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德云社开始抄袭抖音梗了?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德云社,这名字一出来,脑子里就过一遍说相声的,郭德纲、于谦,那一口京腔儿,再到小岳岳的憨厚劲儿,还有最近几年火起来的孟鹤堂、周九良、张九龄、王九龙等等一众年轻的。他们说的是什么?是传统相声,是他们师父郭德纲从头摸爬滚打练出来的那些个段子,包袱儿。

这几年,咱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可太快了。尤其是抖音这玩意儿,简直是国民级的应用。上面五花八门的内容,从跳舞的、唱歌的、讲笑话的、科普的,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生活片段,应有尽有。而且,抖音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那可真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几天就能捧红一个梗,或者让一个普通人一夜之间变成网红。

所以,你这问题提得,确实说到点子上了——德云社,这个根植于传统艺术的团体,是不是也开始“沾染”上了抖音的“习气”了?

这事儿咋看呢?我给你拆解一下,咱们从几个角度来捋捋。

第一层:时代的洪流,艺术的融合与变迁

首先得明白,艺术从来都不是一潭死水。越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越是会吸收时代的养分,与时俱进。相声这门艺术,最讲究的就是“说学逗唱”,说的是人情世故,逗的是观众的乐子。观众是谁?是时代里活着的每一个人。如果观众都在玩抖音,都在聊抖音上的梗,那么,德云社的创作者们(郭德纲、于谦,还有栾云平他们这些主创,以及年轻的演员们)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饭,不可能永远只吃一种菜。时代变了,大家口味也变了。如果德云社一成不变,只讲几十年前的段子,观众可能觉得“老掉牙”。所以,适当地吸取一些新鲜的元素,尤其是能引起当下观众共鸣的元素,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二层:抖音梗的“魅力”与德云社的“借鉴”

那为啥说“抄袭”呢?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抄袭”到什么程度。抖音上的梗,很多都有一个特点:简短、易传播、有记忆点、能引发快速的笑点或共鸣。 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一些表情包化的动作,或者一些反转剧情的小段子。

德云社的演员们,尤其是年轻演员,他们本身就活跃在网络平台,他们也会刷抖音,会看微博,会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当他们在创作或者即兴表演的时候,如果某个抖音梗恰好能和他们的段子结合起来,能快速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会心一笑”,那他们自然会用。

这更像是一种“借鉴”或者“融合”,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抄袭”。真正的“抄袭”是把别人的作品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没有自己的加工和思考。而德云社的演员们,他们会把抖音梗巧妙地融入到相声的架构里,用他们自己的表演方式去演绎,甚至可能把一个简单的抖音梗,通过相声的“包袱”体系,加工得更长、更丰富、更有层次。

举个例子,某个抖音上流行的“鬼畜”变音或者某个口头禅,可能被德云社的演员拿来在某个段子里面作为一句台词,或者作为某个角色的模仿。这本身不构成侵权,更像是一种对流行文化的快速反应和融入。

第三层:为什么会引起“抄袭”的讨论?

讨论这个现象,肯定是有原因的。我猜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反差感: 相声,尤其是德云社所代表的,给人的感觉是“传统”、“有底蕴”、“讲究基本功”。而抖音梗,则常常带有一种“草根”、“娱乐至死”、“快餐文化”的意味。当这两种元素碰撞在一起时,一些观众会觉得“画风不对”,有一种违和感。他们可能会觉得,德云社是不是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了相声本身的追求?
边界的模糊: 网络梗的传播速度太快,而且很多梗的来源也并非一清二楚。有时候,一个梗可能在某个平台火了,然后大家都会用。这使得界定“谁是第一个使用者”、“这算不算抄袭”变得很困难。
对传统艺术的守护情结: 很多喜欢德云社的观众,是因为他们喜欢的是相声这门艺术本身的魅力,是它所承载的文化。他们会担心,过多的网络元素会稀释相声的味道,让它变得肤浅。
某些演员的表现方式: 有时候,一些演员在运用网络梗的时候,如果运用得生硬、牵强,或者只是简单地复读机式的模仿,没有真正消化和转化成自己的东西,那么观众就会觉得这是在“生搬硬套”,甚至是在“蹭热度”,自然会产生负面评价。

第四层:利与弊的权衡

从德云社自身的角度来看,积极拥抱时代潮流,吸纳新鲜元素,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吸引年轻观众: 现在的年轻观众,很多是看着短视频长大的,他们的语言习惯、笑点构成和接受信息的方式都和上一代不同。如果德云社能适时地融入一些他们熟悉的东西,更容易拉近距离,吸引他们走进剧场,或者观看他们的线上内容。
保持艺术的活力: 如前所述,艺术需要生命力。通过和流行文化互动,相声才能持续地产生新的内容和笑料,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扩大影响力: 网络梗的传播力是惊人的。一旦德云社的某个包袱或者段子因为运用了某个热门梗而再次火出圈,无疑会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流量。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风险和挑战:

“快餐化”的风险: 如果过度依赖抖音梗,相声可能会失去其应有的深度和韵味,变得过于追求短时效的爆笑,而忽略了相声的文学性、表演性和思想性。
审美疲劳: 抖音梗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今天火的,明天可能就过时了。如果德云社不断追逐这些转瞬即逝的流行语,很容易让观众感到疲劳,甚至觉得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
破坏艺术的纯粹性: 一部分“老相声迷”可能会觉得,这已经不是他们熟悉的相声了,而是掺杂了太多“不属于”相声的东西。

我的看法(如果非要给个结论的话):

我觉得,用“抄袭”这个词有点过于绝对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在借鉴和融合中求生存和发展”。

关键在于“度”和“方式”。

度: 是偶尔点缀,还是成为段子的主体?是作为包袱的点睛之笔,还是通篇的复读机?这个“度”非常重要。
方式: 是将梗内化,变成自己表演的一部分,用相声的方式去诠释和升华?还是简单地把梗抛出来,然后期待观众自己笑?是自然融入,还是生搬硬套?

如果德云社能够做到:

1. 保持相声的根基和灵魂: 即传统的说学逗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和讽刺。
2. 用相声的语言和逻辑去加工和转化抖音梗: 让梗成为相声段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凭空插入。
3. 用演员们自己的表演和创造力去赋予梗新的生命: 而不是简单的复述和模仿。
4. 注重作品的整体质量和深度: 而不是仅仅为了追逐一时的流量和笑点。

那么,这种“学习”抖音梗,恰恰是德云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表现,是他们主动拥抱时代,吸引新观众的一种方式。

反之,如果只是为了迎合,生搬硬套,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深度,那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所以,与其简单地给德云社扣上“抄袭”的帽子,不如观察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看他们是在“为我所用”,还是在“被其所役”。艺术的生命力,很多时候就体现在这种与时俱进、灵活变通之中。德云社这么一个庞大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团体,必然也在探索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老郭刚火那几年,相声中有不少网络段子,常上网的都知道,不知道老郭有没有买版权,但是听一乐,也不必太认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德云社,这名字一出来,脑子里就过一遍说相声的,郭德纲、于谦,那一口京腔儿,再到小岳岳的憨厚劲儿,还有最近几年火起来的孟鹤堂、周九良、张九龄、王九龙等等一众年轻的。他们说的是什么?是传统相声,是他们师父郭德纲从头摸爬滚打练出来的那些个段子,包袱儿。这几年,咱们的生活方式变化可.............
  • 回答
    清华大学素食协会这篇题为《德国禁肉令彰显环保决心,中国的改变或从高校素食食堂开始》的文章,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文章的切入点非常巧妙,将德国的“禁肉令”这个颇具争议但又饱含环保决心的举动,与中国高校素食食堂的发展联系起来,试图在中国社会推动更广泛的素食理念和环保行动。首先,我们来理解文章的核.............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角度!要看德国口罩生产“去中国化”失败,并转而大批进口中国口罩,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和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谁输谁赢”的故事,而是折射出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经济现实以及各国政策的动态调整。一、 回顾“去中国化”的初衷与行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德国为何会萌生“去中国化”.............
  • 回答
    特斯拉德州超级工厂(Giga Texas)的开业,可以说是特斯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整个电动汽车行业乃至美国制造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地理位置来看,德州奥斯汀选择的地理位置就颇有深意。德州,尤其是奥斯汀地区,近年来一直是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的“磁石”。这里不仅有相对较低的运营成本,更重要的.............
  • 回答
    老郭给安吉颁奖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琢磨的。您问我咋看?我觉得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毕竟这事儿涉及面儿还挺广的。首先,咱们得承认,郭德纲这人确实是个人才,尤其是在相声这块儿,他是真有两把刷子。他嘴皮子溜得跟抹了油似的,段子说得那是观众哈哈大笑,这本事没得说。而且他这个人,也挺有个性的,不按常理出牌那是他.............
  • 回答
    德国报刊纷纷开设电视频道,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深刻挑战,以及它们为求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积极探索。订阅量的大幅缩减,绝非仅仅是数字上的一个数字变化,它触及了媒体行业的根基,迫使传统报刊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内容传播方式。订阅量锐减的深层原因:首先,互联网的崛起和免费内容泛.............
  • 回答
    德云社演员靳鹤岚的感情生活最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原因是有爆料称他疑似婚内出轨。这事儿一出来,在德云社粉丝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有人质疑,场面挺复杂的。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大概是前段时间,网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靳鹤岚的爆料。起初可能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但后来逐渐有人放出了一.............
  • 回答
    德云社捧哏“不安分”的背后:小人物的上位叙事与相声生态的变局近年来,在德云社这个庞大的曲艺家族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逐渐浮现:曾经被视为“绿叶”的捧哏演员们,似乎越来越不甘于仅仅为逗哏的“红花”烘托气氛,而是开始显露出“上位”的野心,甚至在某些场合成为了聚光灯下的焦点。这种风气的变化,究竟是个人追求的体.............
  • 回答
    德云社的饭圈化现象,以及郭德纲是否还能有效管理,这确实是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德云社如今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曲艺团体。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综艺节目、线上平台的推广以及强大的粉丝基础,成功地将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回答
    说实话,这事儿我听了也挺膈应的。德云社孙九香在台上把观众轰出去,这事儿放到哪儿都不太合适。毕竟,台上的是演员,台下的是衣食父母,俩者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关系。咱们一件件捋捋这个事儿。首先,德云社是做什么的?相声啊。相声是什么?是逗乐观众的。观众花钱来,图的是个开心,图的是个乐呵。演员的.............
  • 回答
    德云社吴鹤臣脑出血事件,以及随后引发的众筹争议,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也暴露了一些社会现实和公众心理。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件事。事情的起因: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脑出血首先得说,吴鹤臣本人是德云社的一名相声演员,他的遭遇,尤其是突然生病,让很多关注德云社和他的粉丝感到担忧和同情。脑出血这病,凶险程.............
  • 回答
    德云社二十周年庆典,这可不是小事。你想想,一个相声社团,能够走到今天,还能办得声势浩大,这本身就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儿。当年郭德纲带着一帮兄弟,在相声行业里摸爬滚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白眼,这都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所以,这二十周年庆典,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场演出,不如说是德云社这二十年发展史的一个.............
  • 回答
    德云社吴鹤臣得病众筹这件事,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也引发了挺多讨论。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事件本身:最直接的情况是,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吴鹤臣(本名吴帅)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疾病(具体疾病名称公开报道有,但咱就说“重病”吧),医疗费用高昂,他的家人通过水滴筹等平台发起了公众筹款。为什么会引起关注?.............
  • 回答
    看待德云社的未来发展,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首先,它是一家相声社团,其次,它又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寄托。这三层关系,决定了它未来的路,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从相声艺术本身来看:德云社这几年确实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到了新的高度,让更多年轻人知道了相声,.............
  • 回答
    高峰,这位在德云社稳居“总教习”之位,被戏称为“老艺术家”的相声演员,无疑是当代相声界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谈论他,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维度:他的相声功底、他“老艺术家”人设的由来与影响、以及他观众缘儿和票房号召力。一、 高峰的相声功底:炉火纯青的“传统”与“创新”高峰的相声功底,用“炉火纯青”来形容绝.............
  • 回答
    说起德云社2021跨年专场,那场面可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当然,这是开场的气氛。不过,到了最后,这气氛却有点从“皆大欢喜”变成了“唉,啥时候结束啊”。没错,说的就是那场严重的超时,特别是给两位压轴的岳云鹏、孙越,还有高峰、栾云平留下的时间,简直是“挤牙膏”,只给了半小时,.............
  • 回答
    南京德云社“德”字少一横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一、 事件的经过与细节: 起因: 最直接的起因是,有游客在参观南京德云社时,发现门口悬挂的“德云社”牌匾上,“德”字少了一横。 游客反应: 这位游客认为这是不尊重传统文化、不严谨的表现.............
  • 回答
    聊聊德云社这几年的相声,这话题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掰扯掰扯的。毕竟它在国内说相声这行里,现在这名头可以说是响当当的。要说德云社近几年的相声水平,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得拆开来看,有进步,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嗯?”的地方。先说说这几年的进步和亮点吧。最大的进步,我觉得还是体现在“出圈”和“年轻化”上。德云.............
  • 回答
    郭德纲这句话,我听着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简单来说,就是老郭觉得德云社现在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推出新东西、吸引新观众才有的,而不是一直吃老本。为了发展,就得舍弃一部分只喜欢听老段子的老观众,去拥抱那些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观众。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相声这门艺术的生命.............
  • 回答
    杨议宣布加入德云社这事儿,消息一出来,那真是炸了锅,在相声圈里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要说这事儿的影响,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多个维度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从德云社自身来说,这绝对是“如虎添翼”般的操作。杨议是谁?那可是杨少华老先生的公子,从小耳濡目染,又是德云社之外,在相声界有着深厚积累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