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医生,你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病人?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病人之所以让我难忘,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或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有时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名叫李奶奶的病人。她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村老人,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因为腹部疼痛加剧,而且精神萎靡不振而被家人送到了我们医院。当时,她已经受到了病痛的折磨很长一段时间了,但一直因为舍不得花钱,或者觉得“忍忍就好了”,所以迟迟没有来就医。

李奶奶的到来,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或者戏剧性的,而是那种悄无声息的,一个在底层默默承受生活重担的老人形象。她瘦弱的身体,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忍。她说话声音很轻,眼神中带着些许不安和对未知医疗的恐惧。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我们确诊李奶奶患上了晚期胃癌,并且已经发生了广泛的转移。这个诊断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记得那天,她儿子在一旁眼泪不停地流,而李奶奶则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眼神却异常平静。她告诉我,她不后悔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她知道家里困难,不能拖累孩子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奶奶接受了姑息治疗,主要是为了缓解她的疼痛,提高她的生活质量。每一次我去病房看她,她的情况都在缓慢地变化着。有的时候,她会因为疼痛而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但一旦疼痛得到控制,她就会露出感激的笑容,然后轻声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还能不能再看看家门口的那棵老树?”

我总是尽力用最温和、最诚实的方式回答她,让她知道她正在得到最好的照顾。我鼓励她多吃一点,即使只是流质的食物,也要保证营养;我教她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帮助她缓解呼吸困难;我还会跟她聊一些家常,听她讲过去的生活,讲她年轻时和老伴一起下地干活的场景,讲她看着儿女长大成人的喜悦。

李奶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那种与生命和解的态度。虽然身患绝症,但她并没有沉溺于绝望。她会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间,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有时候,她的孙女会来看她,她会努力地抬起手,轻轻地抚摸孙女的头发,虽然她的力气已经非常小了。有时候,她会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阳光,脸上会露出满足的表情。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李奶奶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她的意识却一直保持清醒。临终前一天,她的家人都陪伴在她身边。我过去看她,她已经说不出话了,但她张开眼睛,用她那充满感激和信任的眼神看着我,轻轻地蠕动了一下嘴唇,像是在说什么,又像是在表达一种无声的告别。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也看到了生命在面对死亡时所展现出的最原始、最纯粹的力量。

李奶奶最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离去,对于她的家人来说是巨大的悲痛,但对我来说,她是一个让我重新审视生命的病人。她让我明白,即使面对绝症,生命依然可以活得有尊严、有意义。她教会我,作为医生,不仅仅是要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要关怀病人,要看到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

李奶奶的故事,并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也没有戏剧性的转折,但她身上那种朴实、坚韧和对生命的眷恋,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每次当我感到疲惫或者遇到挫折时,我都会想起李奶奶,想起她那双充满信任的眼睛,想起她教会我的关于生命和尊严的一切。她让我更加坚定了我选择成为一名医生的初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方女士,30岁。


工作进展顺利,但这半年来,身体上的问题让她极为苦恼。


闭经了。

没错,就连方女士自己也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直以来月经都是很规律的,正准备跟男朋友谈及结婚生孩子的事情,突然那个月的月经就迟迟没来。刚开始以为是安全措施没做好,有了?

自己买了些验孕棒测试了,阴性。这事可不能大意,又去医院留尿抽血化验,结果都是阴性。也就是说,并没有怀孕。

月经没来,既然不是怀孕,那就是生病了。方女士当然懂这个道理。

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刚开始在医院妇产科看了,医生做了一些妇科方面检查,又给了很多药,情况却并没有改善。依旧没有恢复月经。

这时候有朋友提醒她,20公里外一个村子里面,有一户姓万的人家,是祖传治疗妇科疾病的圣手,很多人在那里脱离了疾病、如愿以偿,你也可以试试。

方女士也觉得去医院检查治疗太麻烦,而且试过了效果并不好,月经问题还是没解决。而且这位朋友描绘地这位万神医简直就是观世音菩萨降临人间,与男朋友稍一商量,就驱车前往拜访高人。

这次看病简单多了,在村民的指导下直接把车开到了神医家门口,告知来访目的,把脉,抓药,付钱,半个小时不到时间,结束了第一次诊治。回去的路上,方女士还在心疼这次就诊的费用,高的离谱。男朋友则安慰她说,只要有效果,这些都是值得的。你没看到他们家墙壁都挂满了锦旗么,应该真是高人。

抓的是中药,按照神医的指示,熬药喝了1个多月。乏力、胃口不好等症状并没好转,也并没有恢复原有的月经周期,这让方女士有些懊恼。


第二次拜访神医时,又多带了两个月的中药,差点塞满了车后尾箱。

至于吃的是什么药,方女士自己当然不知道,神医也不可能告诉她。这是有行规的。有些医生为了防止同行认出自己的祖传秘方,甚至会把数种药物研磨成粉末混合一起,甚至还会直接熬好汤汁,又怎么可能会把药名告诉对方呢,这是砸饭碗的事情。

狠一狠心,方女士又多喝了两个月的中药。其中有几次感觉更差了,脸上还长痘,气色大不如前,乏力、胃口不好的症状仍在加重。这严重影响了工作,只好请病假在家。

直至有一天,男朋友下了决心,这个神医不能再去拜访了,他的药对你无效。几个月前你看起来起色还是可以的,但这段时间用了他的药,感觉越来越不对劲。

男朋友这么说是保留了很多词汇了,其实方女士当时除了气色更不好以外,皮肤也更差了,精神也不好,整个人几乎都颓了。人也瘦了一大圈,这是肉眼可见的。但为了不要女朋友担心,他并不敢直接说出这么难听的话。只是强烈要求,回医院妇产科去看吧,乡村名医我们不再拜访了,怕耽误事。

本来就是一个月经不调的问题,现在搞得好像整个人都颓了。

这感觉不好,非常不好。

再次回到当地医院的三甲医院,但这次换了一个医院,换了一个妇科医生。

医生问清楚了方女士患病的来龙去脉,又看了既往做过的一些检查,低头沉思了一下,然后说先抽血化验一些激素指标吧,同时做个妇科B超。

方女士此时似乎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来吧,什么检查尽管来,都做,以前做过几次的都没关系,医生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方女士被诊断为闭经。

闭经是常见的妇科症状,这本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有些人是一开始就没月经,而有些人是本来有了正常的月经,后来月经才没了,这叫继发性闭经。

方女士的属于继发性月经。

医生给方女士解释,这个病的治疗需要耐心,需要时间。

继发性闭经的病因太多太复杂了。正常月经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非常复杂的内分泌神经调节系统,从下丘脑、垂体、卵巢开始,到子宫内膜等等,这些部位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闭经。而原因也会非常多,有些人是长期精神压抑、紧张、忧虑、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甚至情感变化等等多可能导致闭经。

有些人是减肥减着减着就闭经了,还有些人是长期剧烈运动或者跳芭蕾舞等等,多可能导致闭经。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病例。

还有些人是长期吃一些药物导致的毕竟,比如一些抗精神性疾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还有一些降压药,比如利血平,都可以导致闭经。但是药物性闭经比较容易处理,只要你停掉药物,过几个月就能恢复正常月经的。

你有长期口服什么药物么?医生问方女士。

月经紊乱之前,我是没有长期吃任何药物的,身体也都还不错。但是这次患病后,有吃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方女士老实交代。

以前生过孩子了吗?医生很突兀地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方女士愕然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说没有,还没结婚呢。

医生点了点头,说有些女性如果有分娩过,分娩的时候如果发生大出血休克,是会导致垂体损坏的,而垂体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负责调控很多激素的分泌合成,垂体出了问题,也是会导致闭经的,同时会有性欲减退、毛发脱落等等,人还会表现为乏力、胃口不好、低血压、喜欢睡觉、怕冷等等。

方女士一听,顿时有些紧张,医生说的这些症状似乎都跟自己符合。但后面医生又解释了,既然你没有分娩过,结合我们查的激素水平,你的确不符合垂体的这些病变导致的闭经。到时候我们再做一个颅脑MRI吧,看清楚一些,比如有没有垂体肿瘤等,垂体肿瘤也可能会导致闭经的。

这次看病,医生跟方女士聊了很多。包括病因的分析,有几种可能,各有哪些不同的治疗,预后等等,虽然暂时还没有结果。但方女士似乎情绪稳定了一些。

收入院治疗吧,收妇产科。

入院后又完善了一些别的检查,尤其是激素方面检查,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孕酮、催乳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卵泡雌激素、黄体生成素)都是正常的,又做了垂体兴奋试验及雌激素、孕激素试验都是正常的。

妇科这方面检查没有太多发现。

但是,医生留意到一个异常的指标。那就是患者的肝功能转氨酶是升高的,ALT 80U/L,AST 78U/L。

在一堆化验结果指标里面,这两个指标并不突出。但它的确是升高了。

得找原因。医生分析。

最有可能是患者吃了几个月的中药导致的肝脏损伤。医生并不知道方女士这几个月吃了什么药,方女士自己也说不出来。

反正,吃了几个月中药,现在查肝功能是有损伤的,这药脱不了干系。医生查房的时候说,还告诫方女士,以后吃药要小心些,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胡乱吃药是不对的,不要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不知道多少人是吃了中药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的。凡是药都三分毒,这话是中药老祖宗自己说的,所以认为纯中药无毒副作用是多么扯淡。

方女士想反驳,话到嘴边又咽了回来。这哪是胡乱吃药,这都是人家祖传秘方,都是有根据的。但转念一想,这些药并没有帮到自己,没有必要为他开脱。而且医生说这些也都是为自己好。

用了些护肝药,再继续找闭经的原因。

管床医生前脚刚离开病房,心里觉得还是不妥,也不能简单把肝损伤归咎于中药,得先看看有没有一些基础疾病吧,比如乙肝、丙肝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最常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都会导致肝损伤的。

所以管床医生开了医嘱,要护士明早抽血化验这些指标。同时给方女士再安排了B超检查。这次查的是腹部B超,不是妇科B超。医生解释道。

患者有肝损伤,如果是急性发生的,比如中药导致的,只要停药一般可以恢复。但万一是慢性的呢?万一有慢性的病因没发现呢?到时候妇科的疾病没解决,又多出一个肝脏的问题被我们漏诊,那就不好了。

当天就安排做了B超。

B超结果回报:肝硬化。

字越少,事越大。

方女士自己一看报告就吓蒙了,怎么自己就肝硬化了呢?男朋友也安慰她,说先不着急,等医生看看。

说不着急,他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了。肝硬化太可怕了,方女士的姑姑前几年就是肝硬化死掉的。所以方女士自己对肝硬化是非常害怕的。

医生看到报告后,也是背后一阵冷汗。肝硬化本来就不是妇科医生的专长,她们治疗这方面更加没有经验,赶紧请消化内科医生会诊。


谁也没想到病人会是肝硬化。这个B超检查仅仅是常规做而已,意思意思而已。

消化内科医生看了病人的情况后,建议完善腹部CT检查,进一步看清楚肝脏情况,毕竟有时候B超看的没有那么准确。同时建议完善其他抽血项目,查找患者肝硬化的原因。

方女士内心忐忑,既害怕,又难过。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妇科问题还没解决,又被告知有肝硬化。换了谁,都难免心情跌到谷底。

CT结果出来了,果真是肝硬化。


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经过医生的评估,方女士的肝硬化属于代偿期,而不是失代偿期。所谓的代偿期,就是说肝脏功能虽然差了,但是还能勉强维持机体正常运转。而失代偿期,是指肝功能崩溃了,发生很多并发症,比如脾脏增大、门静脉高压、腹水等等。

方女士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及早发现肝硬化,如果能找到病因,积极治疗,是有机会控制肝硬化进展,甚至是逆转肝硬化的。

医生查完房后,方女士自己抱头痛哭。本来已经精神萎靡的青年女郎,此时更是一蹶不振。

她男朋友也是一筹莫展,好在两人关系好,男朋友从始至终不离不弃,拼命安慰她。

抽血结果出来了,方女士没有乙肝。也没有丙肝。

这就奇怪了,在我们中国,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病毒性肝炎,包括乙肝、丙肝。既然方女士不是病毒性肝炎,那会是什么呢?

要考虑有没有酒精性肝炎、胆汁淤积性肝炎肝硬化等等。消化内科医生说。

但方女士从来都不喝酒,而且目前的检查结果都不符合胆汁淤积导致的肝硬化。肝脏里面有很多胆管,胆管里面会有胆汁,如果胆汁淤积了,时间长久是可能导致肝硬化的。但方女士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那会是什么病因导致的肝硬化呢?

要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病,消化内科医生说。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相对少见的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一般来说,除了消化内科医生会常规考虑到,其他专业的医生未必会考虑到。自身免疫性肝炎,指的就是机体的异常免疫导致的肝脏损伤,这个病多数是女性发病,好发年龄是30-50岁。大部分病人起病缓慢,轻微的时候没有任何症状,后来会有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要怎么确定是不是这个免疫性肝炎呢?病人男朋友问前来会诊的消化内科医生。

抽血化验一系列免疫学检查,只要是做一些抗体检查,比如抗核抗体等等。如果必要,也要做肝脏穿刺获取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

听说要肝穿刺,方女士顿时吓得口唇苍白。吃多少药她都能忍受,要用针穿刺肝脏,她想想都害怕。

也不一定就是要肝穿刺,先抽血也可以。医生安慰她说。

另外,你现在明确有肝硬化,肝硬化的病人会导致很多激素水平的变化,尤其是灭活雌激素能力下降了,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内分泌问题,你这个闭经说不定就是跟肝硬化有关。消化内科医生跟方女士说。

方女士及其男朋友一听,登时觉得不可思议。

妇科医生也在,同意消化内科医生的分析。说少数继发性闭经的确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肝硬化等等病因导致的,这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当查找不到其他确切的内分泌原因时。

方女士顿时抽泣起来,原来自己兜兜转转了这么久,月经紊乱的问题竟然是肝脏导致的,而自己的肝脏有问题竟然一点都不察觉。


只要找到肝硬化的病因,针对处理,多数患者会好转的,到那时候肝硬化控制住了,内分泌系统恢复正常,妇科的问题也可能迎刃而解。这是医生给方女士的答复。

但一切都是有可能而已,没有人敢打包票。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分析,妇科医生还请了内分泌科医生会诊,内分泌科医生详细看了病例后,同意当前的考虑,先治疗肝硬化吧。

就在大家都以为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时候,结果出来让大家失望了。

所有化验的抗体都是阴性的。

患者不可能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了。如果真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那么患者身体内免疫紊乱,一定会产生很多异常的抗体的,抽血化验应该是能检测到的。但现在检测不到。只能说明,患者体内可能真的没有这些抗体。

那还需要肝穿刺么?方女士谨慎的问。

消化内科医生说暂时不考虑肝穿刺了,妇科医生说。

这让方女士稍微松了一口气。

既然不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也不是乙肝、丙肝、长期酗酒、胆汁淤积等导致的肝硬化,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导致肝硬化的病因也就10多种,上述分析的几种算是最常见的了,囊括了绝大多数肝硬化病例了。还有一种病因,那就是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这个病是指肝脏静脉或者上腔静脉被堵塞了,导致肝脏的血液很难回流到心脏,长期淤积在肝脏而导致肝硬化。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布加综合征,比如肿瘤、炎症、压迫、药物等等,但CT明确看到上腔静脉没有堵塞啊。而且如果真的是布加综合征,患者基本上多会有很明显的腹水、肝脏肿大等等,但方女士并没有。

所以,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也不成立。

消化内科医生还担心会不会是寄生虫导致的肝硬化,让再次查大便找虫卵。上次就有一个肝吸虫病导致的肝硬化,最后误诊死掉了。


这真是愁死人了。

方女士自己着急,男朋友着急,医生也坐不住。本来患者入院前只有闭经,现在又发现一个肝硬化,关键是肝硬化的病因还没找到。

这很难治疗。

眼看着方女士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人也似乎变得郁郁寡欢、淡漠、抑郁了,睡眠也不好,男朋友有准备换一家医院看的准备,已经在联系各种亲朋好友了。

妇科医生自己也是头大,查房时候看到方女士精神不振,睡眠不佳,别搞不好精神出了问题,毕竟这么大的疾病,正常人都受不了。

这天方女士男朋友找到医生,说发现病人手掌会有震颤,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看得出他非常紧张。这么多天来,估计他自己也没休息好,眼窝都快陷进去了。

妇科医生一听,登时警惕了,该不会是发生肝性脑病了吧!

肝性脑病是之前消化内科医生会诊时反复提到的,一定要避免相关加重因素,避免发生肝脏功能急剧减退甚至发生肝性脑病可能。所谓的肝性脑病,就是指肝脏功能严重减退,各种原因(主要是血氨升高)导致大脑功能障碍,病人起初会有性格改变、精神异常,会有双上肢扑翼样震颤等表现,严重的很快就会嗜睡、行为异常(衣冠不整、随地大小便等),甚至会昏迷,死亡。

现在患者有震颤了,而且最近精神不好,难道真的是肝性脑病了?

可是不对啊,昨天查的血氨还是正常的啊,怎么就肝性脑病了呢,不行,得再次请消化内科医生过来看,甚至得转他们科治疗了。妇科医生边快步赶过去病房,边思考。

消化内科再次赶了过来,查看了患者。

方女士此时精神疲乏,脸色枯黄。双手掌的确有轻微震颤。

除了手掌震颤,消化内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医生在跟方女士交谈的时候,发现她的脸部表情怪异,似笑非笑,有时候双手有一些似乎在跳舞的动作。这不应该啊,她都病成这样了,哪里还有心思练习舞蹈动作呢。

医生,她是不是......精神出了问题。患者男朋友在病房后问消化内科医生。他一直以为,患者身患重病、精神压力大以至于崩溃了。太可怜了。

怪。

突然,消化内科医生想到了一个更少见的疾病,心情一阵翻涌,既激动又害怕。


患者似乎有神志方面改变,从患者目前的肝功能来说,不大可能是肝性脑病,而且血氨也不高,这都不支持。普通的肝硬化又怎么会有精神方面异常呢?

除非一个疾病。



这病除了会导致精神症状、神经症状,更会导致肝硬化,难怪我之前找不到患者肝硬化的病因。原来它隐藏的这么深。也怪自己大意了。消化内科医生不由得懊恼。

为了不加重患者和家属心理负担,消化内科医生私底下跟妇科医生说,可能是肝豆状核变性,这个病会导致肝硬化,也会导致精神神经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妇科医生一脸茫然。她听都没听过这个疾病。

是的,我们请神经内科医生过来看看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由于某个基因的缺乏,导致患者体内铜代谢障碍(没错,人体血液里面除了有铁,还有铜),部分铜沉积在肝脏会导致肝硬化,沉积在大脑豆状核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沉积在肾脏会导致肾功能异常,另外,还有一个很典型的改变,当铜沉积在角膜附近时,会导致眼部异常,做裂隙灯检查时会发现角膜与巩膜交界处有一个绿褐色环,称之为K-F环,这是肝豆状核变性最典型的体征,其他疾病不会有,仅此一家。消化内科医生越说越兴奋。

当天就请了神经内科医生过来,综合评估了患者病情,同意考虑肝豆状核变性考虑。马上抽血化验血清铜、铜蓝蛋白等等检查,又请了眼科给患者做了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下,患者双眼都有这个典型的K-F环。

自此,患者诊断几乎已经明确了。

还要做头颅MRI,神经内科医生说。本来一早就约了MRI检查,但是由于排队人太多,迟迟没有约上,所以没做。这回主任直接打电话给影像科,让帮忙插个队提前做。

头颅MRI的结果也出来了,看到双侧基底节、脑桥、中脑有对称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

血清铜结果也都出来了,明显降低。后来又做了肝铜测定,方女士的肝脏含铜量远远超过正常人。

终于,真相大白。

患者的肝硬化,就是这个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其实就是肝脏变性、大脑豆状核变性的统称,肝豆状核变性。就是因为基因缺乏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堆积在这些地方而导致的异常。

回过头来分析,患者的闭经,估计也是肝豆状核变性导致的,可能是影响了垂体,也可能是肝硬化导致激素灭活下降而导致闭经。而不仅仅是原发的妇科、内分泌问题。这些问题,单纯几个月的中药又如何能治愈呢。但不排除有些中药比如大黄、黄连、鱼腥草等等能利尿或者起到排铜作用而有一定效果。

(红点点是大脑里面的垂体)

即便明确了诊断,方女士也无法治愈了,因为这个是遗传疾病。方女士的姑姑肝硬化去世了,说不定也会有这个疾病,但死无对证。

治疗主要就是低铜饮食,减少铜的摄入量,比如坚果类、巧克力、豌豆、玉米、香菇等等都不能再吃了。然后是阻止铜吸收,用一些铁剂,能竞争性抑制铜在肠道内的吸收,促进粪铜排泄。此外,关键的是排铜治疗,很多药物比如D-青霉胺等等都可以促进血液及组织液中铜的排出,这是治疗的关键。


此外,方女士出现了精神神经症状,也要做相应的对症治疗。

这个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且及时驱铜治疗,多数可以生活的很好。少数病情迁延耽误的,可能会发生严重肝硬化、肝衰竭而死亡。

治疗1个月后,患者总体情况恢复不错。

后来,正如大家期待的,方女士的月经回来了。病房里这对亲密的男女,被很多人羡慕,认为这本应该是爱情的样子。只有几个医生和当事人知道,活着的确不容易。

她不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听李医生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遇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人,他们的故事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些病人之所以让我难忘,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顽强抗争,或是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依赖,甚至有时是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名叫李奶奶的病人。她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农村老人,.............
  • 回答
    我行医二十余载,见过太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病人,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症状,有时就像是在故意捉弄我们这些医生。尤其是一些“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的疾病,更是像是在考验我们的经验和直觉。今天就跟你聊聊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例,尽量还原当时的情景,希望能让你了解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的“谜团”。1. 那个“假装感冒”的心肌炎.............
  • 回答
    行,说到印象深刻的病人,这在咱们这行里真是太多了,就像一本本厚厚的病历,随便翻开一页都有一段故事。我愿意跟你分享一个我一直记着的,那是在我刚进临床那会儿,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是个冬天,特别冷,雪下得也挺大。那天我值夜班,医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值班的医生、护士和偶尔传来的监护仪的滴答声。大概快半夜了,急.............
  • 回答
    当然,作为一名医生,我的职业生涯中确实有一些时刻让我心跳加速,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这些经历并非都是惊天动地的场面,很多时候,恐惧源于对责任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我记得有一次,是在急诊科值班。那天晚上,人手本来就有些紧张,然后就来了一个突发的车祸伤者。伤者是一名年轻的男性,.............
  • 回答
    当医生这个职业,总会有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甚至怀疑人生的时候。我遇到过的奇葩病人或家属,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有些片段,至今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记得有一次,一个大概五十多岁的大叔来看病,他是被他儿子搀扶着进来的。大叔看起来精神还行,就是一脸的愁苦。他儿子说,大叔最近老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爬”,而且.............
  • 回答
    哎,说起来,当医生这么多年,遇到的病人形形色色,大家都是为了健康来找我,我当然也掏心掏肺地给建议。可就是有些话,我说得口干舌燥,讲得天花乱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或者左耳进右耳出,最后受苦的还是他们自己。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就拿最简单的“好好吃饭”来说吧。你说多大点事?早饭不能不吃,午饭要.............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的基石。我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在无数次临床观察、学习和自我体验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没有惊天动地的秘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身体最真诚的聆听。一、 清醒的头脑源于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这是我最优先保障的。睡眠.............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让我来跟你聊聊每天七点半上班这事儿,说说我的真实感受,绝对不是什么 AI 模版化的回答。首先,得承认,七点半上班,这可不是件轻松的事。你想想,大部分普通人还在梦乡里,或者刚要摸到闹钟,我这儿已经得进入“战斗模式”了。尤其是在冬天,天还没亮透,窗外黑漆漆的,冷风嗖嗖的,这时候从温暖的被窝.............
  • 回答
    作为一个医生,我很难将医疗事业纯粹地视为一种“商业行为”。虽然我不能否认它与商业运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的核心定位、使命和日常工作,都与典型的商业追求有着显著的区别。首先,医疗事业的本质是“治病救人”和“维护健康”。 这是医生职业的基石,也是我们行医的根本动力。我进入这个行业,并非是为了最大化利.............
  • 回答
    “哎,你说我最近怎么老是接到电话,内容都差不多?”我一边往嘴里塞着刚买的煎饼,一边含糊不清地问坐在我对面的大学同学李强。“嗯?怎么了?又有什么八卦?”李强挑了挑眉,嘴边带着一丝笑意,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我放下煎饼,揉了揉眉心:“不是八卦,是咨询。你知道的,我不是刚接手了那个脑外科的病房吗?病人多,事.............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听到,尤其是在国内的医学院校里,身边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或正在认真考虑过USMLE这条路。但最终选择不考,背后有很多复杂的考量,而且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想”或者“懒得”就能概括的。我尝试着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说说我的想法和我们这群人普遍的顾虑。首先,最直接也最现实的,是经济和时间成.............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来和你聊聊电动牙刷这个话题。相信你和不少人一样,对它充满了好奇,也可能有些疑虑。别担心,我们一点点地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电动牙刷本质上是帮助我们更有效率、更轻松地清洁牙齿的一种工具。 它的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替代我们手动刷牙时一些相对费力且容易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电动.............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简直戳到我心窝子了!做皮肤科医生这么多年,遇到太多次这种情况了,那种恨不得拽着病人的衣领大喊“你听我的,错不了!”的心情,你们是体会不到的。不过,职业操守摆在那儿,我只能尽量详细地解释,然后眼睁睁看着他们继续犯错。要说最让我无奈但又不得不反复强调的忠告,那得数以下这几件,而且往往是看似.............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需要一款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既实用又可靠的手表,同时也要兼顾一定的专业形象。考虑到医生的工作特性,我对腕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精准度与可靠性: 石英表或高品质机械表: 在日常工作中,精准的时间显示至关重要。石英表通常比机械表更精准,且维护更简单。但如果选择机械表,我会倾.............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我发现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焦虑、困惑,甚至做出一些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是因为对身体运作的某些基本原理缺乏了解。如果大家能对以下这些生理知识有所掌握,我相信我们共同的健康之路会更顺畅、更有效。 1. 你的身体是“活”的,时刻在更新和修复很多人把身体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机器,坏了就得修。但其.............
  • 回答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困惑,而且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时刻,你还要面对如何向家人解释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心碎的状况。作为一名医生,你的职责是提供专业、客观且充满关怀的医疗服务,而现在,你自身的情感成为了一个需要被小心处理的“病人”。首先,我想强调的是,你现在的感受——无论是震惊、愤怒、伤心、失.............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见过不少令我感到“惊讶”的人性秘密。当然,这里的“惊讶”并非是负面的,更多的是一种被深深触动,或者对人类潜能和复杂性有了新的认识。这些秘密很多时候,普通人可能想不到,因为它们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倾听才能被发掘。我印象.............
  • 回答
    当然会提。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对医学的敬畏。在会诊中遇到同行诊疗行为不规范、不专业的情况,我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但提出来的方式和时机非常讲究。首先,绝对不会当着病人和家属的面提出。 这点是底线。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依赖,如果在他们面前指出其他医生的错误,会严重损害.............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也极其考验人性的问题。当一个人,即使他平日里对我们这些救死扶伤的人百般刁难、言语侮辱,甚至背后诽谤,但在他生命垂危,需要我们伸出援手的时候,我们内心深处是否还应该去救他?这个问题,说实话,触及到我们最核心的职业操守和最基本的人性底线。从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的角度来说,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在医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基层医生,看完《中国医生》这部电影,我心里真是百感交集,难以用一两句话概括。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像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放大镜,把我们经历过的、思考过的、甚至有时候不敢言说的都呈现在了银幕上。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真实”。电影里那些抢救病人时的争分夺秒,医生之间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