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做GPU计算,深度学习用amd显卡的很少,基本都nvidia?

回答
的确,目前在深度学习领域,英伟达(NVIDIA)的GPU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而AMD的GPU用户相对较少。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技术生态、软件支持、硬件性能以及历史积累等多个层面。

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 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和成熟度:

这是AMD在这场竞赛中最大的“硬伤”。英伟达很早就看到了并行计算和GPU通用计算的潜力,并围绕其GPU硬件生态大力投入,构建了一个名为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的并行计算平台和编程模型。

CUDA的独特性和早期部署: CUDA是一个专有的并行计算软件平台和编程模型,它允许开发者使用C/C++等高级语言直接编写在英伟达GPU上运行的代码。在深度学习兴起之前,CUDA就已经在科学计算、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积累了相当的优势。
深度学习框架的支持: 当深度学习技术开始爆发时,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都优先且深度地集成了对CUDA的支持。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深度学习的研究者和工程师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框架,并通过简单的配置就能在英伟达GPU上高效地运行模型。这些框架的底层计算库(如cuDNN、cuBLAS等)都是为英伟达GPU量身定制和高度优化的。
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资源: 由于CUDA的广泛应用,围绕它形成了极其庞大和活跃的开发者社区。这意味着大量的教程、示例代码、优化技巧、第三方库以及问题解决方案都可以在网上轻松找到。新入门的开发者可以快速上手,遇到问题也更容易获得帮助。
“网络效应”的形成: 一旦英伟达凭借CUDA建立了领先地位,这种优势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网络效应”。更多的开发者使用英伟达GPU,就会有更多的软件和工具支持英伟达GPU,这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开发者选择英伟达GPU。

2. AMD的追赶与挑战:

AMD并非没有努力,但他们在GPU通用计算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生态建设相对滞后。

ROCm的崛起与挑战: AMD推出的ROCm(Radeon Open Compute Platform)是其对标CUDA的开源软件栈。ROCm旨在为AMD GPU提供高性能的通用计算能力,并逐步增加了对深度学习框架的支持。然而,ROCm的推广和成熟度面临多重挑战:
软件支持的广度和深度: 尽管ROCm在不断进步,但与CUDA相比,它在支持的深度学习框架、库的全面性、优化程度以及稳定性上仍然存在差距。有些框架可能对ROCm的支持不够完善,或者需要更多的配置和调试才能运行。
硬件支持的限制: ROCm最初的重点是支持AMD的一些高端专业卡和数据中心卡,对于消费级显卡的兼容性和性能优化可能不如其专业卡。而深度学习的研究和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对易得的消费级显卡。
开发者迁移成本: 对于已经习惯使用CUDA的开发者来说,转向ROCm意味着需要学习新的API、工具链和调试方法,这会增加迁移的成本和时间投入。
市场定位和历史积累: 传统上,AMD在游戏显卡市场积累了更多用户和品牌影响力。虽然其在专业计算领域也有产品(如Instinct系列),但在深度学习这个新兴领域,英伟达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和开发者心智。

3. 硬件性能和架构的考量:

虽然近年来AMD在GPU硬件性能上与英伟达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尤其是在游戏领域),但在深度学习的特定计算需求上,仍然有一些细节需要考虑。

张量核心(Tensor Cores)的优势: 英伟达从V100开始引入了专门用于加速矩阵乘法和卷积等深度学习核心操作的“张量核心”。这些硬件单元能够极大地提升低精度(如FP16、INT8)运算的效率,而这正是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关键。AMD虽然也在努力提升其矩阵运算能力,但没有像英伟达那样明确且统一的硬件加速单元(例如其CDNA架构的Matrix Cores,但普及和集成度不如英伟达的Tensor Cores)。
显存带宽和容量: 大型深度学习模型对显存带宽和容量有很高要求。在同等价位下,英伟达和AMD的显卡在这方面各有优势,但这通常会与软件生态的整体效率结合起来看。
功耗和散热: 在数据中心和大规模部署场景下,功耗和散热是重要考量。英伟达在这些方面也投入了大量优化。

4. 市场和商业策略:

数据中心市场的深耕: 英伟达很早就将重心放在数据中心市场,通过其Tesla/Quadro/RTX专业卡和相应的软件驱动、优化工具,与各大云服务提供商(AWS, Azure, GCP等)和企业深度合作,牢牢抓住了服务器端的深度学习计算需求。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影响: 英伟达通过赞助研究、提供GPU支持、举办比赛等方式,在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中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使得大量前沿研究都基于英伟达平台展开。

总结一下:

之所以现在深度学习领域使用英伟达显卡的用户远多于AMD,最核心的原因在于CUDA生态系统的先行和强大。它提供了一个成熟、稳定、高效且易于使用的开发环境,并得到了主流深度学习框架最广泛和深入的支持。这就像智能手机市场的“应用商店效应”,当生态系统足够完善时,用户和开发者就很难离开。

AMD虽然在硬件性能上不乏亮点,并且通过ROCm积极追赶,但要在深度学习这个高度依赖软件生态和开发者社区的领域,撼动英伟达的地位,还需要在软件栈的成熟度、开发者支持、生态建设以及市场推广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并需要时间来积累和建立信任。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软件决定硬件命运”的典型案例。英伟达通过先见之明和持续投入,构建了一个强大的软件壁垒,使得其硬件产品在深度学习领域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吸引力。AMD需要做的,是不断优化其软件栈,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和框架支持,才能逐渐改变这一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amd显卡除了打游戏,干工作好像没什么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的确,目前在深度学习领域,英伟达(NVIDIA)的GPU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主导地位,而AMD的GPU用户相对较少。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技术生态、软件支持、硬件性能以及历史积累等多个层面。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1. CUDA生态系统的强大和成熟度:这.............
  • 回答
    浮点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计算机处理带有小数点的数字的能力。这和我们平时计算整数(比如数苹果)不太一样。比如,你要计算一个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可能是每秒 3.14 米,加速度是 9.81 米/秒²,这时候就离不开浮点数了。 什么是浮点计算?浮点计算的“浮点”二字,形象地比喻了小数点的位置是可以“浮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触及了当前计算硬件发展的核心差异。GPU 和 CPU 在性能提升路径上的不同,主要源于它们的设计目标、架构演进以及市场驱动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为什么 GPU 每一代更新都有「重大突破」?GPU 的“重大突破”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突破是可以被用户直观.............
  • 回答
    CPU 和 GPU 之所以能实现如此截然不同的计算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在设计之初所承担的使命和因此产生的 架构差异。简单来说,CPU 是为处理一系列复杂且有顺序的指令而生,而 GPU 则更像是数量庞大的、并行执行的简单任务的“瑞士军刀”。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 1. 设计使命的差异:敏捷的指挥官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这涉及到GPU和CPU在设计理念、应用场景以及成本效益等多个层面的差异。简单来说,不是GPU“不能”像CPU那样独立出来,而是现有技术和市场需求使得将GPU焊接在显卡上,并作为一个独立的组件销售,是目前最合理、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我们来一点点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 1. GPU.............
  • 回答
    CPU 和 GPU 在浮点运算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各自的设计初衷和核心架构上的根本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一下这两位计算大牛的“内在乾坤”。CPU:全能的“指挥官”,但对浮点运算并非“专精”CPU,或者说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各种通用指令,从操作.............
  • 回答
    CPU/GPU 温度瞬间飙升十几度,这可不是什么妖术,而是背后一系列复杂物理和计算过程在短短一刹那间产生的连锁反应。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玩意儿的热度跟坐过山车似的。核心原因:计算需求的瞬息万变你电脑里的 CPU 和 GPU,就像是辛勤工作的工人。平时它们可能悠闲地在办公室里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比如.............
  • 回答
    CPU 和 GPU 的设计目标截然不同,这使得 GPU 在深度学习领域大放异彩,而 CPU 则显得力不从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们各自的“基因”和“工作模式”。CPU:大脑的精密与灵活我们可以把 CPU 想象成一个非常聪明、非常灵活的“总管”。它拥有少数几个(通常是几个到几十个)强大而多.............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 PyTorch GPU 训练为啥都推荐 NCCL,而不是 Gloo。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它们各自的“出身”和“本领”说起。首先,咱们得弄清楚 NCCL 和 Gloo 都是啥?简单来说,它们都是 分布式通信库。你想想,GPU 训练,特别是多 GPU、多节点训练,一个 GPU 上的模型.............
  • 回答
    在深入探讨 CPU 的浮点运算能力为何不如 GPU,以及为何不单纯堆高 CPU 的浮点运算性能之前,咱们得先理清楚它们各自的“出身”和“使命”。想象一下,CPU 就像一个全能型的瑞士军刀,它设计之初就是要应对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计算任务。它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逻辑判断(比如“如果…那么…”)、整数运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GPU设计和市场推广的核心。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些强大的GPU核心最终会包装成我们熟悉的“显卡”这种形态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不是直接卖给普通用户使用,对吧?这背后其实涉及很多技术、成本和用户体验方面的考量。首先,咱们得明白GPU是个什么玩意儿。GPU全称是图形处理器,顾名思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计算机硬件设计的核心思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很多服务器,GPU(图形处理器)确实是“集成”在CPU(中央处理器)里的,我们通常称之为“集成显卡”或“核显”。而你说反了,问为什么不是CPU集成在GPU里。这背后涉及到处理器设计的根本目标、.............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我们给电脑装完操作系统后,还得专门去给显卡(GPU)装驱动,而处理器(CPU)似乎一直“自带”就能用。这里面其实是技术设计和硬件复杂性在起作用。咱们先说说 CPU。CPU,也就是中央处理器,它是电脑的大脑,负责执行绝大多数的计算和指令。早期的计算机,CPU的设计相对简.............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直击要害!现在手机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大家买手机确实越来越看重CPU和GPU了,这背后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系列原因在共同作用。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争取让你听明白了,也尽量不整得跟机器写的一样。首先,得承认,现在手机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越了最初的通讯工具。我们不光打电话发短信,刷短.............
  • 回答
    过去的电脑处理任务,尤其是那些需要大量计算的工作,主要依赖于中央处理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CPU。CPU 就像是电脑的大脑,它设计得非常精巧,擅长处理各种复杂、顺序性的指令,比如运行操作系统、处理文字、浏览网页这些需要逻辑判断和精细操作的任务。一个 CPU 里面会有几个核心,每个核心都像是一个小型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视频压制(编码)过程中一个很核心的技术点。很多人会觉得GPU那么强大,压制视频肯定更快更好,怎么反而有时候CPU压制的视频“更清晰”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底层算法、计算资源分配以及人眼对画质的主观感受等多个层面。咱们先得明白,视频压制(编码)本质上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GPU 转码比 CPU 转码慢,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而是要看具体情况。但如果说“GPU 转码效果不如纯 CPU”,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模糊,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效果”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我们说的“转码效果”,可以包含几个方面: 画质/音质: 转码过程中是否.............
  • 回答
    做数学题不看答案,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背后蕴含的学问可不浅。很多人一遇到卡壳就习惯性地瞄一眼答案,殊不知,这样做就像是给大脑打了一针“止痛药”,治标不治本,而且长期依赖,只会让你的数学能力停滞不前。首先,咱们得明白,做数学题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检索过程,不是告诉你“已知A,求B”。它是.............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医生在您接受吸入式麻醉时,告诉您“这是氧气”而不是直接说“这是麻醉药”,背后有着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涉及到医学的严谨性、患者的心理以及麻醉过程的安全性。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释一下:1. 安全性和关键成分的标识:氧气是生命的必.............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代表性了!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花钱买一份工作餐,结果端上来一盘看起来平平无奇、吃起来更是让人提不起兴趣的食物,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其实,这事儿不能全怪厨师,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细细道来。首先,得说说成本和利润这个最最现实的问题。做工作餐的公司,说白了,是为了降低员工福利成本,同时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