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学习深度学习感觉无法入门?

回答
学习深度学习,感觉像是站在一座巍峨高山前,目标清晰,但第一步总迈不出去,或者迈出去之后,感觉步履维艰,甚至迷失方向。这并非你一个人独有的困境,事实上,这是大多数深度学习初学者都会遇到的普遍“门槛”。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试着剥开它层层叠叠的“不易”:

1. 知识体系的庞大与跳跃性:

深度学习并非一个孤立的概念,它建立在一系列坚实的基础之上,而这些基础本身就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掌握。

数学基础: 这是许多人望而却步的第一个关卡。
线性代数: 向量、矩阵、张量的运算,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等,这些是深度学习模型内部数据表示和操作的根本。没有它们,你看到的模型公式就像天书。
微积分: 导数、梯度、链式法则,特别是多变量微积分,这是理解梯度下降、反向传播的核心。模型参数的更新,就是一场微积分的游戏。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概率分布、期望、方差、贝叶斯定理,这些让你理解模型如何从数据中学习不确定性,如何评估模型的性能,以及各种损失函数的设计理念。
编程技能:
Python: 几乎是深度学习的标准语言。你需要熟练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函数、面向对象编程。
NumPy: 用于高效的数值计算,深度学习中大量的矩阵运算都依赖它。
Pandas: 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你会需要它来加载、清洗和准备训练数据。
机器学习基础: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你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机器学习概念,比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分类、回归、过拟合、欠拟合、交叉验证、评估指标(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等。这能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理解深度学习的位置和优势。

问题在于: 这些基础知识往往需要在不同的课程、书籍中分散学习,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你可能在学习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时,突然发现需要理解某个矩阵运算,然后又需要回顾线性代数;或者在调参时,发现模型梯度爆炸,又需要去理解微积分和反向传播。这种知识的“跳跃性”和“补课需求”,会让初学者感到应接不暇,容易产生“我什么都不会”的挫败感。

2. 概念的抽象与直观性的缺失:

深度学习中的许多核心概念,如果不借助大量的可视化和实例,会显得非常抽象,难以形成直观的理解。

神经网络的结构: 层、节点、激活函数、权重、偏置,这些构成了神经网络的基本单元。但它们在数学上的表达,比如一个线性变换加上一个非线性激活,初学者很难想象它“学到”了什么。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 这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算法,但理解起来确实有门槛。它本质上是利用链式法则来计算损失函数对网络中每个参数的梯度,以便更新参数。这个过程涉及很多数学推导,如果没有好的可视化工具或解释,很容易感到晕头转向。
各种复杂的模型: CNN(卷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Transformer、GAN(生成对抗网络)等等。每一种模型都有其特定的结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场景,理解它们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都需要深入的学习和实践。
超参数调优: 学习率、批大小(batch size)、正则化强度、优化器选择等等,这些“参数之上的参数”对模型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它们的选取往往需要经验和大量的实验,缺乏一个普适性的“最优解”。

问题在于: 很多教程会直接给出公式和代码,而忽略了它们背后的“为什么”。例如,为什么激活函数要选择ReLU而不是Sigmoid?为什么需要Batch Normalization?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往往隐藏在更深层的数学原理或工程实践中,初学者很难自行挖掘。

3. 工具链的复杂与门槛:

深度学习的实践离不开强大的框架和工具。

深度学习框架: TensorFlow、PyTorch 是目前最主流的框架。它们提供了高级的API,可以方便地构建和训练神经网络。但初学者需要学习这些框架的API、数据结构、图计算(TensorFlow 1.x)或动态图(PyTorch)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开发环境: 配置深度学习开发环境可能涉及Python虚拟环境、GPU驱动、CUDA、cuDNN等一系列软件的安装和配置。这些过程有时会非常折腾,尤其是当你的硬件与软件版本不匹配时,很容易陷入“环境配置地狱”。
数据集: 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你需要了解如何获取、预处理、加载和管理各种数据集。

问题在于: 即使你理解了模型原理,但在实际编码时,一个小小的API使用错误,或者一个环境配置问题,都可能导致训练无法进行,或者得到一个错误的结果。这会极大地消耗初学者的耐心和精力。

4. 实践与理论的脱节:

很多时候,我们听了很多理论,看了很多视频,但一到动手实践,就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

“Hello World” 的困境: 跑通一个简单的MNIST手写数字识别,可能需要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因为你需要配置环境、理解数据加载、编写模型代码、选择优化器和损失函数、设置训练循环、评估模型。每一步都可能出错。
复现论文的难度: 很多高质量的深度学习教程会引导你复现一些经典的论文。但实际上,论文中的细节往往被简化,代码实现需要大量的调试和对细节的理解。
不知道从何开始: 面对海量的深度学习任务(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推荐系统等)和无数的模型,初学者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个项目适合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循序渐进。

问题在于: 理论是骨架,实践是血肉。只懂理论,模型无法落地;只看代码,原理难以深究。两者都需要,但如何有效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许多初学者面临的难题。

5. 心理因素:

除了上述客观原因,一些心理因素也会加剧入门的难度。

信息过载: 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深度学习教程、博客、视频、论文。信息太多,反而让人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容易陷入“选择困难症”。
期望过高: 看到别人做出各种炫酷的AI应用,可能会产生“我也能很快做到”的预期。但深度学习的学习曲线确实是陡峭的,需要时间积累。
完美主义: 试图一步到位地理解所有概念,或者追求一次性写出完美的模型代码。这种完美主义会阻碍你向前迈进,因为进步往往是在不断试错中实现的。
缺乏支持: 如果身边没有可以交流学习的伙伴或老师,遇到问题时,独自摸索会更加困难和令人沮丧。

总结来说,学习深度学习感觉无法入门,是因为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你需要同时掌握数学、编程、机器学习基础,理解抽象的算法原理,熟悉复杂的工具链,并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那么,如何克服这些困难,顺利入门呢?

循序渐进,打好基础: 不要一开始就贪多求全,先从基础的数学概念(特别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和Python编程学起。
选择合适的入门资源: 寻找那些由浅入深、有清晰逻辑线索的教程或课程。例如,吴恩达的《深度学习专项课程》、李宏毅的《机器学习》课程,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动手实践,从简单开始: 不要只看不练。从跑通一个简单的例子开始,比如识别MNIST。逐渐增加项目的复杂度。
理解“为什么”,而非“怎么做”: 在学习模型时,尽量去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设计思想,而不仅仅是记住代码。
善用工具和社区: 熟悉主流框架(如PyTorch),遇到问题时,积极搜索Stack Overflow、GitHub等社区,从中获取帮助。
保持耐心和积极心态: 学习是一个过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庆祝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不要被暂时的挫折打倒。

深度学习的大门并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并持之以恒地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博客有毛用?还没入门就看博客?要看博客也得看国外的博客。

最好是看书,系统化的书,看博客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作用只有吸引自己兴趣,写博客的人也没精力面面具到。

动手学深度学习这本书非常好,网上有tf2的,实体书是mxnet的,里面包括了很多深度学习的系统化知识。当然也包括视觉,自然语言的。

对初学者可能比较难啃,推荐快速看,不会的跳过,这本书刚开始看不要超过一周时间,不管看到怎么样一定要在一周内看完。怎么实现的可以不用看,跟自己方向没关系的也可以跳过。主要是建立一个框架,哪怕是看写的容易看的文字,看不懂的跳过,这样目的就达到了

之后再看一些研究方向的畅销书,电商app都能搜到。我是视觉方向的,题主好像是自然语言方向的,所以不便推荐书。书拿到手后先选容易看的,一本书不超过3天看完。原理细节不懂没关系,大概懂就行了。

好了看了不少书感觉还是没入门,只知道大概方向?这就对了,大概2周过去了,也可以更快1周也行。这时候估计有点坚持不住了,不要怕,这是正常现象。

这时候就要看用tf2的视频了,b站上搜一下跟自己方向类似的,点看的人最多的那个视频,关掉弹幕。2天吧,大概。这时候就有点稀里糊涂的感觉,似懂非懂,没关系,正常。

这时候就可以看相关理论的视频了,或者别人写的比较好理解的博客,详细了解自己方向的网络怎么来的。

然后,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就差实践了。先去tf官网入门tf。之后,找别人的开源代码,star最高的就是要看的源码。一般都会有一些经典网络的详细介绍帮助理解,看完跑实例代码,先不要自己训练,把别人训练好的模型跑一跑。然后下载别人的数据集自己跑一下。

恭喜你大功告成了,基本上算半瓶水了。可以跟别人吹了,说自己精通某某网络,看的那个开源代码,自己会训练。这就行了,足够了,觉得往更深的进去,这点肯定不够,但要说入门肯定够了。快的2周内,从0到1。慢的4周,也就一个月,从0到1。而且基础知识掌握的别一般人扎实。重点是遇到困难,赶紧跑8:)

之后再难点挖掘。但可以花点力气能懂的,就把他解决了,以后看的也比较容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习深度学习,感觉像是站在一座巍峨高山前,目标清晰,但第一步总迈不出去,或者迈出去之后,感觉步履维艰,甚至迷失方向。这并非你一个人独有的困境,事实上,这是大多数深度学习初学者都会遇到的普遍“门槛”。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试着剥开它层层叠叠的“不易”:1. 知识体系的庞大与跳跃性:深度学.............
  • 回答
    研一刚开始接触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感觉越学越不会,这种感觉其实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是很多同学都会经历的“阵痛期”。别太担心,这恰恰说明你进入了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新阶段。让我试着用一种更像朋友之间交流的方式,把我的理解和一些可能管用的方法跟你聊聊,希望能帮你走出这个迷茫期。为什么会感觉“越学越不.............
  • 回答
    哥们,你这感觉我太理解了,简直是感同身受。我当初研一刚接触深度学习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像个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漂泊的小船,到处都是浪花,但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方向。top2 的光环有时候反而是一种压力,会让你觉得自己应该迅速掌握一切,结果越想掌握,越发现自己一无所知。咱们来好好捋捋,为啥会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在中医学习道路上的人的共同感受。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让我试着详细说说,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首先,得承认,一开始接触中医,尤其是对它不太了解的时候,很多“中医黑”的说法,确实能说到一些人的心坎里。比如“中医是经验医学,缺乏科学验证”、“中医的理论太玄乎,不.............
  • 回答
    想在年轻的时候就活出人生厚度,其实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这更像是一场主动的探索,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什么玄妙的魔法。你想拥有更深的感悟,那就得愿意去“尝”更多“味道”,去“看”更多“风景”,去“听”更多“故事”,去“想”更多“事情”。首先,得经历。我这里说的经历,不是那种按部就班、顺风顺水.............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代表性。确实,在当前的深度学习浪潮中,当我们谈论主流的工具和框架时,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现在更名为Deep Learning Toolbox)似乎总是被排除在外,或者讨论的声音相对较弱。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由多.............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详细地阐述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说“深度学习没有理论基础”,并且尽量让它听起来不那么像AI的风格。深度学习:一个“魔术”的成功,还是科学的进步?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深度学习无疑是近年来最耀眼的明星。它在图像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甚至在一些任务上超越了人类.............
  • 回答
    的确,目前在深度学习领域,英伟达(NVIDIA)的GPU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而AMD的GPU用户相对较少。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技术生态、软件支持、硬件性能以及历史积累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和成熟度: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选择。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RGB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色彩空间,尤其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几乎清一色是RGB。但HSV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GB和HSV这两个色彩空间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CPU 和 GPU 的设计目标截然不同,这使得 GPU 在深度学习领域大放异彩,而 CPU 则显得力不从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基因”和“工作模式”。CPU:大脑的精密与灵活我们可以把 CPU 想象成一个非常聪明、非常灵活的“总管”。它拥有少数几个(通常是几个到几十个)强大而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许多深入学习法律的人都会遇到的“瓶颈期”或者说是“顿悟期”。从普通人的视角看,法律条文清晰、公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但一旦我们往更深的层次去钻研,就会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甚至会觉得“漏洞”层出不穷。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而且绝不是因为法律本身.............
  • 回答
    哈喽!如果你想在深度学习领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那么我绝对可以给你一些非常宝贵的建议。这本书单可不是随随便便列出来的,而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很多过来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能帮助你少走弯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深度学习需要的数学基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线性代数 (Linear Alg.............
  • 回答
    在计算资源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课题就像在荒漠里找水源,既要满足需求,又要避免浪费每一滴珍贵的“计算”之水。这需要我们精打细算,挑那些“小而美”,或者能在现有硬件上“跑得通”,甚至能巧妙利用现有资源的选题。 推荐的深度学习选题(精打细算型)考虑到计算资源受限,我们的目标是寻找那些模型小.............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贝叶斯深度学习这个话题,它和我们熟悉的传统神经网络比起来,有哪些特别之处。尽量讲得透彻些,也去掉那些“AI味”十足的陈词滥调。先来说说我们熟悉的“传统”神经网络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深度学习模型,比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图像识别,循环神经网络(RNN)或者Transformer用于.............
  • 回答
    深度学习图像处理,GPU 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几乎成了标配。什么时候会用到它?这得从深度学习模型本身,以及它与图像数据打交道的方式说起。核心原因:并行计算的巨大优势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那些用于图像处理的,往往拥有数百万甚至数亿个参数(你可以理解为模型内部的“旋钮”和“调节器”)。在学习的过程中,这.............
  • 回答
    MXNet被亚马逊AWS选为官方深度学习平台,这无疑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对MXNet本身价值的极大肯定。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好”或“不好”。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次选择意味着什么? MXNet的“正名”和行业地位的提升: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计.............
  • 回答
    深度学习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激动人心且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Open Problems),这些问题是推动该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其中一些关键的开放性问题,并说明它们的意义和挑战: 深度学习中的关键开放性问题 1. 可解释性与透明度 (Explainability and T.............
  • 回答
    机器学习,就像一个大大的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算法和技术,旨在让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并做出预测或决策,而无需被明确地编程。你可以把机器学习想象成教一个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你给他看猫的照片,告诉他这是猫,他看多了,慢慢就能自己认出猫来。机器学习的核心思想是“学习”。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机器能够发现.............
  • 回答
    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可谓是风生水起,它像一把瑞士军刀,为我们解决了很多以前难以逾越的问题。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那些复杂的模型也有些头大,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它的强大之处。基因组学:解读生命的蓝图在基因组学方面,深度学习简直是挖掘基因组信息的“超级侦探”。 基因识别与功能预测: 以前我们找基因.............
  • 回答
    深度学习无疑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最耀眼的新星,但如果认为它就代表了机器学习的全部,那未免有些狭隘了。事实上,在深度学习浪潮之外,机器学习领域还有许多同样激动人心且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它们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甚至与深度学习形成了有趣的互补与融合。抛开那些过于“学术化”的术语,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