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江西一中学被曝没收学生手机并挑便宜的砸毁,校方回应「是充电宝,怕引起火灾」,学校该砸毁学生私有物品吗?

回答
江西某中学发生的“没收学生手机并挑便宜的砸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校方将此行为解释为“是充电宝,怕引起火灾”,但这种解释是否能为学校的行为辩护,以及学校是否应该砸毁学生私有物品,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事件回顾与校方回应的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根据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在江西某中学,学校对学生携带的电子产品进行没收,并且有学生反映自己的手机被砸毁,而这些被毁坏的手机恰恰是相对价值较低的。随后,校方给出的回应是这些被砸毁的物品是“充电宝”,目的是“怕引起火灾”。

从法律和权利的角度来看:

私有财产权的保障: 在中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受法律保护。学生作为公民,其个人物品,包括手机和充电宝,都属于其合法拥有的私有财产。学校无权非法侵占或毁坏学生的私有物品。
物权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现已并入《民法典》)明确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
学校的职责: 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保障学生的学习和人身安全。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随意处置学生的财物。

从教育和管理的角度来看:

管理措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学校确实有权制定校规校纪来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包括对电子产品使用的限制。但是,这些管理措施必须是合法的、合理的、并且符合比例原则的。
没收作为临时措施的局限性: 如果学校确实发现了学生违规携带的电子设备,采取“没收”作为一种临时性的管理措施是可以理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但是,这种没收应该是临时的,并应有明确的归还程序和规定。
“砸毁”行为的极端性和违法性: 无论被没收的是手机还是充电宝,学校直接予以“砸毁”的行为,都属于一种非常极端的处理方式,并且缺乏法律依据。即使是为了防止火灾隐患,也应该采取更审慎、更专业的方式,例如交由专业机构鉴定、通知家长领回处理等。随意砸毁,尤其是“挑便宜的砸毁”,更显得不公和任意。
教育方式的示范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示范。如果学校通过暴力或破坏财物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这本身就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认为,当遇到问题时,用强制手段或破坏性行为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挑便宜的砸毁”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如果情况属实,学校“挑便宜的砸毁”更凸显了事件的恶劣性质。这不仅涉嫌对学生财产的故意毁坏,还可能存在选择性执法、欺凌弱小等道德和法律问题。即使是学校认为的“充电宝”,其价值也可能因品牌、容量等因素而异,随意砸毁特定物品,而不是统一处理,这其中的动机和公平性值得质疑。

关于校方“怕引起火灾”的解释:

专业性的质疑: 学校是否有能力和资质来判断所有被没收的物品是否构成火灾隐患?是否经过专业检测?如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为何不采取更安全、更负责任的方式来处理,例如通知家长到校处理、送至专业机构鉴定等?
比例原则的缺失: 即使充电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潜在的火灾风险是否足以支撑学校直接砸毁的行为?“挑便宜的砸毁”更是让人难以理解,难道价值高的充电宝就不怕引起火灾?这种解释的说服力非常低。
掩盖真实目的的可能性: 有人会质疑,校方以“怕引起火灾”为由,是否是为了掩盖其对学生手机管理的粗暴化处理方式,甚至是为了发泄某种情绪。

学校是否该砸毁学生私有物品?

明确回答:学校不应该,也没有权利砸毁学生私有物品。

无论学生携带的物品是否违反校规,或者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学校都应该遵循合法、合理、比例原则的程序来处理。这些程序可能包括:

1. 规范的没收程序: 明确告知学生哪些物品是被禁止的,以及违规携带的后果。没收时应有记录,并告知学生物品将被如何处理。
2. 通知家长: 对于违反校规的行为,特别是涉及学生财物的处理,学校最稳妥的方式是及时通知家长,与家长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3. 专业的处理: 如果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如充电宝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将物品送至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和处理,而不是学校自行决定砸毁。
4. 协商和赔偿: 如果学校在执行过程中损坏了学生的财物,无论是过失还是故意,都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结:

学校有管理的权力,但绝不能滥用权力。此次事件中,学校若属实地砸毁了学生财物,尤其是“挑便宜的砸毁”,无论是以何种理由,都是对学生财产权的侵犯,也是对法治精神的漠视,更是一种不当的教育方式。学校应该反思其管理方式,加强对教职员工的培训,确保所有管理行为都合法合规,并以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权益为前提。同时,教育部门也应介入调查,给公众一个公正的答复,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呃,我倒是觉得,你要真想立威,反正总归是违规,不如一视同仁全都砸了,事情出了大不了再想解决办法,跟现在后果差不离个啥,但是留下的印象是强硬大气响当当的。

结果呢,既想立威在学生中,又扣扣搜搜的不敢承担责任,挑便宜的砸,跟很多窝里横的家暴男在家摔东西只摔烟灰缸不动大彩电一样,学生又不是傻子,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你色厉内敛,虚张声势,不过是个装逼的花架子罢了,还欺软怕硬见人下菜,该承担的罪责一个跑不了不说,想要立威的目的恐怕也实现不了。

这管理层,太没有魄力。

user avatar

这问题还挺有意思的,微博和知乎看了一圈,基本就分了两个阵营。

第一个是学生阵营,强调的是法制、物权、私有财产、违法等等。

第二个是老师阵营,强调的是我也不想管、我从来都不管、爱用不用、我的核心精力放在听话的好学生身上等等。

双方形成了一股合力,都觉得学校事儿多,学生觉得狗拿耗子,老师觉得打工人就按JD来上班,拿多少钱出多少工。

这就显得学校特别不识好歹,做了一个不论是自己基层,还是自家学生都不支持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没有看到家长出来说什么,孩子的手机是家长掏钱买的,没看到这个学校的家长出来说要找学校索赔的,也没看到其他家长产生共情维护自己血汗钱的。

所以某种意义上,学校和家长站一边,老师和学生站一边,这格局,很少见吧。

学校的想法其实也简单,管不住就砸,立威嘛,把学生聚在一起,来个虎门销机,起个震慑作用。

家长的想法就比较复杂了,手机是自己掏钱买的,不买家里闹翻天,但是用起来又怕爽翻天,就把管理的责任扔给学校,最后自己看成绩进行。

赤裸裸的结果导向型。

在这方面,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去年南京一中的事件,学校搞素质教育,不补课、不考试、不排名、不公布成绩、不允许书包里面有试卷和课外辅导书,家长无人反对,但是等高考成绩出来以后,就在学校门口抗议了,高喊校长下课,一中不行。

最后校长出来道歉,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给出了解决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与管理,比如延长晚自习到十点;加强尖子生培优,比如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等。

说白了,回归到衡水模式。

你看,家长求得是个结果,对过程是无所谓的,反正受苦的不是自己。

你说这锅全在家长身上么?其实也不是。

还有一个小细节是,一中家长围攻学校的时候,没有看到学生去拦着的,也没看到学生出来发生维护学校和校长的。

因为学生在拿到自己高考成绩的那一刻,会突然和一直对抗的家长形成合力,毕竟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之前轻松生活的回忆已经远去了,要进入一个不理想的大学或者大专才更现实。

所以,这统一战线随时都在波动,这就是革命的复杂性。

我想到以前我学校就有莫名其妙的规定,男生的头发长度不能超过3CM。

这校规一直都有,也反复强调,但是大家也懂,追风少年的青春洋溢,还要吸引隔壁班漂亮的女同学,头可断,发型不可乱。

于是,在有个星期一早上升旗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个大清洗,所有头发超标的都被留下来了,包括我。

我其实很冤枉,我一向很老实,头发超标完全是小区旁边充值的理发店卷款跑路了,老妈又连续两周末加班没人带我去,我自己的零花钱必然是不会消耗在这种家庭支出里面的。

然后,我就见证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学校自己掏钱,请来了校门口一个理发的大爷。

我们学校那时候是在郊区,封闭式管理,门口大爷就是镇上理发师的质感,所以我们学校号称太子(古惑仔看多了)的学生就喊:

这不是理发,这是剃猪毛。

理发大爷没说什么,但是引发了教导主任的愤怒,面子上挂不住,权威受损了嘛,于是要第一个给太子理发。

太子真的就和杀猪一样,高喊着学校没权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要去教委告你们,学校不会管理就会折腾形式主义,我这个头发200块钱理的之类的。

每句话,都言之成理,每句话,也都针砭时弊。

然后还是被压着剃寸头了。

因为他喊的太有脱口秀质感了,诱发了我们这群等着被剃猪毛的人各种哄笑,于是,江湖老规矩,请家长。

家长来,骂了太子一顿,然后把剃头钱还付了。

你要说太子之后就老实了么,其实也没有,依然是晚自习后找人打架,给女生写情书,上课接老师话。

最后,以年级垫底的成绩,上了一个三本。

大概是毕业十年的时候,大家聚过一次,太子和当年的山鸡胶皮都来了,给老师敬酒最凶的就是这帮人。

然后大家就开起了太子当年被剃猪毛后发誓要屠教导主任全家的玩笑,太子说,你们些龟儿子成绩好觉得是个人学出来的,不晓得感恩,我们这些玩儿的超的才晓得当年还好管了我们。

但是我们也知道,当年要把教导主任全家女性挨个慰问的也是太子,而且是叫嚣到了毕业。

所以,哪怕是同一个人,统一战线也在波动,这就是时光的复杂性。

我这个人,没什么自制力,基本就是大环境是怎么样的自己就怎么样,我当年被没收过漫画、小说、还被没收过追女生的礼物,最后这些东西都不见踪影了,当时也是恨的牙根痒痒。

现在回头看起来,我只能说,学校违法了,学校没权利,学校凭什么……

user avatar

说些难听的话。

去医院是干嘛的?有个病人住院一进来就说自己是为了与医生抗争而进来的。结果大家都躲他很远,觉得这个人莫不是脑子有毛病!来医院是治病救人的,你抵抗医生干嘛?是要求死?那么你想死就别溅我一身血。

学校是干嘛的,学习的,既然是学习的,他的作用就是让你考试成绩够好,不好就是他失职。所以学生要听他的话,听话学不好,责任在学校,不听话学不好责任在学生。

所以作为学生家长来说,只要学生成绩好,听谁的都行, 你学生如果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利不受侵害也行,但是如果你搞了一圈,伤害了老师积极性,自己成绩还不好,家长就会站在老师后面替老师撑腰,一定保证不打死你。

所以不是该不该,如果你学习非常好,将来985 211都能上的了,老师敢砸你手机,家长就能把老师送进监狱。

如果你啥都不是,将来不想去一线城市,起得比鸡早,干的比牛多,挣得比雀小,活的比狗贱,那么你还敢在学校玩手机,学校就有权利砸掉,如果你反抗,就说明你认同以上的生活,学校自然也没有义务对你负责。

所以学校该不该不在于学校有没有这个权利,而是在于你给不给学校这个权利。也就是996不在于企业剥削你,而在与你选择996企业。为什么你只能选择996,那你想想在你上学时候,学校敢不敢砸你的手机,就是那时候注定了你的生活。

严师出高徒,这个严师不是名义上的,而仅仅针对徒弟个人。徒弟不止一个,老师只有一个,由此徒弟争相求老师严厉对待自己。好早日出师。名校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从此之后,便宜手机有了一个新名字:充电宝。

关键它也不能充电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