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口水话题直接引用项天鹰的回答就好了:“威力加强版的李成栋”
不过让我写这个回答的是这个看上去无比⚪⚪的回答:
@无弋爰剑 真是无比可乐,加个引号代表什么???
看不到自己截的图下面的前燕也有引号吗?同书有:
笑死我了,这些打引号的代表什么??
还想用封建史观的王朝正伪论去代表一共对封建王朝的看法啊??
对了,发现个更大的乐子:
从这些奇奇怪怪的用语中,有人能看懂什么意思吗??我倒想问问此人,这究竟代表了一共内部哪一派的观点?
这问题最近怎么又被皇汉团建?要搞意识形态的东西你大可以不用拉上冉闵,甚至不用拉上历史人物。
最近几个回答明显都是《晋书》都没读全的货色,还搁这评价冉闵?经典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谈事实和科学。评论区涌进一帮贵物,关评走人,别恶心我。
公认的民族英雄是岳飞,文天祥,李定国等人,难不成要把这些人和冉闵并列?
你当然也可以把冉闵当做民族英雄,事实上给他冠以什么称呼是你的自由
但是,如果你把冉闵当做民族英雄的话
那自从314年幽州王浚被石勒攻灭之后,北方中原再无成建制的汉人势力,却依旧在并州坚持敌后斗争的刘琨应该怎么称呼?荥阳太守李矩,依靠坞堡百姓和招抚的流民始终与前赵后赵在第一线作战,他该怎么称呼?镇西将军祖逖,他该怎么称呼?
他们可是把生命都奉献到反抗羯胡统治当中去了,反倒不如一个夺权不成就恼羞成怒的羯胡高层投机分子?这是什么道理?
民族英雄不算,但是民族主义战士可以算,作为有缺点的战士,并不值得推崇。
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石闵,那就是垃圾
首先说一个基本事实,五胡十六国时期对汉人进行系统性迫害最严重的就是石闵一家。
汉人需要他拯救?他算什么东西,别说东晋几千万汉人,前燕几百万汉人活的好好的,石闵年轻时跟着石虎屠杀汉人,五胡中真正对汉人搞大屠杀的就是石闵一家。后来他为了夺权,开始杀胡人,只要高鼻多须的都杀,被石闵屠杀的“胡人”里有一半都是汉人(资治通鉴里说的,不服的找司马光去)。石闵跟着石勒石虎时,汉人没活路,石闵背叛后赵时,汉人还是没活路。北方汉人一千多万人在非石闵控制的地盘里过得好好的
整个北方五胡,压迫汉人最严重的就是石闵一家,他一生就是在用各种方法把汉人往绝路上逼。
石闵的死对头慕容恪才是真英雄,石闵这货在史书里就是个垃圾,慕容恪唐宋时期配享武庙,千年祭祀不断。
石闵就是个完全胡化的汉人,他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像一个汉人,反而是汉化鲜卑人慕容恪,比他像汉人多了。
一个真正的汉人,是不可能发布杀胡令这种东西的,石闵发布杀胡令,像极了他跟着石虎屠杀汉人,把汉人当两脚羊的样子。
汉武帝跟匈奴干了一辈子,死前让匈奴人金日磾当托孤大臣,冠军侯霍去病军队里一大波匈奴带路党,他们会把匈奴人都杀光吗?这种胸襟跟气量才是汉人的大英雄!
唐太宗的死对头是突厥人,但是他接收了大量突厥降将,这些突厥人为他南征北战,唐太宗驾崩的时候,阿史那社尔这些突厥人要为他殉葬,昭陵陪葬区有多少番将?李世民才是汉人的大英雄!
最后更新下,评论区有人点醒了我,原来很多说的是想象中的冉闵,那我是支持大家的看法的,历史上真实的冉闵就算了,他真不是啥英雄。
火焰塔写了一个架空小说。这是19年前的事情。
囗囗囗囗囗者们把架空小说当真了。
后来,火焰塔专门在 天涯 辟谣,这真的是我写的架空小说,你们不要当真啊。被囗囗囗囗囗者们围攻谩骂。这是15年前的事情
我还以为大家都知道呢。
PS 在冉闵杀过一轮胡之后,又招揽胡人投靠自己,还把自己儿子封为大单于,去统领这些胡人,并把劝他不要收这些胡人的汉人手下砍死一大批,在这个时候,按那些囗囗囗囗囗者们的标准,他难道不是天下第一汉奸吗?
而且冉闵也是因为这样收纳胡人,砍死汉人忠臣,所以几个月后就败亡了。这种汉奸都能吹捧成民族英雄,可见那些囗囗囗囗囗者们,自己也是非蠢即坏的汉奸。
百分之一万的民族英雄。
带领华夏民族肃清胡虏,躲过灭顶之灾的人,不是英雄是啥?
杀胡令灭绝人性?铁木真,努尔哈赤,杀的人比他多吧。为啥杀汉人是英雄,杀胡人就是刽子手?
再说了,抛去匈奴,鲜卑,氐族,羌族。我悼武天王杀得主要是羯族。这个族貌似没谁把他们当人类吧。要不然,半路上他们自相残杀,为啥都可这羯族下手?
从后来侯景余孽的表现,羯族确实不能算完整的人类。
说忽必烈有功劳我认,说皇太极有本事我也认,说爱新觉罗玄烨是明君我也不抬杠,这货虽说屁都不是,但他35个儿子里面至少有三个还算靠谱。
但如果说杀人如麻的铁木真,努尔哈赤也是英雄,那我武穆圣人就必须是英雄,而我武悼天王就必须是大大英雄。
别跟我谈什么民族关系,团结友爱。否定历史的人就没想过真团结。也别跟我提冉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救万民于水火,成吉思汗扩张的目的也仅仅是抢劫,说努尔哈赤推进了时代进步那更是扯jb蛋。
冉闵:华夏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只有认可这一观点的鲜卑人最后统一了北方。
英雄论迹不论心,论心那都是糊涂账,没几个经得起推敲。张学良五毒俱全但做对了一件事就是英雄,汪精卫私德再好也是汉奸。冉闵的所作所为客观上保护了华夏的火种,这点是勿庸置疑的。
古代没有什么自古以来,家园观念淡薄,民族的迁徒很频繁,生存竞争残酷,种族替代是常态。现在世界主要国家的主要民族几乎都不是原住民,美国印第安人被杀成了保护动物,德国的凯尔特人没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就被日耳曼人赶尽杀绝了,法国凯尔特高卢人没有绝种,但现在的法国传承更多的是法兰克和罗马人的血脉与文化,俄罗斯情况与法国差不多,古斯拉夫人也被维京人和蒙古人大规模换血(最纯的斯拉夫人是波兰人,俄罗斯姑娘漂亮主要是黄白混血的原因)。古巴比伦人、古希腊人、都已亡国绝种,少数苟延残喘的古印度人被打压成贱民几千年不得翻身,古埃及人没换种,但语言文化宗教全被阿拉伯人同化了。英国最早的居民伊比利亚人被凯尔特人杀光,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凯尔特人在亚瑟王激励下退入大不列颠北部和西部山区(苏格兰和威尔士)顽强抵抗,留下了火种,盎格鲁撒克逊人刚在不列颠站稳脚跟,丹麦人又来了,盎格鲁撒克逊人在阿尔弗雷德大帝率领下浴血奋战保住了英格兰半壁江山,随后反攻收复失地将丹麦人杀光,虽然后来法兰西化的丹麦人后裔诺曼贵族卷土重来统治英格兰,但未能再给英国换种,盎格鲁撒克逊人作为英国的主体民族传承了下来,现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感念阿尔弗雷德的存亡继绝之恩,将英国唯一的大帝称号授予了这位声名并不显赫的君王,而英国的凯尔特后裔(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人)则是针锋相对的将传说中的亚瑟王奉为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与英国有相似之处。远古时代,中华大地部落林立,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华夏只不过是西戎之一的小部落而已,西周建立时,镐京和洛阳还是被蛮族汪洋大海包围的孤岛,周公发出分封令,各诸候拿着与英王特许状一样的空白支票,前往各封地尊王攘夷开展大殖民,华夏才成为中原大地唯一的主人,自古以来才有了历史依据。
华夏作为唯一将血脉与文化延续至今的古文明,靠是不是诵经念佛,而是英雄们手中的刀与剑。好地方大家都想抢,谁都不愿意呆在苦寒之地吹风吃沙,中原这块古代的风水宝地自然成为众夷觊觎的目标,经历了多次危机,其中最为凶险的就是五胡乱华时期。东汉末年爆发大瘟疫,接着引发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乱军与流民到处乱窜,将传染源扩散至全国各地,局面更加不可收拾,经过百年瘟疫、灾荒、战乱的多重打击,中国户籍人口从东汉末年的6000余万狂降至魏文帝时的800余万,中华大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为了增加财赋与兵源,三国不得不从外族抢人头,西蜀诸葛亮七擒孟获,东吴打山越抓壮丁,曹魏则强迁匈奴、羯、氐、羌、鲜卑等胡人入关实边。至西晋初年,北方已是胡汉参半的局面(元清时,汉人占据了绝对的人口优势,虽然亡国但血脉与文化都未受太大影响,蒙古人赤条条的来,光溜溜的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卑劣的司马皇族连续作大死,给了这些胡人反客为主的机会,中国历史迎来了最黑暗的时期,汉人沦为两脚羊,不是被宰烹就是被强制胡化(石闵、普六茹坚等),胡汉斗争陷入你死我活的白热化状态。华夏文明危如累卵之际,冉闵的杀胡令起到了力挽狂澜的积极作用,扭转了北方胡多汉少的不利局面,激励了汉人士气,震慑了胡人,迫使后世胡人政权不敢再像羯赵那样视汉人为刍狗,为后来的孝文帝汉化改革和隋文帝杨坚恢复华夏衣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华夏避免了其它古文明的悲剧。
冉闵代表的是一个英雄群体(乞活军、北府军、刘堒、李农、王导、郗鉴、谢安、桓温、刘裕等),就像袁隆平一样,让中国人吃饱饭不是袁隆平一个人的功劳,有些科学家如侯德榜的贡献甚至比袁隆平更大,但他们不如袁隆平直观和具有代表性,所以官媒一直是把袁隆平当作旗帜来宣扬,这也无可厚非。官方忽略淡化五胡乱华时的汉民族英雄,民间只能把冉闵推出来做代表,也是一个道理。
新中国秉承苏联的逆向民族主义(苏联和南斯拉夫的悲剧证明这一政策很糟糕),官方在民族问题上一直是扶少抑汉的立场,岳飞等汉民族英雄被踢出教科书,而马步芳、白严虎等人渣败类却立碑树传。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民科吹冉闵也是一种无奈的抗争。
至于冉闵认贼作父、残害手足等历史污点,清太祖努尔哈赤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能严己宽人,对自己的民族英雄过于苛刻,应该像英国人那样端正民族观,知道谁才是自己真正的祖宗。
你们要我们抛弃冉闵,去找一些真正的民族英雄。
可问题是就我观察,你们对我们“真正的民族英雄”也不是很尊重啊~
李世民被说有胡人血统,更兼杀兄逼父。
朱元璋被说是滥杀无辜,更有甚者,说他“窃取抗元果实”。
李定国在电视剧里剃了辫子,还要和一个太监长得一模一样。
岳飞这种千古完人,还要被挑刺“宋朝英雄不算民族英雄”,至于“岳飞军阀论”更是屡辩不止。
而不看汉人英雄,转到非汉人这边,我发现:你们对“英雄”的定义一下又宽松起来了啊。
铁木真,杀人无算,屠遍欧亚大陆,而且最先被屠的就是他的蒙古同胞,照样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谁敢不敬,说不得就要有牢狱之灾。
马步芳,割据一方,残暴独裁,屠杀平民,更是亲手覆灭了西路军,照样是双口族的“民族英雄”,直到现在陕西还有“马步芳纪念馆”。(感谢评论区指正,马步芳公馆实际在青海)
至于我大清就更别说了,几千部电视剧电影洗白,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个个洗到白里透红,格格们动不动就上电视说“我是皇族后裔”,连洪承畴这种汉奸都有了纪念馆,可谓与有荣焉。
所以说为什么你们对汉人的英雄如此苛刻,对非汉人的英雄又如此宽松呢?
这不由让我想起一个笑话:
一个汉人说:“我们汉人敢在汉语论坛骂汉人的民族英雄!”
满人立刻反驳说:“这有什么,我们满人也敢在汉语论坛骂汉人的民族英雄!”
多提冉闵有助于李定国 岳飞等人的统战价值,我是欣慰的
冉闵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牺牲与奉献让我们能够存活。
冉闵名望的走高,和2004年《狼图腾》爆炒后汉族杂种论的散播,以及洋葱头的大肆扩张是同步的
所以作为“矛盾明面化、彻底撕破脸皮”的象征性人物,历史上的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取决于当下矛盾的激化程度
拿“祖逖刘裕才是(你们汉族)真正的民族英雄,石闵…”之类的话术来转移视线,极力掩饰心中恐慌的某些人,一副欲言又止、做贼心虚的蠢样滑稽极了
当跳过祖逖这些已经被无害化处理的英雄而转投冉闵时,就如同放弃崇拜毛泽东直奔黄巢一样,品尝石榴子的鲜红果汁义不容辞
冉闵热其实是对抗狼图腾热而兴起的
如果狼图腾的输血论是正确的,那么冉闵是汉族英雄也是正确的
冉闵毫无疑问是民族英雄,还是民族斗争的旗帜性人物。因为他逆转了五胡乱华时期中原地区面临种族置换的危急局面,为汉族的民族生存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没有冉闵的西方,历史给皇罗的代号叫拜占庭,奸诈,懦弱,坠落,无耻无能》
范二真人的回答很好,冉闵就一汉人屠夫。捧冉闵就是一种情绪,一种念头。https://www.zhihu.com/answer/2328593066
但是,冉闵远不止这一点,他是真的很能打,屠夫也能救国。
唐末以来,汉人的极度憋屈。被人口几十万的小族,西夏,金,蒙,建虏,轮番干翻。只能靠血条长来勉强不被灭族,只要天灵盖足够多,狼牙棒总是会累的。
汉唐那种“一汉当五胡“已经不存在了,能做到以1换1或者以10换1,都已经是不世名将了。朱爸爸朱老四和他们的手下是例外,但那是开国,王朝上升期。到了王朝下降时期,上桌的都是杯具,以汉人的血条之长,老老实实的以10兑1,都能覆灭蛮族,可是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冉闵被挖掘出来后,有人就觉得这哥们牛叉,实打实的灭了几十万的羯胡,十败鲜卑。虽然也有襄国大败,和最终廉台悲歌,挥霍掉了北方汉人的机会。但是这一千年以来的汉人各位君王名将,丧失几十万士兵,几百万几千万民众,算个事吗,看历史早就看的麻木了,一次悲剧,二次喜剧,三次闹剧。如果有人能老老实实的结硬寨,打呆仗,以十换一,那都是力挽狂澜的大英雄。岳飞,韩世忠,张世杰,文丞相,李晋王,国姓爷,哪一位能做到杀胡三十万,哪一位就能挽天倾,甚至是吴三桂,历史上他如果能杀胡三十万,他就是堪比朱八八的周太祖。
想想冉闵屠胡,没比较就没伤害。后世的汉人君王名将,有冉闵的一半本事,用汉胡10:1,甚至100:1的比例,兑掉胡人几十万,那么两次神州完全陆沉+一次中原沦丧的悲剧,绝对不会发生。
在动不动损失几千万上亿汉人这么大的历史悲剧下,指责冉闵杀胡令导致几百万汉人丧生,毫无意义,这一千年的三次胡汉全面战争,汉人哪次不是死几千万,死了这么多人,还输了,甚至胡人都没死多少,这才叫惨剧。念头完全不通达。
再然后,冉闵升级了。
冉闵问题吵热后,正反双方吵得天昏地暗。最大的争议:“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冉黑认为,这段记载说明了屠胡令反而导致几百万汉人死于非命。
冉粉认为,这几百万汉人有几十万胡人陪葬,值,死得其所,跟宋末明末相比,虽然最后被鲜卑抢了江山,但念头通达。
再然后,有人开始读《晋书》,从隐秘的角落,挖掘出石赵徒戎三百万填中原的数据。换句话说,’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死了十之七八)”,居然是五胡占大多数。
这就厉害了,冉闵时期,黄河两岸的胡汉大混战,导致了几百万五胡丧生。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哪怕掺水50%,冉闵真有可能是拯救汉族的大英雄。毕竟五胡人口基数摆在那边,中原换种是很有可能,历史上,我们把一片土地称为西域,万里佛国,千载汉土,而今天,我们把它叫做新疆。
结合大历史,冉闵又双叒叕升级了。
如果没有冉闵,历史走向会怎么样?有人说没有就没有,汉人还有东晋,还有桓温谢安,还有凉州,怎么也谈不上文明毁灭。
但是,大陆另一侧,给出了没有冉闵的另一种答案。西罗马崩溃后,罗马帝国有东晋(东罗马),有刘裕(查士丁尼),有谢玄(贝利撒留),有北伐(西征意大利北非),有凉州辽东保留文明火种(各地教会),但只因为缺少一个,在西欧大规模杀胡的冉闵,罗马世界还是被人口占少数的蛮族几百年下来一步步蛮化。西罗马遗民愤怒不已:“我们人多,文明高,有外援东罗马,而且基督保佑,罗马一定复兴”,日耳曼诸君王笑而不语,总能消化干净,到消化干净的那天,我们日耳曼人重现罗马荣光,嗯,就叫做:“神圣罗马帝国”。
再再然后,东罗马也烟消云散了。在没有冉闵的西方,历史是日耳曼蛮子书写的,他们给皇罗最终盖棺定论,判决皇罗的代号叫拜占庭,拜占庭,你无能、背叛、奸险狡诈、爱财如命、花言巧语以及懦弱。
再回到有冉闵的东方。
石赵时期,北中国是胡人的海洋。孔子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西戎与东虏交,华夏不绝如缕,这一担忧已经发生。
西历349年,永和五年,
冉闵登场,邺城雷暴,屠夫救国。
内外六夷有称兵者诛之。
黄河两岸胡汉军民日夜激战,五胡元气大伤。
胡汉人口比例再平衡,最危险的一页翻过去了。
民族英雄嘛,应该谈不上,无论是按本朝、前朝还是前伪朝的史观衡量都不符合标准,不过我认为其行为的性质是需要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去观察和评价的。
图片里七、八十年前的观点虽然不够“新潮”,我觉得也可参考一下。
想正确评价冉闵,需要下点功夫,不能全依靠网络文章,就算挂衔某某家的文章,也不一定靠谱。一方面人有力穷时,难免犯错;另一方面有种文人,叫不良文人,操守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卫生纸,擦屁股的,而这种文人,我们不一定能认出来
举个例子,《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当年很是畅销,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冉闵谣言,源头就是出自这本书。比如说,冉闵从未姓李,在这本书中,冉闵被写成李闵;比如说,冉闵杀的汉人比胡人多,杀胡令下死的一半都是汉人等,源头都在这本书里
“有些鼻子稍高,胡须稍多的汉人,一半以上都被滥杀了”;“最高统帅李闵率骑兵一千余人在城北迎战”
柏杨是什么人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查
所以,评价冉闵需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史书,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出冉闵流年;第二步,根据流年框架,去分析具体事情;第三步,代入分析,自己若为冉闵该怎么办,办了又能得到什么结果
这三步都很重要,不熟悉流年,就不知道冉闵做事情的结点,结点搞错了,结论可能就会颠倒。史料不去分析的话呢,那可能就按照固有认知去生搬硬套。举个例子,史料记载,350年下半年,冉闵册封儿子冉胤为大单于还配了1000胡人侍卫,这件事呢,如果不去分析的话,那可能就会认为冉闵胡化了,在胡汉直接玩蛇首两端。但是,分析一下,冉闵这么做对北地百姓是有利呢,还是有弊呢?多想想,结论自然不同。代入分析呢,这个就是契合自己三观了,如此操作之后,冉闵无论是好,还是不好, 基本就是自己当前认知下的正确结论
这里推荐《晋书》、《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三本史书,冉闵事迹绝大部分,都在这三本书里。《晋书》可以看石勒载记、石虎载记以及慕容俊载记,《资治通鉴》如果想追溯,可以从300年左右看看,这样能看出前赵后赵来龙去脉,310年左右的时候记载了陈午事迹,可以考证一下冉闵他爹来历;偷懒的话,就看338年到353年,大约是九十八、九十九章吧,338年更前一些,编年体史书,很容易检索;《十六国春秋》看前后赵篇……
另外,普通人看史书很容易当成小说,被史官立场所迷惑,因此呢,建议看看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以及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相关部分,这两本书有当代史学家视觉解读,可以参考
至于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相信经过三步走之后,会有一个自己结论
当然,我们都知道,分析古人,要有立场。立场不同,即便一二三都完美,结论也会截然相反。比如抗战时期,日军对我们来说,是侵略者,是敌寇,但在日本本土,人家被供奉在靖国神社里,这就是立场
所以啊,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得看自己站什么立场。如果站在羯族立场,别说什么民族英雄了,什么脏词放冉闵身上都不会过,毕竟冉闵灭了羯族建立的后赵王国,平了人家羯一族。若是站在汉家立场呢,冉闵不仅是民族英雄,而且功勋盖世。就像晋书中冉魏使者说的:
暴胡酷乱,苍生屠脍,寡君奋剑而诛除之,黎元获济,可谓功格皇天,勋侔高祖
~~~~~~~~~~~~~~~~~~~~~~~~~~~~~~~~~~~~~~~~~~~~~~~~~
这个观点大约是:
石遵毁诺,冉闵没能成为太子很是失望,所以培植势力拉拢邺城宫中将士,而冉闵培植势力之举,遭到石遵猜忌想干掉冉闵。冉闵得到石鉴报信,先下手为强,弄死了石遵,扶持石鉴上位,自己也晋级成武德王、大将军,掌控军政大权。杀石遵这种弑君之举呢,不为群胡所容忍,犯众怒,所以以孙伏都等为代表的羯族军士,开始伏杀冉闵,这种伏杀致使冉闵下令杀胡,进而胡人出城……发生后续一系列的事情。总之冉闵自私自利,当不得民族英雄
文笔有限,无法复原观点全部,具体观点可以参考此问答下面的北冥有鱼帖子
对于这样的观点,当时也回复了北冥有鱼网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他把我的回复给删了,因为有代表性,这里再针对这个观点,说明一下
观点呢,不能说错,但有些流于表面了
就说弑君惹众怒吧,后赵最早弑君的是石虎,他废杀了二代帝王石弘,灭了伯父石勒一脉,登基为帝;接着弑君的是石遵,他灭了第四任帝王石世一系,登基为帝;冉闵杀石遵,只能排第三,而且之后冉闵也未登基……相比较冉闵,石虎和石遵惹众怒了没?显然没有,那为何冉闵惹“众”怒呢?显然,这就不是弑君惹“众”怒的事
帝王更替,实质是权力再分配,利益再分配,所谓人亡政息,又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后赵这个以胡人为国人以晋人为赵人的国度,无论是石虎灭石弘,还是石遵灭石世,他们都没有触犯国人利益,胡人的基本盘没有变。但冉闵不同,冉闵灭石遵,触动了胡人基本盘,冉闵掌权后:
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这里除了李农立场不好判断以外,后赵军政实质是在从国到赵转移……如此,作为后赵统治者的国人阶层,当然不满意,于是冉闵犯“众”怒了……而作为被压迫的赵人阶层,眼看着就要翻身,面对国人反扑,一样不满意,矛盾不可调和……
冉家在后赵,实质上是赵人利益体现,由始至终,都是。这也是为什么冉闵父亲石瞻作为石虎义子,只能做左积射将军,作为宠之如孙的冉闵,石虎却始终没给他独自领兵权原因,除了兵权不给,爵位上,石瞻是西华候,冉闵是武兴公……高爵低职
~~~~~~~~~~~~~~~~~~~~~~~~~~~~~~~~~~~~~~~~~~~~~~~~~
因为晋是正统王朝,加上地图上东晋的确比较大,所以很多人有个错觉,认为那个年代人口核心在南方,也就是东晋。基于这个错觉,很多人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冉闵没啥影响力
其实,那个年代,人口核心在后赵
按照九州划分,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九个里面,后赵占据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以及半个梁州,东晋占据的是荆州、扬州以及半个梁州。九州中的六个半,和两个半,谁多谁少,一目了然吧
当然,按照九州划分,并不确切,还有幽州、凉州、交州等,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九州为核心。那个年代,南方开发远不如当代,就连南京,都才建成不到百年
晋书地理志中,有各州郡人口统计,敢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加看
当然,东晋人口也不是一直低于北方,冉闵之后五六十年,刘裕北伐,他把东晋版图扩大了河北,那个时候,东晋人口是超过北方的
也许有人说,北地还有前凉和辽东鲜卑以及拓跋代国。还是那句话,地广人稀……
有一些人不知为何喜欢拉黑,尤其喜欢回复完再拉黑,唉
不知为何这篇问答今天又火了,难不成又有什么政策出台?
冉闵充分证明了对于一个诸侯来说,做事的目的对历史不重要,做事的结果很重要
冉闵的私德确实有待商榷,但是他客观上确实对于华夏民族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网络上兴起了关于内亚武德的讨论。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羯赵帝国正是个货真价实的黄河流域内亚帝国,而这个内亚帝国的毁灭,跟网上争议很大的冉闵杀胡令有着莫大的关系。
可以说如果没有冉闵,一个与华夏人不同文不同种不同宗不同认同的帝国可能会在黄河流域站稳脚跟,进而在中原腹地埋下一个遗祸千年的民族火药桶。
史书认为羯族是匈奴别部。①然而匈奴是个广大的民族集合,当中颇有附属于匈奴的小部。羯族来源争议甚多,但基本都认为是来自中亚或西域的高加索人种。②这些议论都有其道理,但综合羯赵的整个国人集团来看,羯赵统治的根本——国人,实是来自整个内亚。冉闵杀胡时,被误杀的汉人都是高鼻多须者,足见国人均具有高鼻多须的高加索人种特征。
陈勇教授认为,羯胡的本部数量实际上是极少的,正是吸收了大量杂胡,才形成庞大的国人集团。③但以冉闵杀胡把“高鼻多须”作为标准来看,石勒构建国人集团时,正是以高加索人种特征作为标准,所吸纳的包括吐火罗人、斯基泰人、粟特人、月氏人、波斯人乃至天竺人,所以各学者们的诸论都实有其道理。这些白色人种随匈奴迁移或者自行东迁进入中原后,由于体貌和文化特征,与汉人隔阂远大于黄色人种诸胡(如匈奴、鲜卑、羌、氐、丁零等),是以被石勒所凝聚,构建出所谓“国人”集团,成为后赵帝国的一等人,享受极大的利好,不但凌驾于汉人,亦凌驾于其他诸胡之上。
所以冉闵杀胡,并州胡人麻秋也响应,足见其他诸胡也受国人集团之压迫,只不过不如汉人所受之重罢了。④姚弋仲、苻洪之攻击冉闵,不过是因为二酋拥强大部曲,遂为石虎所重用,感激石氏的知遇之恩,一般黄种胡人并无此待遇。后赵帝国的民族等级,可大致划分为五等。白种国人为第一等,姚弋仲、苻洪、段龛等强豪所领羌、氐及段部鲜卑为第二等,匈奴及散落的鲜卑、羌、氐为第三等,黄种杂胡为第四等,汉人为第五等。
然而只压迫汉人,不利用汉人地主,当然无法建立统治。由于晋朝由士族所建立,士族往往顽强抵抗石氏,死节者多,石氏也对士族往往杀戮。⑤然而对于不满西晋统治的庶族地主的投效,羯赵政权却是欢迎备至,将他们吸纳进统治阶级,并试图将这些寒族提升为士族。⑥
《晋书》修撰于唐朝,距离两晋太远,房玄龄等人修史只能照搬前人资料。而其重要史源《十六国春秋》的作者崔鸿身为北方胡人统治区的汉人,对胡族政权往往有过多溢美之词,并太多强调他们汉化的一面。但石勒号称重视汉文化,竟然始终不识汉字,无非漫不经心而已。⑦须知朱元璋也是起自贫农,后来却文化颇深。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强调羯族作为内亚帝国的另一面。⑧史书记载,羯人孙伏都、刘铢率领三千士卒埋伏在“胡天”,试图诛杀冉闵。也正是此事,让冉闵下定决心发动杀胡令。
按唐长孺等学者考证,这里的“胡天”,正是祆教的主神“阿胡拉玛兹达”。以此观之,虽然石勒、石虎尊崇佛教,尤以石虎为甚,但国人集团所真正信奉的,还是来自中亚的祆教,也即拜火教。
那么,后赵石氏为什么又要宣扬佛教呢?更多在于以佛教的隐忍来麻痹汉人,维持其统治。到了石虎时代,更有了一重险恶的用心。
当时有个和尚向石虎进言说,“晋人”(意思是汉人)数量还是很多,晋朝将要复兴,您应该苦役晋人来削弱他们的气焰⑨。
按网络上一些说法中,说当时北方汉人数量不到一半,其实是严重夸大了。五胡乱华时,汉人最少的时候也占70%以上的比例,断没有那么危急。但汉人这么多,石虎自然不愿意看到。他于是用苦役来控制汉人的生育率,用佛教来让汉人纷纷出家,以减免赋税徭役。
公元336年,赵国境内大旱,石虎非但不抚恤赈灾,反而广征徭役,耗费重金建造宫殿。被强征而来的民夫,大批饿死倒毙。公元340年,石虎下令强征四十多万民夫,大兴土木,营建大量宫室,导致生产荒废,百姓流离失所,困苦不堪。同年,石虎下令举国每户三个男丁征二人、每户五个男丁三人,强征甲士五十万人,船夫十七万人,而且五人便需捐献战车一辆、牛二头、米十五斛、绢缎十匹,缴纳不齐斩首。穷苦百姓纷纷卖儿卖女,上吊自尽。
公元345年,石虎征发十六万民夫,营建长安未央宫,又征发二十六万民夫修建洛阳宫室,并强掳十余万民女民妇,供其淫乐,因妻子被掳去而反抗被杀、悲愤自杀的男子,多达三千余人。公元347年,石虎又下令征发邺城周围各郡的百姓十六万人,昼夜不停去修建占地数十里的华林苑,结果民夫日夜困苦,又遭暴风大雨,死者竟高达数万……
石虎还圈占了大片田地,建造了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猎场,用来豢养野兽,并严禁百姓伤害这些尊贵的“兽大人”,违者立斩;又在黄河之南靠严刑杀戮和驱逐,大量制造野兽肆虐的无人区。当然,能维持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不崩溃,石虎也是经常搞一些建设,有一些所谓的善政的。但这些善政于底层汉人而言,无非是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间,避免爆发巨大的起义,让温水煮青蛙能继续进行下去。真正享受这些善政的,当然是国人为首的胡人,以及投效于石氏的汉族豪强们。
石虎还广泛纳汉族女子作为妻妾,显示自己爱慕汉文化。众多羯族上行下效,往往多娶汉族女子,为扩大国人的人口基数而努力。须知羯族是个本身就具备农耕能力的民族,在建国之前往往为汉人佣耕为生。⑩若石虎的国策能够执行个数代,国人越来越多,北方的“晋人”恐怕渐渐要改叫“赵人”,是不是要全体信仰拜火教也未可知。
但是石虎并没有用汉文化来齐家,石家继承了祆教宗主国波斯人父子相残、兄弟阋墙的传统,石家一番争斗下来,石虎连杀两位太子,最后以十岁小儿石世为嗣,本以为可以看着石世长到20岁,但人算不如天算,石虎旋即病逝,主少国疑,内乱之下,汉人军阀冉闵挥剑而起,将这个白肤深目的内亚帝国搅得一塌糊涂……
于是羯赵帝国这一正宗来自内亚,成功统治整个黄河流域,并试图改变北方民族比例,令阿胡拉玛兹达的火焰在中原大放光明的高加索人种帝国,就此毁于一旦,再也没有机会向南方的东晋展示自己的“内亚武德”了。
①《晋书·卷一百四·石勒载记上》:石勒字世龙。其先匈奴别部羌渠之胄。
《魏书·卷九五·羯胡石勒传》: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因号羯胡。
②陈寅恪主张羯人是月氏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30页。
唐长孺认为主要为西域胡。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第416页。
王仲荦认为:羯人是石国(粟特族之一)人,白种人、崇祆教,同匈奴不是一个部落;又据《魏书》有者舌国,《隋书》有石国,都柘折城,即今天的塔什干。据此推断,石勒的祖先可能就是石国人,移居中原后,遂以石为姓,其祖并为部落小帅。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241页。
谭其骧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统治下的索格底亚那人。谭其骧:《羯考》,《东南日报》副刊,1947年。
童超认为羯人是中亚康居人,但羯人不是被康居人所征服的南部农业居民——索格底亚那人,而是康居(羌渠)游牧人。两汉时期,康羁属匈奴,因而可能有一部分人随匈奴东来,转战于蒙古草原,其后又随之南迁,逐渐内徙于上党武乡一带。因为他们既是康居人,又是匈奴的附庸,故称:“匈奴别部,羌渠之胄。”这个论证与文献记载更为切近,较为可信。童超:《关于五胡内迁的几个考证》,见《山西大学学报》1978年4期。
③陈勇《汉赵史论稿·后赵羯胡为流寓河北之并州杂胡说》
④《晋书·石季龙载记》:王朗、麻秋自长安奔于洛阳。秋承闵书,诛朗部胡千余。
⑤《晋书·刘群传》:石勒及季龙得公卿人士多杀之,其见擢用,终至大官者,唯有河东裴宪,渤海石璞,荥阳郑系,颍川荀绰,北地傅畅及群、悦、谌等十余人而已。
⑥《晋书·石世龙载记》:勒清定五品,以张宾领选。复续定九品。署张班为左执法郎,孟卓为右执法郎,典定士族,副选举之任。
⑦《世说新语·识鉴第七》:石勒不知书,使人读《汉书》。
⑧《晋书·石季龙载记》: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
⑨《晋书·石季龙载记》:时沙门吴进言于季龙曰:“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苦役晋人以厌其气。”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鄴北,广长数十里。
⑩《晋书·石季龙载记》:邬人郭敬、阳曲宁驱以为信然,并加资赡。勒亦感其恩,为之力耕。
——————————
本人并没有一定要说冉闵是民族英雄的意思,冉闵的父亲冉瞻虽然是13岁时被裹挟效力后赵,但客观上击败李矩等东晋名将,对晋势力造成巨大伤害,说冉瞻是汉奸我并没有什么意见。但是冉闵作为冉瞻之子,生下来就没法选择自己的立场,把他与吴三桂类比是不合适的。而冉闵对东晋造成的伤害,也远不如其父冉瞻来得大(夔安攻晋事件中,对晋军造成打击最大的,是后来在苍亭之战被冉闵击垮的羯族名将张贺度,大晋虎将毛宝[近代某名人的先祖]就是死在张贺度手里,而冉闵在此战中表现是较为有限的)
冉闵比较好的类比对象是祖逖,两人的军事能力也较为接近,都是名将但称不上名帅。祖逖早年好乱乐祸,期望天下大乱,北伐时曾经依靠烧杀抢掠、袭击商旅来积累北伐资金,北上后也确实形成割据之势,死后其弟祖约掀起叛乱,对东晋国力打击很大,玷污其兄声名。但其人对民众有恩,御下使众人心服,身后得到百姓敬仰,作为民族英雄肯定是没问题。
而冉闵相比祖逖,其可质疑的地方要多一些,所以是不是民族英雄就颇待商榷。然而某些人一定要把他踩到泥里,认为其是汉族败类,一无是处,那用心就颇可怀疑了。
关于后赵帝国的更多问题,详见本人与戴万琦答主的一次探讨——
——————————
再回复下热衷于吹嘘慕容鲜卑的某些人吧。所谓的大晋燕王,在攻灭冉闵之后干了些啥事?首先慕容俊称帝,然后下令征兵150万平定东晋,所到之处一片哭声,结果被天谴死掉了。
慕容俊的小老弟,就是被冉闵打得十战十捷最后靠兵力优势才消灭冉闵的慕容恪同志,在进攻投靠东晋的青州割据势力段龛时又一度被打得惨败,靠调略招降了段龛部将王腾才反杀。而东晋在内斗之中,荀彧六世孙荀羡提兵北伐,“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以一万余人连续击杀王腾及前燕大将慕容兰、贾坚,歼灭燕军数万,段龛势力的降卒几乎全部被荀羡搞定。面对荀羡区区一万多兵力,慕容恪不敢应战,只敢下令死守,其部将悦明打败了荀羡部下一支偏师,便声称击败荀羡本人,大肆吹嘘(有争议,但即便那是荀羡主力,当时荀羡也只带了7000人,悦明多半是以多打少。且荀羡军在与悦明交战前已经攻打山茌城时士卒疲惫,而且战败的损失也并不大)。
随后荀羡突发急病身亡,年仅三十余岁,但靠着他留下的防御体系,东晋仍然在泗水流域维持势力范围十年,慕容恪直到临死前不久才派出慕容厉攻克东晋兖州州治泰山。而期间慕容恪最大的战绩,则是带着数万人围攻晋将沈劲带着几百人防守的洛阳,沈劲坚守三月,不屈殉国。
至于慕容恪的民政,详见拙文:
——————————
发现 @戴万琦 老哥继续和本人商榷,本人是很愉悦的。不过,有些东西不必过于抠字眼为好。
第一条:后赵五等人问题,本人只是简单地归纳一下,因此称作大致。这里的五等人,就和屠寄先生在《蒙兀儿史记》里面提出的蒙元四等人一样,是个模糊的说法。
蒙元四等人制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著名元史权威张帆先生则对此作出以下评价
“四等人”的说法也不太准确。如果说“四等人”的话,让人觉得高低上下的等级差十分明确。实际上,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明确。客观一点,我们可以说元朝存在“四种人”或者“四类人”,但要是用“等”字,就把距离拉大了,不太合适。我在以前的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一个看法,认为应该叫“四圈人”。与其说是高低上下的差别,不如说是核心和边缘的差别。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元朝人自己就是用“内外”来形容的。元末明初人叶子奇写的《草木子》批评元朝,说元朝是“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就是说元朝总是把“北国”、“北人”这一部分人的利益放在核心位置,而把广大的“中国”、“南人”放在外围和边缘,忽视了他们的利益。他的批评用的就是内外,而不是上下高低。所谓“四等人”,充其量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情况。用“等”字来表述,可能让人联想到印度种姓制度那样严格的等级,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大的差别。
也就是说,张帆先生认为这种总体上的四类人划分还是合理的,哪怕元代确实有蒙古贫民沦为汉人地主奴隶的情况。
我这里自行归纳,也是一个情况。
后赵帝国的民族等级,可大致划分为五等。白种国人为第一等,姚弋仲、苻洪、段龛等强豪所领羌、氐及段部鲜卑为第二等,匈奴及散落的鲜卑、羌、氐为第三等,黄种杂胡为第四等,汉人为第五等。
为什么我要把姚弋仲苻洪所领的羌氐与一般的小落羌氐区分出来,就在于拥有姚弋仲、苻洪庇护的羌氐人口,其享受的权利和保护必然更多。
后赵政权下,对于汉人的防备是明显的,军队当中精锐部队多依赖胡人(这也是胡汉分治下的普遍情况,前燕、前秦则以宗室典兵代之,本质上仍压制汉人,真正信赖汉人不分胡汉者唯有后秦姚氏政权而已)。乞活军投降石勒者,往往被解除其武装逼迫归田,如李农“奔广宗,帅乞活数万家保上白”可作为一证,而汉臣李农虽被重用,也数次典兵,但却也没有自己的部曲,则后赵打散汉人部曲甚明矣。汉人在永嘉以来的无序状态下,以宗族、坞堡为单位的组织本来就难以与更加庞大的胡族部落对抗,又被石氏削弱,则军事上的软弱显而易见。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像汉官程遐位极人臣,却在石勒时代被石虎侮辱家中女眷也无可奈何,则认为以人口组织度来粗略排族群地位,是适当的。
(冉魏)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石祗闻鉴死,僭称尊号于襄国,诸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
张举、张平等豪强势力由于受到石氏提携之恩(可能包括由寒族提升为士族),且看不起乞活军出身的冉闵,而支持襄国政权,导致襄国政权拥有大量汉军且不提,本来这些豪强就没什么民族意识。但总体上冉魏与襄国政权表现为汉胡对抗,是明确的。
其原因,个人认为关键就在于冉闵提出的“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虽然杀胡令只针对白种国人,但对于所有的胡人,都宣称要解除他们的部落武装,令他们彻底服从中央指挥,这也是大部分汉人平民的意愿,取消胡族的武力优势,以实现民族上的平等。这样的政策,必然激起姚弋仲、苻洪、段勤等本来就亲附石氏的诸酋的更加不满。
由此,笔者认为,虽然当时汉族知识分子在文官系统中占了很高比例,但汉人总体地位仍是低于诸胡的。
第二条:崔鸿问题。由于这实际上是一篇旧文重发了,可能有些地方没有说清楚。戴万琦老哥认为崔鸿是摒弃了之前的十八家晋史的民族偏见。但是唐长孺和胡鸿两位先生则都认为,崔鸿所引用的原始资料对十六国政权就有溢美的问题,即所谓十六国霸史史相。
《魏书·崔鸿传》:
以刘渊、石勒、慕容俊、苻健、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孑、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秃发乌孤、李暠、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焉。鸿二世仕江左,故不录僭晋、刘、萧之书。
事实上,崔鸿以晋为正统,而以十六国为僭伪,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北魏王朝也是不承认十六国合法性的。崔鸿不采南朝对于十六国的记载,而专用十六国自己的御用文人留下的记载,必然形成偏向性。
关于史相与史实的差距,胡鸿先生在《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第六章所论甚明,戴万琦老哥如有需要,可自行寻找资料阅览全文。
有意思的是,一年前这个问题, @高级动物 已经和本人探讨过了,而其好友 @刘肇 则为其擂鼓助威,结果以高级动物删除本人全部回复告终,本人今天只能重写。而高级动物小同学不知何故已经删除全部回答退乎,真让人有沧海桑田之感。
第三条,胡天问题。
首先,祆祠不足以容纳三千人,并不能说明问题。“伏于胡天”,为何不可是埋伏于祆祠及其周遭的房屋内?埋伏刺杀,很少有将所有人员埋伏在同一个建筑物内的。
《隋书·礼仪志二》:“[后齐]后主末年,祭非其鬼,至于躬自鼓舞,以事胡天,邺中遂多淫祀,兹风至今不绝。
后周欲招来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其仪并从夷俗,淫僻不可纪矣。
其次,“胡天”并非孤证,在两晋南北朝视角下,就是祆祠或祆神阿胡拉玛兹达,并无疑义。且到南北朝后期,北周、北齐君主都曾拜胡天。有关“胡天”问题,陈垣先生《火祆教入中国考》一书论述甚明。既然“羯士”埋伏于胡天,必与其信仰有关,羯人信仰祆教,这是童超、王仲荤等晋史权威的观点,已经较为主流,笔者认为援引并无不妥。
很有意思的是,胡天问题,笔者与吾友遥望山南也曾经就此教导过历史吧小吧竹某,竹某貌恭而不心服,声称要在他的出版物《晋在天涯》第二部当中赞美后赵王朝,扒光冉闵的皮,不幸第一部导致出版社亏本,第二部付梓遥遥无期,竹某不再有机会赞美后赵,扒冉闵的皮了,惜哉!
最后,关于麻秋,戴万琦老哥认为:
《太平广记·酷暴》: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
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取决于使用国家史观和阶级论评价他,还是使用民族史观和民族论。按照国家史观和阶级论,他反抗屠杀汉族百姓的行为是英雄,而他屠杀其他民族百姓是暴徒。
我是个维吾尔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接受的教育一直在跟我重复国家史观,促进各民族团结的维吾尔族才是好维吾尔族是英雄,仇恨和屠杀其他民族的都不是好维吾尔族是败类,那些历史上屠杀过其他民族的都是民族败类和耻辱。国家一直教育我们,祸害其他民族的是那些封建领主,而不是他所在的民族百姓,不能把封建统治者的罪行强加到其民族。按照这个教育理论,那些因清廷残暴压迫而发起起义时,把对统治者压迫的仇恨迁移到其所属群体,从而攻击汉人满人百姓的都是我们民族的耻辱。
如果投清的汉人是汉奸而反清的汉人是民族英雄,屠其他民族的冉闵是民族英雄。那么我们该怎么定义投清或反清的维吾尔族,又得怎么定义那些反清时不分统治者和百姓区别而攻击其他民族百姓的清代维吾尔族领主。
用民族史观和民族为中心论来看待维吾尔族历史是犯法的,属于不认可国家的叛国行为。任何把反清和屠杀其他民族百姓的人当做英雄,把投清的人当做叛徒,都属于破坏民族团结和挑拨仇恨的篡改历史分裂国家,一旦被举报和公开会面临追责。当然这些都以国家史观为标准的而不是汉民族史观或汉本位种族主义,黄汉同胞们不要搞错了。
貌似,这些广大以冉闵为民族英雄,主张以汉民族视角看待历史,认为国家史观和阶级论是羞辱汉族篡改历史的同胞们,也普遍把维吾尔族的民族史观和民族视角看做分裂主义,对国家的不忠,对汉族的异心,不接受维吾尔族存在民族视角。
赛里斯把洪亨九都变成mz自豪感了 天王不行
冉闵是不是我不知道,但白彦虎必须是,央视有一起纪录片,东干人相关的,直接把白彦虎美化成民族英雄了。
如何评价关羽,他真的斩过华雄么?
如何评价包拯,他真的铡过陈世美么?
“关羽”,“包拯”的存在,与其说是简单的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寄托了人民想象和期望的“英雄传说”
我们期望有一个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义薄云天,忠肝义胆,所以有了作为英雄的“关羽”。
我们期望有一个清官,铁面无私,六亲不认,敢于反抗一切强权以贯彻正义。所以有了作为英雄的“包拯”
人们崇拜他们,歌颂他们,以他们为楷模。一方面,我们需要他们代表的那种符号作为心灵寄托。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用他们的传说来控诉现实
因为社会中有很多背信弃义之徒,所以人们才愈发崇拜关羽。
因为世上有很多黑暗角落,所以人们愈发崇拜包拯。
冉闵成为英雄,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
冉闵本人值不值得称赞并不重要,古人长已矣。你还能把他复活了再去问问他自己具体干了些什么事?
唯有他们的名字与故事,作为符号存在于我们文化与语言之中。成为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武器。
那些符号是现代人的符号,它们代表着我们一种需求。代表着我们的一种控诉。
重要的不是这个符号所对应的历史人物。
而是这个符号本身。
他让他身边的汉人重新体验到了成为人的感觉。
有人说他背主求荣,有人说他曾经也杀汉人,也有人说他就是只会杀人的禽兽。
可他身边的汉人不会这么想,他们是从动物重新变回了人,让北地的汉人好好缓了一口气。
从小了说他和北地汉人曾经辉煌壮烈的厮杀报仇雪恨过了,从大了说削弱了北方胡族势力让他们不敢再像之前一样放肆了。
冉闵灭的是羯族,这个民族是白种人是入侵民族,而且被彻底灭族,不存在今天的中华民族之中。冉闵保住了北方汉人的生命,当然是民族英雄
勉强应该算。
我们不从民族观入手,因为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们试着从文化观、政策观和国家观入手去看。
从文化观、国家观来看:
冉闵虽然是自己为了当皇帝而干事的,但客观上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一个基础。
说的更直白一些,中国自汉以来,所有的统治者都是以“炎黄子孙”的名义来实现对中国统治,而只有1.5个政权例外,就是刘曜的赵和石勒的赵。而冉闵就是这两个政权最后的掘墓人。
根据现代的基因测序,早就已经发现,汉族古代的所谓的多民族融入,其实都是自己人瞎改名的一个过程。而且古人也在不知不觉中践行着这个事实。
氐:其先盖有扈氏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
鲜卑拓跋氏“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匈奴赫连勃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
鲜卑慕容氏:“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东胡”。
刘渊不太持这个认同,但他还是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初汉高祖以宗女为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其子孙遂冒姓刘氏”,“吾又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但是到了他义子,刘曜就不认了,甚至连理由也不找了:吾之先,兴于北方。光文(刘渊)立汉宗庙以从民望。今宜改国号,以单于为祖。亟议以闻。
而到了石勒更加过分,首先,把胡人标榜为高人一等的国人,其次,他们在自我认知上,就认为自己是外来侵略者。首先,不尊炎黄,追尊其高祖曰顺皇,曾祖曰威皇,祖曰宣皇,父曰世宗元皇帝,妣曰元昭皇太后”,石虎“追尊祖㔨邪为武皇帝,父寇觅为太宗孝皇帝”。其次,标榜自己是外国人“朕生自边壤,忝当期运,君临诸夏。至于饗祀,应兼从本俗。佛是戎神,正所应举”。
历史上,经过冉闵的打击,石勒所做的在华夏人之外构筑一个不是炎黄子孙而是发源于北方的胡族的努力彻底失败。实际上,自石勒之后,十六国的其余政权,虽然经常有国人的概念,但大部分比较模糊,也再也没有尝试过构建一个不是炎黄子孙的族群概念,很多时候甚至都不认可自己是胡。记得某文献论过,最初的五胡就是刘、石两朝这五个匈奴胡人皇帝,在南朝的影响下才扩大到其它各部族。所以,后世如房玄龄、顾炎武有“刘、石乱华”的说法,因为在北朝最初的概念中,我们都是华人,就“刘、石”不是华人。或者说,冉闵通过屠杀,把石勒构建的一个实体性的完全不同于中国人的胡人概念消灭了。后世的胡,已经成为了一种泛称。
从政策观的角度去看:
冉闵这件事还标志着十六国时期胡汉分治政策到胡汉融合政策的转变。石勒政权也是十六国时期胡汉分制的巅峰(胡汉分治的政策从刘渊开始引入北方,到石勒是最极端的,然后就开始逐步衰退,到北魏前期基本废除),他将刘渊的政策进一步发展,在全统治地的范围内实施胡汉分制,甚至还视胡人为更高一等的国人。进一步,可以观察到,石赵之后,汉人和其它北方民族矛盾实际是减少了,很少发生冉闵时期这种激烈的互杀,也是因为再也没有人向石勒一样极端的胡汉分制,同时构建一个独立且高于汉文化的少数民族了。后来,同样族人极少的苻坚选择了和石勒完全相反的一条路,将自己人和各部族居民分于各地,北魏拓跋氏更进一步,离散诸部,分土定局,大幅降低胡汉分治政策,逐步改变了当时各有部落、不相杂错的状态,让北方少数民族和汉充分交流与杂居,终于在永嘉之乱百年后让北方重新稳定下来。(每回看到石赵和北魏相提并论,我就无力吐槽,要知道,这两家民族政策基本是反着来的。)
而后世,正是由于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才让中国文明有了一个始终传承的基础条件之一。
颁发杀胡令,拯救了北方、中原的汉族,毫无疑问就是民族英雄,有些反汉分子就是逢汉必反,汉人的英雄被它们疯狂诋毁抹黑,在这些反汉分子眼中汉人被屠杀不能反抗了,反抗了你就是大汉族主义,你就是汉西斯破坏民族大团结,不仅不能反抗还要洗干净脖子等着它们来砍才好
冉闵是不是民族英雄不重要,一些群体要表现出他们心中存在着这么一个英雄冉闵很重要。
他们根本不需要去了解冉闵这个人到底有何事迹,他们只需要一种舆论和风向,借冉闵输出他们心中的一种情绪即可。
如果所谓的康乾”盛世“能被翻案打倒;康熙那些厚脸皮的粉饰把戏能被主流舆论拆穿;岳飞是民族英雄至少在教科书中应该和清打开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罪行同样不容置疑;现如今各种乱飞的辫子戏能消停一些;甚至不正确的说某些实行已久的国策。奉冉闵为民族英雄这种论调根本不会出现。
冉闵到底史实如何对奉冉闵为民族英雄的群体根本没意义。他们的动机只是对一些压制的一种反弹,特意选出了冉闵这个具有那些”莫须有“事迹的形象,借他的极端行为隐晦表现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以极端抗极端,冉闵恰好适合。
《鹿鼎记》中有个情节,韦小宝向康熙进言建议加大力度供奉关羽岳飞,康熙说关羽可以,岳飞就算了。
韦小宝是何民族无从断定恰恰是这段的精髓。因为这段体现了,就算直接锁死韦小宝实际就是个满人而成长经历不变,他的想法依然不会有变化。
有些共识不是统治阶层为了利益而想强行揭过就能让所有人都接受的。但大趋势无力抗衡,只好借力打力了。
会因这些事不惜搬出冉闵这号人物算是最终的无奈之举了。毕竟中国人最爱的该是中庸,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除非压抑的急了,没人想走极端。
中国人也一向信祖宗。无论哪族人。但当有人请你对祖宗那些事闭嘴特别是针对某部分人时,这不就会吵开了。
我发现网上人对民族英雄的定义双标到滑稽的地步。比如说这个冉闵,你就是把他黑破天了,也不能否认他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浪潮中孤独地立了一个汉人的旗子。有冉闵这样的人在,北方的汉族比例至少能高一点,汉人多少有个守护他们的国家,免做亡国奴。
石氏残暴苛敛,人饥相食,闵散发仓库,救济困穷,很得民众的爱护。做皇帝后,提拔人才,不限门第贵贱,政治渐次清明。中原人士,称他有开国气象,他请东晋出兵同讨叛逆,更是深明种族大义。当时羌酋姚戈仲臣服石氏,但不敢反晋,慕容俊名义上也算东晋的藩国,晋魏合作,正名伐叛,胜利很有把握。可是东晋君臣,不肯立在种族观点上协力御侮,却想陈师边境,坐观成败,乘机取利。结果冉闵力竭败灭,中原被慕容俊吞并,自称皇帝。东晋使臣见俊,俊说“‘我受中国人民推举,已经做皇帝了,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天子吧”。东晋想不费力占便宜,失去驱逐野蛮种族的机会。不顾种族大义,不顾民众痛苦,止为自己计算利益,这是腐朽统治阶级的特性。
东晋不愿与冉闵合作, 共同驱逐外族,却想乘机取巧,坐收渔人之利。结果魏败燕兴,东晋自保不暇,再没有恢复中原的机会。
十六国时,汉族冉闵杀胡羯二十余万,他自以旧是晋朝人民,想迎晋帝司马聃还都洛阳,被士族胡睦劝阻。后来又请晋军北伐,协力讨平中原,又被南朝士族拒绝。冉闵出身微贱,懂得民族大义,南北士族却同样不理会这个。
《1941年中国通史简编》
民族英雄最主要的定义就是保护本族,抵抗外族侵略者,请问冉闵哪里不配了?当然,冉闵确实有残暴无情的品质,如果你要强求一个完美无缺的英雄,他不适合。但究其本质,冉闵无非是和太平天国义和团一样,属于无知者无畏式的蛮横而已——谁叫那些应该肩负国家责任的士族都躲到江南去了呢?但他的行动代表着汉民族的意志,这才是评价他的关键。
只要分析下史籍,我们不难发现冉闵确实很得汉人之心。慕容鲜卑杀害冉闵之后,河南不断出现各种天灾,实际上就是冉闵为民心所向的一种体现。而当他们重新追封冉闵爵位,承认其地位后,才以一场标志性的大雪结束了所谓的“天灾”,代表着对冉闵象征的人民力量的妥协。
《晋书冉闵传》: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於遏陉山。山左右七裏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於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諡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
反过来再看曹操,他通过屠杀降低本民族人口,再通过强迁逼迫游牧民族“入侵”中国。五胡十六国里率先立国的刘渊李雄等人全是曹操迁来的那伙人的直系子孙。
曹操迁移游牧民族入中国记录
https://www.zhihu.com/answer/1840765427
曹操屠城比例和历代开国的对比
https://www.zhihu.com/answer/1612633593
曹操杀戮本族,植入外族。以一己之力降低了北方汉族人口比例,奠定了北朝未来的乱局。然而这么一个民族败类,反而被网民认为是民族英雄。。。。
当然,冉闵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至于他是不是民族英雄,恐怕不同的人群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是,《晋书》(正史,而且是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已经把他刻画为事实上的英雄。注意《载记第七•后赵 石季龙载记下》结尾部分这样的文字:“坟土未燥,祸乱荐臻,衅起于张豺,族倾于冉闵,积恶致灭,有天道哉!”“世龙之殪晋人,既穷其酷;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在作者看来,石季龙(石虎)作恶多端,结果遭到了报应,罪有应得。在作者看来,为晋人(汉人)报仇的就是冉闵。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有说冉闵半个“不”字,没有因为冉闵杀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胡人而批评他一个字。
看到很多非议冉闵的文字,但很多都是空发议论,有不少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责任在谁?
《晋书》中的《载记第七•后赵 石季龙载记下》评价如下:“夫从逆则凶,事符影响;为咎必应,理若循环。世龙之殪晋人,既穷其酷;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
关于“三姓家奴”,据说与吕布有关(注意,是与《三国演义》中的吕布有关,而不是与历史上的吕布有关)。
三姓家奴,典出罗贯中《三国演义》:“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大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并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后杀了丁原,投降董卓,拜为义父,之后为了貂蝉,又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一个生父,两个义父,吕布历经三姓,是以称“三姓”,古代讲究从一而终,讲究“忠”“孝”,像吕布这样的行为很为人不齿,是以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注:历史中的吕布并未有三姓家奴之称,历史中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
吕布经历了一个生父、两个义父,那么冉闵呢?
冉闵打过汉人吗?打过。
《资治通鉴》卷96:“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朱保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降于赵。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破之,斩首五千馀级,安乃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
再有,“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这样的记载也被作为冉闵杀汉人的证据。有人据此声称“灭胡斗争”中无辜而死的大约一半是汉人。此说不值一驳,古往今来有多少汉人具有“高鼻多须”的面貌特征?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几。
冉闵杀的胡人有多少?《晋书•载记第七•后赵 石季龙载记下》:“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这只是冰山之一角,消灭的胡人已经有二三十万。
注意其中的关键词“闵躬率赵人”。如果没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根本就收不到这样的效果。
附录:《晋书》中的《载记第七•后赵 石季龙载记下》,乃是记载冉闵事迹的第一手资料。
初,遵之发李城也,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既而立衍,闵甚失望,自以勋高一时,规专朝政,遵忌而不能任。闵既为都督,总内外兵权,乃怀抚殿中将士及故东宫高力万余人,皆奏为殿中员外将军,爵关外侯,赐以宫女,树己之恩。遵弗之猜也,而更题名善恶以挫抑之,众咸怨矣。而又纳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之计,颇疑惮于闵,稍夺兵权。闵益有恨色,准等咸劝诛之。遵召石鉴等入,议于其太后郑氏之前,皆请诛之。郑氏曰:「李城回师,无棘奴岂有今日!小骄纵之,不可便杀也。」鉴出,遣宦者杨环驰以告闵,闵遂劫李农及右卫王基,密谋废遵。使将军苏亥、周成率甲士三十执遵于如意观。遵时方与妇人弹棋,问成等曰:「反者谁也?」成曰:「义阳王鉴当立。」遵曰:「我尚如是,汝等立鉴,复能几时!」乃杀之于琨华殿,诛郑氏及其太子衍、上光禄张斐、中书令孟准、左卫王鸾等。遵凡在位一百八十三日。
鉴乃僭位,大赦殊死已下。以石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李农为大司马,并录尚书事;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
鉴使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夜诛闵、农于琨华殿,不克,禁中扰乱。鉴恐闵为变,伪若不知者,夜斩松、才于西中华门,并诛石苞。
时石祗在襄国,与姚弋仲、苻洪等通和,连兵檄诛闵、农。鉴遣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步骑七万分讨祗等。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诛闵、农,闵、农杀之。
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亦欲诛闵等。时鉴在中台,伏都率三十余人将升台挟鉴以攻之。临见伏都毁阁道,鉴问其故。伏都曰:「李农等反,巳在东掖门,臣严率卫士,谨先启知。」鉴曰:「卿是功臣,好为官陈力。朕从台观卿,勿虑无报也。」于是伏都及铢率众攻闵、农,不克,屯于凤阳门。闵、农率众数千毁金明门而入。鉴惧闵之诛己也,驰招闵、农,开门内之,谓曰:「孙伏都反,卿宜速讨之。」闵、农攻斩伏都等,自凤阳至琨华,横尸相枕,流血成渠。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使尚书王简、少府王郁帅众数千,守鉴于御龙观,悬食给之。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一日之中,斩首数万。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
太宰赵鹿、太尉张举、中军张春、光禄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张季及诸公侯、卿、校、龙腾等万余人出奔襄国。石琨奔据冀州,抚军张沈屯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段勤据黎阳,宁南杨群屯桑壁,刘国据阳城,段龛据陈留,姚弋仲据混桥,苻洪据枋头,众各数万。王朗、麻秋自长安奔于洛阳。秋承闵书,诛朗部胡千余。朗奔于襄国。麻秋率众奔于苻洪。
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石闵率骑千余,距之城北。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斩级三千。琨等大败,遂归于冀州。
闵与李农率骑三万讨张贺度于石渎,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承虚袭邺。宦者以告闵、农,闵、农驰还,废鉴杀之,诛季龙孙三十八人,尽殪石氏。鉴在位一百三日。
季龙小男混,永和八年将妻妾数人奔京师,敕收付廷尉,俄而斩之于建康市。季龙十三子,五人为冉闵所杀,八人自相残害,混至此又死。初,谶言灭石者陵,寻而石闵徙兰陵公,季龙恶之,改兰陵为武兴郡,至是终为闵所灭。始勒以成帝咸和三年僭立,二主四子,凡二十三年,以穆帝永和五年灭。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也。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骁猛多力,攻战无前。历位左积射将军、西华侯。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拜建节将军,徙封修成侯,历位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季龙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
永和六年,杀石鉴,其司徒申钟、司空郎闿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闵固让李农,农以死固请,于是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曰永兴,国号大魏,复姓冉氏。追尊其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农诸子皆封为县公。封其子胤、明、裕皆为王。文武进位三等,封爵有差。遣使者持节赦诸屯结,皆不从。
石祗闻鉴死,僭称尊号于襄国,诸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答。闵诛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赵升等。晋卢江太守袁真攻其合肥,执南蛮校尉桑坦,迁其百姓而还。
石祗遣其相国石琨率众十万伐邺,进据邯郸。祗镇南刘国自繁阳会琨。闵大败琨于邯郸,死者万余。刘国还屯繁阳。苻健自枋头入关。张贺度、段勤与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邺。闵遣尚书左仆射刘群为行台都督,使其将王泰、崔通、周成等帅步骑十二万次于黄城,闵躬统精卒八万继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追斩勒豚于阴安乡,尽俘其众,振旅而归。戎卒三十余万,旌旗钟鼓绵亘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之。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
闵率步骑十万攻石祗于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启谏甚切,闵览之大怒,诛謏及其子孙。闵攻襄国百余日,为土山地道,筑室反耕。祗大惧,去皇帝之号,称赵王,遣使诣慕容俊、姚弋仲以乞师。会石琨自冀州援祗,弋仲复遣其子襄率骑三万八千至自滆头,俊遣将军悦绾率甲卒三万自龙城,三方劲卒合十余万。闵遣车骑胡睦距襄下场长芦,将军孙威候琨于黄丘,皆为敌所败,士卒略尽,睦、威单骑而还。琨等军且至,闵将出击之,卫将军王泰谏曰:「穷寇固迷,希望外援。今强救云集,欲吾出战,腹背击我。宜固垒勿出,观势而动,以挫其谋。今陛下亲戎,如失万全,大事去矣。请慎无出,臣请率诸将为陛下灭之。」闵将从之,道士法饶进曰:「太白经昴,当杀胡王,一战百克,不可失也。」闵攘袂大言曰:「吾战决矣,敢谏者斩!」于是尽众出战。姚襄、悦绾、石琨等三面攻之,祗冲其后,闵师大败。闵潜于襄国行宫,与十余骑奔邺。降胡栗特康等执冉胤及左仆射刘琦等送于祗,尽杀之。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诸将士死者十余万人,于是人物歼矣。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闵悔之,诛法饶父子,支解之,赠韦謏大司徒。
石祗使刘显帅众七万攻邺。时闵潜还,莫有知者,内外凶凶,皆谓闵已没矣。射声校尉张艾劝闵亲郊,以安众心,闵从之,讹言乃止。刘显次于明光宫,去邺二十三里,闵惧,召卫将军王泰议之。泰恚其谋之不从,辞以疮甚。闵亲临问之,固称疾笃。闵怒,还宫,顾谓左右曰:「巴奴,乃公岂假汝为命邪!要将先灭群胡,却斩王泰。」于是尽众而战,大败显军,追奔及于阳平,斩首三万余级。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祗为效,闵振旅而归。会有告王泰招集秦人,将奔关中,闵怒,诛泰,夷其三族。刘显果杀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传首于邺,送质请命。骠骑石宁奔于柏人。闵命焚祗首于通衢。
闵徐州刺史刘启以鄄城归顺。刘显复率众伐邺,闵击败之。还,称号于襄国。闵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皆以城归顺。平南高崇、征虏吕护执洛州刺史郑系,以三河归顺。慕容彪攻陷中山,杀闵宁北白同、幽州刺史刘准,降于慕容俊。时有云黄赤色,起东北,长百余丈,一白鸟从云间西南去,占者恶之。
刘显率众伐常山,太守苏亥告难于闵。闵留其大将军蒋干等辅其太子智守邺,亲率骑八千救之。显所署大司马、清河王宁以枣强降于闵,收其余众,击显,败之,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已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百姓于邺。显领军范路率众千余,斩关奔于枋头。
时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距之,与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闵大将军董闰、车骑张温言于闵曰:「鲜卑乘胜气劲,不可当也,请避之以溢其气,然后济师以击之,可以捷也。」闵怒曰:「吾成师以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而避之,人将侮我矣。」乃与恪遇,十战皆败之。恪乃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及董闰、张温等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自妄称天子?」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告廆、皝庙。
遣慕容评率众围邺。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于晋阳,苏亥弃常山奔于新兴。邺中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归顺,且乞师于晋。濮阳太守戴施自仓垣次于棘津,止猗,不听进,责其传国玺。猗使嵩还邺复命,干沈吟未决,施乃率壮士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谲之曰:「且出玺付我。今凶寇在外,道路不通,未敢送也。须得玺,当驰白天子耳。天子闻玺已在吾处,信卿至诚,必遣军粮厚相救饷。」干以为然,乃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京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田香开门降评。施、融、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妻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中书监聂熊,司隶校尉籍罴、中书令李垣及诸王公卿士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自杀。
俊送闵既至龙城,斩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雪。是岁永和八年也。
史臣曰:夫拯溺救焚,帝王之师也;穷凶骋暴,戎狄之举也。蠢兹**,自古为虞,限以塞垣,犹惧侵轶,况乃入居中壤,窥我王政,乘弛紊之机,睹危亡之隙,而莫不啸群鸣镝,汨乱天常者乎!
石勒出自羌渠,见奇丑类。闻鞞上党,季子鉴其非凡;倚啸洛城,夷甫识其为乱。及惠皇失统,宇内崩离,遂乃招聚蚁徒,乘间煽祸,虔刘我都邑,翦害我黎元。朝市沦胥,若沈航于鲸浪;王公颠仆,譬游魂于龙漠。岂天厌晋德而假兹妖孽者欤!观其对敌临危,运筹贾勇,奇谟间发,猛气横飞。远嗤魏武,则风情慷慨;近答刘琨,则音词倜傥。焚元超于苦县,陈其乱政之愆;戮彭祖于襄国,数以无君之罪。于是跨蹑燕、赵,并吞韩、魏,杖奇材而窃徽号,拥旧都而抗王室,褫毯裘,袭冠带,释介胄,开庠序,邻敌惧威而献款,绝域承风而纳贡,则古之为国,曷以加诸!虽曰凶残,亦一时杰也。而托授非所,贻厥无谋,身陨嗣灭,业归携养,斯乃知人之暗焉。
季龙心昧德义,幼而轻险,假豹姿于羊质,骋枭心于狼性,始怀怨怼,终行篡夺。于是穷骄极侈,劳役繁兴,畚锸相寻,干戈不息,刑政严酷,动见诛夷,惵惵遗黎,求哀无地,戎狄残犷,斯为甚乎!既而父子猜嫌,兄弟仇隙,自相屠脍,取笑天下。坟土未燥,祸乱荐臻,衅起于张豺,族倾于冉闵,积恶致灭,有天道哉!夫从逆则凶,事符影响;为咎必应,理若循环。世龙之殪晋人,既穷其酷;永曾之诛羯士,亦歼其类。无德不报,斯之谓乎!
赞曰:中朝不竞,蛮狄争衡。尘飞五岳,雾晻三精。狡焉石氏,怙乱穷兵。流灾肆慝,剽邑屠城。始自群盗,终假鸿名。勿谓凶丑,亦曰时英。季龙篡夺,淫虐播声。身丧国泯,其由祸盈。
施琅当得,冉闵就当不得?
先说结论,是,是汉民族英雄,是中国民族英雄。
原因:1、自晋八王之乱以来,汉人第一次成为猪羊一般的存在!就像自1840年以来被中外反动政权联合镇压的中国人民一样。在这个背景之下,华夏急需一个能带领人民反击这些不公的人。
这个时候,冉闵出现了,他带领中国人民反击这些残暴的夷狄,把最残暴的胡羯灭族,数次打败胡人联军。
他就像一束黑暗里的光,给人民以希望。就像台儿庄战役一样,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失败的英雄依然是英雄。就像他最后的一句话一样,慕容儁让冉闵站在面前而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冉闵答道:“天下大乱,尔等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中华贵胄,何不能做帝王耶?
问:冉闵对付的是什么人?
答:羯人
问:羯人是什么人种?
答:是白种人,但是不少欧美和台湾学者否认他们是白种人
问:为什么羯人虽然是匈奴别部,但依然是白种人?
答:建议看一看这篇文章
问:今天对于我们威胁最大的种族是什么?
答:白种人
问:如果汉人不反抗羯人会发生什么?
答:第一个被白人亡国灭种的黄种人民族很有可能是中国人而不是阿兹特克人
问:这意味着什么?
答:意味着问冉闵是好是坏不仅仅一个关于汉民族主义是对是错的问题,而是问:香蕉人是不是高等黄人+白人是否应该建立三百年殖民地!
问:我支持民族团结,所以我反对歧视少数民族,我是否应该支持冉闵?
答:少数民族也知道白人是什么货色,所以如果你认可“石榴籽”这个理论的话,你更应该支持冉闵!
坐等香蕉人来乱喷……..
一切历史皆是现代史
冉闵是谁不重要,杀胡令是不是真的也不重要,那些不停的辩证冉闵不行的人,都不知道是真的做题家,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过看来应该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疯狂吹嘘冉闵是对四等人民族现状的不满,而不是所谓的不了解冉闵,这才是现实,没有人关心冉闵在历史中到底怎么样。那些辩证冉闵不行的人,到底在害怕什么,怎么不敢面对这个主要矛盾,这时马克思唯物思想哪去了。怎么不辩了,辩证名族现状很好,一切都很公平,全都是杞人忧天。这样冉闵崇拜才是不攻自破。
。。。。。。。。。。。。
在民族问题上,连日本人都可以粉,国仇家恨都可以放置一旁,何况冉闵一个古人。
我觉得这个问题下所有类比都不太对劲。
冉闵真要在清朝类比,应该属于另一个世界线里造反的年羹尧plus/pro/max+。
就是年羹尧属于包衣,不配改姓爱新觉罗。
只抬旗抬到了镶黄旗。
那就要说一说什么是英雄,伟大的民族应该是什么样子?
野蛮匪类徒具狡黠,贼子乘时而动也能得不世之功。五胡狗贼之乱,瘩清猪皮之祸,是其类也。
壮志英雄虽有奋勇,豪杰逆运图强亦不可改天换日。冉闵壮烈陷阵,岳飞英才早逝,是其鉴也。
华夏五千年,多有风霜,几经危难,终赖先民勇略,子孙奋发,福祚绵绵,不绝至今。东夷西狄,窥伺百年终臣服中州。匈奴强胡,横行数代终来归王化。鲜卑羯氐,祸乱有载终入籍华夏正通。
秦汉勇将,长驱万里破虏,奠定民族根基。隋唐英雄,楷定四海诸胡,确立民族精神。
盛世以降。蒙元灭宋,终有大明克复。瘩清践祚,终于辛亥义举。百年苦难,民族危亡。东方升赤旗,伟人生中国。内惩伪中正奸贼,外除倭美英法恶寇。民族重生,砥砺前行,复兴大业,正当其时。
当代中国,盛世再造。民族政策,德政广施。兄弟同胞,团结一心。一二宵小狂妄之辈,阴谋搞分裂的猪贼,藏身网络,恶口喷毒。不自量力,可笑至极。泱泱华夏,历经5000年风雨,中间湮没了多少强虏凶贼,无知狂妄不自量力的鼠辈,岂敢造次!
民族英雄,英灵永在!
当xxx不顾历史事实,把清朝和明郑的对峙比附为当今台海情况的时候,历史学专业的人和历史爱好者基本上一声不吭甚至有个别的大力翼赞。
然后皇汉不顾历史事实把冉闵打造成民族英雄的时候,历史学专业的人和历史爱好者就开始喊:“你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还会有公信力吗?
答案很明显,没有。
历史学专业的人和历史爱好者在能按照历史事实谈论明清台海关系之前去痛骂冉闵的翼赞者,只会显示自己的欺软怕硬和双标。
PS:冉闵他爹给石虎做了干儿子,那时候冉闵他爹就十岁出头,冉闵还没出生,一些人要求冉闵从小要有自主权,不应该跟着石虎姓、不应该顺从石虎。
同时,这些人认为12岁复辟的溥仪还是个孩子,没有自主权,复辟的事情完全不能怪他。
为啥溥仪十多岁复辟是身不由己,冉闵他爹十多岁姓了石就是自主选择,而冉闵出生在石家一开始用石姓更是自主选择,我暂蒙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