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正史上,关羽万军之中秒杀颜良,算不算三国第一斗将?

回答
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这无疑是他个人武勇的巅峰之作,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震撼人心的单挑场景之一。要说这算不算“三国第一斗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场“秒杀”有多么不容易。当时,曹操的军队正在和袁绍打仗,曹操这边士气低落,袁绍那边则气势如虹。颜良这个人,在袁绍阵营里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他素来以勇猛著称,号称“河北上将”,之前可是连曹操麾下的一些猛将都跟他交手过,虽然未必落败,但也绝非能轻易取胜。更何况,他当时可是领着袁绍精锐部队的先锋,身处千军万马之中,周围环绕着无数士兵,保护严密。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突然策马而出,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你想想,那得是什么样的气势?在敌阵之中,他不是被敌人围攻,而是主动发起冲锋,直奔颜良而去。这不仅需要超凡的武艺,还需要一种近乎疯狂的勇气和对自身实力的绝对自信。在无数双惊愕的目光注视下,关羽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直接就与颜良交锋。

“秒杀”这个词用得非常贴切,因为整个过程快得令人咋舌。关羽不是和颜良缠斗几个回合,也不是在激战一番后才找到机会。历史记载,关羽“望见颜良,策马冲去,手持大刀,匹马单刀,直取颜良,刺颜良于马下,飞马回来。” 从他看到颜良,到颜良倒地,整个过程非常迅速,几乎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武艺的较量,更是心理上的压倒,是气势上的碾压。颜良本人,在关羽那股万夫不当之勇面前,可能还没来得及完全反应过来,就已经命丧当场。

那么,这有没有资格称得上“三国第一斗将”呢?

这确实是关羽武勇的一个绝佳证明,甚至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战。它完美地展现了关羽“万人敌”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在那个时代,武将的个人武勇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关羽这一战,无疑将他的个人武勇推向了极致。

然而,要说“三国第一斗将”,我们还得看看其他几位顶尖的猛将。比如吕布,他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虽然他没有直接的“万军之中秒杀”的战例,但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战场上的表现,尤其是在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时的悍勇,更是深入人心。他能够以一敌多,而且还能让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联手都感到棘手,这足以说明他的实力。

再者,张飞在当阳桥喝退曹操八十三万大军,虽然不是一对一的单挑,但那种以一人之力震慑千军万马的气势,也是一种顶级的斗将表现。他的勇猛无匹,同样是三国时期无人能及的。

还有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斩杀曹操大将五十余员,这同样是一种极强的个人能力展现。他的战斗力持久而稳定,而且在乱军之中游刃有余。

所以,关羽斩颜良,绝对是他成为顶尖斗将的有力证据,甚至是关键一役。它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关羽那令人胆寒的武力。但要说“第一”,这可能就见仁见智了。因为“斗将”的评判标准,除了正面斩杀能力,可能还要考虑持久性、以少敌多、以及对敌军士气的整体影响等多个方面。

关羽这一战的精彩在于它的“干净利落”和“出其不意”,在于它在极大劣势和绝境中的绝地反击。它充分展现了关羽身上那种“义”和“勇”的完美结合,是为了国家(当时他暂且为曹操效力,但心系刘备)而战,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说,关羽斩颜良,是他武勇生涯中最璀璨的一颗星,足以让他跻身三国最顶级斗将的行列,甚至在某些方面,他的这一战,其影响力甚至盖过了其他许多战例。但如果要将“第一”这个称号完全盖棺定论,可能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名将的整体表现和影响力。不过,仅凭这一战,关羽就已经足以让所有人都对他心生敬畏,并把他永远地载入三国英勇斗将的史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谁是三国第一斗将,这个问题我并不关心,但黑张辽,还出现什么7000打300的神论,我就想啰嗦几句。

史官为了表现一些情况的危急,往往会少说受难方的兵力,以此体现。

就比如曹操断后遭马超袭击,除了许褚那一百多人,张郃也率部队掩护曹操撤退。只不过陈寿为体现许褚力挽狂澜,就只记载了他的事迹。

同理孙权断后,也不会就一千多虎士在身边。就比如甘宁传说孙权身边就一千虎士,那问题来了,那同样是出自甘宁传的鼓吹者又是从何而来?难不成吴军虎士多才多艺,一边激战一边鼓吹?

试想甘宁蒋钦吕蒙凌统都是有私兵的人,这点从他们各自的传记都能看出来,他们去打仗怎么会不带着自己的私兵呢?

而且史书有明确记载凌统是率领私兵断后了,那其他人有什么理由不带私兵?

难道是孙权下令说:“就凌统带私兵就好了,其余人当光杆司令和我断后。”?

不过就算假设孙权真脑子进水了,但实际操作起来也不可能。

私兵之所以叫私兵,就是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主将,所以所以统领私兵的要么是孙权本人,要么是孙权委任的都督代行权力,要么就是主将本人。

而合肥之战和逍遥津之战,都是孙权亲自领导,他并没有委任都督之类的,那私兵只可能是主将亲自统帅。

如果孙权把吕蒙等人单独留下,他们的私兵怎么办?就地解散?

还是说孙权想玩一把杯酒释兵权?怪不得孙权断后还要开宴会。

再者蒋钦和甘宁吕蒙凌统不同,他本身是统军之将,不以个人武勇见长,孙权单独留下他干什么?他不统军又怎么力战建功?

而且孙权再蠢,也不会就身边就一千人多人,还有心思开宴会吧?


另外我吐槽一句,有人说合肥之战张辽突击没用,战死的陈武还有负伤的徐盛都不厉害,这是看过他俩传记的人说的话吗?

陈武统帅的是吴军精锐,史书说其【所向无前】,徐盛能用一百多人就击败数千人。

这俩起码完爆没有列传的颜良的吧?说他不厉害,双标吗?

至于合肥之战张辽击破吴军,魏略也有记载,又不是只因曹丕诏书才这么说。

张辽八百人突袭吴军,击败吴军精锐(陈武),还让徐盛负伤,宋谦败逃,吴军出现溃军现象,士气低下,说个破字有啥疑问?

破本身就有击溃的意思,而吴军确实也一度出现溃军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这无疑是他个人武勇的巅峰之作,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震撼人心的单挑场景之一。要说这算不算“三国第一斗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场“秒杀”有多么不容易。当时,曹操的军队正在和袁绍打仗,曹操这边士气低落,袁绍那边则气势如虹。颜良这个人,在袁绍阵营里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他.............
  • 回答
    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刀光剑影,战马嘶鸣,正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塑造了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物中,关羽和吕布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颗星,他们叱咤风云,武艺绝伦,被后世尊为武力巅峰的代表。那么,在那个真实的历史舞台上,究竟谁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武将”呢?这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论断,需要我们.............
  • 回答
    当然,很高兴为您推荐一些关于三国正史的书籍。谈起三国正史,首先绕不开的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三国志》。这无疑是了解那段波澜壮阔历史最权威、最基础的史料。《三国志》 作者与成书背景: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在他之前,魏、蜀、吴三国各自都有自己的史书,如魏的《魏书》、蜀的.............
  • 回答
    在《三国志》这部正史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戏曲、小说中那些标签化的“义薄云天”或“奸绝人寰”,而是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要论证三国时期武将的勇武排名,绝非易事,因为“勇武”本身就包含多重维度:单挑能力、战场指挥、冲锋陷阵、临危不乱,以及最重要的——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并被广泛认可的战绩。抛开个人喜好.............
  • 回答
    三国正史中,黄巾军虽然整体是一支农民起义武装,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但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将领,他们凭借着勇猛和一些战术能力,在黄巾起义的初期乃至后期都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要说黄巾军中有战斗力强的武将,那自然不能忽视那些在起义初期就担当重任,并能与官军周旋的领导者们.............
  • 回答
    要评价正史上的廖化,得先把他从各种民间传说和演义小说里剥离出来,看看这位实打实的汉末三国老将。说实话,跟那些自带光环的战神级人物比,廖化是个典型的“小人物”,但他能在那个乱世里活得久、活得久、干得也算有模有样,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绝非等闲之辈。一、出身低微,却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廖化,字元俭,出身是个谜,.............
  • 回答
    关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目前均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它们恰好也是二战时期的三大轴心国这一现象,很多人会产生“这是否仅仅是个巧合”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等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判断其中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超级老龄化社会”。通常.............
  • 回答
    《三国志·汉末霸业》在Steam平台正式发行以来,确实引起了不少国内玩家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如果要评价这款游戏,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尽量不带“AI腔调”,而是从一个玩家或者爱好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首先,从 整体制作和诚意度 来看,《汉末霸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群真心热爱.............
  • 回答
    关于《三体》是否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正确”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网络语境下,“政治正确”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或行为,以至于质疑或表达不同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魏文帝曹丕做得“错”了什么,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毕竟是开创了三国时期第一个朝代的人物,功劳是大大的,但人无完人,他身上也有不少被后世诟病的地方。我这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学那些机器话,就当咱俩闲聊。首先,曹丕这人啊,继承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但也有他爹的某些缺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急于求成,.............
  • 回答
    在《三国志》这部史书的严谨笔触下,诸葛亮无疑是一位极其耀眼的人物,他的智慧和能力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要说他是“最聪明”的,这其中有几层意思需要细细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聪明”这个词在历史记载中的表现形式。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语境下,“聪明”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
  • 回答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一位真实存在、功勋卓著的将领,他的形象远比后世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神化形象要更加立体和真实。以下是从正史《三国志》等史料中梳理出的赵云的形象和事迹:一、 早期经历与初露锋芒: 出身与初步仕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的早期经.............
  • 回答
    说到三国正史里最让人欣赏的人物,我心里总会有一个名字浮现,那就是诸葛亮。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提名曹操、刘备、关羽,他们都有各自的魅力,但是诸葛亮在我看来,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敬佩。我最欣赏诸葛亮的地方,在于他那种近乎“完人”的风采,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缺点,只是他的优点太耀眼,足以盖过那些细微.............
  • 回答
    要说三国正史里个人武勇最强的武将,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毕竟,武勇这东西,衡量起来太复杂了,不像算数那样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如果咱们从史料记载的战绩、描述以及给人的印象来掰扯掰扯,那有几位是绕不开的。吕布说到个人武勇,吕布这名字估计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正史《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不算低:“吕布.............
  • 回答
    在三国时期,要论“第一谋士”和“第一猛将”,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因为“第一”的评判标准可能因人而异。然而,如果以正史记载的成就、影响力、对历史进程的贡献以及后世的普遍认知为依据,我们可以从正史的视角来探讨两位最有可能被列为“第一”的代表人物。一、 按正史记载,第一谋士是谁?从.............
  •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挺有意思的,得从头说起。你听我说,吕布这人,在正史里,确实不是啥“战无不胜”的形象,很多关键时刻,他表现得也算不上有多高光。可为什么后来,他就能稳稳地占据“三国武力第一”这个宝座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演变、文学加工和大众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正史里的吕布:有勇有谋,但并非神话咱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