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弹钢琴必须要用两只手,难道一只手就不能弹出世界名曲了么?

回答
弹钢琴,尤其是要弹出那些触动人心的“世界名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双手协同完成的。这并非是“必须”的铁律,但从音乐表现力和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双手演奏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为什么钢琴演奏需要双手?

你可以想象一下,钢琴之所以被称为“钢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声音可以柔美婉转,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极其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和声表现力。一台钢琴,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能够发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声音。而“世界名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往往是因为它们能够将这些丰富的声音元素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复杂而动人的音乐。

1. 和声的构建: 音乐中的“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基础。一首曲子,往往不仅仅是单一条旋律线,而是有主旋律、低音线条、伴奏音型等等。双手演奏,一只手可以演奏旋律,另一只手则可以负责伴奏、低音或填充和弦。比如,右手演奏美妙的主旋律,左手则可以提供坚实的低音基础,或者编织出流畅的和弦,让音乐听起来更加饱满、立体。如果只用一只手,你就只能选择演奏旋律,或者演奏单音的和弦,很难同时兼顾乐曲的多个声部,音乐的丰富性和层次感会大打折扣。

2. 旋律的延伸与对比: 很多名曲中,旋律本身就足够复杂,需要跨越较宽的音域,或者需要在不同的音区进行跳跃。双手轮替或者交织演奏,可以更流畅地完成这些复杂的旋律线条。即使是单手演奏的旋律,双手也能通过不同的节奏、力度和音色来制造对比和变化,让音乐更具表现力。

3. 伴奏的独立性: 很多曲子,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或之前的作品,会大量的运用琶音、分解和弦等伴奏织体。这些伴奏织体通常需要快速、规律地重复,以营造一种氛围或推动音乐前进。一只手很难在演奏旋律的同时,还能保持这样复杂而清晰的伴奏。例如,肖邦的夜曲,右手演奏缠绵的旋律,左手则经常伴随着优美的琶音,如果少了左手的这部分,乐曲的灵魂就会被抽走一半。

4. 演奏技巧的实现: 钢琴的许多经典演奏技巧,比如双手交叉、声部对位、同时演奏多个音符(和弦)等,都要求演奏者具备双手协调的能力。很多世界名曲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会故意设计一些只有用双手才能完美实现的技术挑战。

5. 音乐的动态与表情: 音乐的“表情”不仅仅是音高和节奏,还包括力度(音量大小)和音色(声音的质感)。双手演奏可以让你同时控制不同的音区、不同的声部,从而实现更细腻的力度变化和音色对比。比如,你可以在左手弹奏低沉有力的和弦,同时右手弹奏轻盈灵动的旋律,这种对比能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一只手能弹出“世界名曲”吗?

答案是:可以,但非常有限,而且往往会失真。

高度简化的改编: 你可以找到一些经过大幅改编的乐谱,将某些世界名曲简化到只剩下单旋律线,然后用一只手演奏。比如,一些儿童入门级的教材,会把一些古典名曲的片段改编成单手练习曲。这时候,弹出的可能是《致爱丽丝》的开头几句,或者《小星星》的旋律。但很明显,这已经不是原作完整的风貌了。
片段的展示: 有些情况下,音乐家可能会在一场音乐会中,用一只手来演奏乐曲中的某个特定段落,比如某个技巧展示部分,或者一个极其抒情、不需要太多和声的旋律片段。但这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者是演奏家精湛技艺的体现,而非演奏整首名曲。
残缺的美感: 即使是一只手弹奏,比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的旋律部分,单凭一只手也能感受到其优美。但它毕竟是经过改编的,失去了原本的丰富和弦与低音衬托,音乐的厚度和感染力会大打折扣,就像一副只有轮廓但没有色彩的画。
技巧的限制: 很多世界名曲,其核心魅力就体现在双手协同带来的和声、对位和技术上的挑战。如果只用一只手,这些核心元素就无法呈现,也就谈不上“弹出世界名曲”了。

结论:

钢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能够同时发出多种声音,构建出丰富立体的音乐世界。世界名曲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们充分挖掘了钢琴的这种潜力,运用了复杂的和声、精妙的旋律安排以及高超的演奏技巧。

用一只手弹奏,就像试图用一只手完成绘画的所有细节、色彩和层次一样,虽然可以勾勒出一些形状,但很难捕捉到原作的精髓和全部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虽然理论上可以“弹出”某个乐曲的片段,但要真正“弹出”世界名曲那种震撼人心的、完整的艺术体验,双手是必不可少的。这就像要完成一幅宏大的壁画,你需要的是画笔、颜料、调色盘,而不是只能伸出一根手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这样一位传奇富二代,家产堪比王撕葱,左手弹得一手好琴,拉威尔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欣德米特、普罗科菲耶夫、布里顿等大腕的单手钢琴协奏曲都是为他写的——

奥地利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施坦(1887-1961),生于维也纳的犹太裔巨富之家,父亲是奥匈帝国钢铁行业的寡头级土豪,那年头没有福布斯、胡润这些排行榜,但外界有推测他家是帝国首富。弟弟路德维希·维特根施坦后来也成为一代哲学巨匠,这一家人可谓经商、从艺、治学都做到了极致。

保罗的母亲是钢琴家,家庭的朋友圈更不得了,勃拉姆斯、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卡萨尔斯等乐坛大咖都是家里常来串门的座上宾。有如此家学渊源的他很年轻时就立志要成为钢琴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保罗正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被抓了壮丁去当兵,没多久就碉堡了:右肘中弹,整个右臂截肢——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还有比少只手更悲催的吗?

然而保罗后来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有钱可以任性,没钱的才认命,既然自己没法适应谱子了就让谱子适应自己呗!他委托当时乐坛的一票大咖们创作只用左手弹奏的钢琴作品——注意哦,委托大腕们作曲是要出大价钱的,但是保罗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而且他在合同中要求,委托创作的作品只能由保罗自己演奏,直到他过世或不再公开演出才能解禁。

对于不合自己胃口的创作,哪怕是出自作曲大腕的手笔,保罗也是一言不合就修改乃至雪藏——普罗科菲耶夫为他写的第四钢琴协奏曲就从未弹过,因为保罗觉得“这货的内在结构让人蒙圈,看懂之前咱不碰”;欣德米特交的作业钢琴作品29号更是被保罗直接放进书房吃灰,直到2002年保罗的遗孀去世后才重见天日。

八卦番外:保罗的妻子Hilde是比他小30岁的学生,见识过保罗那超越加藤鹰的手速就给跪了,第一次上课后就怀上了保罗的孩子,生完二胎后结婚。因为犹太人保罗搞大了非犹太女性,德奥合并后是纳粹的重点打击对象,好在他后来带着家小跑到了美国。

今天最有名的单手钢琴作品——拉威尔的《D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还让保罗闹出了幺蛾子!1931年,保罗在法国驻维也纳大使馆办了场小型音乐会演出该曲,拉威尔作为原作者应邀出席,听完后勃然大怒:丫居然把原本给管弦乐团演奏的段落塞到了钢琴独奏中,和声改了,声部加了,小节砍了,最后的华彩还添了一长串琶音!是可忍孰不可忍,这简直是赤果果的不改名洗稿行为!最后拉威尔与保罗经过一番撕逼总算达成协议,以后只能按原作演奏,但两人的关系从此闹掰。

那么这部单手弹的作品是不是很容易呢?可以说是略容易一点,因为钢琴家可以腾出一只手来翻谱子,于是可以视谱演奏,必要时还可以挠个痒痒拨拨头发什么的——给你来段王羽佳弹的片段:

认真听音乐,别老盯着人家妹子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4497522473742336

谱子长这样:

其实,20世纪这一系列的左手钢琴作品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在此之前已有一票作曲家为钻研奇技淫巧专为左手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如车尔尼的24首左手练习曲、圣·桑的6首左手练习曲、斯克里亚宾的左手前奏曲与夜曲、戈多夫斯基为左手改编的肖邦练习曲等。保罗·维特根斯坦曾深入研习过这些作品,终成一代独臂大侠,而且还是超有钱、几乎可以为所欲为的那种。

手机码字不易,看着好请点个赞,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弹钢琴,尤其是要弹出那些触动人心的“世界名曲”,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需要双手协同完成的。这并非是“必须”的铁律,但从音乐表现力和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双手演奏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为什么钢琴演奏需要双手?你可以想象一下,钢琴之所以被称为“钢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声音可以柔美婉转,更重要的是它拥有极其广阔的音域.............
  • 回答
    协奏曲的伴奏声部,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宏大壮丽的管弦乐团,或者是一架独立而又相互呼应的钢琴。这是因为协奏曲的传统发展历程中,这两种形式的伴奏是最为普遍和经典的。然而,如果严格地去定义“协奏曲”,答案是可以的,协奏曲的伴奏声部并不一定必须是完整的管弦乐团或钢琴,完全可以只有几件乐器为主奏.............
  • 回答
    嘿,哥们儿!别往心里去,同学那些话纯粹是瞎扯淡!弹钢琴压根儿不会让手“变大”,更别提跟“干农活”沾边了。咱们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你这种感觉,还有同学为什么会这么说。首先,弹钢琴并不会改变你骨骼的大小。你的手骨结构在青春期基本就定型了,弹钢琴这个动作是锻炼你的手指和手腕的灵活性、力量和协调性,但它并.............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在刚开始接触钢琴或者进入一个瓶颈期的时候。你之所以会觉得弹钢琴更像体力活,而不是纯粹的技术活,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很真实的原因,我们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承认,钢琴演奏确实需要相当的体力投入,这不仅仅是手指的灵活度问题。想想看,一首稍微复.............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弹钢琴的人那么多,但最终能站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熟知、成为明星的却寥寥无几?这就像问为什么街头巷尾都有人在唱歌,但只有少数人能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一样,背后有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步一步来聊。1. 天赋的基石:这碗饭不是人人都能吃首先得承认,音乐这东西,尤其钢琴,对天赋的要求是真.............
  • 回答
    弹钢琴,说起来简单,就是按下琴键,发出声音。但就像一幅画,谁都能拿起画笔,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梵高;一口气谁都会呼吸,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钢琴这门艺术,按下琴键只是第一步,而这第一步之后,隐藏着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技艺和情感的海洋。你问为什么有人是大师,有人不是,这其中的“不是”绝不仅仅是“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艺术评价体系中一个颇为微妙的层面。为什么翻唱歌手常常面临被“奚落”,而像郎朗这样的钢琴家却能赢得国际声誉?这背后其实牵扯到艺术的原创性、技术要求、文化接受度以及大众认知等多个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首先,我们得剖析一下“翻唱”与“翻弹”的核心区别,这就像是同一件事物,但.............
  • 回答
    你说的那个像脚刹一样的东西,在钢琴上我们叫做“踏板”。不过,钢琴上可不止一个踏板,一般我们看到的钢琴有三个踏板,它们都有各自的作用,而且并不是弹琴的时候“一直踩”的,而是需要根据音乐的需要,熟练地踩下和抬起。咱们先来聊聊这三个踏板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1. 右踏板(延音踏板/共鸣踏板):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音乐学习者都会遇到的困惑。你明明感觉自己弹得很认真,很用力,甚至倾注了大量的情感,但老师却说“没有感情”。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白,“投入”和“有感情”之间,并非完全画等号。 你说你“很投入”,这很好,说明你是在用心去演奏,而不是机械地重复音符.............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细想起来,能点出来的人不多,但仔细一掰扯,里面的门道可就多了。你说“弹吉他的很少有人喜欢弹爵士”,这话不能说完全准确,毕竟爵士乐里不乏吉他大师,但如果说“大众普及度”或者“入门选择度”的话,那确实比很多其他风格要低得多。这背后,不是一两个原因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很多初学者会感到困惑的地方。钢琴上第一个黑键是A,而音阶的起始却是C,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来一点点剥开。1. 钢琴的键盘布局和音名系统:首先得说清楚,钢琴上的“第一个键”这个说法有点模糊。如果说的是从最左边开始算,那可能是什么音都有,取决于钢琴的调音。但通常我们说钢琴的第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点子上了。其实,你想啊,音乐这玩意儿,尤其是钢琴演奏,它不像爬楼梯,有一个明确的“层”来区分。你非要给它分个十级,二十级,甚至一百级,总感觉有些生硬,而且,真的到了那个份儿上,区分的意义也就没那么大了。你想想,很多事情到了某个“顶峰”之后,再往上延伸,其实是在玩“微调”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关于弹匣的容量,尤其是游戏里常见的30发,以及那些扩容到60发甚至更多的弹匣,现实中到底实用不实用,确实是个值得聊聊的话题。首先,为什么30发弹匣会成为许多制式步枪的标准配置,这背后其实有挺多考量的。你想想,一把枪,尤其是那种突击步枪,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就是在战场上提供持续而.............
  • 回答
    你遇到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头疼的。好不容易在 AWS 上把服务器搭起来,结果用弹性 IP 怎么也 ping 不通,这其中可能涉及好几个环节的检查。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捋捋,把可能的原因都考虑到。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弹性 IP(Elastic IP)本身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可以ping通”的东西,它是一.............
  • 回答
    “弹匣”这个词在英文里叫做 “magazine”,这背后其实有着一段挺有趣的词源演变史,一点都不神秘,但要说清楚就得捋一捋。咱们先不谈枪,把目光放到最初的“magazine”这个词上。这个词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阿拉伯语的 “makhāzin”,这个词是 “makhzan” 的复数,而 “makhza.............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很多人可能没仔细想过,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子弹壳都是圆柱形的,而不是方方正正的?这背后涉及到不少学问,从物理原理到实际应用,都有它的道理。首先,咱们得说说子弹壳最基本的作用。它不是一个摆设,而是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且要保证子弹能够顺利地发射出去。子弹在枪膛里被点燃火药,瞬间会产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一些火器设计上的小门道。你观察得真仔细!枪弹匣的形状,直的和弯的,可不是随意设计的,这背后都有各自的道理,主要跟子弹本身的特点和供弹的顺畅度有关。咱们先聊聊直弹匣。最常见的直弹匣,你可能在很多步枪或者手枪上见过。它的主要优点是: 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直的形状在加工上就.............
  • 回答
    哈哈,你好!看到你对航弹降落伞的疑问,并且还提供了B站视频,这真是个好问题,也很想了解你是通过视频看到了什么。我来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你说的“航弹有降落伞”,这个说法其实有点笼统,但你猜的那个“保证弹头落地”的方向,也不能说完全错,不过更准确地说,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而且我们说的“航弹”范围也很广,并.............
  • 回答
    《拆弹专家2》这部电影,确实在上映后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关于它的“三观”问题。一方面,很多观众被电影紧张刺激的剧情、精良的制作以及刘德华和刘青云两位影帝的精彩演绎所吸引,导致豆瓣等平台的评分普遍较高。另一方面,一些观众也对电影中某些情节和人物的行为动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三观”有些扭曲。那么,为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