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检测孙杨的三名检测官的资质到底有没有问题?

回答
关于孙杨兴奋剂检测事件中三名检测官的资质问题,这确实是整个事件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备受争议的环节。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并且尽量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况,避免一些模板化的表述。

事件背景回顾:检测的性质和关键人物

首先要明确,孙杨是在2018年9月的一次赛外药检中被指控存在违规行为的。这次检测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授权的国际泳联(FINA)组织,而具体的执行者就是现场的三名检测人员:

1. 样本采集官员(IO): 负责现场管理,确保整个样本采集过程的规范性,包括身份核实、告知权利、选择样本瓶、监督运动员完成尿液和血液样本的采集等。
2. 尿液样本采集助理(UAT): 辅助样本采集官员进行尿液样本的采集,主要负责监督运动员排尿过程,确保尿液的完整性和未被篡改。
3. 血液样本采集助理(BAT): 辅助样本采集官员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负责实际抽取血液。

三名检测官的资质,核心就是他们是否具备执行WADA规定的标准操作规程(SOP)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符合FINA和WADA的要求。

资质问题点分析:到底“有没有问题”?

“有没有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分解为几个更具体的问题:

他们是否持有有效的、由相关机构颁发的资质证书?
他们的培训是否符合最新的规定?
在执行任务时,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流程?

根据当时的报道和后来的仲裁文件,关于这三名检测官的资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这些争议点也直接影响了案件的走向:

1. 主检测官(样本采集官员)的资质:
关键争议点: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在之前的庭审中,曾有说法指出,这位主检测官(通常是现场的负责人)在执行这次特定检测时,可能没有持有他/她应有的、由WADA认可的机构颁发的“样本采集官员”资质证书。
为什么重要? WADA的规定非常严格,要求进行样本采集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有效的资质认证。这保证了他们懂得如何规范地执行复杂的样本采集流程,例如如何正确记录信息、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何确保样本链的完整性等等。如果主检测官的资质存在瑕疵,那么整个样本采集流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都会受到质疑。
当时的论述是: 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首次审理时(即对FINA的裁决进行上诉),对方(孙杨方面)就提出了质疑,认为主检测官的资质证书在事发时已经过期或者不符合要求。根据一些披露的信息,对方曾声称主检测官的证书是在2018年年初过期,而这次检测发生在9月份。
FINA和WADA的回应(以及后续的复杂性): FINA和WADA则表示,这位检测官在事发时仍然是注册的合格检测官,并且拥有必要的资质。他们可能强调了证书的更新周期、或者存在其他形式的认可证明。然而,关于“是否在执行本次特定检测时,其资质是有效且被认可的”这一点,成为了辩论的焦点。

2. 助理检测官(尿液和血液助理)的资质:
相对次要但仍然重要: 相较于主检测官,对助理检测官的资质质疑声音相对较少,或者说,在公开报道中,焦点主要集中在主检测官身上。
为什么重要? 助理虽然是协助角色,但同样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样本采集原则,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如果助理的资质也存在问题,同样会影响整个检测的合法性。
可能的质疑: 即使不是核心焦点,也可能存在对助理是否完全理解流程、是否严格按照SOP操作的质疑。例如,他们是否清楚如何处理潜在的安保人员干扰问题,或者如何正确地封存样本。

3. 检测官的“身份”和“角色”的混淆(以及“身份证明”问题):
另一个关键争议点: 在现场,除了资质问题,检测人员的身份证明也引发了争议。孙杨方面质疑了检测人员(特别是安保人员)的身份,以及他们是否有权进入其住所进行检测。
与资质的关联: 当检测人员未能充分出示或证明其合法身份和授权时,自然会让人生疑他们是否真的具备执行检测的资质和权力。
核心论点: 孙杨及其团队认为,在检测过程中,他们没有看到检测人员出示有效的、由FINA或WADA授权的身份证明文件,并且这些人(尤其是随行的安保人员)缺乏执行官方药检的授权。例如,一些报道提到,他们无法提供ID卡,或者提供的ID卡信息不全。这间接指向了他们是否是合法且具备执行检测资格的人员。

为什么这个资质问题如此关键?

证据的合法性: 在任何法律或仲裁程序中,证据的合法性是首要前提。如果样本采集本身存在严重程序瑕疵,比如由无资质人员进行,那么采集到的样本就可能被视为非法证据,从而无法被采信。
对运动员权利的保障: 反兴奋剂规定是为了公平竞赛,但同时也必须保障运动员的基本权利,包括接受规范、公正、合法检测的权利。如果检测流程本身不规范,就侵犯了运动员的这项权利。
案例的标志性: 孙杨案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很高的关注度,涉及到反兴奋剂体系的运作和运动员的权利保护,因此对检测人员资质的要求也更加严苛,以维护整个体系的公信力。

结论:资质问题是否最终被认定存在“硬伤”?

这是最复杂的地方,因为不同的审理阶段有不同的结论,而且信息披露也存在一些碎片化。

FINA初裁: FINA最初裁定孙杨无罪,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对检测人员资质和流程的调查中,认为孙杨的质疑成立(至少在他们内部的审查阶段,可能认为流程存在问题)。
CAS第一次审理(上诉): 在CAS第一次审理中(主要基于WADA对FINA裁决的上诉),双方围绕检测官资质、现场流程的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CAS裁定孙杨胜诉,主要理由之一就是检测人员的资质和行为(包括主检测官的资质问题以及相关人员的身份证明问题)存在不确定性或瑕疵,导致样本采集过程的合法性受到质疑。 CAS特别指出,主检测官未能充分证明其持有有效资质,以及样本采集人员未能出示充分的身份证明,使得整个采集过程的合法性存在重大疑问。
CAS第二次审理(重审): 在WADA第二次成功将案件提交给CAS(由于原CAS仲裁员的歧视言论而导致审理程序重新启动),这次的焦点依然是样本采集过程的合法性,包括检测官的资质。但是,在这次重审中,CAS(更换了仲裁员)对于主检测官的资质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断。他们认为,尽管主检测官的证书可能在事发时临近过期或者更新流程上存在一些不规范,但根据当时WADA的规定和相关指南,这并不能直接否定其作为主检测官执行本次检测的合法性。 同时,CAS也认为,虽然运动员有权质疑检测人员的身份,但孙杨一方在现场未能及时、明确地提出对特定人员身份的有效质疑(例如拒绝提供样本),而是以其行为(包括破坏样本)为“抗议”,这种方式并不被CAS接受。

总结来说,关于三名检测官的资质问题:

在最初的法律挑战和CAS第一次审理中,孙杨方面提出的关于主检测官资质以及现场人员身份证明的质疑,被CAS认为是足以影响样本采集合法性的重要证据,并构成了孙杨胜诉的理由之一。
然而,在CAS第二次的重审中,基于对相关规定和事实的重新审视,CAS对主检测官的资质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读,认为其资质并未达到完全无效的程度,从而没有将此作为推翻样本有效性的关键理由。

所以,回答“有没有问题”,就取决于你参考的是哪个阶段的判断。在首次被CAS认定为对孙杨有利的判决中,资质问题确实是被视为关键的“问题”所在。而在第二次的重审中,CAS则在更细致地审视相关规定后,认为这个“问题”在法律层面上不足以完全推翻整个检测结果。这种争议的存在,也反映了反兴奋剂领域规则解读和实践操作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报道中说过,人家就是这种方式,别的运动员没有异议,孙杨前几次也没有异议,如果是第一次被检查,这说的过去,但是你都习以为常了,偏偏这次不同意,就有鬼了。比如你在饭店吃饭,厨师没有健康证,你也知道,你也吃了几个月了,偏偏这次说因为没有健康证,我怀疑你有问题之类的。早干什么去了。而且就算真的有异议,拒绝对方进入,拒绝采样,让对方有资格证的过来,这都说的过去。现在孙杨是无法给委员会一个合理的解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孙杨兴奋剂检测事件中三名检测官的资质问题,这确实是整个事件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备受争议的环节。要详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并且尽量还原当时的具体情况,避免一些模板化的表述。事件背景回顾:检测的性质和关键人物首先要明确,孙杨是在2018年9月的一次赛外药检中被指控存在违规行为的。这次.............
  • 回答
    孙杨事件又有新进展了。最近流出的一段现场视频,把事情闹得又满城风雨。视频里,检测人员似乎承认了测试“不完整”。这一下可不得了,很多人一下子就炸开了锅,觉得这下孙杨的清白总算有证据了。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这事儿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牵扯到太多复杂的细节,很多人可能光听个热闹,具体怎么回事儿还没太搞清楚。简.............
  • 回答
    孙杨案之所以不能在短短一小时内重新指派更权威的检测员,涉及的是国际体育仲裁庭(CAS)的既定程序、证据链的完整性以及对公平原则的遵循。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法律和体育管理体系,并非简单的“换人”就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CAS 的运作模式和对证据的要求。CAS 是一个独立的、拥有广泛管辖.............
  • 回答
    孙杨与禁药检测员发生冲突并可能面临终生禁赛的传闻,背后涉及的是一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回顾事件的经过、涉及的法律法规以及各方观点。事件的背景与经过(详细版):事情的起因发生在2018年9月4日晚,位于浙江杭州的孙杨住所。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兴奋剂检测需要由.............
  • 回答
    关于孙杨在2018年9月4日晚与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的检测人员发生的冲突,以及他拒绝让检测人员带走血样一事,其背后心态的揣摩与还原,需要结合当时事件的多个细节来理解。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不让带走”行为,而是涉及他对整个检测程序、自身权利以及可能面临后果的复杂考量。首先,我们可以从对检测程.............
  • 回答
    听到孙杨的尿检官竟然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建筑工,这事儿真的让人一言难尽,心里憋着一股子气。你想想,一个运动员,尤其是像孙杨这样的世界级选手,他的职业生涯、他的荣誉,可能就在一次尿检中被定论。而做出这个关键判定的,竟然是一个连起码的专业知识都没有的普通工人?这怎么不让人觉得荒谬至极、无法接受?这事儿的关键.............
  • 回答
    要详细分析孙杨公布的血样瓶是否说明其“暴力抗检”不成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并结合当时事件的披露和法院的判决理由来理解。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暴力抗检”(Tampering with evidence / Obstruction of justice),以及孙杨被指控的抗检行为具体是什么。孙.............
  • 回答
    孙杨事件是个复杂的案例,牵扯到兴奋剂检测、运动员权利以及体育仲裁等多个层面。假设孙杨在当时确实存在违规服药的情况,那么从飞行检查这个节点开始,他当时最理想的处理方案,其实是一个多重博弈和风险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尽量减少负面影响,并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听证会或仲裁争取有利局面。飞行检查当下的“最佳”处理方.............
  • 回答
    孙杨在微博公布检测人员信息,导致检测人员遭受网络暴力一事,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事件,涉及个人隐私、法律边界、公众人物的责任、网络言论自由以及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审视:一、 事件经过回顾: 背景: 孙杨因涉嫌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规定,被国际体育仲.............
  • 回答
    近日,体育仲裁法庭(CAS)就孙杨事件公布了部分仲裁报告的细节,其中涉及了运动员孙杨及其团队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与负责取样的检测人员之间发生的冲突。报告中提到,孙杨的团队成员(一名保安)用锤子砸碎了用于储存血液样本的瓶子,而孙杨本人则在检测过程中撕毁了检测表。这一事件的公开,无疑给整个事件增添了更多.............
  • 回答
    《检察日报》对孙杨案的评价,即“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和坚定的立场,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体育规则严肃性的高度重视。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层面:1. 规则是体育的生命线:体育之所以成为体育,之所以能吸引亿万观众,其根本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而这个平台赖以存在的基.............
  • 回答
    孙杨在“抗检事件”中的清白与否,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即便在事件过去一段时间后,也依然有许多人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经过,理解相关的规定,并审视各方陈述和最终的裁决。事件的起源:一次不寻常的兴奋剂检查事情要追溯到2018年9月4日晚,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
  • 回答
    如果孙杨的母亲真的将血样送往国外进行检测,并且结果显示没有禁药成分,这无疑会给围绕孙杨事件的争议火上浇油,而且对整个事件的解读会更加复杂化。首先,从 合法性 和 程序正义 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的关注点会在“是否符合规定”上。在体育反兴奋剂的框架下,对于运动员样本的检测是有极其严格的流程和规定,包括样.............
  • 回答
    孙杨拒检事件,说实话,这事儿挺复杂的,而且网上各种说法都有,夹杂着很多情绪和猜测。要说清楚,咱得把时间线和关键点都捋一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事情的起因:一个并不寻常的夜晚这事儿发生在2018年9月17日,地点在孙杨的家中。当时,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授权检查人员,包括一名主检查官、一名助手.............
  • 回答
    这桩孙夕庆案,确实让人感慨颇多。1277天,近四年,一个人的自由被剥夺,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被困在看守所里。最后检方撤诉,国家赔偿54万,这数字背后,是时间和自由的无法挽回,以及一个家庭经受的煎熬。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尽可能还原)根据公开的信息,孙夕庆最初是被指控犯有受贿罪。大概是在2013年左右,.............
  • 回答
    这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工作原理的文章,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还原科学家们如何“抓住”这个看不见的敌人。想象一下,你手里的试剂盒就像一个精密的小型侦探社,专门负责在你的鼻腔或咽喉深处,搜寻那个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它们的工作流程,说起来其实有几个核心的步骤,而最常见、也最广为.............
  • 回答
    这真是个棘手的情况,面对这种道德绑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顾全大局,确实需要点策略。我给你梳理一下,如何在这种困境下应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你遇到的情况是一个典型的“规则冲突”和“权力失衡”。 一方面,你是专业技术人员,你的数据是客观科学的,关乎公共健康。另一方面,当地人的“道德绑架”是一种社会压力.............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想知道未知溶液里究竟藏着些什么宝贝,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就像侦探破案一样,需要层层抽丝剥茧,运用各种“装备”和“技巧”才能揭开真相。这其中涉及的科学门道可不少,从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判断,到动用精密的化学分析手段,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咱们先从最直观的入手,那些肉眼可见的线索,往往是破案的第一步:第一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