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反对 APA 酒店的游行?

回答
关于 APA 酒店游行的看法,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议题的复杂事件,需要细致地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各方的诉求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首先,我们得了解 APA 酒店游行的核心原因是什么。通常这类游行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某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的不满。对于 APA 酒店,最常被提及的背景是其创始人元谷外志一(Motoya Toshikazu)的言论以及 APA 集团发行的部分刊物所包含的观点。

历史认识问题: 这是最核心的争议点。一些批评者认为 APA 酒店发行的刊物,例如其在客房内提供的《真実を追究する会》杂志,内容存在对日本侵略历史的模糊化、否认或美化,特别是关于慰安妇等问题。这类内容被许多人视为对受害者尊严的伤害,也挑战了国际社会对二战历史的普遍共识。因此,游行者可能是在表达对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或“否认主义”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历史真相的不尊重,也可能再次刺痛那些曾遭受战争苦难的民族和人民。
对受害者的同情与声援: 游行者也可能是在为二战期间遭受日本军方侵害的“慰安妇”及其后代发声,要求正视历史,承认错误,并对受害者进行道歉和赔偿。APA 酒店在此事件中成为了一个具象化的载体,承载了这些诉求。
言论自由与责任的边界: 另一方面,APA 酒店方面可能会认为,他们有权在自己的场所提供自己认为正确的信息,这是言论自由的体现。然而,游行者则会反驳,认为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当这种言论触及到历史伤痛、可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甚至被视为对受害者的侮辱时,就越过了公共责任的界限。这背后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
民族情感与国际关系: 尤其是在一些受到日本侵略历史影响的国家,例如韩国和中国,APA 酒店的争议事件很容易触动民族情感,并可能影响到国家间的关系。游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本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一种呼吁,希望他们能在这类问题上采取更强硬或更公正的立场。

游行者的具体诉求通常会围绕以下几点:

1. 要求 APA 酒店撤回或停止发放包含争议内容的刊物。
2. 要求 APA 酒店就其刊物内容及其创始人言论正式道歉。
3. 呼吁抵制 APA 酒店,以经济压力迫使其改变做法。
4. 要求日本政府正视历史,处理好“慰安妇”等遗留问题。
5. 提升公众对历史真相的认知,防止历史被篡改。

看待这类游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积极的方面:
维护历史正义: 游行是公众表达对历史真相的关切,反对对历史的歪曲和否认,这对于警惕历史悲剧重演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参与和监督: 这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体现了社会活力的存在。
促进社会反思: 游行可以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促使人们反思历史,思考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角色。
为受害者发声: 对于那些在历史事件中遭受不公的人们,游行是一种重要的声援和支持。

可能存在的担忧或复杂性:
方法是否恰当: 虽然诉求可能合理,但游行的具体方式、规模以及是否可能演变成暴力或煽动性行为,是需要关注的。
被政治化: 有时候,这类事件可能被一些政治力量利用,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从而偏离了最初的历史正义诉求。
“一概而论”的风险: 批评者会担心,将整个 APA 酒店集团污名化,是否会影响到那些不认同争议观点的员工,或者影响到普通消费者。
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游行能否真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改变 APA 酒店的立场,这本身也是一个未知数。有时,对话和协商可能比直接对抗更为有效。

总的来说,看待 APA 酒店的游行,最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和对受害者的同情。这反映了公众对于正义和良知的呼唤。在评价这场游行时,我们应该关注其理性、和平的层面,支持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也要警惕可能出现的极端化或政治化倾向。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而言,如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都是一个需要持续面对的重大课题。这场游行,无论其规模或影响如何,都在提醒我们,历史的记忆不容磨灭,对真相的追寻也从未停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天全程参加游行的一只留学汪来回答了。

怎么说呢,今天日本人给我的感动也不小于右翼给我的冲击。

在我们集合拿着横幅给媒体拍照的时候,已经有几个右翼开始在场边拿着扩音器辱骂了。「支那猪滚回去!」「支那人请你们学好历史再来!」「南京事件是你们支那编的谎言!」一口一个支那。这时候一个日本老爷子过来拍了拍队伍里一个小姑娘的肩膀说「我们日本民众和那些右翼不一样,我支持你们,加油!」


面对右翼的辱骂,这个红头发的姐姐一直问我们「今天我们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冷静!一定要提醒身边的人要冷静!」(因为如果我们没忍住跟右翼发生冲突的话就正合右翼的意了)然后在辱骂声中,我们一直喊着「和平」和「日中友好」,我看到场边一个日本女记者感动的偷偷在抹眼泪。


(图上为两名右翼份子)

后来出发以后一路上都是数量庞大的右翼。多次冲进队伍来扯我们的横幅,挡在队伍前不让我们前进。看到他们仿佛让我看到了曾经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鬼子”。





在这里要给队伍的安保人员还有日本警察点贊,要不是他们我们说不准都不能活着走完全程。

今天有一个日本爷爷自愿站在队伍外侧来保护我们,一次又一次把冲进队伍的右翼份子挡回去,真的很感动。








我们游行的途中经过了一个APA酒店,那里聚集了很多事先约好的右翼份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的行程被泄露了出去,导致右翼提前知道了游行的时间和地点,于是右翼组织在网上发帖征集所谓的“爱国人士”下午3点在我们会路过的APA酒店门口集合。)。这里也是骂声最大的一个地方。一直都有人在叫「帰れ!支那人帰れ!」(中国人滚回去),还混了一些藏独反gong份子。而我们只是冷静的看着这一切,坚定的往前走,向他们挥舞着和平和中日友好的牌子。



路边上有一个日本奶奶举着「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事实」的牌子,在右翼份子中显得非常显眼。


游行大约持续了45分钟,在解散时我们集体90度鞠躬向一路保护我们的警察不停的说感谢。警察们甚至带我们走避开右翼的路,让我们快点去车站路上小心。


我们这次的游行以要求自己冷静开始,以感谢他人结束。全程以和平中日友好为主题,合法的表达我们对APA酒店社长言论的不满。

一开始说有酒店里摆书这回事,我们在日华人都只是气愤而已,并没有打算有所行动。而后来,他在发布会上的言论,让我们感觉不站出来不行,我们得让日本知道我们的想法,得让日本社会听见我们的声音。


有人问我说,你不怕吗。

我怕,我当然怕。我还要在日本过日子,我不过是个90后在日本求学的普通人。

不过中国人呀,就是这样的。平时再不正经,该团结的时候比任何民族都团结。大家在一起,一条心,为了祖国做了就做了。如果能因为我们,让日本人知道在日中国人很重视APA酒店这件事,中国人希望和平,这就够了。


20年后我再想起这件事,我一定会自豪的说,那时候我就站在他们之间,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分割线————————

看本次游行的实录看到一半泣不成声,我把链接贴上来,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能真实的还原当时的一切。

↓阮大野 《无声反对》在日华人抗议APA实录正片(已更新为可以正常观看的新链接)

bilibili.com/mobile/vid

↓阮大野 《漫山遍野的日本右翼》

miaopai.com/show/~CYOZ4

↓观察者网 右翼在东京街头当众否认南京大屠杀,国人女子上前理论被辱骂

miaopai.com/show/PFvuUU

↓澎湃新闻纪实

m.thepaper.cn/newsDetai

关于我们为什么戴口罩:

因为怕被拍到脸后被右翼人肉报复。组织者强制要求我们戴口罩也是对参加者的一种保护。

对于评论中说我们拿钱干事:

所有的资金都是组织者和参加者自愿捐的。游行当日要下雨,我们的一位参加者自愿买了数十件雨披。大家想给他钱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ーー

「别跟咱提钱。」

(贴一下这位买雨衣的小哥哥发的朋友圈)


关于游行消息泄露:

在游行活动前的一两个晚上,日本网上就传出了我们群里的聊天截图。不知道是怎么流出去的,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为。可能并不是我们的同胞做的,我也愿意这样相信。

关于大家都很在意的人数问题:

组织者从一开始就没有说为了集齐1000个人达到人数上的效果,就让所有报名的人参加。凡是在群里说话有那么一点点偏激,或者表达了自己要抗日之类意思的人,组织者都是不让他们参加的。游行时间地点的泄露加上网上流传的「参加游行的人会被拍下来,以后不给续签证,并对就职入学有影响」一说,再加上我们比原先计划的要提早20分钟出发(一些不可抗的原因),所以有很多小伙伴们最终没能参加。不过最后在游行队伍里的至少有200人。

关于为什么日本警察要帮我们:

组织者提前了一个月向警察署申请并获得了许可,所以我们这次活动是完全合法的。而警察的任务就是隔开游行队伍和右翼队伍,保证游行顺利且没有伤亡的进行。警察并不是帮中国人,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但是作为游行方,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的尽职尽责。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们这次活动合法还怕被举报:





看游行新闻视频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人。

(怕老人被右翼人肉,我对照片做了马赛克处理)

就是这位日本老人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在保护我们队伍的安全,多次与右翼发生了正面冲突。有一次他被右翼猛推了一下直接推到了我们的队伍里,他一直在对我们说「没关系没关系。」,然后又一次冲了出去面对可怕的右翼。看到他的身影被记录了下来我真的泪目了,祝老爷子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长命百岁、健康、平安。

——————————————————————————————分割线—————————



我们参与者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有人会抢在右翼前头


关于我昨天为什么会被禁言:

然后我就被他举报了





附上他的主页链接

zhihu.com/people/kevind

再贴一个他的同伴

zhihu.com/people/da-mai

↑虽然发的是英语,但我看了他以前的回答,表示这是个纯中国人



————————————————————————分割线————————


取匿了。这是我的知乎首答,以前一直都只是一只知乎小透明。

参加游行时和大家站在一起的时候一点都没觉得害怕,结束了以后反而开始害怕了。因为怕被右翼跟踪,我在闹市区逛了三个小时街才敢回家,到家以后就整个人瘫在床上了。我拿出手机看日本网站,果然骂声一片,心想中国的网站上大家一定都很支持我们,觉得我们做的很对!可是看完当时一些网友的评论以后,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外人(日本人)怎么骂我们都没关系,毕竟他们只不过是外人。可是连家人(中国人)都这样,是不是我们真的做错了?我后来觉得可能大家误会我们什么了,所以在深夜码下了这个回答,想让大家能了解到游行的细节。没想到能在一天之内得到这么多支持与鼓励的声音,也让我们参与的小伙伴们的心暖了一整天。真的真的很感谢大家。

我更希望以后不会再发生值得我们游行的事了。


愿世界和平。

user avatar

微博评论一则




尽管笔者反感其措辞,但不得不承认,上面这段文字确实切中了实际。

在已有众多的回答中始终传递着一个声音:右翼是极少数,在日本还是有好人

而我想在这里先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不约而同被回避了的“大多数人”,他们内心中究竟作何想法?其次,好人指的究竟是什么人?

要回答这些,恐怕又要从战后的历史遗留问题说起。日本在战败后接受了“彻底”的改造,明治宪法被废弃,旧天皇制国体也不复存在。旧帝国时期的“皇国史观”被连根拔起,从国民教育中清除了出去。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更是用“放弃战争”宣誓与过去彻底决裂。

然而这一切只是与“那场战争”划清界限而已。旧帝国的罪责在东京审判中被草草划给了几位甲级战犯,而“反思”则集中在为何战败(即为何会对美开战)。战败后不久的东久迩宫内阁甚至掀起了一波“一亿国民总忏悔”的无耻运动。

8月16日,日本政府组成了专司投降事务的东久迩内阁。28日,新首相东久迩稳彦在会见新闻记者时首次谈到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战败的原因不仅在于政府政策的错误,另外还在于国民道德的沦丧。因此国民全体都必须彻底反省。我相信全体国民的总忏悔是我国再建的第一步”。这实际上是把战败的屈辱转移到国民身上,通过令其自省,达到转移战争责任的目的。
9月4日,东久迩又在第88次帝国议会的施政演说中再次把战争责任推卸给全体日本国民:“今天我们回顾过去,不是追究谁的责任问题,所有国民都要冷静反省,只有总忏悔、洗净邪心,才能将过去作为未来之借鉴。”
而早在8月25日,内阁情报局总裁绪方竹虎就已经发布了广播讲话《面对联合军的进驻》,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一亿总忏悔”论调:“我们要下定决心,绝对不能失去冷静沉着和毅然的态度,绝对不能乱了步伐,全体国民要步调一致,谨遵圣旨,当前最要紧的事是应该一亿总忏悔。事已至此,我们必须要以从未有过的度诚态度对上御(天皇)一人真诚道歉、反省,全体同胞都要深刻反省,必须集中一亿的力量,一个人也不能落伍,相扶前行。”

尽管把“战争责任”偷换为“战败原因”、把战争责任均摊或转嫁给全体国民的“一亿总忏悔论”没有被日本国民接受,但在GHQ的大力宣传下,GHQ硬点的“太平洋战争史观”大行其道。这种完全以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为基础、以美式价值观评价日本侵略战争的“太平洋战争史观”只追究以军部为中心的“军国主义者”的战争责任,而把天皇、宫中集团、财界人士、新闻界人士等“稳健派”作为与“军国主义者”对立的势力看待。这套史观模糊了“战争责任”和“战败责任”的界限,也模糊了参与战争、协力战争的普通国民及社会各界对过去那场战争的认识,从而给战争责任的追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首相对战争的表态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态度极端恶劣的暂且不谈,中曾根康弘在任时承认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但又话锋一转“明治以来日本人的努力与光辉历史都毁于一旦”“日本有80万人死于空袭,230万人战死在海外,所以大东亚战争是一场误算的战争、是错误的战争”。这正是近年来“自由主义史观”的写照。不过也有甚者,2015年安倍的“终战演说”将战争归咎于“30年代经济危机后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使日本孤立”,这和所谓“自存自卫”“八纮一宇”“东亚共荣”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对旧帝国的一切改造被当下的日本人单纯的视为战争失败的惩罚。普通日本人对战争的认识或许没有安倍这么“深刻”,但是中曾根康弘这种“受害者”认识应该是根深蒂固的,只是绝大多数人不约而同地避而不谈罢了。而当他们目睹这场游行时,或远眺几眼,或驻足观看,我想我没有理由会认为他们不去偏向于右翼的宣讲。

当然,这不代表游行是错误的,中日目前的外交困局和民间裂痕不可能指望一场游行而改变。游行只是维护尊严、呐喊发声的手段,无论规模、影响如何,表达立场才是目的。



游行中,很多帮助中国人、阻挡右翼分子的“好人”令大家感动。国内舆论通常会在右翼前面加上这么一个冠词“一小撮”,而对“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前面加上“绝大多数”。其原因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外交”。

虽然日本到1972年才同中国正式建交,但从50年代开始,中日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半官方的交往已经很有规模。除了两国的民间贸易有相当规模外,日本的在野党(如社会党等)领袖,文化学术界的知名人士,络绎不绝地到中国访问,由我陪同去见过周总理的日本外宾数量之多,可以说超过许多国家的外宾。周总理对日本外宾所做的大量工作,影响之大、之深,是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例如日本形成了“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潮流,一些在野党甚至将“日中邦交正常化”列为竞选纲领,许多民间团体和知名人士也发起这种或那种促进中日建交的集会和活动。正是在这种“以民促官”的形势下,日本执政的自民党不得不逐步调整对华政策,最后终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人民外交史上的丰碑-党史-人民网

上段材料将中日邦交正常化归功于“人民外交”,笔者认为个中原因相当复杂。“人民外交”起到了一定作用,但70年代中日、中美能够接近,国际局势变化下对抗苏联的需要和实用主义的外交策略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战后世界各国的民族国家意识空前高涨。尽管60年代的日本左翼运动风起云涌,但在根深蒂固的“太平洋战争史观”的影响下,政权还是牢牢掌握在几乎继承了旧帝国衣钵的保守政党手中,国民对于民族、国家、政府也都有相当高的认同感。“人民外交”的对象往往也并非人民,而是仅仅带有亲华思想的资本家、政客,左翼革命者反而在70年代的外交转向中“感到背叛”——“人民外交”实则沦为单方面的一句口号。然而讽刺的是,我们却始终将其奉为圭臬一直沿用至今。

今日的中国人能够继续接受这个概念,或许是因为我们认为中日“一衣带水、同文同种”,两千年的历史交融虽然矛盾不断,但说到底还感觉互相是“自家人”。

而历史总是相似的。上世纪初,伴随着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无数日本人抱有相似的观点,他们被称为“支那通”,带着“中日提携”的愿望前往中国,或独自调研、或出任军阀幕僚。但结局无一例外,他们铩羽而归,在经历了强烈的失望与幻灭感后转变观点,决心“武力进出”,甚至有的气急败坏在南京大屠杀中充当了刽子手。中日毕竟是两个国家,“支那通”的所谓“中日提携”自然是日本利益先于一切,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与日本式的理想强加于中国,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的中国决不可能忍受日本的支配。

在一次研究会上,笔者谈到有关佐佐木到一(支那通之一)的研究论文时,江藤淳先生曾指出:佐佐木被中国“背叛”,乃是由于他欠缺中国是“他者”的意识。
《支那通折射的梦想与挫折》户部良一

妄图用民族主义去感动民族主义,我们在那些“好人”身上寄托的无限遐想,不也是类似吗?

笔者并非是理想主义者,虽然我相信“英特纳雄耐尔最终要实现”,但对于中日关系而言肯定不是现在。既然选择了资本主义甚至是帝国主义的道路,那就要在享受快感的同时吃下其带来的一切苦果。单方面的理想主义注定不会有任何收获。对于现阶段中日关系而言,资本主义外交或许就要从抛弃幻想,从认识到两国之间历史观、价值观、国家利益的冲突开始。真正解决中日冲突,重返真正的人民外交或许是一条途径,但目前而言这一道路还相当遥远。

(而且笔者不认为两国政府短期内会有改善关系的意愿与诚意,外交层面上的历史问题从来也永远不会通过学术手段解决

愿,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user avatar

在新宿过马路的时候,许多警察小跑着在我们面前组成人墙,刚开始还不清楚怎么回事,过了一会游行的队伍就走过来了。

规模不小,有两百来个人,后面还跟了很多辆车。队伍当中不少人手里举着牌子和横幅,写着中日关系友好的标语。当时掏出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有试图冲进队伍的情绪激进的右翼分子,被我们身后的另一排警察押走了。一路上部署了相当多的警力,确保了游行过程中的安全。

游行的队伍经过的时候,我听见了身后外国游客的议论声。

“Look at the flag."

"Chinese and Japanese? "

"That's great."

外国游客单纯是吃瓜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我很感动。

*很多人对于外国游客的great表示是否定意思,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他们是吃瓜群众的原因,并没有因为把他们的great理解成褒义而感到感动。谢谢大家的提醒。

以及在等待游行队伍通过的过程中还听见了日本人/外国游客发表了不少的看法,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再谈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在日本游行活动是需要通过审批的,此次游行一有纪律不以其冲突为前提,二无制造垃圾,我不知道有什么黑点可以供电脑前的键盘侠们消遣。






以及比起国人的恶意,【某些】人的看法也都是很迷醉,社交软件里的恶评和自娱自乐的【无良媒体】让人恶心。知乎不停的屏蔽我的截图,修改了三次被吞了三次,不放也罢。

看着那些话被用中文打出来,才让人觉得失望和痛心。一口一个支那,一口一个小粉红,却不想想你的名字和你身上流淌着的血液,你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都来自中国。

我想这也就是游行举办的原因。我们希望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听到,对于抹杀历史和对于国家的抹黑我们不会听之任之置之不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 APA 酒店游行的看法,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议题的复杂事件,需要细致地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各方的诉求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得了解 APA 酒店游行的核心原因是什么。通常这类游行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某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的不满。对于 APA 酒店,最常被提及的背景是其创始人元谷外.............
  • 回答
    看待反对医疗市场化的言论,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些反对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往往根植于对医疗本质的理解、对社会公平的关切,以及对市场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担忧。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这些观点,并尽量避免刻板的AI写作痕迹,力求表达得更具人情味和深度。首先,最核心的论点在于医疗的特殊性与公益属.............
  • 回答
    韩国医学院扩招引发的医生集体罢工事件,是近年来韩国医疗界乃至社会都为之侧目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不能简单地用“对错”来评判,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博弈、社会结构性问题以及韩国医疗体系本身的特点。起因:政府扩招的“导火索”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索,是韩国政府推动医学院扩招的计划。政府的出发.............
  • 回答
    TikTok 方面表示,它将继续就美国商务部(DOC)的一项禁令提起诉讼,该禁令阻止了该应用程序在美国的运营。TikTok 称,商务部违反了其法定权力,禁令侵犯了该公司和用户的自由表达权。TikTok 的反对理由TikTok 认为,商务部禁令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超出了法定权力: TikTok 认.............
  • 回答
    “我反对虐猫,但我坚决捍卫虐猫的权利”这句话在道德和哲学层面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其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反对”和“捍卫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界定“权利”的边界。这句话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一、 表面上的矛盾与深层含义的探究1. 字面上的矛盾: “我反对虐猫”: 这表达了一种强烈的.............
  • 回答
    《中国日报》针对篮球界“足危族”说法的文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其立场和意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足危族”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那些认为中国足球“危在旦夕”甚至“无可救药”的批评者和担忧者。这篇文章的出现,表明了官方媒体在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担忧时,选择了一种辩护和试图扭转舆论导向的姿态。文章的可能核心论.............
  • 回答
    畸变的愤怒:反对极端动保却走向虐杀动物的行为,其背后逻辑的审视在当下社会,动物保护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极端化的声音和行为,也引发了争议。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为了反对“极端动保”,就应该支持甚至实施虐杀动物的行为。这种论调,无论从道德、情感还是理性层面来看,都显得荒谬且危险。要深入理.............
  • 回答
    看待杨振宁先生反对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值得玩味,毕竟杨先生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地位如同泰山北斗。他的反对意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对科学发展规律、资源分配以及物理学前沿方向的深刻洞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他的观点:1. 对当前物理学前沿的判断与质疑:杨振宁先生的核心观点之一,是认为目.............
  • 回答
    四川大学反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又改为西南医科大学的这件事,确实牵扯出不少利益纠葛和历史渊源,也折射出国内高校在名称变更上的复杂性。要说清这件事,咱们得一步一步来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学校名称可不是随便改的,背后牵扯到品牌效应、历史传承、学科定位,以及最重要的——竞争对手的感受。尤其是在.............
  • 回答
    李国庆反对给抗疫医护子女加分,以及“给抗疫医护子女加分”这一做法是否合适,这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价值判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一、 李国庆的反对理由分析(可能的):虽然李国庆的具体理由需要他本人阐述,但我们可以推测他反对的可能原因,并进行分析: 公平竞争原则的强调: 这是最核心.............
  • 回答
    关于“网上有人反对韩国人在疫情持续期间入境青岛”的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是一个涉及公共卫生、国际关系、社会情绪、媒体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议题。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引起反对的根本原因:公共卫生安全担忧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 疫情的持续性与不确定性: 在疫情.............
  • 回答
    这话说得有意思,也挺有道理的。美国人拥枪,特别是拿“反对暴政,维护权利”说事儿,听起来挺豪迈,但细想之下,确实有个绕不开的现实:个人持枪,真能跟整个国家机器较量吗?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拥枪的“经典论调”:不容置疑的权利与暴政的警钟美国人拥枪的理由,最常被引用的就是第二修正案(Second Am.............
  • 回答
    理解雅利安人对犹太人的敌意,从经济学角度审视,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资源分配以及由此滋生出的社会心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穷谁更富”的逻辑,而是涉及更复杂的经济博弈、权力结构和群体认同构建。一、 历史经济背景与犹太人的特殊经济角色首先,我们得回到欧洲中世纪和近.............
  • 回答
    苹果公司和美国政府在“后门”问题上的争论,无疑是近年来科技巨头与政府博弈中最具代表性、也最触动人心的案例之一。苹果的那封公开信,与其说是一封简单的声明,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旨在争取公众支持和法律辩护的公关战役。事情的起因:圣贝纳迪诺枪击案与解锁iPhone一切的导火索,是2015年底发生在加州圣.............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安的现象,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愤慨。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典型的 选择性反歧视,或者是 双重标准,即在反对针对自身群体(白种人)的歧视时表现得义愤填膺,但在对待其他族裔时,却可能潜意识地延续甚至主动实践着歧视行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我不是种族主义.............
  • 回答
    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发表“反对中国政治正确”的言论,并且对相关评论进行控评,这一举动无疑是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也触及到了不少敏感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政治正确”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的含义。在中国,“政治正确”往往被用来指代一种对某些特定群体或话题的过.............
  • 回答
    亚美尼亚最近爆发的反对前总统担任总理的抗议示威,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人在猜测这是否会演变成一场“颜色革命”。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深入剖析一下这次示威的背景、诉求以及它与传统意义上“颜色革命”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首先,这次抗议的核心事件是亚美尼亚国民议会投票任命前总统谢尔日·萨尔基相为新任总理。萨.............
  • 回答
    一00后男生反对彩礼的回答评论超过12万,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背后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在婚姻观念、家庭责任、经济压力以及性别平等意识上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公众反应: 事件本身: 核心事件是一位00后男生在某个平台(可能是社交媒体、论坛.............
  • 回答
    美国国防部长在公开场合对总统的政策或行动表示反对,这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尤其是在国防部这样一个高度敏感且事关国家安全部门的领导人身上,无疑是一件非同寻常且具有深刻影响的事情。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职位的性质与责任就注定了这种公开反对的重压感。国防部长作为军队的最高文职领.............
  • 回答
    当前“限电”现象引发的反对声音,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民生、环境、公平以及政策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要深入理解这些反对声音,需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一、 直接影响民生的反对声音:这是最容易被感知和理解的反对声音,主要集中在: 生活不便和安全隐患: 限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居民生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