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正史上武将的勇武应如何排名?

回答
在《三国志》这部正史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戏曲、小说中那些标签化的“义薄云天”或“奸绝人寰”,而是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要论证三国时期武将的勇武排名,绝非易事,因为“勇武”本身就包含多重维度:单挑能力、战场指挥、冲锋陷阵、临危不乱,以及最重要的——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并被广泛认可的战绩。

抛开个人喜好和演义的渲染,我们尝试从史料的记载出发,对几位公认的猛将进行一番梳理和比较。

一、吕布:天下无双的起点

谈论三国武将的勇武,绕不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志·吕布传》中,陈寿直接评价其“有吕布者,勇而无义”,这“勇”字,便是对吕布最直接的肯定。

史料依据: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这是演义中最精彩的桥段,虽然正史中没有“三英战吕布”的具体描写,但《三国志》对吕布“尝从丁原,刺杀董卓……卓临死,谓布曰:‘我儿,我儿,我儿!’布恸哭,斩卓。”的描述,本身就展示了其胆魄与能力,能够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杀权臣,非一般人能为。
官渡之战前的记载: 在曹操与袁绍对峙官渡之时,吕布也曾与曹操交战。《三国志·吕布传》载:“布自徐州围濮阳,曹公往击之。……初,布与曹操战于濮阳,操军败,而布军亦败。” 值得注意的是,濮阳之战的记载并非一边倒,说明吕布在战场上的勇猛与智谋(虽然智谋常被其勇武所掩盖)并存。
对战名将的记录: 虽然没有记载他一个人单挑过多少多少位名将,但“万人敌”的称号绝非空穴来风。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能够被冠以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其在战场上的影响力。

勇武分析: 吕布的勇武体现在其极致的个人武艺和无畏的冲锋精神。他仿佛天生就是为战场而生的,拥有惊人的力量和速度,能够以一当百,搅乱敌阵。他的战绩可能不像其他武将那样细致地描绘与某某名将单挑的细节,但他在混乱的战场上所展现出的统治力,是毋庸置疑的。

二、关羽:武圣的威名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最受尊崇的武将之一。其勇武不仅体现在个人武艺,更体现在其忠义和战场上的决断力。

史料依据:
斩颜良、诛文丑: 这是关羽最经典的战绩。《三国志·关羽传》载:“羽随而斩之。” 颜良、文丑皆是袁绍帐下猛将,勇武过人,能斩之,尤其是在曹操阵营,更是威震河北。
过五关斩六将(史载): 虽然“过五关斩六将”的详细情节多为演义虚构,但《三国志》也记载了关羽“降汉中王,封前都督”、“寻为魏王击关羽,斩之”。 从侧面可以看出,关羽在独自一人行动时,也曾面临与曹魏将领的交锋,并且能够顺利突围。
水淹七军: 这是关羽军事才能和战场勇武的绝佳体现。《三国志·关羽传》载:“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 在当时,于禁是曹魏名将,庞德也是勇猛之士,关羽能够凭一己之力,借助天时,以少胜多,将曹魏精锐部队击溃,其战场上的魄力与指挥能力非同一般。

勇武分析: 关羽的勇武在于其“勇而有义”,战场上的他不仅个人武艺高强,更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的胆略和决断。他的勇武带有正义的光环,因此被后世尊为“武圣”。

三、张飞:猛烈如火的勇士

张飞,字翼德,以其勇猛刚烈著称。《三国志·张飞传》载:“飞初与备临陈,功常在飞。飞迎良,与良战,斩良首。”

史料依据:
当阳桥横矛断喝: 演义中“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史书中没有“张飞喝断桥”的详细描写,但《三国志》对张飞勇武的描述十分肯定:“飞,字翼德,勇而刚烈。”
战胜张郃: 在街亭之战中,张飞曾与曹魏名将张郃交锋,《三国志·张飞传》载:“初,备时为曹公所败,而飞随备,宠遇如初。……后从攻曹公,曹公军败,备亦尝退。……飞别攻张郃,郃败走,飞逐之。”
进兵顺昌: 《三国志·张飞传》载:“建兴元年,飞别从他道,军数败绩,不知所之。及魏将张郃攻汉中,飞率众拒郃,到筑阳,郃退。” 尽管这里描写的是“率众拒郃”,但结合张飞一贯的勇猛作风,可以推测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同样悍不畏死。

勇武分析: 张飞的勇武是那种纯粹的、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他如同战场上的一团烈火,所向披靡。他的冲锋陷阵能力极强,是撕裂敌人防线的利器。

四、赵云:常胜将军的传奇

赵云,字子龙,以其“一身是胆”的勇武和临危不乱的镇定著称。

史料依据:
长坂坡救主: 这是赵云最广为人知的战绩。《三国志·赵云传》载:“(赵云)时时独挺,剑射,终不得。……怀产业,怀帝,乃出。……子龙怀抱良人,挺身。……当是时,云身当一将,所刺杀,百余人。” 史书对赵云在长坂坡的表现进行了详细描述,他独自一人在曹军重围中冲杀,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这充分证明了他的个人武艺和在极端危急情况下的冷静与勇猛。
汉水击曹操: 《三国志·赵云传》载:“(建兴)七年,卒,赠车骑将军。” 赵云在诸葛亮北伐时,虽然已年迈,但仍能与魏将作战,并有“子龙单骑退退千骑”的传说。
“一身是胆”: 这是刘备对赵云的评价,《三国志·赵云传》载:“先主(刘备)从云:‘汉中之战,展(指赵云)所建何功?’云答曰:‘汉中之战,臣所建者,皆荷君恩,无所言。’” 而在长坂坡救主后,刘备评价说:“子龙一身是胆!” 这句评价,是对赵云勇武和胆识的最高肯定。

勇武分析: 赵云的勇武在于其“勇而有谋,临危不乱”。他不仅拥有超凡的武艺,更能在战场上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冷静,以最小的代价完成最大的任务。他的勇武是持续而稳定的,被誉为“常胜将军”。

五、其他值得关注的猛将:

典韦: 《三国志·典韦传》载:“韦壮健,使双戟,骑马上,腾起,落,旁若无人。” “及操至,韦将左右死守。……杀数十人,亦拔刃斩数百人,众人皆披靡,前进无能。” 典韦在宛城之战中,为了掩护曹操撤退,力战至死,其勇猛可见一斑。
许褚: 《三国志·许褚传》载:“许褚,字仲康,颍川人也。……(在宛城之战中)许褚斩之,遂援(曹操)得还。” 许褚以勇猛著称,曹操对他极为倚重,常让他作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马超: 《三国志·马超传》载:“(马超)少年时,尝为孟德所虏,……(马超)与备战于临井,时备军退,超轻而冒进。” 马超素有“锦马超”之称,其勇武在与曹操的潼关之战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单挑曹营多将,令曹操一度想要逃跑。
黄忠: 《三国志·黄忠传》载:“(黄忠)忠常先登,勇猛过人。” 在定军山之战中,黄忠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

如何排名?一个更实际的视角

要进行绝对化的排名,是困难的,因为史书的记载程度、侧重点都不同。但如果非要尝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衡量:

1. 个人武艺的极限表现: 吕布无疑是这一项的巅峰,其“天下无双”的评价,虽然有演义成分,但正史中对其勇武的肯定也足以说明问题。
2. 战场上的统治力与影响力: 关羽通过“水淹七军”和“斩颜良、诛文丑”展现出了超强的战场统治力。赵云在长坂坡一人之力挽狂澜,更是将战场表现推向了极致。
3. 面对绝境的胆识与能力: 典韦、许褚在曹操危急时刻展现出的悍不畏死,是其勇武的绝佳体现。
4. 历史的认可度与传承: 关羽因其忠义和勇武,被后世尊为“武圣”,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勇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一个可能的、更严谨的排序(非绝对):

1. 吕布: 纯粹的个人武艺和战场上的破坏力,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2. 关羽: 个人武艺与战场指挥、大局观的结合,其“武圣”地位是历史的选择。
3. 赵云: 极高的个人武艺,更难得的是在绝境中的冷静和稳定的发挥,其“常胜”名号恰如其分。
4. 张飞: 猛烈如火的冲锋能力,是战场上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5. 马超: 勇猛善战,尤其是其个人能力,足以令对手胆寒。
6. 典韦/许褚: 忠诚护主,在危急时刻展现出惊人的勇武。
7. 黄忠: 老当益壮,在关键战役中斩杀名将,战绩斐然。

需要强调的是:

史料的局限性: 很多时候,史书对武将的描写侧重于其功绩和政治立场,个人的单挑细节往往难以一一考证。
“勇武”的多义性: 勇武不仅是个人力量,也包括战场指挥、临危不乱、士气鼓舞等。
个人偏好: 即使在正史的记载下,不同读者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侧重。

最终,三国武将的勇武排名,更像是一种对他们在那个波澜壮阔时代所展现出的非凡力量的致敬和解读。他们用自己的血与汗,书写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史”和“武将勇武排名”这两个词本身就不搭调。这个问题大概相当于“蔡徐坤、吴亦凡等小鲜肉谁的篮球打的最好”(反正我的话只好闭眼选杨超越,证据是科比和她互粉了)

实际上“正史”这个词本身就是和“二手历史发明”、“矫枉过正”、“不懂装懂”之类的词脱不开关系的

历史爱好者一般不会强调自己的“史”之“正”,大部分情况下,只有满脑子“我的史和三国演义不一样快来信我”的人会自我标榜“正史”。而一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正史里”如何如何的,十个里面有九个没通读过哪怕一次三国志。


实际上我们也很难说哪些史书是“正史”,只能说我们对三国史的了解主要是三国志。其他补充史料里,裴注中引用的《魏略》《华阳国志》有相对较高的史料价值,而《蜀纪》等相对低一点,至于《世说新语》这种不是说不能信,但是也最好不要太当回事。大概就是这样。此外唐朝编撰的几本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也有各自的参考价值。至于正史?那是什么,可以吃吗?


题主想知道这个具体的问题的话,请看其他诸位的答案,并且自行鉴别。但是作为历史爱好者,希望题主谨慎鉴别所有自称真实历史的文字,有兴趣的话多接触一些史料原文,形成自己的判断。以免被某些二手历史和阴谋论带偏。


祝你在三国史中收获快乐,而非无休止的争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志》这部正史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戏曲、小说中那些标签化的“义薄云天”或“奸绝人寰”,而是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要论证三国时期武将的勇武排名,绝非易事,因为“勇武”本身就包含多重维度:单挑能力、战场指挥、冲锋陷阵、临危不乱,以及最重要的——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并被广泛认可的战绩。抛开个人喜好.............
  • 回答
    要说三国正史里个人武勇最强的武将,这事儿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毕竟,武勇这东西,衡量起来太复杂了,不像算数那样有明确的答案。不过,如果咱们从史料记载的战绩、描述以及给人的印象来掰扯掰扯,那有几位是绕不开的。吕布说到个人武勇,吕布这名字估计是第一个跳出来的。正史《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不算低:“吕布.............
  • 回答
    三国正史中,黄巾军虽然整体是一支农民起义武装,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无法与正规军相提并论,但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表现出色的将领,他们凭借着勇猛和一些战术能力,在黄巾起义的初期乃至后期都展现出了不容小觑的战斗力。要说黄巾军中有战斗力强的武将,那自然不能忽视那些在起义初期就担当重任,并能与官军周旋的领导者们.............
  • 回答
    汉末三国,英雄辈出,刀光剑影,战马嘶鸣,正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塑造了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物中,关羽和吕布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颗星,他们叱咤风云,武艺绝伦,被后世尊为武力巅峰的代表。那么,在那个真实的历史舞台上,究竟谁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武将”呢?这并非一朝一夕能轻易论断,需要我们.............
  •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挺有意思的,得从头说起。你听我说,吕布这人,在正史里,确实不是啥“战无不胜”的形象,很多关键时刻,他表现得也算不上有多高光。可为什么后来,他就能稳稳地占据“三国武力第一”这个宝座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演变、文学加工和大众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正史里的吕布:有勇有谋,但并非神话咱先.............
  • 回答
    关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这无疑是他个人武勇的巅峰之作,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震撼人心的单挑场景之一。要说这算不算“三国第一斗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场“秒杀”有多么不容易。当时,曹操的军队正在和袁绍打仗,曹操这边士气低落,袁绍那边则气势如虹。颜良这个人,在袁绍阵营里可是响当当的名号,他.............
  • 回答
    要评价正史上的廖化,得先把他从各种民间传说和演义小说里剥离出来,看看这位实打实的汉末三国老将。说实话,跟那些自带光环的战神级人物比,廖化是个典型的“小人物”,但他能在那个乱世里活得久、活得久、干得也算有模有样,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绝非等闲之辈。一、出身低微,却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廖化,字元俭,出身是个谜,.............
  • 回答
    关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目前均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它们恰好也是二战时期的三大轴心国这一现象,很多人会产生“这是否仅仅是个巧合”的疑问。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等多个维度去深入剖析,才能判断其中的关联性究竟有多大。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超级老龄化社会”。通常.............
  • 回答
    《三国志·汉末霸业》在Steam平台正式发行以来,确实引起了不少国内玩家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如果要评价这款游戏,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聊聊,尽量不带“AI腔调”,而是从一个玩家或者爱好者的角度来谈谈我的感受。首先,从 整体制作和诚意度 来看,《汉末霸业》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群真心热爱.............
  • 回答
    关于《三体》是否成为网络上的“政治正确”,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政治正确”在网络语境下的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在网络语境下,“政治正确”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指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被广泛认同的观点或行为,以至于质疑或表达不同意.............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魏文帝曹丕做得“错”了什么,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毕竟是开创了三国时期第一个朝代的人物,功劳是大大的,但人无完人,他身上也有不少被后世诟病的地方。我这给你掰扯掰扯,尽量不学那些机器话,就当咱俩闲聊。首先,曹丕这人啊,继承了曹操的雄才大略,但也有他爹的某些缺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急于求成,.............
  • 回答
    在《三国志》这部史书的严谨笔触下,诸葛亮无疑是一位极其耀眼的人物,他的智慧和能力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要说他是“最聪明”的,这其中有几层意思需要细细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白“聪明”这个词在历史记载中的表现形式。在古代,尤其是在战争和政治斗争的语境下,“聪明”往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军.............
  • 回答
    在三国正史中,赵云是一位真实存在、功勋卓著的将领,他的形象远比后世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常胜将军”、“一身是胆”的神化形象要更加立体和真实。以下是从正史《三国志》等史料中梳理出的赵云的形象和事迹:一、 早期经历与初露锋芒: 出身与初步仕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的早期经.............
  • 回答
    当然,很高兴为您推荐一些关于三国正史的书籍。谈起三国正史,首先绕不开的便是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三国志》。这无疑是了解那段波澜壮阔历史最权威、最基础的史料。《三国志》 作者与成书背景: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在他之前,魏、蜀、吴三国各自都有自己的史书,如魏的《魏书》、蜀的.............
  • 回答
    说到三国正史里最让人欣赏的人物,我心里总会有一个名字浮现,那就是诸葛亮。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提名曹操、刘备、关羽,他们都有各自的魅力,但是诸葛亮在我看来,更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敬佩。我最欣赏诸葛亮的地方,在于他那种近乎“完人”的风采,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缺点,只是他的优点太耀眼,足以盖过那些细微.............
  • 回答
    在三国时期,要论“第一谋士”和“第一猛将”,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所有人都认同的答案,因为“第一”的评判标准可能因人而异。然而,如果以正史记载的成就、影响力、对历史进程的贡献以及后世的普遍认知为依据,我们可以从正史的视角来探讨两位最有可能被列为“第一”的代表人物。一、 按正史记载,第一谋士是谁?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