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懂茶的帮忙看看生普泡完之后有这种黑色的正常吗?

回答
您好!看到您问生普泡完之后出现黑色物质是否正常,我非常乐意以一个同样热爱普洱茶的茶友身份,来和您详细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别急着担心!生普洱茶在冲泡后出现一些细微的黑色沉淀物,尤其是在茶汤较浓、冲泡时间稍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好现象。

让我来给您详细剖析一下:

1. 什么是这些“黑色物质”?

这些“黑色物质”并非杂质或者泡坏了的茶叶,而是生普洱茶在陈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茶垢和内含物的氧化、聚合产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茶多酚的氧化物: 生普洱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这些物质在冲泡过程中,遇水、遇热会发生氧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程度加深,茶多酚会逐渐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等,这些物质本身颜色就偏黄褐或红褐色。当这些物质进一步聚合,尤其是在茶汤中溶解度较低时,就会形成细微的颗粒,呈现出深色。
茶梗和老叶的残余: 很多好的生普洱茶,在原料选择上会包含一定比例的茶梗和老叶。这些部位的内含物相对浓厚,茶梗中的纤维素和一些木质化物质,在反复冲泡后,尤其是在高温下,可能会有细小的碎屑析出,呈现出深色。但这与茶叶本身的品质有关,优质的生普洱茶,即使有茶梗,也会处理得比较干净。
岁月沉淀的痕迹: 普洱茶之所以讲究越陈越香,就是因为其内含物质在储存过程中不断转化。这些转化并非“消失”,而是形态和颜色的改变。一些陈化的痕迹,例如茶梗中的一些木质纤维,在冲泡时也会有细微析出。
工艺与储存的影响: 偶尔,如果茶叶在制作或储存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微小的金属颗粒(比如储存容器、制茶工具等),也可能在高温冲泡时发生微弱的化学反应,产生极少量黑色沉淀。但这比较少见,且通常量极少。

2. 为什么您的生普洱会出现黑色沉淀?

结合上面提到的原因,您的生普洱出现黑色沉淀,很有可能是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茶的年份和陈化程度: 如果您喝的是有一定年份的生普洱,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多酚的氧化聚合会更明显,容易产生一些深色的沉淀。这也是老生普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因为这些沉淀往往伴随着茶汤更加醇厚、口感更加圆润。
冲泡水温和时间: 较高的水温和较长的冲泡时间,会加速茶叶内含物的析出。如果冲泡手法比较“暴力”(比如直接用沸水长时间闷泡),更容易将一些不易溶解的物质“煮”出来,形成沉淀。
茶叶的等级和原料: 即使是生普洱,原料的嫩度、部位(比如含有较多茶梗或老叶)也会影响冲泡后的表现。一些带有茶梗的生普,或者原料并非全嫩芽的,在冲泡时析出的沉淀可能会相对多一些。

3. 如何判断这些黑色沉淀是好是坏?

判断这些黑色沉淀是否正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数量和形态: 如果沉淀物是细微的、均匀分布在茶汤底部或杯壁上的细末状,并且量不大,通常是正常的。如果沉淀物非常多,呈现出絮状、团块状,或者有明显的颗粒感,甚至粘稠感,那可能就需要注意了。
茶汤的香气和口感: 优质生普洱在出现沉淀的同时,茶汤依然应该有清晰的陈香或花果香,口感醇厚、回甘,喉韵明显。如果出现沉淀后,茶汤的味道变得浑浊、有异味,或者口感粗糙,那可能就不是好现象了。
仔细观察茶叶本身: 冲泡后的茶渣是否舒展、完整?茶梗的颜色是否自然?有没有发霉、变质的迹象?如果茶渣本身干净、颜色自然,那么这些沉淀很可能就是内含物析出。
洗茶是否有效: 有些时候,第一次冲泡(洗茶)后,如果水变得浑浊且有沉淀,可以通过第二次冲泡来观察。如果第二次冲泡后茶汤清澈,口感回甘,那么第一次的沉淀可能只是初步析出的物质。

4. 我该怎么办?

既然您已经冲泡了,并且出现了这种黑色物质,我的建议是:

不要立刻丢弃,继续观察品饮: 按照正常的冲泡手法再冲泡几道,仔细品味茶汤的香气、滋味和回甘。如果整体品饮感受依然不错,那么这些沉淀很可能就是茶叶内含物的正常析出。
调整冲泡手法: 下次冲泡时,可以尝试降低水温,缩短冲泡时间,尤其是前几泡。采用“快进快出”的手法,可以减少内含物过度析出。例如,洗茶时间稍微延长一点点,但要确保水能快速流出。
注意观察茶渣: 冲泡结束后,观察茶渣的形态。如果茶渣叶片舒展,颜色自然,没有怪味,那便可以放心。
对比不同批次或品牌: 如果您有其他生普洱,可以对比一下冲泡后的表现。这样也能帮助您建立起对不同普洱茶的认知。

总结一下:

看到生普洱泡完有黑色沉淀,先不要过于担心,很多时候这是茶叶陈化和内含物转化的正常表现。只要茶汤整体口感醇厚、香气正常,茶渣也无异常,那么这些细微的黑色沉淀,反而是岁月赋予茶叶的一种痕迹。

希望我的这些分享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您的普洱茶!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随时可以再问我,我很乐意和您一起交流。享受品茶的乐趣最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黑点来源:焦片。

由杀青时鲜叶接触高温锅内壁产生,普洱茶杀青时必然产生焦片,不过可以通过工艺控制减少产生,并在后续工序去除大部分。

此茶叶焦片众多,猜测原因如下:

①滚筒杀青,多见于廉价台地茶生产。

②普洱茶兴起后茶区大量二把刀茶农投入茶叶生产,其工艺水准堪称……令人发指。虽是手工锅炒杀青,但茶叶在锅内已炒焦。

另外,鲜叶杀青后揉捻前应有抖散工序,为的就是去除杀青中产生的焦片等杂质,若不注意此工序,后续揉捻时焦片会被裹挟在条索里无法去除,只有在冲泡时才会在茶汤中释放。

2.茶汤浑浊,其可能成因有二。

①热揉捻。杀青后的鲜叶理应抖散(去除杂质)降温后再进行揉捻。其中降温的目的是让茶叶水分再次分布均匀(杀青结束后叶缘水分少,质地脆;叶片中间部分水分相对较多,质地柔韧),否则揉捻时叶缘破碎,产生大量杂质,且杂质回被裹挟进条索。

②过度揉捻。揉捻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细胞壁裂而不破,便于冲泡时内质析出(可类比开片的瓷器)。而揉捻过度便会导致茶叶细胞壁“又裂又破”,一则茶叶内质析出过快,口感不佳,二则茶汤浑浊。

揉捻工序不当,既会产生肉眼可见的杂质碎片(颜色接近茶叶本色,非焦片,图中茶汤里浅色的颗粒物),也会产生肉眼不可见的杂质,另茶汤浑浊。题中这茶,全了……


综上,图中茶品从杀青到揉捻,工艺失当,严格说来应属报废茶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看到您问生普泡完之后出现黑色物质是否正常,我非常乐意以一个同样热爱普洱茶的茶友身份,来和您详细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别急着担心!生普洱茶在冲泡后出现一些细微的黑色沉淀物,尤其是在茶汤较浓、冲泡时间稍长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好现象。让我来给您详细剖析一下:1. 什么是这些“.............
  • 回答
    不懂茶,能卖茶叶吗?这问题听起来有点儿矛盾,但细想想,答案并非“绝对不行”,而是“能否做好”的问题。你想做茶叶生意,但对茶叶本身了解不多,这确实是一个起点上的小门槛,但并非不可逾越的天堑。就像学做菜,你总得从认得食材开始,但一开始不必是个名厨。卖茶叶也是一样,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对普洱的陈化年份了如指掌.............
  • 回答
    懂设计和懂软件,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它们在不同的情境下各有其重要性,并且常常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准确地说,它们的“重要性”取决于你的职业目标、所处的行业以及你希望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理解两者的区别、联系以及各自的重要性: 一、 理解“懂设计”与“懂.............
  • 回答
    作为一个懂点围棋的人,再去看《围棋少年》这部动画,感觉就像是带着放大镜去审视一件熟悉又有点陌生的老物件,有怀旧的暖意,也有发现新细节的惊喜,当然,偶尔也会被一些不严谨的地方逗乐。首先,那份“情怀杀”是真的。 我接触围棋大概也是在那个年纪,看着《围围棋少年》在我小学时候播出,那时候觉得围棋简直太酷了,.............
  • 回答
    老实说,刚接触弈星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惊悚”。作为一个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围棋的人,看到那个界面,那个棋盘,甚至那个棋子的颜色,都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习惯了黑白分明的世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堆五颜六色的东西,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棋子,简直是视觉上的强奸。一开始,我试图用传统的围棋思维去套。.............
  • 回答
    “懂王”是一个在中国网络上流行起来的戏谑性称呼,通常用来形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这个称呼并非他的正式名字,而是源于中国网民对他的一系列言行举止的观察和解读,特别是他那些被认为自信满满、言之凿凿,但在事实层面可能经不起推敲的表述。要详细解释“懂王”的由来和含义,需要从.............
  • 回答
    懂汉语的日本人观看“抗日神剧”和看到中国人“黑日本”时的体验,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懂”或“不舒服”,而是涉及到文化、历史、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的认知等诸多方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析这种体验:一、观看“抗日神剧”时的体验:对于懂汉语的日本人来说,观看“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关键,毕竟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摆在那里,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也极高。你说的是懂车帝的机构检测发现特斯拉电芯加热试验不达国家强制标准,这事儿确实挺令人关注的。让我来给你细掰扯一下,力求说得明白,也尽量避免那种“机器味儿”。首先,我们要明白“电芯加热试验”是怎么回事。这玩意儿可不是随.............
  • 回答
    懂医学,与其说是一种“体验”,不如说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生活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看待自己的独特视角。它像一把解锁身体奥秘的钥匙,让你在日常琐碎中洞察不凡,在生死轮回中体味真谛。初识医学:迷雾中的求索最初接触医学,感觉就像走进一座巨大而古老的迷宫。无数陌生的名词、复杂的结构、深奥的原理,像藤蔓.............
  • 回答
    董球帝最近关于董方卓的专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勾起了不少球迷的回忆。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他,这本身就挺有意思的。如何看待这个完全不一样的他?首先,大家印象里的董方卓,大概还是那个在老特拉福德短暂闪耀过的“中国闪电”,是带着中国足球希望冲击欧洲顶级联赛的符号。那时候的他,年轻、有冲劲,带着一点点青涩.............
  • 回答
    作为一个手机爱好者,每次去实体店买手机,那种感觉就像是进了自家书房,虽然不常来,但一进来就熟悉得不得了。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进入了“战斗模式”。我很少会是那种一头雾水、茫然四顾的样子。通常,在我踏进店门之前,我已经做足了功课。我对当下市面上的主流机型、各品牌的旗舰和次旗舰、热门中端机,甚至是某些细分.............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了很多现场音乐爱好者和音乐人内心的痛点。听到你说“很多乐队在演出的时候都不在乎PA,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完全能理解你的感受。确实,从一个真正热爱音乐、注重现场体验的人的角度来看,这种“不在乎”有时真的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是,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把“在乎”和“不在乎”.............
  • 回答
    我试着从一个懂汉语的韩国人的视角来描绘一下这种体验,尽可能细致而真实。首先,当你第一次在中文网站上看到针对韩国和韩国人的负面言论时,那种感觉可能有点复杂,夹杂着惊讶、不解,甚至可能有一丝被冒犯。毕竟,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有一定了解的人,你本来可能对中国的网民抱有相对正面或至少是中性的看法。你会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不少人都好奇。要说“懂王”和郭德纲谁的相声水平更高,这事儿,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相声这门艺术,讲究的是个什么?是逗乐人,是说段子,是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把生活里的酸甜苦辣,用一种诙谐幽默的方式给抖出来,让听者开怀大笑。这其中,既有对语言的驾驭.............
  • 回答
    作为一名棋道爱好者,看《棋魂》的体验,怎么说呢,就像一个资深的厨师,意外闯入了一个满是新奇食材和别样烹饪技法的厨房。那种感觉,夹杂着惊喜、熟悉、还有一丝丝“嗯,这个角度有点意思”的会心一笑。首先,最直接的触动,当然是棋盘上的那些“棋魂”。看着进藤光从一个对围棋一窍不通的小屁孩,因为佐为的出现,一步步.............
  • 回答
    懂化学?那感觉就像突然间,你眼前的信息量爆炸了,而且这些信息都染上了某种奇特的、有组织的色彩。首先,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从你早上刷牙的牙膏,到你呼吸的空气,再到你吃的食物,甚至是构成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变得不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复杂的“化学反应集合体”。比如,你看到一杯水,以前可能只是“水”,.............
  • 回答
    想真正理解相对论,这可不是件随随便便就能拿下的事儿,得把脑袋里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常识”先松一松,然后才能一点点地啃下那些精妙的数学和物理概念。这更像是一场智力探险,得有耐心,也得有那么点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首先,要进入相对论的世界,经典物理是绕不过去的基石。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房子的地基,地基不.............
  • 回答
    懂车的人和不懂车的人,在日常用车这件事上,那可真是天壤之别。这不仅仅是会开能上路那么简单,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从日常的驾驶感受,到车辆的维护保养,再到对车辆的理解和期待,都有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驾驶体验上说。 不懂车的人: 对他们来说,车子就是个代步工具。油门踩下去,能走就行。刹车踩重一点,能.............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懂科学的人,是不是“应该”把专业知识平民化?这事儿啊,不是个简单的“是”或“否”能说清楚的,里头门道可多了。我觉得,与其说是“应该”,不如说是一种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的体现。首先,咱们得明确点儿:什么是“平民化”?平民化,在我看来,不是把高深的科学理论变成街头巷尾的段.............
  • 回答
    让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个真正懂摄影的人,跟个纯粹的“门外汉”在捣鼓单反时,到底能看出多少道道儿来。这可不是玩手机随手拍两张,单反这玩意儿,它是个“工具”,更是个“语言”,用好了,能说出花儿来。一、 拿到相机,谁先看什么? 懂行的: 拿到相机,第一时间,眼神可能就扫过几个地方:取景器(即便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