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什么关于太原的冷知识?

回答
关于太原,有这么几个颇有意思,但又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冷知识”,我跟你好好聊聊,保证比那些千篇一律的介绍来得生动:

1. 别看太原现在名字里带着“山”,它的老祖宗其实是个“泽”——“晋阳”这个名字的来头可不小。

你可能会觉得太原嘛,靠着太行山,名字里有个“山”字很正常。但其实,太原的古称“晋阳”跟“山”关系不大,反而和水有关。晋阳,顾名思义,“晋”是古代山西一带的名称,“阳”在这里指的不是太阳,而是“水之阳”或者“依水而居”的意思。更具体一点,据说是汾河和晋水(晋水是汾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后来因为多种原因渐渐消失,但它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交汇的地方,尤其是在晋水之南,所以叫晋阳。

想象一下,在古代,太原这座城市,最早的雏形,是围绕着水泊和河流建立起来的。那时的晋阳,可能是一片水网交错、泽国连绵的景象。这个“泽”字,才是它最早、最本真的名字里隐含的意义。后来,到了北魏时期,鲜卑族的首领拓跋焘认为“晋阳”这个名字带有“并(并肩)列天下”的含义,非常吉利,于是将晋阳改为“并州”,并在此设置了都城。到了隋朝,又改成了“太原郡”,也就是我们现在“太原”这个名字的由来,取的是“太平之原”的意思。你看,从“泽”到“州”再到“郡”,再到现在的“市”,太原的名字变迁,也折射了它历史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地位的变化。

2. 太原不光是“龙城”,它还是个“煤海”,但“煤海”这个说法,可不是从建国后才有的。

提到太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煤炭”。没错,太原盆地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所谓“煤海”,那是太原响当当的名片。但你知道吗?早在清朝末年,太原的煤炭资源就已经被初步开发了。

当时的山西巡抚盛宣怀,这位和李鸿章、张之洞齐名的洋务派大臣,他曾亲自考察过太原附近的煤矿。他对太原煤炭资源的丰富程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曾用“煤山”来形容太原周边地区。虽然“煤海”这个词语的流行可能更偏向于建国后大规模开采的时期,但可以说,对太原地下蕴藏的丰富煤炭资源的认知,是早有渊源的。

而且,这“煤海”不光是带来经济上的财富,也深刻地影响了太原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方式。曾经的太原,街头巷尾弥漫着煤烟味,市民们也习惯了这种“烟火气”。虽然现在随着环保的加强,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那种曾经的“煤都”印记,依然是太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3. “龙城”这个称呼,不仅仅是迷信,背后还有一段被历史“掩埋”了的军工秘密。

很多人都知道太原是“龙城”,这名字听起来很霸气。但“龙城”的由来,可不只是因为什么“龙脉”或者古代的皇帝驻跸。

“龙城”这个称呼,其实最早是和北汉(951年-979年)有关。北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它的皇帝刘䶮(yǎn)的儿子刘承钧,在位时,将都城晋阳改名为“龙城”。原因嘛,史书上说是因为刘承钧喜欢“龙”,认为吉祥。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北汉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需要一个具有号召力和象征意义的都城名称有关。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北汉很快就被宋朝所灭。这个“龙城”的名字,也一度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近代,特别是“龙城”这个名字的“复兴”和“流行”,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和太原作为中国重要的重型工业基地和军工基地的地位紧密相连的。

你想想,太原兵工厂、太原重型机械集团等一系列重要的工业企业,它们的产品,尤其是军工产品,很多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威严感,就像“龙”一样。在那个强调国家实力和工业成就的年代,“龙城”这个名字,既是对这座城市工业辉煌的赞美,也寄托了人们对国家强大的期盼。所以,“龙城”这个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太原从古代军事重镇,到近现代工业脊梁的身份转变。

4. 太原人在冬天,有一种比“哈尔滨”更接地气的“取暖哲学”——“土暖气”的进化史。

说到北方城市的冬天,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暖气。哈尔滨有“暖气片”,可太原人,在早些年,还有一种更“接地气”的取暖方式,那就是“土暖气”。

你可能没见过,但很多太原的老一辈人都经历过。这种“土暖气”,简单来说,就是把水暖炉(以前很多是烧煤的)的炉子和暖气片连接起来,水在炉子里烧热了,通过管道循环到房间里的暖气片,达到取暖的目的。这种方式,尤其是在一些老居民楼,或者没有集中供暖的区域非常普遍。

你别小瞧这个“土暖气”,它可是承载了很多太原人关于冬天的记忆。早晨起来,暖气片里的水还温乎乎的,摸上去有一种踏实感。有时候,甚至还能从暖气片里听到水流哗哗的声音,这声音就是冬天里最温暖的BGM。

更进一层,这“土暖气”也体现了太原人那种就地取材、灵活变通的生活智慧。虽然现在太原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集中供暖,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但“土暖气”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取暖方式,以及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在很多太原人的记忆里,依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比那些高大上的集中供暖,多了一份人情味和亲切感。

这些关于太原的“冷知识”,有没有让你对这座城市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行政区划,更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独特地域文化和生动生活气息的城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店区有一个村子名叫温:家:堡,不过要说的是那个字念“补”不念“宝”。

万柏林区有一条连接焦化厂和西峪的路叫作焦峪路,不过这条路前不久合并到了小井峪街。

山西省国际商务学院就是人们俗称的“国务院”。

南十方得名于南十方院,也就是白云寺。十方本“佛光普照十方”的意思。有南十方必然还有北十方,故址在太钢南门附近。

清徐县也有个北营,央视的那个“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就出自那里。

桥头街的桥指的是北宋太原城东护城河上的桥,而桥东街的桥指的是正太铁路跨清太原府城护城河的桥。

山西省军区里有栋楼是原来的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一军司令部,郑渊洁就是在那里创造出皮皮鲁的。

元好问赴太原考试时在汾河边的雁丘旁写下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古名篇。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也就是纯阳宫里藏有道教宗师丘处机的弟子宋德方的石棺,就在肯德基五一广场店的楼顶。

皇后园得名于一个传说:相传刘秀败走王莽的追兵追至现皇后园村,刘秀求一姑娘相救,姑娘用鸡笼将他盖住。刘秀得救后感恩不尽,说日后登基定封她为皇后。后刘秀做了皇帝,派官员来接姑娘,姑娘已死。便封她为皇后并葬于当地,在坟前植树种花如同花园,故名皇后园。

  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慢慢补充

—————————————————————

弃坑5个月的首度更新

—————————————————————


南肖墙、西肖墙、上肖墙、北肖墙得名于明太祖三子晋王朱㭎的王府边墙。

缉虎营跟虎没有一点关系,原为七府营,是晋王第七个儿子的王府,及坊山府。七府坟及他们家的坟。

宁化府是晋王第五个儿子的府第,到了清朝改行卖醋了。

今天的晋中市榆次区在一百年以前一直都是太原所属的辖县,也曾一度成为太原的最高行政中心。而今天的太原市人民政府也成立于榆次,可见太榆两城联系至深。

迎泽大街得名于明太原城迎泽门。明太原府城建有八座城门,其中南面两座,一座承恩门(新南门),另一座即迎泽门(大南门),因此“迎泽”二字本意为“承迎恩泽”,根本不是盛传的迎接太祖之意。迎泽区、迎泽公园、迎泽宾馆、迎泽啤酒同理。(这条好多太原的年轻人都有此误解,不过据传“迎泽”及“迎接太祖”之解始出于阎锡山的部下←_←)

太原最早的火车站其实不在今天的太原站那里,而是旁边长途汽车站的位置,当时的正太铁路太原站。后来修同蒲铁路的时候在小东门外又建了一个火车站,这就是太原东站的前身。因此老太原人还习惯称太原站为南站,太原东站为北站。

说到同蒲铁路,其实原本按照阎锡山的意图打算修一条从大同到成都的铁路,同成路也因存放同成铁路器材得名。可惜受资金和战争的影响这条贯穿山西南北的大通道直到1951年才全线贯通。

其实石太铁路和同蒲铁路修成窄轨的原因不是历史教科书上所写的阎锡山的“土皇帝”梦,仅仅是法国的施工方是按照法国的标准修建的。法国在云南修建的滇越铁路同样也是轨距一米的窄轨。同蒲铁路修成窄轨的原因仅仅是没钱罢了。

阎锡山对于太原乃至山西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有着不容忘却的贡献。1911年,他带领新军冲进太原城;他修筑了同蒲铁路,武宿机场;创建山西省银行,成为山西省的第一家银行;筹建西北炼钢厂,今天太钢的前身;创立牺盟会,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甚至在TG最困难的时候接纳了八路军......教科书欠给阎锡山一个公正的评价。

user avatar

关于在意大利有多少太原人,这个是最新的进展:

23个 其中包括了已经回中国的人。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请大太原沙文主义回避,我们爱太原的方式不一样✖️3

更新 关于太原人在意大利有几个的问题,可能有失偏颇,已删除,天哪,没想到这个问题是个爆点 (附假装微笑表情)


看到有好多答案说的都是常识,跑题了,我来说说冷点的。

在中国,叫龙城的不只是太原。


六味斋是山东人和山西人在北京开酱肉馆的太原分店

双合成的前身是两河北人在石家庄先开的

太原的汾河上有十七座桥

tou 和ban ji 这个词汇 不只太原有,山西有,河北西北部,内蒙中部都可以听懂,出了门不要乱说。

貌似是匈奴遗语(这么多年了,精华留下了)(未经考证)

越南的太原省太原市也是越南的重要工业城市,他们的名字是盗用中国的太原市(还盗用了好多)

唯一登上钓鱼岛插中国国旗的太原人叫冯锦华,于2004年3月24日,然后被日保安厅拘捕

已逝的太原天主教的主教张信,意大利语叫ventura 意思是祝愿

天主教在太原有25个堂口,哦不 堂区,坐火车回来快到太原的时候你也会看见一个

校尉营小学原名太原府阳曲县高等小学堂,创建于清朝光绪32年(公元1906年)

你去台北剑谭山可以看到一个“太原500完人”的碑,就是我们指这的这个太原,不细表。


太原市部分银行的零售储蓄业务常年据全国省会城市榜首(得意思就是,太原市民存钱的能力全国第一)

太原的明24里城墙是解放军炸塌的,就是包括大南门水西门各种门......


太原有正常能力金属乐队加朋克乐队加爵士乐队超不过8个(严肃脸)

太原是华北加华中加华东里面唯一没有celine专柜,lv专柜,FENDI专柜的省会城市(有待添加)



太原是华北加华中加华东加西南地区最晚一个市区建设立体交通系统的省会城市

武宿国际机场只有飞韩国和泰国 港澳台的航线

太原城区内只有菜园巷子里的加油站有24小时的摩托车加油服务

引用知友


太原市的地理中心位置在迎泽区都司街2号


不定时更新,越来越冷,想看零下的五度的请举起小手点个赞哦,谢谢,你最美,赞同在左下角哦

user avatar

一 ,太原的辉煌工业

人民海军在建国之初从苏联买来四条07型驱逐舰:101鞍山舰,102抚顺舰,103长春舰,和104太原舰,人称四大金刚。104太原舰现在在大连舰艇学院做训练舰,改名叫青岛舰。

为什么以这四个城市命名我们的四大金刚呢?因为这是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重工业城市,包括太原。是我们国家的重工业的基础是拜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支援的156项所赐,其中不少落户太原,民用包括一电厂,二电厂和太化都是。还有很多军工单位,番号都已经解密了:
785厂(大众机械厂)高级通讯机制造厂
245厂(兴安化学材料厂)TNT炸药
247厂(山西机床厂)枪械
743厂(晋西机器厂)高射炮
763厂(江阳化工厂)炮弹装药
884厂(汾西机器厂)水雷
908厂(新华化工厂)防毒器材
真·重工业城市,杠杠的。

就因为军工重工云集,冷战时期太原在美国的战时首轮核打击名单上,这个待遇可是没几个城市能享受的。

令人唏嘘的是,上述的军工单位由于国际局势和国内环境变化,大多前景惨淡,走向衰亡。


二,太原的几所大中学校,科研院所

中南大学在长沙岳麓山下,山的另一边就是岳麓书院; 中北大学在太原二龙山下,走两步就是窦大夫祠。也算是哥俩好。

中北大学曾经比现在牛逼得多。在2008年国务院部委改革前国防科工委下属若干本科院校,其中中北大学就在其中,是有着浓厚军工色彩的院校,曾经主要的研发方向是轻兵器。现在中北还有轻兵器相关课程。

广场东边一个有一个侯家巷,里面有一栋百年学堂山西大学堂,1902年英国用庚子赔款建立的高等学府。

现在四个学校都和山西大学堂沾边,理工大,山大,太原师院,师院附中。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山西大学堂西学部。现在的山西大学堂建筑是当年学堂的西学专斋,所以算是直系继承,个人认为最有底气 ;山西大学,前身就是山西大学堂,1952年院系调整分出去太原工学院,就是理工大,也算半个直系。

剩下俩就有点复杂了,故事要从山西大学搬到现址说起。当年山西大学搬到现址后,侯家巷的大学堂就给了太原师专,于是太原师专自称大学堂血脉。97年师专附中成立,师专在背后的大楼里上课,附中在大学堂里。后来大学堂地基沉降成了危楼,不能进行教学了,也赶上了三校合并。2000年左右,太原的三所师范类院校合并成太原师范学院,于是它也有了大学堂的血脉。师专附中随之改名师院附中,并且有了高中部。这合并了还没完,太原师范学院把侯家巷校区留给了美术系和附中一起使用。于是……师院附中的校徽上也有了一个明晃晃的大学堂……大学堂地基的事解决以后,美术系先在大学堂里上课。等到2013年榆次大学城启用,整个侯家巷校区都给了附中,当年的附中高三学生搬进了大学堂,终于是真正沾了这百年学堂的灵气。很荣幸,其中就有我。大道不器,敦品励学,校友评论区见。

之前太原师范学院中区这个校园,再以前是海军的一所院校,后来搬到了南京,现在并入武汉的海军工程大学了。太原人一般习惯管这地儿叫海校。现在师院整个全搬到榆次大学城去了。

山西财大一南一北两个校区,南面那个以前叫经管院,合并了。

太原有三家比较重量级的科研单位,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中科院煤炭化学研究所,隶属于中科院北京分部,是该部唯一不在北京的研究所,在桃南;第二个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在学府街;第三个是207所,隶属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的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也在学府街;另外还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两个研究所,第二研究所和第三十三研究所。

三,太原城市历史,行政沿革

太原宋朝以前不在现在这块地儿,在晋阳古城遗址公园范围内。唐代太原非常壮丽,横跨汾河,是全国的大城市。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建立宋朝,把九州之内的小国家挨个消灭,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候,灭的只剩下个北汉,都城太原。灭北汉着实费了赵光义老大劲儿,他觉着太原这地邪乎,老出帝王将相,得铲除后患。于是又是火烧又是水灌,彻底毁灭了晋阳城。后来潘美在今天的城址修建了新的太原城。宋朝之后太原再也没有出过帝王将相。

如果有心的同学,观察民国时期的中国地图,太原这里写着“阳曲”。阳曲不是个县嘛!省会咋能是个县呢!

最早,清朝的行政体系是省–府–县,山西省省署驻太原府,太原府驻阳曲县。阳曲县是一个附郭县。附郭,意思是指县衙在府城里的县。一般的县是有自己的县城的,附郭县没有县城,县衙就在府城里。阳曲县衙旧址在今天府西街国贸大厦那里。附郭县的管辖范围就是府城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区的概念,比如北京东城区西城区。类似的附郭县还有长沙县,善化县(附郭长沙府),宛平县,大兴县(附郭顺天府,就是北京),武昌县(附郭武昌府)。

结果呢,民国成立以后废了府这个行政单位,省政府直接落在县级行政单位上,太原的附郭县恰好是阳曲……所以,“省会”就成阳曲县了。

解放后,市这个行政单位又恢复了,山西省会又叫回太原市了,阳曲县是太原市的一个县,并把驻地从城区内迁到了现在那里。

那么,有没有太原县呢?是有的,就是今天的晋源区。最早太原县县城就是晋阳古城遗址公园内那座城墙里的小城,后来以太原县为基础建立了晋源区。

顺带说一句,长沙县今天还在,也是被赶到了城市外面;武昌县被赶到了武汉南边的纸坊镇,现在变成了江夏区;宛平县嘛,被赶到了卢沟桥那边,1937年,有一个日本士兵在这个新县城里走丢了,后来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四,太原老建筑,老街巷

太原城最老的巷子是靴巷里面的一条小巷子,智家巷。

靴巷里有一个老建筑,清末时候卖文房四宝的,书业诚。保存的还可以。


在解放路上走,快到东缉虎营抬头看看的省政府大院,能看到一个尖顶的高大建筑。这个是梅山钟楼,阎锡山时期就有了,解放军破太原城时,阎锡山的妹妹就是在钟楼下自杀的。

东缉虎营那个路口有两个古建筑,普光寺和圆通寺。

太原至少有三座关帝庙。大关帝庙,在羊市街,东庙巷西庙巷,包括庙前街道中的庙,都是这个庙。古关帝庙,在地藏庵和西校尉营交叉口,钟楼街老鼠窟背后。最近落架大修。最后一个在柳巷南肖墙口上,一家医院背后,也修葺过了。

上面提到的那条巷子,西校尉营,那个尉读fǔ府音。

太原城墙除了拱极门那段还有一段,就是在龙潭公园西北角上,杂草丛中有一段土墙,就是当年的城墙。

万达门口的城隍庙是真家伙,不是假文物。

万达对面有天主堂,正式名称很长。清末山西是天主教活动非常兴盛的地区,在义和团运动中也损失惨重。基督教堂在桥头街,另外还有一个废弃的在五一路万寿宫这条巷子里。


万寿宫说的是这条巷子里的皇庙,明朝晋王祭拜祖先的地方。

山大二院背后一堆小巷子,典膳所西华门什么的,这是当年明代晋王府所在地,御膳房和王府西门。上肖墙就是王城的西城根。至于精营东边街,精营东二道巷什么的,这是明代灭亡的时候,一场离奇的大火把王府烧了个干净,满清军队于是在这里开辟军营驻扎军队,美其名曰精营。

精营东边街(还是二道巷来着,记不清了)尽头有一间院子,是太原的民主党派的机关大院。这个院子是徐永昌将军的故居。徐永昌何许人也?当年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作为中华民国代表在日本投降协定上签字受降者,厉害吧。

南华门,西华门,东华门,这些名字都是晋王府的遗存。王府大门出来是内城,左边是王府花园(杏花岭),右边是王府的天地坛,正对的是南华门街。南华门街下来是红四牌楼,然后是小南门。

红四牌楼是现在五一路中间的一段,从南肖墙到皇华馆,后来改名叫红市街,到80年代都还有一个公交站叫做红市街。侵华日军进驻太原,修建五一路,从此正式名称都叫五一路了。

五一广场的老鼠街以前是防空洞。

五一路是日本侵略者修的,沿路有各种各样的历史遗存,比如五一大楼背后的邮局,南肖墙的美发店,还有军区的大楼,曾经是日本军部大楼。

你走在迎泽大街上会发现广场以西都是笔直的,到了广场,到火车站那段转了一个角度,甚至两边的行道树都不一样。这两段不是同时修的,最早的大街到五一广场就没了。

最早的正太铁路(正定-太原)太原火车站在现在的长途汽车站那,解放后才搬到现在的位置。

韶九巷以前叫烧酒巷,可能是觉着不雅改了。云路街以前叫棉花巷。

钟楼街和鼓楼街中间还有一条街,叫做察院后。明代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按察司就在这。都司在羊市街都司街那里。布政司在府东街上。

二外附近有一条同成路。当年阎锡山和四川的军阀商量着修一条大同到成都的铁路,在这里堆放材料还是怎么,起了这个名。后来铁路不了了之了,同成路这个名字留下了。我吐个槽。那年头修铁路就算了,还想着修到四川,看把你给能的。

五,乱七八糟

太原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世界上规模第三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第二是杭州的,第一不知道。电动出租车+公共自行车,太原人都说好。

孙中山先生来过太原,在文瀛公园北门劝业楼上发表了演讲,还给文瀛湖的菊花写了首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泰戈尔也来过太原,在山西大学堂做学术交流。

说说吃的。都说上帝炸鸡,我是真没怎么吃过。印象里好吃的,也是一家炸鸡店,每次在钟楼街21世纪书店买了书,出来在食品街口上买一个那家的鸡腿,那是真好吃。可惜这俩现在都不在了,食品街倒是比以前起山多了。

谁家的羊杂割和头脑最好吃好像没有最终结论,清和园是最老的老字号就是了。

要转载说一声,会让你转的。

user avatar

1、府东街101号山西省政府,做为太原乃至山西的行政中心办公地点已1000余年,不知是否中国独此一家。

公元979年宋太宗伐灭北汉,火烧水夷毁了古晋阳城,招讨使潘美扎营在城北30里外唐明镇的重耳庙,开了帅府,三年后潘美奏请建了新城,并州治迁于重耳庙内,从此太原的行政中心就再没挪过地。宋朝时为州治、府治,大督府、金朝时为河东北路路治,元朝时为冀宁路路治,明初三司设于此处,永乐年间置巡抚衙门于此,明末李自成攻占太原,这里是大顺太原节度使衙门,几个月后太原落入清廷,这里仍然是巡抚衙门,到辛亥革命,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这里是都督府,几年后改为督军府,直到解放后,山西省政府也在这里。省政府现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大多为清民所建,几年前省政府有意迁出去,老督军府改为博物馆,但时任省长孟学农认为应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把为省政府新址所批的地改为修建山西大医院。孟学农刚上任时,趁着正月十五在省政府内办了元宵灯会,对民众开放参观,没想到几个月后孟下台,省府又对平头百姓关上了大门。

-民国时督军府大门

-现在的省政府大门

2、迎泽大街为太原市的核心道路,类似于长安街、南京路,对应的还有迎泽区、迎泽公园,在我小时候大家都说,这条街是为了迎接毛泽东所建,实际上是望文生义,名字来源是这条街道从迎泽门经过,现在公交车有一站叫大南门,就是迎泽门的俗称。

-1907年的迎泽门

3、说起城门,太原原来也是有明城墙的,解放太原时,被解放军的1300门大炮轰成了残垣断壁,在五十年代时几乎全部拆除,太原明城墙,原有八座城门,为迎晖门、宜春门、承恩门、迎泽门、振武门、阜城门、镇远门、拱极门,现存仅拱极门,也就是俗称的小北门。

4、太原五百完人

解放太原时,晋绥军顽抗,国共双方都损失惨重,据说城破时,阎锡山的同志会500骨干集体自杀,国民政府在台北修建了太原五百万人纪念堂和招魂冢,碑文由阎锡山撰写并提供了500完人的名单。实际上五百完人是GMD出于宣传需要所夸大的典型,实际当时只有46人自杀。

虽然五百完人是包装出来的,但解放太原确实是让解放军付出代价最大,攻坚难度最大的一座城市,解放军集结25万人,调集1300多门大炮,耗时六个月,伤亡4.5万人才攻破这座孤城。即使是现在,阎锡山时代修建的工事大部分都已拆除,但碉堡仍然随处可见,在四大要塞之首牛驼寨仍然能感受到其险要。

-解放军攻城

-台北的太原五百完人纪念堂

5、古太原城的规划以丁字街为主,阎锡山时代统计,太原有364条丁字街。

宋朝时并州城四座城门不是像大多数城池一样一条线对齐,四门对应的四条街也是丁字相交,明朝时扩建太原城,仍然保留了丁字街的特点。据说是因为诸多开国君主发迹于太原,因此太原被称为龙城,而北宋为了破坏龙脉,取钉的谐音,修丁字街可以顶破龙脉,不过这只是民间传说,不可当真。

因为丁字街太多,所以在太原的改扩建工程中,「打通工程」占了不少的数量。

-清太原街道示意图

PS.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太原,有这么几个颇有意思,但又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冷知识”,我跟你好好聊聊,保证比那些千篇一律的介绍来得生动:1. 别看太原现在名字里带着“山”,它的老祖宗其实是个“泽”——“晋阳”这个名字的来头可不小。你可能会觉得太原嘛,靠着太行山,名字里有个“山”字很正常。但其实,太原的古称“晋阳”跟“山”关.............
  • 回答
    “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在短短时间内连续发表四篇《自然》(Nature)杂志的论文,这绝对是太阳物理学领域的一件大事,其背后蕴含着我们对太阳理解的重大飞跃。这四篇论文并非孤立的成果,而是像解构一个复杂谜团的不同视角,共同描绘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太阳近距离画像。首先,让我.............
  • 回答
    刚在财务的小天地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感觉手里的工资条和内心深处的“小目标”总是有那么点距离,有点坐不住了。毕竟,每天面对着数字和报表,虽然细致专业,但总觉得少了点跟人打交道、打开新局面的火花。你跟我一样,既想从数字的世界里跳出来,又不想完全脱离和财务打交道的那份熟悉感,同时还想让自己的收入更有“奔.............
  • 回答
    确实,男性长期久坐和熬夜对生育能力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研究也对此提供了不少证据。这可不是什么捕风捉影的说法,而是跟我们的身体运作方式息息相关。我们来好好捋一捋,为什么久坐和熬夜会让男性不育的风险增加,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搭上钩的。为什么久坐会增加男性不育风险?说白了,久坐就像是把你的“小宝宝制.............
  • 回答
    当然!各国国歌、国旗和国徽是国家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背后往往蕴含着许多有趣且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它们的趣闻轶事: 关于国歌的冷知识:1. 最长的国歌:希腊国歌《自由颂》 为什么? 希腊国歌并非一支独立的歌曲,而是由158段诗句组成的史诗《自由颂》(Σολωμός,.............
  • 回答
    当然!这里有一个关于日本人的笑话,并尽量详细地讲述给你听:笑话:一个日本人,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什么事情都做得最好”的比赛。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是“用最少的燃料制作最美味的拉面”。美国人信心满满地走上台,拿出一台巨大的喷气发动机,往锅里倒了半瓶石油,然后对着锅猛吹。出来的拉面热气.............
  • 回答
    外交是一个充满智慧、策略和历史沉淀的领域,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冷知识。以下是一些关于外交的详细冷知识:1. 外交官的“豁免权”并非可以为所欲为 起源与目的: 外交豁免权(Diplomatic Immunity)源于17世纪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其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外交官能够不受东道国法律.............
  • 回答
    四川,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土地,除了我们熟知的火锅、熊猫、三国以及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它们如同隐藏在深山幽谷中的奇花异草,等待着你去发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关于四川的冷知识:一、 地理与自然篇:1. 四川盆地,一个巨大的“天然粮仓”,但你知道它名字的由来.............
  • 回答
    关于各国行政区划,确实有不少有趣且鲜为人知的角落,这些细节往往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地图和官方说明之下,透露出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独特性,甚至是政治博弈的痕迹。我试着分享一些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1. 法国:一种名为“省”(département)的奇妙存在提到法国,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巴黎、蔚蓝海岸或者葡萄酒庄.............
  • 回答
    高中生谈恋爱嘛,这可是个既令人兴奋又有些青涩的年纪。不过别担心,这都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作为过来人或者说一直关注着你们成长的旁观者,我给你们整理了一些掏心掏肺的建议,希望能帮你们在这段旅程中少走弯路,多收获阳光。首先,关于“谈恋爱”这件事本身: 明确你的动机: 你是因为真的喜欢对方,被他/她的某种.............
  • 回答
    杭州,这座以西湖美景闻名于世的城市,除了我们熟知的“人间天堂”的美誉外,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这些知识或许能让你对杭州有更深入、更独特的认识。1. 杭州的“钱塘江潮”并非仅限于农历八月十八: 普遍认知: 大多数人知道钱塘江大潮是在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出现,那是最大、最壮观的潮汛。 冷知识: 其实.............
  • 回答
    西班牙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和独特习俗的国家,除了我们熟知的斗牛、佛朗明哥和海鲜饭,它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冷知识。下面我将为你详细讲述一些:1. 西班牙的国歌没有歌词:这是西班牙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国歌不同,西班牙的国歌《皇家进行曲》(Marcha Real)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官方歌词。虽然在.............
  • 回答
    印度,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总是充满着令人惊叹的细节。除了我们熟知的泰姬陵、瑜伽和咖喱之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它们如同隐藏在广袤土地下的珍宝,等待我们去发掘。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介绍一些关于印度的冷知识:1. 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会说话的火车”的国家(不完全准确,但有其趣味性.............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冷知识有很多,它们常常颠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刻板印象。这里有一些比较详细的冷知识:1. “黑暗时代”的误解:并非所有地方都一片漆黑普遍认为中世纪是欧洲的“黑暗时代”,科学和文化停滞不前。然而,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说法。 文明的火种并未熄灭: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虽然经历了混乱和人口迁移,.............
  • 回答
    澳门:不止有葡国风情和海鲜饭,这些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提起澳门,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五光十色的赌场,葡式蛋挞的香甜,还有狭窄街巷里充满南欧风情的建筑?没错,这些都是澳门的标志,也为这座城市披上了迷人的光环。但澳门,这个 क्षेत्रफल不大,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远不止我.............
  • 回答
    咱们聊点地铁和公交这俩大家伙在国外的“冷门”趣事儿,别是那种教科书上能查到的“大路货”,咱要点新鲜的。地铁篇: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地下王国 伦敦地铁的“鬼故事”与“幽灵列车”: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历史悠久到开始冒出些神秘色彩。最出名的是关于一些废弃站台的传说。比如被关闭了的“奥尔德盖特站.............
  • 回答
    说到陕西,你可能脑海里立马闪过兵马俑、古城墙、大唐不夜城,还有那一口醇厚的羊肉泡馍。这些确实是陕西响当当的名片,但咱们陕西这片土地,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你翻得越仔细,越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宝藏。今天就跟你聊点陕西那些不那么广为人知,但足够让你眼前一亮的小秘密。1. 陕西人,对“吃”这事儿,可能比你想象的.............
  • 回答
    古巴,这个加勒比海上的岛国,除了革命、雪茄、朗姆酒这些响当当的名号外,还藏着不少让人意想不到的小秘密。下次有机会跟朋友聊起古巴,你就可以拿出这些冷知识,让他们刮目相看。1. 古巴曾经有只猫王!没错,你没听错。在1950年代,一位名叫“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歌手,他当.............
  • 回答
    关于西藏,你可能听过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高原反应这些广为人知的信息。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片神秘土地上藏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冷知识,它们如同隐藏在雪山深处的冰川,等待被发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些关于西藏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和事实,希望能让你对这片土地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 西藏的“地下王国”与神奇的“.............
  • 回答
    广西,这片被壮丽喀斯特地貌雕刻出的土地,总有那么一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藏着令人会心一笑的“冷知识”。抛开那些耳熟能详的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咱们来聊点不一样的。1. 广西人其实不怎么吃螺蛳粉?这可能是最让人跌破眼镜的一个“冷知识”了。没错,我们大名鼎鼎的“螺蛳粉”,它的发源地是柳州,确实是广西的特色美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