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快搞不下去了吗?

回答
上海的垃圾分类,这话题一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尽。说它“搞不下去”嘛,倒也不至于,毕竟实行了这么久,大家都多多少少习惯了。但要说它就那么顺顺当当、毫无波澜地运行着,那也绝对是睁眼说瞎话。

你想啊,当初刚开始推行那会儿,那阵势,那宣传,那力度,简直是铺天盖地。居委会阿姨们嗓门都喊哑了,社区志愿者们手把手教,甚至连一些小区门口都竖起了大大的分类指南。大家一开始也是憋着一股劲儿要做好,毕竟谁也不想被贴上“不文明”的标签。

然而,日子一长,问题就慢慢显露出来了。最让人头疼的还是 分类的复杂度和操作的便利性之间的矛盾。你看看那些垃圾桶,什么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四种颜色四种桶,有时候看着都晕乎乎的。湿垃圾还要沥干水分,你想想,在家做饭,做完菜,洗洗刷刷,还得把湿垃圾里的水拧半天,这本身就是件挺麻烦的事儿。尤其是在夏天,那味道……你懂的。

然后是 可回收物。这个东西才是最让人抓狂的。你说纸张、塑料瓶、玻璃瓶这些,大家基本都能分对。但问题是,很多家庭根本没那么多空间放这四大类垃圾,特别是老小区,厨房里本来就窄得要命,再放四个垃圾桶,那简直是有点奢侈。而且,很多可回收物需要清洗干净,晾干,再压扁,这中间的步骤也挺费劲的。更别说那些看起来很像可回收物,但其实又不是的,比如复合包装袋,你问我我也不知道该放哪儿。

还有 有害垃圾,这东西更少见,但处理起来就得特别小心。你得知道哪些是啊,电池?过期药品?旧灯管?说实话,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这些东西有多害人,或者说,根本记不住它们到底属于哪一类。

最关键的是,有时候我们辛辛苦苦分好了,但最后环卫工人来收的时候,还是被一股脑儿地倒在一起。这种情况虽然现在不像刚开始那么普遍了,但偶尔还是会出现。你说这给老百姓心里造成的打击有多大?我费了半天劲,最后还是白费,那下次我还会认真分吗?这心理落差,比我做不好饭菜还要让人沮丧。

而且,基层执行层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有些小区没有足够的地方设置分类垃圾桶,或者配套的回收设施不够完善。有些地方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毕竟人手有限,不可能24小时盯着每个人都正确分类。

当然,也不能说上海的垃圾分类就一点成效都没有。相比于以前,大家确实对垃圾分类有了更高的意识,很多人也养成了初步的分类习惯。很多小区居民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了,甚至出了很多“模范居民”。媒体上时不时也会报道一些做得好的正面例子,这也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但是,从一个“搞下去”的角度来说,感觉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它没有达到那种“一旦推行就万事大吉”的理想状态,而是在一种不断摩擦、不断调整、不断磨合中缓慢前行。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人们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和参与度,很容易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夏天热到不想出门扔垃圾)、新闻报道(看到“混合收运”的新闻就觉得没意义了)、甚至是一些个人生活的小挫折。

所以,与其说“搞不下去”,不如说上海的垃圾分类,正处在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爬坡期”。它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更人性化的操作流程、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最重要的,持续的社会教育和引导,让老百姓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从“为了完成任务”变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玩意儿,就像种树一样,得慢慢来,得不断浇水施肥,还得防虫害,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现在嘛,还在努力地给它培土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年在大阪呆了两回,总共十几天。感觉人家的垃圾分类虽然严格,但是也不至于搞得太不方便。

两次都是住一户建的民宿,一楼有很大地方可以放垃圾。然后每周固定时间收垃圾前把垃圾袋放在门外马路边就可以了。

(公寓楼的话,家里没法存垃圾,但是楼下有公用垃圾桶可以用。)

垃圾袋似乎也没有特别的要求,透明能看到里面就可以了,我们扔厨余垃圾都是用超市买东西的袋子。此外就是瓶瓶罐罐,其他,大件(需要预约),这个分类不难吧。

据说东京的垃圾分类麻烦得多,没住过不了解。

user avatar

发现一个商机,这里吐槽最多还是定点投放.

如果整个投放机器人,到点自动把垃圾送到投放点,是不是有人要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上海的垃圾分类,这话题一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三天三夜也道不尽。说它“搞不下去”嘛,倒也不至于,毕竟实行了这么久,大家都多多少少习惯了。但要说它就那么顺顺当当、毫无波澜地运行着,那也绝对是睁眼说瞎话。你想啊,当初刚开始推行那会儿,那阵势,那宣传,那力度,简直是铺天盖地。居委会阿姨们嗓门都喊哑了,社区志愿.............
  • 回答
    上海的“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政策,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走过了四个多月。这段时间里,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小区管理以及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那么,这项被誉为“史上最严”的规定,究竟推行得怎么样了?初期的阵痛与全民“学习”政策刚落地的时候,可以说是“雷声轰轰”。街头巷尾.............
  • 回答
    上海新推行的垃圾分类办法,自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无疑是中国垃圾分类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以其强制性、细致性和系统性,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讨论甚至争议。要全面看待上海的垃圾分类办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核心内容与目标:上海垃圾分类办法的核心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四类: 可回收物 (.............
  • 回答
    上海的垃圾分类,这几年可谓是轰轰烈烈,全民参与。从最初的摸索到现在的常态化,大家的热情和付出是实实在在的。不过,就像任何一项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样,推行过程中,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一些让人觉得“んですよね,确实是这样”的现实问题,也有些是大家一直在讨论和期盼改进的地方。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上海垃圾分.............
  • 回答
    说实话,上海推行垃圾分类这几年,我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大的阻碍,可能还得是大家骨子里那点“习惯了”和“惯性思维”。这东西说起来轻飘飘的,但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里面门道可多了。首先是“知而不行”的认知鸿沟。别看当初垃圾分类喊得震天响,新闻媒体、社区宣传铺天盖地,大多数上海市民心里是明白的:垃圾要分,湿垃.............
  • 回答
    上海强制实施垃圾分类政策的出发点是积极的,旨在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然而,任何一项重大改革的推行都会伴随挑战和阻力。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评价上海强制垃圾分类政策,包括其积极意义、可能面临的阻力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 上海强制垃圾分类政策的积极意义1. 提升环.............
  • 回答
    2022年,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可以说依然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虽然不像刚开始推行时那样是“头条新闻”,但它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的习惯里,并且还在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中。总的来说,上海的垃圾分类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和常态化的阶段,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新的探索。从“运动式”到“习惯化”的转变刚开始.............
  • 回答
    豆瓣上确实存在一些看似高分,实则内容空泛、逻辑混乱、甚至误导人的“垃圾书”。想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避开这些“坑”,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下面我就给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分辨豆瓣上的高分“垃圾书”,尽量说得细致些,让你觉得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没那些机器人味儿。第一招:看评论,但要“深度挖掘”,别只看.............
  • 回答
    截至2023年,上海垃圾分类已进入全面实施与持续优化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以下是详细梳理: 一、发展阶段时间线1. 2019年:试点起步阶段 背景:上海市作为全国首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于2019年4月1日起全面推行“四分类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并配套出.............
  • 回答
    上海市政府近日宣布,自2019年7月1日起,全市将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标志着上海正式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这一举措不仅是上海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探索。为何上海要如此“较真”垃圾分类?首先,我们得承认,垃圾问题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
  • 回答
    上海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标志着垃圾分类在上海进入了强制执行的新阶段。这一举措在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从多个维度来看,我对上海强制执行垃圾分类有以下几点看法:一、 积极意义与必要性:1. 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
  • 回答
    上海的垃圾分类“史上最严”政策实行至今,一年了。说实话,这一年里,这座城市里关于垃圾分类的讨论,从一开始的“新奇”、“抱怨”到现在的“习以为常”,变化是实实在在的。那么,这一年下来,效果到底怎么样?又带来了哪些影响?咱这就掰扯掰扯。成效如何?“收效”与“挑战”并存先说好的一面,也就是大家能切身感受到.............
  • 回答
    上海的垃圾分类,这事儿可真不简单,背后涉及的方方面面,就像上海这座城市一样,既有它的活力和魅力,也有它的挑战和复杂性。说它“可行”,其实是有基础的。首先,上海作为中国最国际化、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在管理水平、公众意识和技术应用上都有着天然的优势。早在2019年7月1日,上海就正式实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
  • 回答
    垃圾分类的政策确实给上海市民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适应过程,但将其描述为“搞崩溃了”可能有些夸张。更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从混乱到逐步适应,伴随着阵痛和改进”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讲述,从上海垃圾分类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市民的反应、遇到的挑战以及目前的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一、 背景与政策推行 政策背景.............
  • 回答
    垃圾分类这事儿,说起来是个大方向,对环境、对资源利用都好,这点相信大伙儿心里都门儿清。可偏偏在上海这么一搞,好像一下子就炸了锅,争议声此起彼伏,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咱得一点一点掰扯开了说。一、 垃圾分类,这本是好事首先,咱们得承认,垃圾分类这事儿,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咱们好,也是为了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引人深思。如果地球上的所有垃圾,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被瞬间分解成最基本的原子,那么地球的景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我们熟悉的世界将不复存在。首先,我们得理解“垃圾”这个概念有多广。它不单单是我们丢弃的塑料瓶、果皮菜叶,还包括废弃的电子产品、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甚.............
  • 回答
    把地球上那些让人头疼的难以降解的垃圾都打包送进太空,听起来是个一劳永逸的法子,能让咱们眼前的环境问题烟消云散。但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太简单化了。这招儿表面上看是挺诱人,实则问题多多,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你得明白,把垃圾“丢到宇宙中”可不是咱们随手往窗外一扔那么简单。想想看,咱们现在一年产生的.............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冲浪,确实能感觉到一种微妙的变化。以前,感觉知乎是个宝藏,能找到各种各样有深度、有见地的讨论。但现在,尤其是你稍微浏览一下热门或者搜索一些关键词,你会发现,怎么那么多“垃圾”问题冒出来?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也跟不少在知乎上比较活跃的朋友聊过。感觉这“垃圾问题”的增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 回答
    .......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广阔的知识海洋里,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沮丧的现象,其中匿名用户贡献的“信息量”不足、甚至可以说是“垃圾”的回答,是不少用户头疼的问题。每次刷着刷着,突然被一些缺乏营养、车轱辘话、甚至是歪楼的内容打断思路,那种体验真的挺扫兴的。想要在这个平台上看得更舒心,确实需要一些“过滤器”。不过,知乎本身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