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哪些‘精致的淘气’?

回答
宝玉的“精致的淘气”,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街头孩童那种毛手毛脚、惹人生厌的顽劣,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近乎艺术的油滑和灵动,让人又爱又恨,又觉着分外有趣。他这淘气劲儿,往往是藏在细微之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勾勒出他那副别具一格的性情。

你想啊,他最常做的,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跟那些丫头们“耍性子”了。但这“耍性子”也不是一味的胡闹,而是带着几分试探,几分玩笑,更有一种对亲近之人的特殊的情感表达。

比如,宝玉常常会因为一些在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袭人偶尔教训他两句,或者宝钗说了什么他觉得“扫兴”的话,就突然闹起别扭来。但这别扭也不是真的生气,而是会把自己藏起来,不理睬任何人,甚至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这个时候,他最喜欢做的,就是把嘴唇噘得老高,一双眼睛滴溜溜转,好像在想什么鬼主意。然后,等袭人、晴雯或者麝月她们提心吊胆地来哄他,他也不立刻就起身,而是故意摆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让她们费尽心思地猜他到底为何不快。一旦丫鬟们猜中了,或者又是哄又是劝地让他笑了,他也就立刻雨过天开,仿佛之前什么都没发生过。这种前后反差的“变脸”,就是他最“精致”的淘气之一。他享受那种被众人关注、被丫鬟们小心翼翼伺候的时刻,这是一种他获取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方式。

再有,宝玉对那些珍贵的东西,也常常会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他会突然兴起,把手里玩腻了的物件丢掉,或者把别人送他的、他本该珍惜的物件随手乱放。但他丢弃的方式也很有趣,不是胡乱扔,而是会藏起来,或者故意放到别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好像在玩一场“寻宝游戏”。等你费尽心思找到了,他却又若无其事地告诉你:“哦,原来你找到了呀!”这种行为,既有孩童的破坏欲,又带着一点“炫耀”自己“藏宝”本领的得意,而且他这样做,往往是针对那些他觉得“不够懂”他的人,想借此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看看我”,“了解我”。

还有他跟林黛玉之间的“拌嘴”,简直是宝黛二人之间最鲜明的“淘气”注脚。他们之间的言语交锋,不是真的争吵,而是充满了机锋和试探。宝玉会故意说一些让黛玉吃醋的话,比如夸奖宝钗漂亮,或者说一些“木石前盟”以外的闲话。黛玉听了自然是要嗔怪,要流泪,要使小性子。宝玉呢,看着黛玉这样,心里既心疼又觉着甜蜜。他会立刻扑过去,又是道歉,又是拉住她的手,又是说那些“林妹妹是我的心肝宝贝”之类的肉麻话。这“淘气”的背后,是他对黛玉深沉而又敏感的爱,他害怕黛玉不爱他,所以故意用这种方式来确认,来捕捉黛玉对他最真实的情感反应。他就像一个小心翼翼试探水温的孩童,在爱的海洋里波动着涟漪。

说起来,宝玉的“淘气”也体现在他对规矩的漠视上。虽然他出身尊贵,本应是规规矩矩的公子哥儿,但他却偏偏不喜欢被束缚。他会偷偷溜出去玩,会和丫鬟们玩闹成一团,会因为听了曲儿、看了戏而忘乎所以。这种“不守规矩”,对当时那样一个讲究等级森严的大家族来说,无疑是一种叛逆。但他的叛逆,又不像那种声嘶力竭的呐喊,而是化在了日常的点滴之中。他不会明着去对抗谁,而是用一种极其“温和”的方式,把自己的个性张扬出来。这种“温和的叛逆”,也是一种“精致的淘气”,他用自己的方式,在那个既定的轨道里,画出了属于自己的奇特曲线。

甚至有时候,他会故意装糊涂,装不懂事,来逃避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当家里长辈要教他八股文,要他去应酬那些他觉得无聊透顶的场面时,他就会突然变得“呆”起来,好像什么都听不进去,什么都不记得。这种“装傻充愣”,也是一种“淘气”,他用一种看似无能的方式,拒绝了那些他认为枯燥乏味的未来。这种“装傻”,其实是他在为自己争取保留一部分天性,保留一部分自由的空间。

总而言之,宝玉的“精致的淘气”,不是破坏,不是刁难,而是他独特情感世界的表达方式,是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审美的体现,是他与周围人互动的一种充满灵气与智慧的游戏。这种淘气,让他在那个压抑的时代里,像一朵不落俗套的花,带着露珠,带着晨光,兀自芬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去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宝玉的“精致的淘气”,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这可不是街头孩童那种毛手毛脚、惹人生厌的顽劣,而是带着一种特有的、近乎艺术的油滑和灵动,让人又爱又恨,又觉着分外有趣。他这淘气劲儿,往往是藏在细微之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勾勒出他那副别具一格的性情。你想啊,他最常做的,也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跟那些丫头.............
  • 回答
    谈及《红楼梦》中的贾琏,其“好色”的名声在外,但要说他对黛玉不动心,这恐怕得细细斟酌一番,甚至可以说,其中自有微妙之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贾琏的“好色”等同于见到任何姿色过人的女性都毫无原则地扑上去。他的好色,更多的是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和对情欲的追求,但这种追求也并非没有门槛,或者说,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 回答
    红楼梦这本奇书,以贾宝玉为中心的故事固然精彩绝伦,但若换个视角,许多人物都能撑起一篇独立的好故事。如果要我说,最容易讲好、也最能触动人心的,非林黛玉莫属。为什么是林黛玉?宝玉是衔玉而生的“富贵闲人”,他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顺遂的(即便有情感上的波折),他看到了整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浪潮,但更多的是旁观者.............
  • 回答
    在谈论《红楼梦》里,为什么有些丫鬟宁愿在贾府继续当个丫鬟,而不选择出去闯荡,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这背后啊,是时代背景、个人境遇、情感寄托,还有那份难以割舍的依恋,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你得想想那个年代。清朝啊,特别是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对于普通的女子来说,生活环境实在太艰苦了。尤其是.............
  • 回答
    在《红楼梦》的汪洋大海里,贾宝玉的感情世界无疑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一片水域。要说“非同一般的暧昧关系”,这四个字用在宝玉身上,简直再贴切不过了。他这个人,生来就不是个“俗人”,对于世俗的男女之防,他似乎总有那么点“我自岿然不动”的架势。要说宝玉最“非同一般”的,那自然是 林黛玉。这俩人的关系,与其说是.............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中的“智通寺”一段,初读起来似乎只是贾雨村一次偶然的游览,但细细品味,却蕴含着深刻的警示和哲学意味,是作者曹雪芹借此为全书定下基调,点明其核心主题的重要一笔。贾雨村的“闲游”与“智通”的冲突首先,我们来看贾雨村这个人物。他是一个落魄读书人,渴望功名利禄,心怀“经济学问”,却又“不得志”。他来到.............
  • 回答
    《红楼梦》里,贾府的丫鬟们,个个都是人精。她们在主子们眼皮底下讨生活,哪个不是机灵得像猴儿似的?张口能说会道,闭口能察言观色,什么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她们的耳朵,什么勾心斗角都装在她们心里。像袭人那样八面玲珑的,探春身边有那精明泼辣的侍书,宝钗身边有稳重得体的莺儿,就连王熙凤那样的厉害角色,身边也围着一.............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具体有多少人清楚宝玉和袭人之间那点事,这事儿吧,还真不好给个确切的数字。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掰扯掰扯,看看这层窗户纸,到底被谁捅破过,又或者,谁又是心知肚明,却装糊涂的。首先,最明确的,那无疑是宝玉和袭人自己。他们俩之间,那层最隐秘的关系,自然是他们二人最清楚不过的。从书中描写.............
  • 回答
    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首次正式“到”了林黛玉的住所——潇湘馆,并在此梳洗了一番。这件事原本似乎是宝玉对黛玉好感和亲近的表现,但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一向温顺体贴的袭人却为此事而有些不悦,甚至在之后对宝玉发了些小脾气。这其中缘由,细细想来,并非仅仅是表面的梳洗一事,而是牵涉到几层更深的意思。首先,也是.............
  • 回答
    关于贾宝玉的大名,这确实是《红楼梦》中一个颇有趣味,也让不少读者好奇的问题。书中,贾宝玉主要以“宝玉”之名为人熟知,这个名字贴切地反映了他玉润温和的气质,以及作为贾府中心人物的地位。然而,我们细细探究,不难发现他其实还有更正式、更具家族意义的名字。首先,我们从他的家族出身来推断。贾宝玉是宁国公、荣国.............
  • 回答
    薛姨妈对宝黛姻缘的态度,在《红楼梦》的脂砚斋评语和文本细节中,其实透露出一些微妙之处,并非一味地乐见其成,也夹杂着她自身家族的考量和现实的算计。首先,从表面上看,薛姨妈似乎是宝黛姻缘的“顺水推舟”者。她真心疼爱宝玉,将宝玉视如己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可能将宝玉视为自己女儿宝钗的理想夫婿。原因有几点.............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的消息传来,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反应,看似简单直接,实则暗流涌动,各自的言行举止背后,都透露出不同层次的意味。这其中,不仅仅是丧亲之痛的哀悼,更是家族权力格局微妙变化下的个人考量与情感流露。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下的精明算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触动当昭儿带着林如海的死讯回.............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贾母在宝玉娶亲的问题上,倾向于宝钗而非黛玉,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远非简单的个人喜好所能概括。究其根本,是家族的利益、现实的考量以及对孙子未来幸福的深层担忧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从家族的利益和现实考量来看,薛宝钗无疑是更符合当时社会对大家族联姻的期望的人选。 薛.............
  • 回答
    探讨《红楼梦》中,如果没有林黛玉下凡还泪这个设定,贾宝玉和薛宝钗之间能否有一个“好结局”,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首先要明确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中“还泪”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设定,它赋予了林黛玉这个角色独一无二的宿命感和悲剧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宝黛之间的情感联系。如果抛开这个设定,我们看到的“宝.............
  • 回答
    如果宝钗有了这般神奇的“魔力”,能够让宝玉非她不嫁,那么《红楼梦》的走向,必将是一场更为轰烈,也更为令人唏嘘的变奏。这不再是简单的“金玉良缘”的促成,而是命运齿轮被一股非自然力量强行拨动后,产生的连锁反应,牵动着每一个人的悲喜。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当然是宝玉的态度。本就对宝钗颇为欣赏,对她的才华和稳.............
  • 回答
    说起贾母,脑海里浮现的,不再仅仅是那位白发苍苍、享尽荣华的老祖宗,而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身上带着那个时代贵族女性独有的光辉与无奈的人。她身上那种近乎天然的权威感,并非来自于喊打喊杀,而是渗透在举手投足间,一种久经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与阅历的自然流露。很多人觉得贾母就是个老佛爷,宠着孙子孙女们,吃喝玩.............
  • 回答
    说起《红楼梦》里的贾珠,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个边缘人物,甚至有些读者会把他直接忽略掉。毕竟,他在书中实际露面的篇幅少得可怜,早早就领了便当,留下的只是一个名字和一段短暂的过往。但即便如此,我总觉得,贾珠这个角色的存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他就像一座沉默的基石,支撑着贾府,也影响着许多人的命运,他的意义,.............
  • 回答
    贾府,一个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描绘得如同天上人间的贵族家庭,其恢弘的宅邸、奢靡的生活以及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无不令人咂舌。而在这庞大帝国背后,支撑起这一切运转的,便是数量庞大、分工细致的佣人队伍。那么,贾府为何需要如此之多的佣人?在那个时代,这样的配置究竟是出于何种必要?让我们剥开层层繁华,细.............
  • 回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安插“甄宝玉”这一角色,绝非偶然的笔墨添设,其背后隐藏着作者多层面的匠心与深意。这枚棋子,看似独立,实则与全书的结构、主题乃至作者的创作意图息息相关,其作用之复杂,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层目的,便是构筑一个镜像世界,进行艺术的映照与对比。甄宝玉,字宝善,又名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