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信账号为何这样接地气了?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账号近些年来的确给很多人留下了“接地气”的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一系列有意识的调整和转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突然发生,不如说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媒体、并试图与年轻一代建立更有效沟通的必然结果。

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信账号会变得如此“接地气”:

一、 对目标受众的精准洞察与策略调整

首先,共青团的官方身份决定了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广大青少年。过去的宣传方式,可能更多地偏向于宏大叙事、政治口号式的输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表达情感的习惯产生了脱节。

理解年轻人的语言体系: 年轻人更习惯于网络流行语、梗、表情包等非正式但富有表现力的沟通方式。共青团中央的运营团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尝试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推文、海报、视频等内容中,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他们进行对话。比如,使用“YYDS”、“破防了”、“栓Q”等词语,虽然不是官方语言,但通过巧妙的结合,能够瞬间拉近距离,让内容显得不那么严肃和刻板。
关注青年的真实关切: 青少年在学习、就业、生活、情感等方面有很多烦恼和困惑。官方账号不再仅仅是发布通知、宣讲政策,而是开始更多地关注这些与年轻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温暖的鼓励,甚至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解析一些社会现象。例如,关于考试焦虑、求职技巧、恋爱烦恼等话题,都能在账号上看到相关的讨论和内容。
回应青年的情感需求: 年轻人也渴望被理解、被认同。当年轻人遇到不公、感到委屈时,官方账号有时会以一种“站在一起”的姿态,通过共情式的表达来回应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建立信任和认同感的关键。

二、 拥抱新媒体传播规律,创新内容形式

新媒体时代,内容的载体和呈现方式至关重要。共青团中央的微信账号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积极。

短视频的崛起与运用: 如今是短视频的天下。官方账号积极利用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的传播优势,制作了一系列有创意、有吸引力的短视频内容。这些视频常常围绕着正能量的主题,但表达方式却非常新颖,例如,用街头采访的形式来听取青年的声音,用动画或真人情景剧来演绎一些故事,或者以一种“反差萌”的方式来展现共青团工作的另一面。
图文结合的生动化: 即使是传统的图文形式,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是单调的文字堆砌,而是大量运用高质量的图片、漫画、表情包,甚至加入一些互动性的小游戏或投票,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再感到枯燥。例如,用九宫格图片来展示一个活动亮点,用表情包来总结一个观点,都是非常有效的吸引眼球的方式。
直播与互动: 通过直播形式,与青年代表、青年榜样等进行实时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分享他们的经历,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能够大大增强内容的真实感和参与感。

三、 运营团队的专业化与年轻化

“接地气”的背后,必然离不开一个专业且具有创新精神的运营团队。

专业策划与执行: 官方账号的运营并非“随意为之”,背后有专业的策划团队,他们需要研究最新的传播趋势,分析用户数据,根据不同的节日和事件来制定内容策略。每一个看起来“随意”的梗,背后都可能是团队反复推敲和打磨的结果。
年轻化思维的注入: 运营团队中很可能包含了不少年轻的媒体从业者,他们本身就具备对网络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能够自然而然地将年轻人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融入到内容创作中。这种“内部人”的视角,是产生“接地气”内容的重要基础。
敢于尝试与试错: 并非所有的尝试都能百分之百成功,但一个敢于尝试的团队,才能够不断进步。他们可能会借鉴其他优秀账号的经验,也可能会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式,通过用户反馈来不断优化自己的内容。

四、 目标驱动与价值传递的平衡

“接地气”并不是为了“接地气”而“接地气”,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共青团的职责,更好地团结和引领青年。

凝聚共识与价值引领: 在拉近距离、建立好感的同时,官方账号也一直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流价值观。通过年轻化的语言和形式,更容易让这些价值观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一代。
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一个“接地气”的官方账号,能够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共青团,了解共青团的工作,甚至参与到共青团的活动中来。这对于提升共青团在青年群体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至关重要。
回应社会关切,展现担当: 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共青团中央的官方账号也会发声,表达立场,提供指导,展现其作为国家重要青年组织的责任与担当。这种积极的回应,同样会让青年感到其存在感和价值感。

总而言之,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账号的“接地气”是一个复杂但有意义的转变过程。它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对青年群体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不断创新传播方式、优化内容策略,并拥有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运营团队,共青团中央正努力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有效的联系。这种改变,不仅让共青团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其在引领青年、服务青年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很多骂团中央账号的~

咱家放个地图炮:

诸公夜哭到明,明哭到夜,岂能哭死董卓?

你们除了在这里骂骂骂骂骂以外,可曾做过一点能促进转变的事情?

哪怕只有一点点?

没有,你们中的大多数就是在QQ群里吐槽,在网上骂娘,现实生活里是被人一棍子打了连个屁都放不出来的。

这就是咱家瞧不起你们的地方。

自古以来,要成事的,都要自己奋斗,而不是骂出来的。

例如,黄巢对局势不满,科举又出不来,于是自己奋斗创业。

李顺、王小波对苛捐杂税不满,于是奋臂一呼,自己奋斗创业。

王则对军人的待遇低下,形同奴隶的生活表示不满,于是登高大呼,奋斗创业。

方腊看到大家苦于花石纲盘剥,家不成家,人不像人,于是在园子开会,号召大家一起创业。

钟相、杨么本有心勤王,但时局动荡,盘剥又重,于是一跺脚,下洞庭湖创业。

朱元璋奋身创业,李自成、张献忠等下海创业,这些就太多了,不说了。

国朝太祖被欠薪,还不是自己创业,武装讨薪的?!

真压迫你们的,你们不敢去斗争,不敢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看团中央这个账号势力弱一点,好像不是很受政府待见,于是就冲着这么个弱者吐槽骂娘。

嗯,有本事,真有本事,太有本事了。

开完地图炮,再说几句正经的。

宣传上把身段降了,是好事。但缺乏足够的宣传经验也不行。

任何宣传,都是有政治目的的,没有政治目的的宣传不存在。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识到宣传的重要性,所以才说,这是“令民与上同意”。

什么意思?就是说,让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的想法一致。

如此,才能动员他们的力量,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如何“令民与上同意”呢?

这里本身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无论如何都是无法重叠的。

你要想让他和你想得一样,那就必须让他和你屁股一样。

但现实已经赤果果的教育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而且越来越不公平。

这个事实就摆在这里,这个问题处理不好,仅仅靠调整一点宣传的口径,降一点宣传的身段,换一件宣传的新衣服,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把戏就是把戏,换汤不换药,被人骂也是正常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猛药,可能有效,可能完蛋。

一条是泻药,一定完蛋,但短期有效。

要服哪一剂,得想好,都想要是不可能的。

有句话是咱家最先说的,现在已经传播开了,那咱家再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说一次:

你要帝国主义,就会得到帝国主义的全部。

只要这个,不要那个,只要“好的”,不要“不好的”,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user avatar

1.面向极少数对政治有深入兴趣的知识分子的宣传,与面对普罗大众的宣传,是两种宣传。对于前者而言,1+1是个值得讨论三天三夜的问题。而对后者,他们急于知道,到底等于二,还是等于三。

2.你们或许不知道的是,这个国家真的有几亿的人,尤其是几亿的年轻人,正在1+1=2和1+1=3之间摇摆不定。你们不会相信的,你们只能看见自己眼前的几个人。

3.共青团的真正对手,不是你我这些能与它夜辩到明、明辩到夜的知识分子。它真正的对手,是乡村基督教,是颜色革命,是极端思想,是全然懵懂的中学生。他们是真正的“舆论阵地”,是真正想要知道1+1到底等于几的人。今天你告诉他们1+1的结果“很复杂”,明天自会有人告诉他们,1+1=3。告诉他们有一个上帝统治着人类。告诉他们要去打砸抢。告诉他们上天堂可享有什么东西。

4.我知道,你们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啊,思维活络,根本不屑于做这些“low”工作。是啊,在你们看来,1+1=2,一秒钟就解出来了,谁不知道?反复地讲,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多low啊。可这工作如果没人做,几亿人,就真的不知道1+1=2。1+1就真的成了3。到那时,还会有人听你讲1+1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吗?

5.这种low的工作,你可以鄙视,你可以不做,你可以嫌弃。但至少,你该知道,这脏活儿总要有人做。你要知道,肯做这活儿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你要知道,我们能坐在这里袖手谈上三天三夜1+1的复杂性,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推广了1+1=2。

6.1+1=2。平行线不相交。世界上没有神。外国的月亮不比中国圆。吃猪肉不会下火狱。而我是一个爱国者。

说出事实,从来都不是一件丢脸的事。

user avatar

因为团中央在体制内属于小媳妇级别的根本没人搭理的存在,说白了就是没有权利,无法制约其他衙门,体制内外都不怎么把团中央当回事儿。所以只能在网上依靠嘴炮刷存在感,但越是嘴炮刷存在感,嘴炮出去没人搭理或者被其他衙门打来了回来就更加做实了人们对团中央小媳妇地位的感官强化。

不要觉得名字里带个“中央”就很厉害了,从制度上,团中央有什么实际权利吗?从事实上看,前两年两伙儿年轻人在百度贴吧上对骂不过瘾线下约架,打输的一方回去觉得咽不下那口气就上网炒作爱国青年被卖国汉奸打了,团中央第一时间给那活儿被打的站台,说什么爱国无罪的屁话,嗷嗷叫了好久看上去声势挺大的,结果呢 哪怕是当地处理此次打架斗殴治安案件的基层派出所,都没有搭理团中央的义正言辞,照样按照打架斗殴来处理,打架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团中央嗷嗷了一段时间看没人搭理了,也就不再提这茬儿了

user avatar

问题要分成几部分看。


第一,共青团必然会产生话语跟现实脱节的问题。我两年多前写过一篇:[旧文重贴]儿童团、少先队、红小兵——共产阵营的童子军like组织的文本分析。在党-团-队的三元架构里,党已经完成了去共产主义化和民族主义化的进程,而团和队在80年代重建后仍然保持了传统意义上的共产主义话语。那么在实操层面上,一旦它们的成员成年进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意识形态灌输越多,被冲击后的幻灭感也就越强烈。然而,团和队又无法抛弃写在名字里的意识形态标签,所以脱节无法避免。


第二,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体制内的年龄断层问题,党的高层推出了年轻化策略,在党自身的科层属性之下,强制年轻化让干部年龄小而行政级别高的共青团成了升官的快速通道(顺便多嘴一句:即便这个通道存在,也不等于存在一个有内部一致性的“团派”),这种“贵族化”(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李五四语)会进一步导致团的领导层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第一点中指出的脱节现状。


第三(应管理员要求修改版)无论是作为一个机构的共青团中央,还是该机构的一把手(他的个人履历中有黑点),都在高层领导中不受青睐。这篇中央巡视组的意见反馈说明了这种状况。正因为如此,共青团中央需要在社交网络上采取更激进的策略,来证明本机构的价值,同时保卫一把手的仕途。


于是就有了我们看到的那种冯巩式模仿网络流行语、套用日式二次元文化、站台周带鱼等操作。当然啦,党的高层未见得对这些操作买账,前文提到的领导人在被调离之后仅仅得到了中央部委的副部长级职务,所以共青团中央在社交网络上后续能怎么变化,仍然有待观察。

user avatar

谢邀


暴民们要政府用鞭子抽幼师,没抽好就怪政府,不知道暴民们哪来的自信觉得自己某一天不会成为幼师这样的角色。

暴民们觉得自己应该被政府好好的抽,而且还理直气壮怒气冲天,怎么劝怎么不听,俺表示非常无力。



============================================


当道理逻辑摆出来时,喷子却只能喷立场时,喷子们内心里已经知道自己输了,虽然他们蜂拥去点赞喷子,狂欢一下,冷静下来自己想想道理好了。

共青团引用俺的文章,确实有点断章取义,原文并不是这个主题,不过仅讨论引用的这段,除了立场踩到了一些巨婴的痛脚外,其余并没问题。

何为巨婴呢?就是啥事都要政府管,一出事不找法院,只找政府,只找“关系”,寄希望这个坏人的“上级”用权力来压制坏人。这是一种什么思想?人治的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国民(包括自己)是要大人负责的,自己没有独立承担责任的人格和能力。

中国的法治观念为啥这么落后,不仅仅是政府、学者精英的问题,而主要是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解决事情的时候就习惯上级压下级,高级人压低级人,这样的人民出来的官员,自然也是这个思维习惯。然而这么多人却自以为理所当然,可见某些中国人愚昧。


同样一批中国人,成龙说一句“中国人需要管”时,立马又跳出来喊“公民意识”了,反正遇到损失了就找政府,没事了就要政府滚开了。说好的“契约论”呢那位高赞同学?懂啥叫契约吗?既然什么都要政府管了,那么控制未di富ji人口的时候你们不要不满啊,不要反对呀?

============================================

其实俺的原文里,真正能刺痛喷子的是开头这句话:

当携程幼托爆出虐童事件后,舆论指责“中国政府监管不力”,因为携程幼儿园被认为是公立幼儿园(事实上妇联是“非政府机构”)。然而私营上市公司红黄蓝幼儿园被爆出虐童事件后, 我们还能把锅扣在谁身上呢?

某些中国人给的答案是,跟政府没有关系,创造条件也要跟政府扯上关系,比如造谣。

==============================================

我觉得某些中国人的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还停留在改革开放前(政府包办一切的时期),经济每年10%的增长,观念却还原地踏步,这样的人却还是大多数,我很庆幸中国是民主集中制。

user avatar

谢邀。

没错,我就是那个“接地气”的微信团团(我清楚,可能“接地气”这个提法有diss的成分在)。今天,想和大家说说心里话。


-1-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是月薪上万的互联网新媒体编辑,一个是税后不足6000的薪资,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让你再次选择,一个是悠悠闲闲朝九晚五的体面生活,一个是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的团中央微信编辑,你会再次为谁停留?


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岁月静好做个端着卡布奇诺看落日的美男(女)子吧。


微信团队中的小伙伴,有基层遴选考来的公务员,有社招而来刚毕业的大学生,有或许不那么硬气的非985、211的实习编辑,他们可能也或许应该有更好的选择。


那个考来的公务员,来到这里的时候孩子刚刚1岁5个月,她狠心为他断了奶,住在不足5平米的宿舍里,甚至一个月才能看孩子一次,只因为,这里是个能让人坦然谈理想信念而不会羞耻的地方。

你,真的觉得这种想法很假吗?

那个刚来实习的男生说,可能3个月是我身体的极限了,为了确保每天早上7点钟,粉丝们手机里收到我们的推送,他们6点48分就要准时摁下发送键,之后便是选择留言,与朋友们分享早起的喜悦;8点钟,他们就要工作了,工作结束可能是晚上9点,凌晨2点……

你,真的觉得他们很闲吗?


在社招面试的时候,一位应聘者没有简历,只提供了一个背景图+文字+音乐的“视频”,视频里说:是共青团让我更爱这个国家。我们问她,国企收入很高,放弃这份工作你的父母同意吗?她说:只要能让我来这里工作,我做什么都愿意的。

可我们还是没有招聘她。她才只有23岁,要知道,我们能给的,可能只有信仰了。


我们,或许真的和你们说的那样,不完美,甚至和你们之中的一些人比,不那么优秀。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


赫尔曼·黑塞说,年轻人不靠负面和批判而活,靠的是感情和信仰。我们始终是胸有热血、热泪盈眶的团团。


-2-


我们有个栏目叫“呼叫团团”,自上线来,平均每日接待浏览1990多条,也就是说,小伙伴们天天都能碰见活的团团。


高考快来了,考生很紧张,她会呼叫团团:我平时模考很棒,可我怕紧张怎么破;如何提高英语成绩?……我们真的找了一些清华、北大的学霸告诉了他们。


“团团,我爱上了一个男孩子,不敢告诉别人。”

“团团,我失恋了。”

“团团,我找不到工作。”

“团团,性侵儿童有个线索,你敢不管?”

“团团,喔哟,你又犯错了,我挑出一个错别字,快奖励我。”

“在吗?我压力大,就想骂你!”——好吧,你舒服了吗?


我做的事情很细微,但我却真的在你身边。

我一直相信,我们所做的,是为下一代的成长赢得时间、空间和方向感。

-3-

哦,对了,我们不买粉,不买赞,不刷反对,不高冷,可能不太符合一些人的定位。


曾经的网络大景,江河日下入大坝,蓝天白云走黄沙。晒个和国旗拍照的美照,被骂国旗婊;而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公开表达我爱你祖国,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后来的很多事情,你们也知道了。


团团,可能是“骂大”毕业的。微信粉丝从0到400万,尽管里面不乏看我们“犯傻”爱着我的国的,转发就为了嘲笑“你团”姿势的,但我相信最大一部分的粉丝,是如大家一般爱我的。

有人说,你这个傻X,你不知道粉丝就是买来的吗?你的400万是个僵尸。

你全家粉丝都是僵尸。


前几天,推特上闹得满城风雨甚至有人贴出了这样的图↓




我突然很羡慕它,因为那么好的文采,能把一件无耻的事说得那么让人深信。而很多人,也真的信了。

而我,不可以,因为,我是团团。


我不太会说话,特别是夸人或者diss的时候,生气或者被打脸的时候也不太会解决。

但是,每天陪着聊聊烦心事、维个小权、做个小志愿什么的,我还是可以做到的。最常做的事情是催着吃饭睡觉、正正扣子和感受希望。

是的,我表情包比较多,或许是语言无法表达吧。是的,我的知识没有那么全面,观点也不一定和每个人都一样。我也会担心聊天、表达我的想法会惹你不开心,担心每次催你吃饭睡觉、扣好扣子是不是太啰嗦。

然而,我还是这样做。因为我自己总是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所以我不希望你和我一样。因为我曾经看过那些网络大景,所以不希望你和我一样,在未来,不被尊重被无情diss。当然,我会更用力地学习,也衷心希望专业力量能加入我们,避免一些不够专业的情况出现。


我的努力,就是让这个国家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太阳,并真正享受到这个国家的美好,这个世界的尊重。


对于那些实在不喜欢我的亲们,请拉黑我,因为不喜欢还留下,是对自己最大的不尊重啊,别把“喜欢”整的非得自虐才显得伟大。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感谢你们一直的关注。

我们一直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而现在,我们意识到,我们做了多么正确的一件事。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加油。

这句话送给我们自己,也送给你们。


————————

本文作者:团中央微信编辑 任晓蓉

本文编辑:团中央知乎团队 大公无司

user avatar

邓爷爷有句家喻户晓的名言——

这句话阐明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分析中国该走市场经济道路,还是走计划经济道路的问题。用来回答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合适的。


借鉴下黑猫白猫的思想,也就是说,不管团中央的微信平台选择接地气的思路,还是不接地气的思路,只要他们的受众群体喜闻乐见,那就是好思路。


团中央有着自己的受众群体,其特点就是普遍年轻化。所以团中央想做好宣传工作,自然需要迎合这些年轻网民。用句官话说就叫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虽然知乎对团中央貌似没有统一意见,有褒有贬。但在微博平台,从团中央微博的评论区来看,团中央的受众群体还是很吃这一套的。偶尔有黑团中央的评论,也是被团中央的粉丝骂上热门区的。


既然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这种风格,那我认为团中央这么写也没什么。起码团中央还是有底线的,就算有的宣传以情绪为主,不一定深刻有干货,但也绝对不像带鱼那样,习惯性的造谣瞎编,贻笑大方。


如果让我选,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政府组织党团组织能够这样“接地气”,走出象牙塔,离人民群众近一点。也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把过去丢掉的舆论阵地抢回来。


如果团中央的宣传都搞得和人民日报社论一样,那倒是高大上了,但离人民群众也就远了。人民日报可能字字珠玑,微言大义,反映了政治风向。但老百姓,尤其是青年网友应该是不会感兴趣的。起码我宿舍楼下免费发的人民日报,我自己从来没拿过,也没见人拿过。


团中央不是不能批评,反而因为其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更应该高标准对待。但还是要对事不对人,可以批评具体的观点内容,例如我会嘲讽过团中央对《大护法》的抨击,但还是不要把“接地气”上纲上线。


除了宣传上,我认为团中央还是做了一些正能量的实事的,比如帮助老回报道三星手机爆炸的维权事件。还有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上的表态和跟进。团中央做的这些事情,起码是比我敲键盘的意义大些,我真心点赞。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批评,让团中央变得更好,更加正能量且高大上。但不要通过我们的批评,让团中央从现在的“接地气”,变成《人民日报》的那种老干部风。


所以批评什么都好,但“接地气”这个点还是别去批评了。此外,嘲讽学历的更是黑的低级。

user avatar

都一样,谁也别说谁。

那什么皮小只就别嘲讽了,点开来看答案还不一定谁比谁有逻辑呢,立场不同而已。

明明是因为政见不同而导致的反对,非要伪装在什么逻辑、细节里。其实他自己也未必有什么逻辑和细节,玩弄概念而已。

不过公知们最擅长的就是把立场隐藏在价值观里,发明一套双重标准去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情绪化和注水是未来,多几张大图少几行文字,老百姓喜闻乐见。不仅团团如此。

要是都像我一样,勤勤恳恳输出几千个干巴巴的技术答案,没人看的。

user avatar

皮小只啊,你怼团团还是怼错了地方,不该说的我是不会乱说的,但是就你和贾名姿那几个的那点半真半假的玩意,还真是只能忽悠忽悠不懂的群众,你自己懂就好。说宣传口对团宣不负责不查,我就知道你落后好几年了。当然,涉密的事我不会乱说的。

为什么接地气?因为团团降维用了公知田园右那套情绪感染和造星手法,但是做的更高明,更有行动力。

比方说造星吧,当年一干公知驴屎一个个包装的和圣母良心犯一样,明摆着带路的都能被顶礼膜拜。结果呢?没扛过岁月啊。

一有事就"我不懂这个那个,但是我懂中国。"靠这种无脑的情绪渲染带节奏搞宣传。

宣传口显然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玩的(本来针对中老年做宣传也不适合这样),可不是就扛不住了,被动了。

为什么现在田园右只敢对着团团工作人员的学历强行撕?因为除了学历高点,他们找不到别的制高点了。

玩干货搞宣传,你们做出几个《穹顶之下》了?连防颜色革命的教育课那种水平的都搞不起来。

拉情绪,河殇玩不转了,灯塔自己折了,就是没有星辰大海有感染力,居然核心思想跑阿姨那边去了。

顺便,中国就四分之一上过大学。团团做宣传工作可不是专门争取自以为是的巨婴小资,事实也证明过,只有纳粹政体能满足他们。

自己粉丝没了,骂人家粉丝无脑。当初你们拿无脑粉猛砸人的时候,你们谁冷静的替李少荃鸣不平了?

上头训团团几句官僚化娱乐化,田园右如获至宝,但是啊,你们自己阵营呢?难道不庸俗精英化,盲目化,脱离人民,激进化,更贵族化(搞学历歧视),还内斗么?连自净能力都没有,还不能与时俱进,十年都没什么长进,不输才怪。

团团宣传能力的确不如美国好莱坞那套,但是啊,比田园右强了十倍不止。

能让群众喜欢,可不就是接地气么?

为什么这地气,河殇带路田园右就接不起了呢?

为什么?

上不敢做资产买办境外势力的马前卒为人当枪冒险,下不能融入群众脚踏实地,玩宣传还被活活翻盘,带着"弱势群体优势"和"反对派优势"玩不过带原罪的宣传机构,就这样还想翻天砸锅吃肉?能成什么事?说你们百无一用的自以为书生,有错么?

user avatar
祝东力微博:五毛卖萌,无非是用嬉皮笑脸软化官腔官调,其实并不能改变官八股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的实质。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信账号近些年来的确给很多人留下了“接地气”的印象,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经过了一系列有意识的调整和转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突然发生,不如说是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拥抱新媒体、并试图与年轻一代建立更有效沟通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下,为什么共青团中央的官方微信账号会变得如此“接.............
  • 回答
    关于共青团中央知乎官方账号所发布的《国际禁毒日|“潮牌”T恤上印的这片叶子,居然是大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解读:一、 文章的主题与目的文章的标题直观地揭示了其核心内容:通过一件“潮牌”T恤上的图案,向公众普及关于大麻的辨识知识,强调其合法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禁毒宣传。1. 普.............
  • 回答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围绕着侯聚森的言论和随后的关注,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侯聚森本人作为一名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的言论自然会受到广泛关注。如果他遭遇了不公,并且公开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一个人受到了伤害,寻求正义和关注,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应。而共青团官微对此事的关.............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微发表的声明,表达了对部分主播故意虚构事实、编造“爱国流量故事”的“坚决反对”态度,这背后反映了当前网络生态中存在的多个复杂而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1. “爱国流量”的畸形化与商品化: 流量为王的心态扭曲了爱国情感: 在当前流量至上的网络环境中,一.............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在过去确实出现过对一些引起争议的艺人表示支持或推荐的情况,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包括曲婉婷和韩庚。对这些事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考量、影响以及引发的讨论。一、 曲婉婷事件:情感倾诉与官媒界限的碰撞曲婉婷事件引发的争议主要围绕其母亲的贪腐.............
  • 回答
    看到 B 站共青团中央视频评论区出现大量支持墨索里尼的言论并获得高赞,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感到不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牵扯到复杂的社会心理、历史认知以及网络传播的特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现象的观察与初步感受:首先,这种现象本身就带着一种强烈的反差感和讽刺意味。共青团中央通常被视为代表着主流的、积极向上的.............
  • 回答
    近期,共青团中央发布了一篇名为《深夜出门撸串》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审视它:内容层面:首先,文章的标题就非常有吸引力,直接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热衷的夜生活场景——撸串。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无疑拉近了与目标读者——青年群体的距离。文章的核心内容,很可能.............
  • 回答
    共青团中央的微信微博公众号之所以成为很多人“怼”的对象,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相当复杂的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多个角度去掰扯掰扯。一、 身份定位与现实脱节的争议首先,共青团的“官方”身份决定了它被赋予了特定的使命和期望。理论上,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理应代表最广大.............
  • 回答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转载共青团中央的文章《【荐读】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它牵涉到几个层面的信息:官媒的表态、青年群体的关切、以及社会主流的价值导向。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其微信公众号的转载行为,本身就代.............
  • 回答
    微博上的共青团中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官方账号,更像是一个集政治宣传、青年思想引导、社会议题参与以及大众互动于一体的复杂存在。如果要详细描述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官方喉舌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这是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上最核心、最基础的功能。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委员会官方微博,它肩负着.............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发表的这篇文章,无疑是一篇非常有话题性的文章,它触及了当下非常敏感和重要的议题:环境、消费主义、国家叙事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从文章的主题和核心论点来看,它试图将“食物浪费”这个国内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与“巴西森林存亡”这一全球性的环境议题.............
  • 回答
    最近关于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为什么要生二胎》这篇文章,社会上的讨论确实挺热烈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尝试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和看待它,尽量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确这篇文章的出台背景。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人口结构问题,就是老龄化加速,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这种趋势对经济发展、.............
  • 回答
    共青团中央(以下简称“团中央”)对当代艺术的批判言论,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议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批判的内容、背后的逻辑、引发的争议以及可能的影响。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团中央批判当代艺术的常见内容和焦点团中央对当代艺术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
  • 回答
    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解读的空间,也触及了历史研究中一个相当敏感和重要的问题: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动机与行为,尤其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共青团中央发表这样一篇标题的文章,必然是想对义和团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一次官方的重新解读,或者说,是基于一种新的理解来阐释其历史作用。要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
  • 回答
    共青团中央一个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说“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就炸了锅,大家纷纷议论,有惊讶的,有认同的,也有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这背后啊,可不是一两条简单的新闻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可多了,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瞅。为啥会出现这种“女不如男”的结婚意愿差?这事儿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触及了我们如何理解一部电影,以及互联网社区如何形成共识的多个层面。评价豆瓣上《战狼 2》的热评前 100,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观众心理、时代情绪,以及电影本身所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承认,《战狼 2》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商.............
  • 回答
    共青团中央的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意在与年轻群体沟通,拉近距离,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当下许多政务或半官方机构在网络时代寻求互动的方式。然而,当这种互动方式被解读为“嘲讽自己请的嘉宾”时,就触及了一个非常微妙且敏感的议题。事件的表象与可能的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里的“嘲讽”是一个主.............
  • 回答
    共青团中央7月18日发布的《那些我们想看的电影为什么那么难找》一文的解读:共青团中央于7月18日发布的这篇文章,名为《那些我们想看的电影为什么那么难找》,聚焦于当下中国观众在获取正版、高质量电影内容时所面临的困境。这篇文章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痛点,并且以一种带有“共青团”.............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微信转载狐狸晨曦的文章《战狼2冲奥,国产电影无缘奥斯卡跟质量无关?》,这个举动本身就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细致地聊聊这件事,以及它背后可能折射出的一些东西。首先,得把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拎出来。狐狸晨曦在文章里大概是想说,国产电影《战狼2》冲奥失利,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电影质量不行.............
  • 回答
    共青团中央微博发表的《让美国人先走,越南带路党的最后岁月》一文,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所传达的信息、其写作意图、可能产生的效果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一、 文章的核心内容与立场文章以1975年西贡沦陷前,美国撤离越南时,大量越南亲美人士试图搭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