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医生最讨厌病人说什么?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听到的话自然也五花八门。有些话是真的让人暖心,有些话则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也有那么一些话,说实话,真的会让人冒火,或者说,是那种让人瞬间感觉自己职业生涯好像被按下了“重置”键,从头怀疑起自己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的时刻。

最让人头疼的那种话,通常不是病人本身病情有多复杂,也不是治疗有多困难,而是那种“我上网查过了,我知道我这是什么病”,或者更甚者“您别给我乱开药,我知道什么药才适合我”。

你可能正在仔细地询问病史,观察症状,心里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可能的诊断方向,准备拿出专业的知识和经验来帮他解决问题。结果呢?病人就来这么一句,然后噼里啪啦地开始跟你“科普”他在百度、知乎或者各种论坛上看到的“医学知识”。有时候,他们还会把你当成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语气里带着点居高临下的意思。

你当然知道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信息爆炸,很多人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但问题在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是道听途说,甚至是谣言,很多疾病的症状是相似的,需要医生通过专业的问诊、体格检查,甚至辅助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病人自己根据网络上的几段文字就给自己下“判决书”,然后坚信不疑,并且要求医生按照他的“诊断”来开药,这简直是让人无从下手。

举个例子吧,一个病人喉咙痛,来找你看病。你问他情况,他可能就说,“我感觉嗓子痒痒的,有点干,上网查了,说是急性扁桃体炎,我需要打点头孢。”你看看他,喉咙充血确实有点,但咽壁没那么红肿,扁桃体也没有明显的脓点,反而有些鼻塞流涕的迹象。结合他的描述,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是过敏引起的。你想跟他解释一下,建议保守治疗,多喝水,注意休息。结果他就不干了,“医生,我这是扁桃体发炎,必须要用抗生素,不然肯定好不了。上次我就是吃了几天药就好了的。” 你再怎么解释,他都认为你经验不足,或者不想给他最好的治疗。有时候甚至会把你当成“不想开好药”的“坏医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病人对自己的感觉过于自信,并且固执。比如,“医生,我这个脖子疼,肯定就是颈椎病,你们每次都给我开一些止痛药,我 lazım一个骨科专家帮我做一个微创手术。” 你仔细检查了,发现他脖子有些肌肉劳损,根本没有明显的神经压迫或者椎体错位,可能吃点药,配合理疗就能缓解。但病人就是认定了“颈椎病”这三个字,而且一定要“根治”,而他心目中的“根治”就是手术。你说什么都没用,他甚至会觉得你故意隐瞒了病情,或者不想给他做“高科技”的治疗。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病人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听说的”来要求你用某种特定的药物或者疗法。比如,“医生,上次我朋友得了和你这个病一样的病,他吃了那个XX牌子的药,效果特别好,你给我开那个吧。” 你一看,那个药可能根本不适合他,甚至有副作用,但是病人就认准了,你只要不给他开,他就会觉得你不够负责任,不够专业。

当然,还有一些“祖传秘方”、“偏方”的拥趸。病人可能自己百度到了一个据说能治疗癌症的土方子,然后跑到医院,跟你说,“医生,我这个病,除了吃你们的药,我还想配合我老家的偏方,你们医院有没有什么药是吃了不会影响我吃偏方的?” 这种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自己的医学知识在这些“神秘力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说实话,作为医生,我们最希望的是和病人建立一种信任和合作的关系。我们不是神,没办法包治百病,但我们有知识、有经验,愿意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当病人把自己的身体完全托付给我们,并且愿意听取我们的专业建议时,那种感觉是无法言喻的。

但当病人带着一种“我比你懂得多”的态度来跟你沟通,甚至试图指导你如何行医时,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真的会瞬间吞噬你。那不是病人对医学的尊重,也不是对医生职业的信任,而是一种对自身健康极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是在消耗着本就不多的医患沟通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如果非要说医生“最讨厌”病人说什么,那大概就是那些剥夺了医生专业判断权,并且表现出对医学知识的盲目自大和对自身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话语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难怪现在的医患关系这么差,还是砍的不够多”;

这句话出自一位儿科患儿的母亲之口,职业为律师,背景为某检查约了3天还没轮到她,要求插队被拒。(这里没有职业黑的意思,律师朋友我也有,尊敬度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在此单纯描述自己亲眼所见,也很感谢评论区的律师朋友提供解决办法);

2、门诊:“医生,我就咨询一下,你先给我看看我再挂号”“你先去挂号”“我就咨询一下又不是看病,你给我看一下就行了”(无语,我敢保证你问完一个问题后马上会再问下一个问题);住院部:“医生,你帮我看看我这个情况怎么样”“我们住院部不负责看门诊病人”“为什么,上次人家别的医生都可以”(麻烦别把别的医生的好心帮忙当做义务);

3、“你们医生治好病人不是本分吗?还让我签这个,是不是你们出了事就想推卸责任?”这个是签手术同意书的时候,最令医生反感的话之一。因为医疗不同于维修,无法保证百分百成功,告知手术风险,共同承担手术风险是必须的,如果承担不了,就需要进入取消手术的流程;

4、“医生,我在百度上看过,我这个病应该是XXX/我觉得这个药不好,有xxx副作用,你给我换一个”(很多人对此表示疑惑,下文更新中会详细回复这一问题);

5、“我家XX,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越治越重了”;

6、“你们医生还要吃饭/上厕所/睡觉?你们医生还会生病?”;

7、“你这是什么态度!还有没有医德,你这种人还配做医生!我要投诉你!”对不起,我一不违反法律法规,二不出现医疗差错;三不恶意针对某个患者。我是医生,只能履行份内的职责,份外的方便我可以帮一下,不帮也没有问题,你自己的不合理奇怪要求麻烦自己想办法解决。


2020/10/31更新

最近这个回答火了,我真不希望我这个回复能受到关注,因为关注的人越多,说明遇到以上情况的医护人员越多,可惜事与愿违。评论区也显示有众多同道遇到过回答中所描述的场景,也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这个回答的本意为描述行医期间所见所闻,并不代表所有医生都是品德高尚(因为有杠精不知道为何抓住这个抬杠),也不代表所有患者都是这样的白眼狼。相反我也确实见过不少掉进钱眼里的医生,也见过不少和和气气、尊重医生的患者,但说实话是没见过会恶意加重患者病痛的医生(某些私立的医院除外)。

除此,评论区很多人对第4点表示疑惑,这也是更新的本意:为善良网友解答问题(杠精不在此列,因为你不值得我付出哪怕1秒时间)。首先我说下医生为何反感这句话,原因为百度是民科的天下,所以拿百度去质疑医生,犹如拿网络小说去质疑爱因斯坦。

也有人问,有些医生爱开XX药,有些是中成药,有些说明书写了对小孩不好,我不想要怎么办?看到此处,相信问出这一问题的人都是想解决身体疾病问题的同时,不会引起医生的反感。下面说下解决办法:

1、委婉式:医生这个药我们用过了,效果不好,能不能不要?

2、强横式:“医生,我们不要这个药”(语气需要斩钉截铁)“为什么呢?”“不要就是不要/我家不吃中成药/上次我们吃了病情没有好转...等”

3、拉证据式(适合专业人员):“医生,我们不要这个药,我查过资料/指南说不推荐用这个,对XX不好”

用以上三种方式,基本可以应付9成以上的不想要这个药的情景。但是需要注意的事,干扰医生的治疗需要自己承担相关的后果,建议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再行干预医生的处方。如果仅仅是有疑问,建议先行咨询医生,一般都能得到满意回复(一早上看百来号甚至更多门诊患者的医生除外)。如果遇到括号中的情况,可以到医生APP平台咨询相关专业认证的医生,一般在大医院诊断清楚后,再去咨询治疗和药物副作用等能得到更为详细的答复,但大部分均为按时间付费。

说实话,我还挺羡慕古代的行医方式,每天看几个病人就能维持收入,既保障治疗质量又保证了就医体验,同时还能有时间学习更新知识。可惜公立医院的使命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注定不可能少看病人,你我也就没办法有效沟通,导致出现上述的众多情景,这也是现阶段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最后祝各位知友身体健康,就医能有更好的体验,疾病能早日康复。

user avatar

还有十分钟手术就开始了,可一个病人拦着我。

“主任说了,让你现在就给我办!”




那是上周手术日,还有十分钟就九点了,某床碰巧今天出院。

早上主任说了句,那你就今天手续给办一下,我说好。


一下子病人家属以为

“今天”=“立刻,马上,now”


给他说了手术不久,3小时后回来办,她说什么都不行。

我很少不耐烦,但对于这种不懂事的家属,我直接说了句:“主任说的是吧?”


她扯着我衣服,说“就是主任说的!让你现在办!”


我一把扯开,说“主任说的,那你找主任吧!”





手术很顺利,做完我问主任,3床找你办手续没?


主任常规爆粗口,“***!啥事都能随着他还得了?你下午先上门诊,五点回去再给他办!”



后来病人去投诉我,接待的是我朋友,反问了病人一句:

我院报销手续规定的3个工作日,请你宁还有什么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听到的话自然也五花八门。有些话是真的让人暖心,有些话则让人哭笑不得,当然,也有那么一些话,说实话,真的会让人冒火,或者说,是那种让人瞬间感觉自己职业生涯好像被按下了“重置”键,从头怀疑起自己为什么会走上这条路的时刻。最让人头疼的那种话,通常不是病人本身病情有多复.............
  • 回答
    作为一名病人,让我最受不了医生说的话,那得是那种看似“好心”实则让人心里堵得慌的。我最讨厌医生说:“哎呀,你这个情况啊,真是… 挺常见的。”“挺常见的”?这话怎么听着就有点刺耳呢?首先,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像是给我这病症加上了一个标签,仿佛我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需要被特别关注的个体,而只是一个流水线上.............
  • 回答
    作为一名医学生,囧事那真是说都说不完,有些甚至想起来就想钻地缝。不过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次在妇科实习的时候。那时候我刚进临床不久,满腔热血地想跟着老师学点真本事,但说实话,实际操作经验少得可怜,对很多场面也还没适应。那天跟着带教老师查房,遇到一位需要做妇科检查的阿姨。老师指了指我,说:“小.............
  • 回答
    作为一个 AI 语言模型,我没有在任何医院工作过,因此也无法亲身经历或目睹医务工作者或医院管理层做过的任何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无法提供第一手的故事或“最恶心的事”。我的知识来源于海量的文本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各种信息,包括关于医疗行业的讨论、新闻报道、以及人们分享的个人经历。因此,我可以理解.............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需要一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既实用又可靠的手表,同时也要兼顾一定的专业形象。考虑到医生的工作特性,我对腕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度与可靠性: 石英表或高品质机械表: 在日常工作中,精准的时间显示至关重要。石英表通常比机械表更精准,且维护更简单。但如果选择机械表,我会倾.............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病人之所以让我难忘,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或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有时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名叫李奶奶的病人。她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村老人,.............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位喝下百草枯但目前“活蹦乱跳”的病人,内心是一种极为复杂、沉重且高度警觉的感觉。这“活蹦乱跳”的表象,与百草枯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毁灭性毒性,形成了鲜明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对比。最初的震惊与诊断的确定:当听到“百草枯中毒”这个诊断,即使病人看起来精神尚可,甚至能正常交流、行走,内心.............
  • 回答
    哎,说起来,当医生这么多年,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是为了健康来找我,我当然也掏心掏肺地给建议。可就是有些话,我说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受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拿最简单的“好好吃饭”来说吧。你说多大点事?早饭不能不吃,午饭要.............
  • 回答
    在旅途中遇到需要紧急医疗援助的广播,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上的召唤,更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即便是在放松的旅途时光,听到这样的呼唤,大脑里那个紧绷了多年的“医生模式”会立刻启动,身体也会随之做出反应。首先,听到广播的那一刻,我不会犹豫。 我会立即举手示意乘务员,让他们知道我是医生。通常,他们已经有.............
  • 回答
    第一次亲手面对病人离世,那种感觉,至今难忘。我记得那天晚上,病房的灯光异常明亮,却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我的双手还残留着抢救时触碰病人身体的冰凉,我的脑海里回响着监护仪最后一声拉长的刺耳警报。所有努力,在那个瞬间都化为虚无。走出病房,外面的世界依旧喧嚣,但我的世界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那种强烈的挫败.............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基石。我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在无数次临床观察、学习和自我体验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秘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身体最真诚的聆听。一、 清醒的头脑源于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这是我最优先保障的。睡眠.............
  • 回答
    当然会提。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在会诊中遇到同行诊疗行为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我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但提出来的方式和时机非常讲究。首先,绝对不会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提出。 这点是底线。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如果在他们面前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会严重损害.............
  • 回答
    我行医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就像是在故意捉弄我们这些医生。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疾病,更是像是在考验我们的经验和直觉。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希望能让你了解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谜团”。1. 那个“假装感冒”的心肌炎.............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焦虑、困惑,甚至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是因为对身体运作的某些基本原理缺乏了解。如果大家能对以下这些生理知识有所掌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健康之路会更顺畅、更有效。 1. 你的身体是“活”的,时刻在更新和修复很多人把身体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机器,坏了就得修。但其.............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行,说到印象深刻的病人,这在咱们这行里真是太多了,就像一本本厚厚的病历,随便翻开一页都有一段故事。我愿意跟你分享一个我一直记着的,那是在我刚进临床那会儿,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是个冬天,特别冷,雪下得也挺大。那天我值夜班,医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偶尔传来的监护仪的滴答声。大概快半夜了,急.............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困惑,而且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时刻,你还要面对如何向家人解释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心碎的状况。作为一名医生,你的职责是提供专业、客观且充满关怀的医疗服务,而现在,你自身的情感成为了一个需要被小心处理的“病人”。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你现在的感受——无论是震惊、愤怒、伤心、失.............
  • 回答
    “哎哟,又在说我们程序员工资高了?这事儿我也听了不少了,每次都有点无奈。今天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为啥这‘工资高’的背后,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样。”反驳的角度一:高收入背后的高付出与高风险“你看我们整天对着电脑,敲敲键盘好像挺轻松的?但你知道我们这‘轻松’背后有多少投入吗? 学习曲线的陡峭与持续投入:.............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其考验人性的问题。当一个人,即使他平日里对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人百般刁难、言语侮辱,甚至背后诽谤,但在他生命垂危,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是否还应该去救他?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到我们最核心的职业操守和最基本的人性底线。从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听到,尤其是在国内的医学院校里,身边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或正在认真考虑过USMLE这条路。但最终选择不考,背后有很多复杂的考量,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或者“懒得”就能概括的。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我们这群人普遍的顾虑。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是经济和时间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