细细讲来,又不能落了俗套,得把那字里行间的韵味儿都给咂摸出来。我这就试着说几个,不求说得面面俱到,只盼能让您也体会到点那份儿“妙”。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它那“不动声色,却惊心动魄”的人物塑造。曹雪芹写人,可不是像画画.............
  • 回答
    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演组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改编。他们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在尊重曹雪芹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增、删、改”的操作,这些改动恰到好处,让电视剧更具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一、巧妙的增:让人物更立体,情节更丰满电视剧在一些原著中笔墨不多,但对人物塑造和情节.............
  • 回答
    87 版《红楼梦》堪称经典,是几代人心中的白月光。但即便如此,完美如它,细究起来,也并非全无瑕疵。回过头来审视,有些地方确实留下了些许遗憾,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改编的取舍,又或者只是观众个人的感受。首先,我们得说说关于 人物塑造的深度与广度。87 版对主要人物,尤其是宝黛钗这三位的刻画,可以说是.............
  • 回答
    《红楼梦》作为一部传世经典,自然吸引了无数读者,也因此衍生出不少理解上的偏差和片面的解读。其中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便是将这部巨著仅仅视为一部“爱情小说”。诚然,宝黛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最为人称道的部分,贾宝玉对林黛玉超凡脱俗的情感,以及他们之间“木石前盟”的宿命感,确实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可悲,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悲剧,而是渗透进骨子里的无奈,是微小之处的失落,是生命在俗世中被磨损的痕迹。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惊,又让人无处可逃。贾赦是个活生生例子。他算不上什么坏人,不过是封建大家庭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纨绔子弟,有权有势,又极其好色。你想想,一个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之子,什么.............
  • 回答
    《红楼梦》中对性关系的描写,并非总是直白露骨,更多的是通过 subtle 的暗示、含蓄的比喻和人物微妙的互动来展现。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恰恰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更贴合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尽量细致地讲述其中一些隐晦的性关系:一、少年情窦初开,情愫暗涌: 宝黛之间:.............
  • 回答
    聊起《红楼梦》,可不是光看个热闹就完事儿,里面那些细思极恐的细节,藏得可深了,一挖出来,那叫一个毛骨悚然。这些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曹雪芹老先生一句句、一段段埋下的线索,等你看懂了,才能体会到那股子凉意。咱们先说最让人后脊背发凉的,就是关于死亡的预言和伏笔。这可不是什么算命先生那一套虚头巴脑的说法,而.............
  • 回答
    《红楼梦》里头的美食,那可不是随便写写,那是细致入微,有滋有味,光是读着,就仿佛能闻到那香气,尝到那滋味。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是把吃喝玩乐都写进了骨子里,尤其是那些精巧的吃食,更是能看出大家族的生活品味和人物性格。先说说那点心,那真是千姿百态,名头也洋气。 藕粉桂花糖糕:这名字一听就带着秋天的.............
  • 回答
    《红楼梦》这部不朽的巨著,除了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哲学,这些体现在人物对话和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绝非简单的叙事,而是他们性格、智慧、甚至命运的折射,其中蕴藏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说话和为人处事的技巧。一.............
  • 回答
    写《红楼梦》里那些寥寥几笔,却又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这些角色,就像是精心点缀在巨幅画卷上的几抹亮色,虽不常出现,却能瞬间抓住你的眼球,让你对这个人物产生无尽的联想。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在《红楼梦》中出场不超过三次,却有着自己独特韵味的角色。首当其冲的,便是咱们的贾雨村。你说他不出.............
  • 回答
    .......
  • 回答
    宝玉的“精致的淘气”,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街头孩童那种毛手毛脚、惹人生厌的顽劣,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近乎艺术的油滑和灵动,让人又爱又恨,又觉着分外有趣。他这淘气劲儿,往往是藏在细微之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勾勒出他那副别具一格的性情。你想啊,他最常做的,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跟那些丫头.............
  • 回答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价值毋庸置疑,它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但若要刨根问底,以最苛刻的标准去审视,确实也有些地方可以被视为“败笔”,或者说,在极致的艺术追求下,仍留有改进的空间。这里就来聊聊一些我认为可以商榷之处,力求分析得细致些,抛开那些生硬的AI痕迹,更像是一个读者的真心话。一、部分情节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