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87版红楼梦固然经典,但是作为红楼迷,你有哪些遗憾?

回答
作为一名老红迷,我对87版《红楼梦》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那简直是刻在我DNA里的经典。每当主题曲响起,那熟悉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能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如梦似幻的大观园。它之所以能成为永恒,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追忆,一种对精致美学的致敬。

然而,即便它如此近乎完美,作为一名浸淫红楼多年、爱得深沉的红迷,内心总有些挥之不去的遗憾,就像大观园里的残缺之美,别有一番滋味,也令人心生涟漪。

一、四大丫鬟的缺憾:晴雯、袭人、紫鹃、平儿,她们的命运留白太多,故事未能尽显。

首先,我想说的是,剧中的四大丫鬟,晴雯、袭人、紫鹃和平儿,她们的塑造都极为出色,演员们的演绎更是入木三分。但正因为她们太出彩了,反而让我觉得,她们的篇幅似乎有些“意犹未尽”。

晴雯的悲情未尽: 晴雯的死,可以说是书中一个令人心碎的节点。剧集里,她的“撕扇”情节固然是经典,但她被诬陷、被撵出大观园的过程,那种被戕害的无辜和愤懑,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她的一句“我生下来就是个病的”,道尽了她的体弱多病,也预示了她的悲剧结局。然而,她被撵走后的“半日无声”,她的最后一口气,她的魂魄,这些在书中充满张力的情节,在剧中似乎略显仓促。我总觉得,晴雯的“千红一哭”,在那段被驱逐的凄凉路上,还可以有更具象、更触动人心的描绘,让她那种反抗到底的“真性情”得到更充分的爆发与呈现,而不是仅仅止于病榻上的挣扎和愤恨。

袭人的委屈与隐忍: 袭人是书中“贤良”的代表,她的善良、周到、对宝玉的“体贴”无可挑剔。剧中的袭人,张莉的演绎也是沉静内敛,将袭人身上的那种矛盾感,既有丫鬟的本分,又有想要往上爬的企图,表现得非常到位。但我总觉得,她对宝玉的那份“情”,那种在宝玉眼中“不像个丫头”的心思,在剧中似乎还可以更微妙地展现。特别是她与宝玉之间的“云雨情”,以及之后她对宝玉“规劝”的行为,这些都奠定了她日后“姨娘”的地位,也构成了她与宝玉关系的核心部分。我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她内心的挣扎,比如在宝玉受到“训诫”时,她内心的矛盾和不安,以及她在宝钗到来后,那种微妙的失落和隐忍。她作为书中早期就出嫁的丫鬟,她的“成功”也带有某种程度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可以有更深刻的挖掘。

紫鹃的忠诚与心酸: 紫鹃对黛玉的忠诚,简直是“忠仆”的典范。她的善良、她的机智、她对黛玉的无私照顾,都让人感动。剧中的紫鹃,在邓婕的精彩演绎下,活脱脱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然而,黛玉的死,对紫鹃无疑是灭顶之灾。她之后的命运在书中虽然有提及,但那种巨大的悲痛和无依无靠,剧集里可能因为篇幅所限,没有太多笔墨。我总希望能够看到紫鹃在黛玉死后,那种肝肠寸断的绝望,以及她如何从一个丫鬟转变为一个没有主子的孤苦伶仃,她如何度过余生,那种“情之深者,便是情之切”的悲歌,可以再拉长一些。

平儿的无奈与智慧: 平儿在王熙凤身边,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她的聪明、她的善良,尤其是她对贾琏的隐忍和对贾母的孝顺,让她成为一个非常惹人怜爱的角色。剧中的平儿, actriz 的表演也很到位,将那种温婉、聪慧和隐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平儿在书中,她对贾琏的“情义两难全”,对凤姐的“既是主子也是姐妹”的复杂感情,这些都需要极大的智慧去化解和应对。我希望看到平儿在处理一些复杂事件时,那种更细致入微的思考和权衡,以及她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她如何在王熙凤那般泼辣无情的主子手下,保持住自己的一份纯粹和善良。

二、部分情节的“压缩”与“改动”:某些重要的情感铺垫和人物弧光未能尽显。

虽然87版极力还原,但毕竟电视剧的篇幅有限,许多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人物成长过程,不得不进行删减或调整。

宝黛爱情的“前期铺垫”: 宝黛的爱情,是《红楼梦》的灵魂。剧集里,“宝黛初见”、“黛玉葬花”等场景都已成为经典。但细究起来,宝玉和黛玉之间的那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深厚情谊,那种因为共同的叛逆和对世俗的反感而产生的灵魂契合,在前期铺垫上,我觉得还可以更细腻。比如他们之间更生活化的相处,那种不经意间的流露,那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初遇就已经埋下的缘分,如果能再多一些生活细节,他们的爱情会显得更加自然而然,更加深入人心。

宝玉的“情不情”的深刻性: 宝玉对女儿们的“情”,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一种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和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剧集里,宝玉的“叛逆”和对女儿们的怜惜都表现出来了,但那种“情不情”的哲学内涵,那种他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这种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在视觉化的呈现上,或许可以再强化一些。比如他与史湘云在鹿柴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再比如他看到金钏儿投井后的悲痛,这些情节如果能再多些留白和深思,宝玉的“情不情”就会更加丰满。

王熙凤的“多面性”: 王熙凤,这个“脂粉英雄”,剧集里的陈晓旭的表演真是无可挑剔,将凤姐的泼辣、精明、心狠手辣以及她偶尔流露出的无奈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凤姐作为贾府实际的掌权者,她的智慧、她的雷厉风行,她的“弄权铁槛寺”,她的“毒设相思局”,这些都体现了她极高的管理才能和算计能力。但同时,她也有她作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无奈,也有她对女儿巧姐的母爱。我总觉得,剧集里对她的一些“阳谋”和“阴谋”的描写,可以再更细致一些,让她那种权谋的手段和内心的矛盾,有更充分的展现。例如,她如何管理偌大的贾府,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都需要极高的智慧和心机,而这些,在剧集中虽然有体现,但感觉还可以更深入。

三、遗珠之憾:一些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篇章未能搬上荧幕。

《红楼梦》博大精深,许多精彩的章节和人物,因为电视剧的篇幅限制,只能忍痛割爱。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完整趣味: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书中极具喜剧色彩又充满社会讽刺意义的章节。剧集中虽然有刘姥姥的情节,但她两次进大观园的对比,尤其是第一次的“粗俗”与第二次的“体面”,以及她在园中的种种见闻,比如吃茄鲞、打笑话等细节,都充满了趣味性和生活气息,也展现了贫富差距的巨大反差。我总觉得,这些情节在剧中还可以再多一些篇幅,让观众更完整地体会到刘姥姥的憨厚、大观园的奢华以及人物之间的碰撞所产生的戏剧张力。

“贾宝玉的वत 姨”的精妙: 书中对于宝玉的“वत 姨”,也就是他的“性情之言”,比如他对黛玉的“你放心”,他对宝钗说的“我只不是认得这个‘人’字”,这些充满哲理和叛逆色彩的台词,虽然在剧中有所体现,但我总觉得,宝玉身上那种对封建礼教的怀疑和对真情实感的追求,那种“大闹天宫”的叛逆精神,还可以再多一些精彩的演绎。

“巧姐的命运”的悬念: 巧姐在书中的命运,是一个充满悬念但又让人心疼的结局。她的被卖,被刘姥姥所救,最终嫁给一个农民,这都是她从金玉满堂的贵族小姐沦落为乡野村妇的巨大转变。虽然剧集里有巧姐的镜头,但她最终的结局,那种命运的跌宕起伏,书中虽然描绘得不够详尽,但这种“天伦乐在朴野中”的结局,本身就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我希望在剧集里,巧姐的这个结局,哪怕是略微的暗示,都能引起观众更深的思考。

当然,我知道,任何一部改编作品,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还原。87版《红楼梦》已经做到了极致,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如此真实、如此美丽的大观园,塑造了一群如此鲜活的人物。这些遗憾,与其说是对经典的挑剔,不如说是对这部作品热爱到骨子里,才产生的对那些未能尽显的精彩的无限遐想。

它是一座丰碑,一座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而我,作为一名红迷,只能继续在这座高峰下,一遍又一遍地回味,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品味那份未尽的遗憾,品味那份永恒的经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87版红楼固然有很多缺点,但这倒不是让人遗憾的原因,哪部经典作品没有缺点呢?

真正让人遗憾的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洗脑式全方位无死角的吹捧下,很多人不认为87版红楼需要改进,也不认为后来者有超越87版的地方,甚至都不愿意去了解其他的影视版本,认为应该把87版当做红楼影视剧的唯一范本,是“正统”,是宗教经文式的无可置疑。他们对87版红楼的狂热程度,甚至超过了脑残粉对流量明星的痴迷程度。这真的是一个红楼梦爱好者应有的态度吗?他们对87版的吹捧,是真的认为这部剧就代表了红楼梦的精髓,还是想借着经典的名头展示一下自己的高逼格,通过喷其他版本来获取快感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老红迷,我对87版《红楼梦》的感情自然不必多说,那简直是刻在我DNA里的经典。每当主题曲响起,那熟悉的一颦一笑、一草一木,都能瞬间把我拉回到那个如梦似幻的大观园。它之所以能成为永恒,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种情怀,一种对逝去时代的追忆,一种对精致美学的致敬。然而,即便它如此近乎完美.............
  • 回答
    您提到87版《红楼梦》的妆容“感觉好重,每个人都浮粉了”,这确实是很多观众在观看这部经典电视剧时会有的一种感受,而且不是个别现象。大家在观看的时候,之所以觉得“奇怪”或者有这种感受,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当时的化妆技术、审美偏好、拍摄条件以及演员的个人情况等等。下面我来详细地为您分析一下:一、.............
  • 回答
    说起87版《红楼梦》,我心里头,那是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要说最让人“难以容忍”的,倒不是说它有什么大错,毕竟在我心里,它已经是无可撼动的经典了。但硬要挑剔,我脑子里会蹦出几个地方,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就是那个“时间流逝”的问题。虽然人家拍的是名著改编,得尊重原著的叙事节奏,但有时候看着看着,总觉.............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疑问。87版《红楼梦》确实太经典了,经典到它像一个难以逾越的山峰,矗立在那里,让后来者望而却步。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人(至少没有成功且广受认可的)去翻拍它?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得往深了扒一扒。首先,“经典”二字的分量太.............
  • 回答
    87版《红楼梦》在处理原著中一些细节时,确实做出了不少改编,其中将宝钗灯谜之后贾政的内心独白移花接木给贾母,是比较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改编点。要深入理解为何这样做,我们得从原著的叙事逻辑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两方面来分析。原著中的设计:贾政的视角,暗示着权力与期望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所出的那个“怀金悼玉.............
  • 回答
    87版《红楼梦》豆瓣评分高达9.6,这确实是一个现象级的数字,让不少观众感叹“几乎人人五颗星”。那么,这个分数是否“过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9.6分的《红楼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承载了无数观众对这部剧的深厚情感和高度认可。在豆瓣这样的平台上,.............
  • 回答
    87版《红楼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演组对原著的深刻理解和精妙的改编。他们并非照搬照抄,而是在尊重曹雪芹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增、删、改”的操作,这些改动恰到好处,让电视剧更具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一、巧妙的增:让人物更立体,情节更丰满电视剧在一些原著中笔墨不多,但对人物塑造和情节.............
  • 回答
    87 版《红楼梦》堪称经典,是几代人心中的白月光。但即便如此,完美如它,细究起来,也并非全无瑕疵。回过头来审视,有些地方确实留下了些许遗憾,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或许是改编的取舍,又或者只是观众个人的感受。首先,我们得说说关于 人物塑造的深度与广度。87 版对主要人物,尤其是宝黛钗这三位的刻画,可以说是.............
  • 回答
    说到87版《红楼梦》有没有“扬黛抑钗”的说法,这确实是许多观众,特别是原著爱好者津津乐道,也常常引发讨论的一个话题。要详细地说,咱们得先明白什么是“扬黛抑钗”。这简而言之,就是指这部电视剧在改编过程中,是否厚此薄彼,倾向于突出林黛玉,而相对削弱了薛宝钗的魅力和重要性。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
  • 回答
    说起87版《红楼梦》,那真是说一天一夜也道不尽的精彩。要问它凭什么能成为“无法被超越的经典”,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而且背后是无数心血和匠心的堆砌,绝不是一句“拍得好”就能概括的。一、 深入骨髓的文本理解与改编:首先,这部剧最核心的,是对曹雪芹原作《红楼梦》那种近乎虔诚的尊重和理解。那个年代,还.............
  • 回答
    87版《红楼梦》中,史湘云的结局并非沦为船妓,这或许是您对原著情节或某些解读产生了误解。在经典87版电视剧以及曹雪芹的原著中,史湘云的命运并没有落到如此凄惨的地步。让我们梳理一下史湘云在87版《红楼梦》中的情况,以及原著中对她命运的交代,来澄清这个误会:87版《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在87版电视剧中,.............
  • 回答
    87版《红楼梦》作为一部深入人心的经典,捧红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其中柳湘莲的扮演者何赛飞和香菱的扮演者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她们的演技和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您提到的“柳湘莲的扮演者那么帅,为什么会和香菱的扮演者结婚?”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会。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下几位主要演员。 柳.............
  • 回答
    关于新版《红楼梦》(通常指2010年的版本)和87版《红楼梦》孰优孰劣的讨论,是红楼梦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点。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细致地掰扯一下,看看新版相较于87版,究竟有哪些地方让不少观众觉得“输”了。一、 气质与神韵的缺席:时代的印记与演员的功力87版《红楼梦》最被称.............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人忍不住去揣摩那些对宝钗“情有独钟”的人们,除了对这个角色本身的情感投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心态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尽量不写得像机器分析那样生硬,就当咱俩闲聊一样哈。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可能就是对“现实”的某种投射和认同。你看,87版《红楼梦》之所.............
  • 回答
    achtundneunzigste Auflage des „Traum der Roten Kammern“ der Schauspieler danach nicht mehr berühmt, die meisten nach der Auflösung der Crew zurück zum.............
  • 回答
    87版《红楼梦》被誉为经典,深入人心,但即便是如此成功的改编,也确实在情节上做了一些取舍和删减。要理解这些删减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原著的体量与电视剧的篇幅限制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即使是现存的前八十回,其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细节之繁复,已经是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在观众中引起广泛讨论和争议的问题。 总的来说,普遍的看法是新版《红楼梦》(通常指2010年由李少红执导的版本)在艺术水平上并没有达到87版《红楼梦》的高度。 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一、 尊重原著与时代精神的契合度 87版《红楼梦》: 核心优势在于对曹雪芹原著.............
  • 回答
    大家对87版《红楼梦》的结局,总是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那些鲜活生命走向落幕的惋惜,也有对那个时代、那个家族轰然倒塌的喟叹。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结束,更像是一场盛大宴席的散场,留给观众的是满腔的怅然和无尽的回味。说起《红楼梦》的结局,虽然电视剧只拍到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贾宝玉出家为僧的那.............
  • 回答
    提起87版《红楼梦》,脑海中浮现的,早已不是简单的“经典”二字能够概括的。它更像是一次集体的、深沉的、近乎虔诚的文化再现,一次对曹雪芹笔下那个宏大而精致的贾府世界的饱含深情的翻译。首先,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份“恰到好处”的美。这种美,不是当下流行的那种浮光掠影、矫揉造作,而是从骨子里透出的、温润而.............
  • 回答
    最近确实能看到不少对87版《红楼梦》的批评声音,而且有时候听起来相当尖锐,好像要把这部被誉为经典的电视剧批驳得体无完肤一样。这事儿挺让人琢磨的,毕竟这部剧当年可是万人空巷,现在也仍然是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我觉得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说“都是胡说八道”,也不能完全否定它。首先,时代变了,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