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朝鲜战争该不该打?战后中国是赢得了世界尊重还是世界疏远了红色中国?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议题。这场战争,从发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将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格局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场仗,打还是不打?

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回看朝鲜战争的爆发,其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决策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支持“不打”的观点,往往会强调其巨大的代价:

人员伤亡惨重: 中国人民志愿军付出了近20万(官方数字,实际可能更高)的生命。这对于一个刚刚经历长期战乱、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每一位牺牲的战士,都是无数家庭的顶梁柱,是国家建设的宝贵财富。这种人力资源的损失,在短期内对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经济压力剧增: 战争是烧钱的。朝鲜战争消耗了新中国大量的财力物力。这笔巨大的军费开支,极大地挤占了国家在经济建设、工业化进程、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投入。原本可以用于恢复生产、发展基础设施的资源,不得不转向了战争的消耗。
国际关系的疏远: 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全面对抗。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孤立,使得新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融入国际社会的主流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国内民众的承受能力: 虽然战争得到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但长期的战争状态也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物资短缺、生活艰苦等问题,对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支持“该打”的理由,这些理由更多是从国家安全和国际战略的角度出发:

“唇亡齿寒”的战略考量: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政权尚不稳定。如果朝鲜半岛被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完全控制,并且直接威胁到中国东北的边境安全,那么新中国面临的战略压力将是巨大的。美国军队的军事存在将直接压迫中国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区。这种情况下,将战争控制在朝鲜半岛,而不是让战火烧到中国本土,是一种“主动防御”的策略。毛泽东曾说过,“如果你不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那么他就会侵犯你的国家。”
维护新生政权的合法性与国际地位: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在国际上仍面临许多质疑和挑战。通过在朝鲜战场上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正面交锋,并且能够与之长期对峙,新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其决心和实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间,赢得了“敢于斗争”的赞誉。这对于一个争取国际承认和尊严的新生国家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对苏联的承诺与地缘政治考量: 朝鲜战争的爆发与苏联的支持不无关系。斯大林虽然没有直接出兵,但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援助。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与苏联的结盟是重要的战略依托。参与朝鲜战争,也是履行对苏联的盟友责任,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整体利益。同时,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也巩固了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尊重还是疏远?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与其简单地说“赢得了尊重”或“被世界疏远”,不如说是一种“又赢得了某些方面的尊重,又在另一些方面被疏远”的并存状态。

赢得了某些方面的尊重:

军事上的威慑力得到认可: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对抗武装到牙齿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并最终迫使对方坐到谈判桌前达成停战协议,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此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实力和作战意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敢轻视这个新兴的东方大国。这种“让美国人尝到了苦头”的经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让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一种令人生畏的“硬实力”的尊重。
民族自信心的极大提升: 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敢于与强大的敌人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精神力量是无价的。这种内在的自信,也体现在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坚定和主动的姿态上。
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扩大: 许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新兴独立国家,视中国为反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榜样。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表现,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有能力挑战西方霸权的民族。中国也因此赢得了这些国家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提升了其在不结盟运动和亚非拉团结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被世界疏远:

西方世界的敌视与封锁: 如前所述,朝鲜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关系的彻底破裂。联合国对中国实施了长期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孤立,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排除”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这使得中国在获得先进技术、参与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方面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意识形态的鸿沟加剧: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两个意识形态阵营对抗的集中体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在战争的催化下变得更加尖锐和难以弥合。这种意识形态的隔阂,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误解和不信任。
对苏联的依赖性增强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为了对抗美国,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将苏联视为最重要的依靠。虽然这在初期带来了支持,但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并且在后来的中苏关系破裂后,又面临新的困境。

总而言之,朝鲜战争是一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战争。它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让这个年轻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不容忽视的尊重,尤其是在军事实力和民族意志方面。然而,同时,它也让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西方世界疏远和孤立,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这种复杂的局面,并非简单的“赢”或“输”能够概括,而是深深刻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之中,并对后来的中国对外关系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我都答烂了。

来来来,今天我来给你们分享一下套路。

美军炸弹落到中国境内,你派兵跨境去打美军了,他跟你说:这是误炸,这仗不该打,打了不值!

缅甸炮弹落到中国境内,你不派兵跨境去打缅甸,他跟你说:太怂,保护不了自己的人民!


(以下内容来自 @北斗第八星 北斗第八星:抗美援朝中国得到了什么?

看看

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国yilin wang是这么说的:

yilin wang:如何看待「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 5 死 8 伤」?


很有道理吧,那中国就该出兵保家卫国啊。
但是关于朝鲜战争前美国军机炸弹落入中国,yilin wang是这么说的:

(yilin wang: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空军为何要轰炸中国城市丹东?)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朝鲜战争中的抗美援朝这一部分,是中国不得已在被动情况下美苏之间的矛盾裹挟进去的一场战争。

不该打!但是不能不打!

抗美援朝的结果,就是东西两个集团都对中国刮目相看,也因此才有了苏联援建中国一套工业基础的事情。也因此才有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看见中苏交恶,尼克松立刻就来访华了。

所以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世界离中国“远”了,留出来了一个中国得以生存发展的安全空间。

但实际上大家有机会有利益就都会来拉拢中国了。这是实力使然。

其实你想过如果是民国或者大清国,发生朝鲜战争会发生什么吗?

日俄战争如何?918如何?

user avatar

疏远和尊敬是两个范畴。

天字第一号孤家寡人是谁?

————————皇帝。。。。。。。。

user avatar

1901年

清朝:爷,那是我的……

洋人:滚一边跪着去!

1931年

民国:爹,那是我的……

洋人:滚一边跪着去!

1971年

TG:那是我的!

洋人:大兄弟快快请坐,咱们五个都是自己人

(在抗美援朝问题下谈今日朝鲜现状的都是傻逼,他们的逻辑相当于因为现在诺基亚倒闭了,所以以前不应该买诺基亚。)

user avatar

“帝国主义百年来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一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过去了”。

——彭德怀


朝鲜战争的全部意义就是这些,别的都只能叫做好处。

对于中国这点意义也就够了,别的也只能叫做坏处。



尊重与疏远都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词汇,国际关系不是人际交往,并不适用这些词汇。即使是在人际交往中间,也是可以对一个人既尊重又疏远的,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重在该不该打。


一件事情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存在着不同的解释。朝鲜战争并不等于抗美援朝,该不该打也不是中国人说了算,中国人说了算的事情只有一件:抗美援朝该不该打。


抗美援朝不打,中国就还是那个中国,跟中华民国、大清并没有什么本质性区别,依然是一个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国家。美国人、苏联人甚至是刚刚战败的日本人,都比中国政府在中国国内事务中有着更大的话语权,这对于中国肯定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有好处的只有买办阶级。


鉴于你我都是升斗小民,我们还是不要去做才子佳人的春秋大梦的,大概率我们是被剥削阶级。不打抗美援朝,或者抗美援朝没有打成现在这个样子而是大败亏输,你相信我,美国和苏联有一万种方法看着心情控制你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用花样繁出的办法从你身上刮油。


我是打死都不信美孚、壳牌在一个很长时期段内给你的油价会低于中石油的。


因此,我觉得抗美援朝该不该打的问题其实核心就是这个问题:

你是想当掌握自己命运的穷逼,还是想当被包养的奴隶?


我选择打。

user avatar

谢邀。


不得不打。

但的确该打。


不得不打,是因为共和国在时间空间上,都恰好赶上了一个很尴尬的时节。

时机上,正好开国,又赶上美苏对抗,中国当时说是苏联拿来当肉盾的马前卒都不为过。空间上,美国正要捍卫在日本的势力,染指远东,苏联又要逼迫美国在远东施压,好为欧洲减轻压力。

就是这么个巨人对抗的时节,中国隔在美苏之间,于是逢开国之际,危难之时,就又必须出征了。


该打,是因为,哪怕没有苏联的因素,在中国历史上,辽东也不可失

——高句丽纵横辽东,于是隋唐半个世纪平了高句丽。

——万历朝日本侵朝,李舜臣与李如松出战的故事不提。

——一旦丢了朝鲜半岛怎么办呢?则祸起肘腋之间。甲午战争,实在起于日本侵朝。甲午战争一输,日本与俄罗斯直接在中国领土上开打日俄战争,随后日本与苏联在辽东胡作非为。

设若共和国当时不管朝鲜半岛战事,则美国人分分钟搞下一个918,搞下一个日俄战争。


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1945-49的国共内战,是改朝换代。抗美援朝,则是立国之战

我们身处现代,已经安然无虞,自然觉得无所谓,但实际上:

——李自成取北京时,也以为定了天下,一片石大战输给了满清与吴三桂,身死国灭。

——前秦一度定北方。淝水一输,举国崩解。

——项羽破秦,入关中为霸王,司马迁也得为他写本纪。四年后自刎乌江。

我们读历史,都以为开国了嘛,就该休养生息。然而并不是每一朝开国,都可以顺利坐稳江山的。多的是陈友谅、更始帝、苻坚这类称孤道寡几年就完蛋的朝代。从十六国到五代十国,教训还不够多吗?

所以要立威呀。朝鲜一战后,苏联信赖了中国一段时间,美国忌惮了中国一段时间,这就可以了。


至于所谓世界疏远红色中国?嗨。

该建交的不还是建交了吗?而且,朋友还更多了呢。


1949年中苏建交。1953年领导跟美国人谈判。1954年日内瓦会议使老越柬三国独立,一方面南方无虞(暂时),一方面继续推进国际民族主义独立运动。1955年去万隆前国民党已经炸过飞机,周依然去了。所谓“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反对“殖民主义”,说白了,就是从帝国主义嘴里硬抢第三国家。

没有朝鲜战争的战果,单靠嘴上倡导反对殖民主义,并没啥鸟用。

打硬了,话才有人听。


至于说被疏远?这里有个误区。

1953年,背靠苏联,跟美国打得昏天黑地。这算是联吴扛曹。不提。

1965年,跟苏联关系不好了,那会儿中国只有一个阿尔巴尼亚还行。

当时与其说是世界疏远中国,不如说是,中国在疏远世界——当时自己不跟美国人谈的。

因为在路线上美国是美帝,苏联是苏修,都讨厌得很,那是不让接触的。陈毅元帅感叹过,所谓“美国人可以登上月球,可是却接近不了中国”。

然后周公组织“四老帅外交座谈会”,叶剑英、陈毅、聂荣臻、徐向前。1969年6月到7月在武成殿谈,另配熊向晖与姚广帮衬。于是最后得出集体结果,确实苏修比较讨厌,美帝可以联合。

于是跟尼克松接触。这时基辛格们早就迫不及待想扑过来了。

于是中国从联苏抗美,到联美抗苏。

这里自然有政治智慧,有领导人的个人才华与魅力。但也再次证明了:美国人也认为中国是值得联合的伙伴——毕竟当年在朝鲜也没打赢。在跟中国建交这事上,美国人更积极呢——哪里疏远啦?

只要打出实力,不怕对手疏远——实际上,尼克松和基辛格,简直是欢快地跑向中国来的呀。基辛格自传里还提过,他当时反而很怕周公还记得当年美国人的傲慢,不肯跟他握手呢——献殷勤的是基辛格嘛。

所以尼克松和基辛格后来大夸周公风度翩然,就是因为之前已经做了太多坏思想准备,以为中国格外傲慢冷硬,结果周公略显温情,美国人欢天喜地还来不及呢。



英国外交的格言是:“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分而治之”;美国人外交的风格是,“打不赢他,就跟他合伙”。

外国人很务实的,才不会耍小孩子脾气呢。

蒋先生一直顺着美国,美国只把他当小弟;共和国跟美国打得昏天黑地,打得尼克松过来联中抗苏了——国际政治素来如此,文明外表下,大家都是看实力行事、见风转舵的贱骨头。

(就像川先生在国内毁天骂地恨空气,这两天不也是温情脉脉过来了么?)

——志愿军先烈牺牲在异国,的确令人扼腕,但联系前因后果,他们的牺牲为共和国在美苏挤压之间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终于到现在,苏联已经没了,中国从夹缝中生存到崛起了。

志愿军先烈们永垂不朽,但这一仗,的确该打,其结果,也大致配得上他们的牺牲。

user avatar

抗美援朝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击碎了列强们像过去一样干涉中国的野心。

伪清和民国两只病猫,是个人都能脱裤子上他们。

如果今天的巴西政府表示要狠狠教训中国,要求中国出卖上海一大块地皮给他们做租界,巴西人在华享受法外治权,你会怎么看?被逗得蛤蛤大笑还是被吓得照办?

如果我没记错,清末民初,巴西在中国就是有领事裁判权,而且还不止巴西,什么秘鲁墨西哥智利之类在今天的中国面前算个*的国家都享有特权,欧洲各国更是一个不拉,你都找不到一个在中国没特权的。也许梵蒂冈那群鸟人没有?可能。

也就是说,智利人在中国当街杀人,中国的司法机构没办法判决,只能礼送之回智利公使馆,交由智利政府审判,至于人回到智利,是无罪释放还是真判个无期死刑还用再说?

某些遗传性智力障碍的患者,你还能傻笑的出来?你可想活在这样的中国?

二战以前列强干的烂事我都不想再提,就说越战,除了原子弹,美国人他妈的什么武器都往越南人头上扔,怎么爽怎么扔,什么杀伤力大就扔什么。当真以为美国人就不敢把这些玩意儿扔到中国的城市里?要是朝鲜战场没给志愿军打疼,美国人哪天高兴了就往上海天津丢个炸弹,你还能找他们要人权?

就说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前面有答主已经贴过了,某些患者自己去看看都有什么国家,什么泰国之类的算了,连他*的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傻*国家都敢派人来干他一炮,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如果中国不出兵,等到美国人彻底把金家的傻*打回苏联,东北边境的老少爷们就得跟埃塞俄比亚的黑叔叔做邻居,今天打一枪明天放一炮,到时候你看吧,永他*的无宁日。

至于有人说中共牺牲士兵反正无所谓,你他*的智*,战场上打不赢,就要平民来承担,而且是几千上万倍的伤亡。抗日战争中国死伤多少平民?如果不打抗美援朝,说不定哪天联合国军就干涉进了中国,到时候炮弹落下来就是无数平民丧生,根据列强乃至美国人一贯的操性,就算不像日本人那么长得像畜生,也得是天文数字的平民死伤。

有智*肯定想说你怎么知道美国人打下朝鲜就肯定会出兵中国?我想问越南中东全世界哪里少了美国军队侵略的身影了?只要存在这种可能那还不足够吗?

跟过去比起来,49年以后的中国之所以无人敢欺,功劳算到谁头上都跟键盘侠无关。

键盘侠们屁话甚多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一衣带水”、“唇亡齿寒”。

强盗一边撕扯键盘侠老婆的衣服,一边挺着大雕对键盘侠说:“我就在外面蹭蹭,不进去。”键盘侠大为放心,对赶来帮忙的左邻右舍劝道:“你们别动手,他就蹭蹭,不碍事的!”


看到有朋友说美国丢核弹那事儿,美军如果彻底被赶下海,那是快被打死了,不是打疼吧......我说的意思就是志愿军一枪一炮不发就让美国人打到鸭绿江,或者干脆利落的被血虐,很难说美国会不会觉得加大点压力有利可图,就对当年的中国步步紧逼,比如时不时的“训练失误”朝上海外滩丢几发舰炮,那沿海大城市一夕三惊,啥事儿也甭干了。

以当年中美犹如天堑一般的国力差距,如果美国逼迫过甚,中国恐怕只能接受苏联的不平等条约,被苏联以更深的力度控制,成为远东对抗美日的桥头堡,个人认为这跟后来中国五几年就开始打酱油,游离于苏联控制的社会主义阵营核心之外是完全不同的,是极度糟糕的状况。

总之,历史就摆在这里。中国出了兵,战果辉煌,既发出了新生幼虎的第一声怒吼,又没有将损失扩大到抗战失血那样伤筋动骨的地步。

总有人阴阳怪气的说tg给金家背书,我只想说,虽然当年跟美国人打炮,客观上确实帮金家坐稳了江山,但是说到底,这仗不是为了姓金的打的,是为了新中国自己而已。如果未来有一天中国能够逼迫美军退出韩国,将半岛彻底变成一个军事中立国,你们猜tg会不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跟美国人联合起来把金什么胖这种傻*扔进太平洋里喂鱼?

如果走了另一条路会不会得到什么“亲近”,谁知道呢,起码我认为境况会更加艰难就是了。tg建国以后纰漏事情做了不少,我个人认为抗美援朝算得上很完美的决策,甚至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地缘政治格局这一栏很少有朝代做的像tg这么好,该拼命的时候不含糊,该小打的时候控制好力度,该教训有野心的瓜皮的时候就狠狠干他一炮,该认怂的时候先做他几年儿子。

时间跨入2017年,中国能有今天的境况,跟几十年来一个个成功的决策是分不开的。当然了,没有做的更好,也是因为纰漏蠢事也做的不少。政治和政治人物不就这么回事嘛,要是每一代的政治领袖都能看破迷局,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个国家还不上了天,成了神国,地球早就说一种语言,统一成一个国家了,哪还会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


最后向所有为中国奉献一切的前辈致敬!


卧槽刚才看到有人说肛美帝不如肛北极熊的,不仅能提前二十年站好队,说不定还能把外东北肛回家。兄弟你心真大。


修改一下以符合友善度........


前几天写了个抗美援朝的答案,谢谢朋友们点赞。

革命烈士们推翻满清建立共和,在战场上和各路侵略者战斗直到流尽鲜血,比起我们后世之人的诽谤,我相信烈士们看到虐童这种事情,才会无比愤怒和寒心。

他们奉献一切不就是为了保护身后的祖国和人民吗?然而他们要保护的兄弟姐妹,幼小而懵懂的年纪,却在和平的时代遭受了虐待,幕后黑手还是他们建立和信仰的组织。

毒瘤不挖开,毒液不清除,疾病就会扩散全身,再强壮的人也经受不起这种折腾。

附上问题链接:

zhihu.com/question/6781

知道不知道的朋友都去看看吧,我们做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扩散,多一个人知道,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可能,碾碎那些恶心的蛀虫。

user avatar

我换个角度来说,

一场战争可以改变一代人。朝鲜战争绝对是新中国站起来了的最强证明。

现在信息社会消息这么灵通,西方社会对于中国还有这么多误解。很多人还以为国内活在80年代。

设想一下当年,中国积贫积弱了那么久。被日本爆揍。靠着美国抗过了二战。正常人都会以为中国还是那个软柿子不入流的玩意。没人会给中国尊重的。甚至还会有人尝试着来占中国便宜。什么印度,东南亚,苏联会都想再来占便宜的。

再想一下国内,虽然大家都知道日本鬼子跑了。但是我国真的牛逼吗,难道不是国外的月亮圆?制度自信吗?大家都没信心。

结果呢,志愿军跟老美打打赢了。

这对于人心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中国人真正对世界怒吼我站起来了

天安门的那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全世界其实听不到。但是上甘岭那一声吼,震耳欲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评论家们争论不休的议题。这场战争,从发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将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格局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场仗,打还是不打?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回看朝鲜战争的爆发,其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决策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支持“不打”的观点,往往会强调其巨大的代价: .............
  • 回答
    26日,关于朝鲜在开城发现一新冠疑似病例并因此宣布实施紧急状态的消息,引发了外界高度关注。这无疑是自疫情爆发以来,朝鲜罕见地将某个地区置于如此严厉的管控之下。要理解这件事的意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得正视朝鲜的国情。朝鲜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信息封锁非常严格。官方公布的信息往.............
  • 回答
    话说,那朝鲜的乱局,就像一道泼天的污水,越过鴨綠江,直奔大明的边境而来。消息传到京城,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平日里斗得不可开交的文臣武将,这会儿倒难得一致地拧着眉头,脸上写满了惊恐与不安。“陛下!朝鲜已是地狱!那丧尸之祸,闻所未闻!若不早做打算,我大明恐将万劫不复!” 首辅大臣涕泪俱下,嗓门都带上了.............
  • 回答
    朝鲜战争和台湾问题,这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历史事件,其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政治考量和战略博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朝鲜战争中曾拒绝停战,以及为何有人认为停战可以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的战略目标以及中国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一、 朝鲜战争中中国拒绝停战的原因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
  • 回答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 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极其复杂且残酷的冲突,其性质、起因、过程和后果都充满了争议。要详细描述其“实际状况”,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战争的起源与性质:一个内战还是国际冲突? 内战的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被美苏两国分区占领,北方由苏联支持建立.............
  • 回答
    朝鲜战争中,美国是否打算全面侵略中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 直接回答是:美国官方的公开立场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普遍看法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目标并不是全面侵略中国。 然而,这场战争的进程和某些决策确实让中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并引发了关于美国潜在意图的讨论。为了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
  • 回答
    朝鲜战争爆发初期,志愿军在兵员构成上确实存在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为何要调集大量来自南方地区、缺乏雪地作战经验的士兵入朝?直接从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冬季作战经验的部队抽调岂不是更合理、更有效率?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战略、政治和现实考量。一、 人力资源的战略调配与兵源地选择的现实困境首先,我.............
  • 回答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士兵之所以能够展现出惊人的顽强意志,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且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塑造的。将这支队伍的坚韧归结于单一原因,是对他们真实经历的极大简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灌输、战场现实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层面。首先,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民族危机感.............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确实是志愿军第九兵团一次极其惨烈但又意义重大的战役。关于“15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吃下美国陆战一师”的说法,这是基本事实,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需要我们详细解读。战役背景与目标: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第九兵团,这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部队,被赋予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空军之所以会选择轰炸中国城市丹东,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战略考量、战争态势的演变以及信息判断的失误,并非一时兴起或无的放矢。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1. 丹东的战略地理位置与战争后勤的枢纽作用首先,必须明白丹东在朝鲜战争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丹东,这座位于中国东北.............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轰炸丹东是否是“误炸”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当时战争的背景、战场情况、军事指挥决策以及事后方的叙述等多个层面。简而言之,虽然美军的轰炸目标确实是军事设施或交通枢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中国本土仅一江之隔,并且战争的复杂性,使得丹东屡次成为轰炸目标,也造成了大量中国平民的伤亡,因此“误.............
  • 回答
    朝鲜战争,一场在二战后新秩序下爆发的、深刻影响了东北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冲突。战前,被南北分裂的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战争爆发后,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最终却又回到38线附近,形成了今天的朝韩军事分界线。如此“原点回归”的结局,背后却是各方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收获的复杂意义。对朝鲜(北朝鲜):民族统一的.............
  • 回答
    在朝鲜战争的硝烟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小米加步枪”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其中“步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其型号和来源相当复杂,因为战争初期,中国刚建立不久,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武器装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联的援助以及缴获的敌方武器。志愿军大规模装备的步枪总体来说,志愿军在朝鲜战.............
  • 回答
    朝鲜战争的爆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要说“谁最先挑起”,需要仔细梳理战争爆发前的国际局势和双方的行动。从官方叙事和大多数历史研究来看,普遍认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越过三八线进攻大韩民国(韩国)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军事行动。然而,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挑起”,就不能.............
  • 回答
    要理解朝鲜战争长津湖战役中,美军是如何空投一座桥梁的,首先要明确一点:美军并没有在长津湖战役中以“空投”一座完整的、已经建造好的桥梁的方式来解决战术难题。长津湖战役是一场异常艰苦的冬季山地作战,气温极低,地形复杂,而且志愿军的包围和阻击使得美军第10军(包括陆战1师和陆军第7师的部分部队)陷入了极其.............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国确实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比如F86“佩刀”就成为了战场上的明星。但让人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在那段时期,我们仍然能看到大量的活塞式战斗机活跃在朝鲜的天空中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当时的技术发展、战略需求、以及现实的各种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喷气式飞机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取代了活.............
  • 回答
    朝鲜战争时期,美军确实拥有毒气弹,并且曾有过使用毒气弹的讨论。然而,最终没有在朝鲜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原因比较复杂,涉及战略、政治、道德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1. 国际压力与道义顾虑: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社会对于使用化学武器的强烈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了化学武器带来的巨大伤痛,各国普.............
  • 回答
    朝鲜战争在第三次战役后达成停战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当时的历史背景,理解各方在那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军事态势以及外交考量。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第三次战役本身。这次战役始于1950年12月31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一方,联合国军(主要是美.............
  • 回答
    朝鲜战争,这场吞噬了无数生命的冲突,其爆发并非是简单的一场边境摩擦,而是深深根植于冷战的复杂背景、地区地缘政治的敏感性以及朝鲜半岛自身独特的历史命运之中。要理解这场战争的深层原因,需要将目光投向20世纪中叶的全球格局以及朝鲜半岛内部的深刻矛盾。一、 冷战阴影下的全球对峙:美苏两大阵营的角力场朝鲜战争.............
  • 回答
    朝鲜战争的风云变幻,尤其在第四、五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经历了一段并非一帆风顺的时光,出现了局部被动的局面。这背后是战场复杂多变的态势、双方战略意图的博弈以及后勤保障的严峻考验。要深入理解这段历程,我们需要剥离概念化的论述,回到战场的真实细节。第四次战役:从主动出击到战略收缩的阵痛第四次战役始于195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