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PF98和PF98A反坦克火箭筒?

回答
PF98型和PF98A型反坦克火箭筒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款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在90年代末期开始研发,并于21世纪初开始装备部队。这两款火箭筒在设计和性能上既有继承也有改进,代表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一定成就。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它们进行详细评价:

一、 PF98反坦克火箭筒(早期型号)

设计理念与特点:

单兵便携,火力支援: PF98的设计初衷是为步兵班提供一种轻便、易于操作的火力支援武器,能够有效对付敌方坦克、装甲车辆以及防御工事。它属于“一次性使用”或“发射后即可丢弃”的装备,简化了弹药装填过程,降低了操作难度。
发射筒/火箭弹一体化: PF98采用发射筒与火箭弹包装在一起的模式,这大大提高了射击准备速度和安全性。士兵只需将火箭弹包装套上发射筒即可射击,无需进行复杂的装填步骤。
瞄准系统: 早期PF98装备的是简易的光学瞄准镜,主要用于近距离或已知射程目标。
弹种: 主要装备的是破甲弹(HEAT),具备一定的穿甲能力,能有效对付当时的主流坦克。后期可能也开发了温压弹等弹种,用于破击工事或杀伤集群目标。
操作简便: PF98的设计强调易用性,对士兵的训练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装备。

优势:

成本效益高: 相较于先进的反坦克导弹,PF98的制造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装备,提升了部队的整体反坦克能力。
易于训练和维护: 简化的设计使得士兵能够快速掌握操作技巧,对维护的要求也相对不高。
一定的反装甲能力: 在面对轻型装甲车辆和部分主战坦克时,能够提供有效的打击。
多用途性: 除了反坦克,其温压弹等弹种也能用于支援步兵作战,破击工事等。

劣势:

穿甲能力相对有限: 面对现代主战坦克日益厚重和复合的装甲,早期PF98的破甲弹穿甲能力可能已经显得不足,难以有效击穿其正面装甲。
射程和精度受限: 光学瞄准镜的限制以及火箭弹本身的弹道特性,使得其远距离精度和有效射程相对有限。
对付新兴威胁能力不足: 在面对如主动防护系统(APS)的坦克时,其火箭弹的末端机动性差、易受干扰等缺点会暴露出来。
烟雾和噪音较大: 发射时会产生较大的烟雾和噪音,容易暴露射手位置。

总体评价(PF98早期型号):

PF98作为一款基础型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在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期的中国陆军中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它解决了步兵班缺乏有效反装甲手段的问题,成本低廉且易于使用,为部队提供了基础的压制和反坦克火力。然而,随着国际军备技术的发展,其在对抗新一代主战坦克方面的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二、 PF98A反坦克火箭筒(改进型)

设计理念与改进:

PF98A是PF98的改进型号,旨在克服早期型号的不足,提升整体作战效能。主要的改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升级的弹药:
串联战斗部: PF98A最显著的改进是采用了串联战斗部的破甲弹。这意味着火箭弹上装有两个独立的聚能装药锥,第一个锥可以引爆坦克的主动防护系统或爆炸反应装甲(ERA),第二个锥则能直接攻击坦克的主装甲。这是现代反坦克弹药的关键技术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对付加装反应装甲坦克的能力。
更强的穿甲能力: 通过改进弹药设计和装药,PF98A的破甲弹穿甲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有效应对当时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流坦克。
可能配备多用途弹药: 进一步开发了多用途弹药,例如带有破甲、温压、杀伤等功能的弹药,以应对更广泛的作战环境。

先进的瞄准系统:
白光/夜视瞄准镜: PF98A通常装备更为先进的光学瞄准镜,具备白光夜视功能,可以在弱光或夜间条件下进行精确瞄准射击,大大拓展了其作战时段。
激光测距/弹道计算机集成(部分型号): 更先进的型号可能集成了激光测距功能,能够自动计算目标距离,并与弹道计算机联动,自动修正射击参数,提升了首发命中率。
红外/热成像瞄准镜(选配或集成): 为适应现代战场环境,部分PF98A可能配备了更先进的红外或热成像瞄准镜,使其在复杂天气和战场遮蔽情况下也能有效发现和打击目标。

更优化的发射筒设计:
更轻便、更符合人体工学: 在保持整体结构的同时,对发射筒的材料和设计进行优化,使其更轻便、更易于携带和操作。
消声/消焰处理: 可能对发射筒进行了消声和消焰处理,以降低发射时的声音和火焰,减少对射手暴露的风险。

与其他系统兼容性:
与指挥系统连接: 部分先进型号可能具备与战场信息化系统或单兵指挥系统连接的能力,实现目标信息共享和协同打击。

优势(相较于早期PF98):

强大的反坦克能力: 串联战斗部使其对付现代主战坦克正面装甲的能力大幅提升。
全天候作战能力: 夜视/热成像瞄准镜的配备使其能在昼夜和复杂天气条件下有效作战。
更高的首发命中率: 激光测距和弹道计算机的集成显著提高了射击精度,降低了弹药消耗。
更强的战场适应性: 多用途弹药提供了更广泛的作战用途。
降低暴露风险: 消声消焰处理有助于提高射手的生存能力。

劣势(依然存在的局限性):

面对高级主动防护系统(APS): 尽管串联战斗部能对抗部分ERA,但面对拦截能力极强、专门针对攻顶或串联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先进APS,其效果可能仍受限。
制导能力: PF98A仍然是火箭筒,而非制导反坦克导弹,其末端机动性仍然有限,面对高机动目标或进行精确打击时,其优势不如制导武器。
重量: 尽管有所优化,但整体重量对于单个士兵来说仍然不轻,尤其是携带多发弹药时。
成本: 改进型的弹药和瞄准系统会带来更高的成本。

总体评价(PF98A):

PF98A是中国在单兵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领域的一款重要改进型号。它通过采用串联战斗部弹药和升级瞄准系统,显著提升了对付现代装甲目标的效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PF98A能够有效地弥补解放军步兵在反坦克火力上的短板,使其在应对区域冲突和执行低强度作战任务时具有重要价值。它代表了中国在仿制、吸收和改进军事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

总结来说,对PF98和PF98A的评价可以概括为:

PF98(早期): 一款合格且经济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解决了基本问题,但面对现代主战坦克能力有限。
PF98A(改进): 在PF98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关键技术(如串联战斗部、先进瞄准)的升级,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反坦克能力和更全能的战场适应性,成为解放军步兵班的重要反坦克支援火力。

这两款火箭筒在中国陆军的装备序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轻武器装备方面不断进步的轨迹。它们是廉价、易用且能提供即时火力支援的有效工具,但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它们在对抗最先进的装甲目标时,也需要与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如反坦克导弹、无人机精确打击等)协同使用,才能最大化其作战效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重量巨大其实不是问题,核心问题是PF98需要先瞄准后装填,这样在任何状态下基本都需要两个人配合使用。

如果是远射程武器也就罢了,火箭筒打坦克都是近距离拼命,这时候还要在机枪火网下稳稳的瞄准和装填,那是机器人才能做的

至于有效射程,本身RPG的精度就感人,在战场紧张手抖的情况下,200米能打中就很厉害了

而射手要推进到200米打坦克装甲车,那基本上反坦克小组90%概率要报销掉,等于要10个小组,30个士兵,才能换来击中1发。

用红箭12,可以在3km之外射击,射手的命中率存活率简直比200米射程的PF98强几百倍

能让30个有经验的士兵更好的活着,能打掉更多的敌人才是硬道理

当前性能和价格平衡最好的步兵轻型攻坚武器,就是瑞典的古斯塔夫M4无后坐力炮,其火炮重量仅6.7公斤,弹重3公斤,对固定目标射程500米,可以有效对付工事。

即使是这样,对付坦克装甲车等机动目标,美军也主张还是留给反坦克导弹去打吧。

军队在武器上总想着过分省钱,必然在战斗力、战果、人员伤亡、抚恤金等方面加倍补回来。我们已经不是以前那个穷得掉渣的国家,过时的老观念必须抛弃

user avatar

当年太穷,用不起反坦克导弹时的无奈之举。结果歪打正着,正好适应现在使用。

对一只凡有道路处必有至少一个坦克连压阵的军队而言,步兵反坦克是一个在优先度上跟手榴弹是否有柄一个级别的问题。。。。。

虽说我军轻步兵反坦克火力仍然不怎么样,然而性质跟当年大不一样了,美军的野战防空不也是不怎么样吗?

有些人思维该改改了,不要天天说TG陆鳖思维僵化,自己却还是满脑子大步兵主义。别忘了,轻步兵就算编制的火力的再怎么屌炸天,跟有轮子和履带的相比永远是渣渣。

军改后轻型部队反坦克能力还不如军改前呢,谁拿这当回事了?

不同于老大哥压境的年代,天朝陆军的现状是轻步兵反坦克压力几乎为零,基本无法想象轻步兵会遭遇敌军装甲部队(90年代初的巅峰美国陆军也是老黄历了,现在美陆军重武器数量下降的厉害)。

与敌军装甲部队作战是重型营和中型营的任务,而我军重型与中型部队的数量优势足够填满任何车辆可以通行的地形之后还剩下一大堆预备队。轻型部队基本上不可能遇见敌军装甲部队。退一万步讲,即便是遇见了,也绝不可能在适合装甲力量使用的地形遇见。。。。。。。。

这种情况下,我军轻步兵和下车步兵对重火力的主要需求也就是是打打工事这种固定目标。拥有一种威力大,弹道性能良好,不易受风偏影响的火箭筒就够了。因为只要弹道性能好,在工事与步兵的交火距离上火箭筒跟导弹精度没什么区别。工事不像坦克,坦克目标大可以远距离发现。工事目标小,只要工事不开火,距离大点你也发现不了。至于反坦克任务,能在遭遇战斗时应付一下就行了,付出太高成本没必要。

user avatar

营用型PF98/98A编制在摩托化步兵营炮兵连火箭筒排,理论编制为3个8人班,每班装备1具、备弹8发;全营共3具、备弹24发。实践中多为3个9人班,每班包括1名班长和2个4人射组,班长所在的射组备弹6发、其余射组备弹4发,全营共6具、备弹30发;但在演习(以及作战)中往往有其他士兵帮忙携带弹药,所以一个射组基本可以保证6发备弹。

营用型PF98/98A的定位是取代PW78式82mm无后坐力炮,在这点上确实成功了:重量更轻、有效射程更远、破甲深度更大。唯一的缺点是发射筒寿命较低:PF98发射筒寿命为500发,减重后的PF98A发射筒寿命为200发。

但是和美国、俄罗斯的同级部队的反坦克武器相比,营用型PF98/98A就显得有点寒酸了:美国陆军步兵旅级战斗队的步兵营突击连有8具“悍马”越野车搭载的“陶”反坦克导弹、步兵营侦察中队则有12具;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步兵营武器连反装甲排有24具“标枪”反坦克导弹;俄罗斯陆军摩托化步兵营反坦克排有9具“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或者“短号”反坦克导弹。

显然,作为步兵反坦克武器,有效射程只有800m的火箭筒(连用型只有400m)根本比不过第二代、第三代反坦克导弹。所以,营用型PF98/98A的角色定位与其说是专门的反坦克武器,不如说是攻坚用的步兵炮(正如被它取代的82mm无后坐力炮)。


连用型PF98/98A在部分装甲步兵班直接取代69式RPG-7,这是因为解放军步兵连没有下辖机炮排。射手携带1具火箭筒,副射手携带2发火箭弹(破甲弹+多用途弹)和1支自动步枪。

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并不明智,因为太重了:PF98火箭筒(不含瞄准镜和脚架)重10kg、破甲弹重8.03kg、多用途弹重9.15kg、云爆弹重7.42kg;PF98A火箭筒(不含瞄准镜和脚架)重7kg、破甲弹重7.91kg、多用途弹重7.42kg、攻坚弹重8.6kg。相比之下,69式RPG-7(含通用瞄准镜)重6.6kg、40-Ⅲ型破甲弹重2.26kg、燃烧杀伤弹重2.67kg(跳炸式钢珠杀伤弹重量不明)。

步兵班火箭筒射组换装连用型PF98后,将会因为负重过大而难以跟随进攻部队,尤其是副射手携带2发备弹就重达17.18kg;即便是减重后的连用型PF98A,副射手携带2发备弹也重达15.33kg。不仅如此,备弹量也大为减少:装备69式RPG-7时,副射手携带3发,射手在战时也会携带3发;换装连用型PF98/98A后,只能由副射手携带2发。

不可否认,PF98/98A的有效射程、射击精度、破甲/杀伤威力都远高于69式RPG-7(解放军没装备40mm串联破甲弹),至少可以对附加反应装甲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造成威胁了。至于不占编制的80mm一次性火箭筒,发射PF89B串联破甲弹时也可以对付反应装甲,但是直射距离只有约200m,所以无法在步兵班完全取代69式RPG-7。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